每個人的方向不一樣
大從政治到宗教
小從問答到灌票
每個人的理想不一樣
最有可能一樣的也最完美的應該就是宗教與政治
2014-06-16 13:26:34 補充:
人生的目的在追求真 善 美 求真的精神乃是一種科學精神 求善的精神乃是一種倫理生活 而求美則是一種藝術修養的態度 這些真善美都在幫助我們走向人生理想的終極目標--- 聖的精神 聖不只是求天人合一的未來理想 也希望建立理想的地上國 要求未來理想的天人合一乃是宗教情操的表現 而地上理想國的建立 則是依賴政治理想的實現 所以政治理想可以達到聖的地步
政治理想的境界以中國禮運大同所揭櫫的理想 為最令人嚮往的政治理想 西方柏拉圖的理想國也是一種政治理想 他們二者在主張上雖有出入 但提供人類理想的方式則是同一的 。
http://www.youtube.com/watch?v=tRh_grmmVF8
2014-06-16 13:30:17 補充:
墨辯:「 義.利也」 釋名:「義宜也.裁制事物使合宜也」
這可以當作對正義的抽象解釋
禮運:「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衿寡孤獨廢疾者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
這說明了社會正義的原則.也正是「裁制事物使合宜」的具體說明
呂氏春秋裡有一則代表法律正義的故事:墨者巨子腹■居秦,兒子殺人。秦惠王說,先生年老,只此一子,我已赦免了他。腹■說:“墨者之法曰:殺人者死,傷人者刑。此所以禁殺傷人也。大王雖有好意,我不可不行墨者之法。”腹■不聽秦王的勸說,終于把兒子處死。
2014-06-16 13:34:12 補充:
意見者: 天天天藍 ( 初學者 5 級 )
發表時間: 2014-06-13 20:02:04
無庸諱言的.人是宇宙中一員.人如何在宇宙的大舞台中.扮演一個稱職的腳色.是相當重要的.因為生命的精神就在其中。有人說 .人是被突然投擲在時間的洪流中.既不知生命的源頭.也不知生命的歸宿.因此.人的荒謬.就由此而產生.更有的人認為.我們人生在世.從來沒有人問過我們是否同意.就讓我們來到這世界.如果這一個世界是一個美好的世界.倒也罷了.偏偏這一個世界卻是充滿仇恨.忌妒.貪婪及荒謬.就連個提供知識訊息交流的平台也被那些社會米蟲廢物所盤據.所壟斷.
2014-06-16 13:34:38 補充:
甚至還無恥的 極盡虛偽的說要募款贊助知識家.還說什麼不常參與知識問答其權益應受限制.如此的鬼話連篇..生命的意義何在呢?
為甚麼要強迫我們走向一種非自由的選擇呢?為什麼我們要被這一些既定的範疇圈定呢?為什麼我們不能有一個屬於自己心目中的.理想的生命世界呢?在一個美好的生命世界中.我們不是可以活得更快樂嗎?為什麼要去做那些荒謬而毫無意義的事呢?為甚麼不能忠實的面對自己呢?
走過歲月不禁要問.甚麼是生命的意義.?甚麼是自由的意義及其目的?什麼是預定及和諧的意義?.要如何才算是發揚生命精神?
2014-06-16 13:37:05 補充:
人生活在一個充滿希望的時代裡 人容易肯定自己的理想 也容易在理想中找到希望 同樣的 人生活在一個悲慘的時代裡 人的理想就只有苟活 少有幾個人能矗立挺拔 更難得有人能獨樹一幟 尤其如「天下無道 以身殉道 天下有道 以道殉身」的氣節 更有多少人能有呢?人生活在這樣的時代裡又能如何呢?
信 如果不待人以誠.處事以恭.就不可能互信.既不互信.也就無所謂互助了.互助的理由乃是雖處於競爭的狀態中.仍能保有人類的共同理想.為了這一個理想.當社會利益與個人利益相衝突時.不是個人的利益犧牲.也不是社會利益犧牲.而是個人是否能在衝突之中找到適應之道.甚至於也可以說社會是否也能找到一個完成個人理想的方式。
2014-06-16 13:50:50 補充:
謝靈運詩:『誰謂古今殊,異代可同調。』在長期的歷史演變中,各時代有各時代的特殊問題,這是事實。但另一方面,人永遠生活在大自然環境中,人永遠有著相同或相似的需求和渴望,因此人類一直被一些共同的難題所挑戰,也累積了許多應用這些難題的共同經驗。
站在中國人的立場,我們可以說,西方所感到的那些新鮮的問題,在中國都是由來已久的古老課題,因為中國哲學從一開始,就重視個體內在的經驗,和生活之道的重建,在中國一個人能過著合理的生活,比有理論要重要得多,無論是佛家、道家或儒家,都是如此。
http://www.youtube.com/watch?v=BTri6Rf4rVU
2014-06-19 10:17:09 補充:
http://www.youtube.com/watch?v=AFa1-kciCb4
達爾文的學說.似乎動搖了人為理性動物的傳統觀念.令人感到惶惑。「物種原始」謂人與類人猿是從一種共同的祖先遺傳下來.與人進化起源論相伴而生的看法.乃是人類與高等哺乳動物只有程度上的差別。因此.進化論者不把人類當作唯一具有理性的動物.因為在人與其他的動物之間.發現了某些相同的智能..人只多一點而已。
理學家朱熹.對人與動物的差別這個問題.一方面維護了孟子的人禽之辨.認為人之仁義禮智之粹然者.為他物所無。另一方面.又認為人與其他動物.譬如今日我們所見到的作弊灌票者.並無本質上的差異.有類似進化論的觀點:
2014-06-19 10:19:21 補充:
問氣質有昏濁不同 則天命之性有偏全否?曰:非有偏全。謂如日月之光 若在露地 則盡見之;若在蔀屋之下 有所蔽塞 有見有不見。昏濁者是氣昏濁了 故自蔽塞 如在蔀屋之下。然在人 則蔽塞有可通之理;至於禽獸 亦是此性 只被他形體所拘 生得蔽隔之甚 無可通處。至於虎狼之仁 豺獺之祭 蜂蟻之義 卻只通這些子 譬如一隙之光。至於獼猴 形狀類人 便最靈於他物 只不會說話而已。到得夷狄 便在人與禽獸之間 所以終難改。」。
2014-06-19 10:21:17 補充:
西方思想大傳統.從柏拉圖一直到十九世紀.幾乎一致地認為唯獨人類才是理性的動物.中國自孟子以來亦是如此.只是理性的涵義是屬於道德的意義。
孟子說::「人之所以異於禽於獸者幾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舜明於庶物.察於人倫.由仁義行.非行仁義也。」這是以內在於心的仁義.作為人與禽獸之所本。孟子雖認為仁義之性與生俱來.但在日常生活裡.存亡之幾甚微.要保有它.必須靠持 續不斷的存養功夫.否則人會因慾望的外求.而使仁義之心放失.仁義之新衣但放失.人就墮落為禽獸.喪失了人所以為人的尊嚴.
2014-06-19 10:21:27 補充:
明代哲學家.根據這一點寫了一篇「禽獸說」.認為人具有七呎之軀.除了實踐此心此理.便無可貴.部過是一包膿血.裹一大塊骨頭。依陳白沙的觀點.人生如只是為了滿足生理和心理的需要而活.在道德上若無成就.就無異是禽獸。
荀子是第一個將無生物.植物.動物與人加以區別的哲學家.他說:「水火有氣而無生.草木有生而無知.禽獸有生而無義…人有氣.有生.有知.亦且有義.固為天下貴」
對於義.在此必須特別留意.雖然都是義.但黑白兩邊所說是各有不同的.盡管他們多數所敬重的都是關聖帝君.情形就如同作弊灌票者所說的情義相挺.甚至感恩的心.也是與一般正常人所說的情義與感恩是絕對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