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政府是會以金錢資助直資學校
政府給予直資學校的資助,視乎這些學校的收費及收生人數而定。所以直資學校所得到的資助,取決於學校學生人數的多寡,亦即繫於學校能否提供優質教育以吸引家長。
政府每年大約會津貼多少錢予津貼學校?
是依據政府的資助則例,按每一學生,每一級作資助單位,以一筆過資助額再加一些特別津貼,學校資金不足,可以自行籌集。和直資不同的地方,它會受比較多的限制,例如學費統一,由政府規定,所以資源會比直資少,直資的學費一般貴很多,中一新生主要是由政府統入派位,但直資要自行招生,若直資學校無號召力,招不到學生是很難生存,不過現在的直資多為以前的名校,收以學費貴亦有不小人入讀。目前津校是香港的主體學校。
怎樣才稱為國際學校?
「國際學校」的定義早在1995年7月,香港教育署的專責工作小組,曾就國際學校的學額供求問題發表了一份報告(Report of The Working Group on The Provision of International School Place),在該報告中,將國際學校(不包括幼稚園)的定義列為三點。
1. 學校沒有依據本港教育課程設計辦學。
2. 校方沒有要求學生參加本地的公開考試,例如香港中學會考及香港高級程度會考。
3. 為某種文化、種族或語言組別,或希望往海外留學的學生而設的學校。
屬於非主流的教育
從上述的定義可得知,國際學校的課程與本地學校的課程有很大的差別。大致上各間國際學校都會按其辦學團體的背景,或所屬國家的學制而設計它們的課程。例如香港國際學校Hong Kong International School是跟從美國的學制而編製課程,加拿大國際學校Canadian International School是跟從加拿大的學制模式。
雖然有些學校因應社會的需求及本港的社會背景,加入中國語文或中國文化的課程,例如漢基國際學校Chinese International School及京斯敦國際學校Kingston International School都有提供普通話課程。但是,他們大多都是根據所屬國家的學制而設計他們的課程,因此每一所國際學校的教育理念及課程設計都有其獨特之處,與本港的主流課程有很大的差異。
視為往外國升學的跳板
國際學校之所以設立,皆為了各國來港工作或經商人士所隨行的子女而設,他們希望下一代能接受近似所屬國家的教育,故一般都以他們的國家語言教學。
隨著香港經濟的起飛,很多本地家長都有經濟能力送子女往外國升學,而未到可以隻身赴洋的孩子,父母多喜歡送子女到國際學校就讀,為適應外國學校而作準備。由於港人熱門留學的國家如英國、美國、澳洲及加拿大等國家,都是以英語為教學語言,家長為準備將來子女到各英語系的國家升學,一般都讓孩子送入國際學校就讀,希望他們在一個英語環境下學好英文及接觸外國文化,為將來到外國升學、生活或工作而作好準備。舉例說,若你打算日後送子女往加拿大升學,則可報讀採用加拿大學制的國際學校,有利課程的銜接及適應。概括來說,昔日,國際學校是純為某種族、語言文化背景人士而設。但發展至今,已被港人準備往外國升學的跳板。
多應考所屬國家的公開試
既然國際學校是按所屬國家的課程設計,與本地的主流課程不一樣,因此他們的課程設計非為本地公開試而設,而是為所屬國家的公開試而設。例如加拿大國際學校Canadian International School的課程,是為準備考取加拿大安大略省的中學文憑Ontario Secondary School Diploma而設;漢基國際學校Chinese Internation Shool、耀中國際學校Yew Chung International School的課程,是為準備應考「國際普通中學教育文憑考試」International General Certificate of Secondary Education,簡稱IGCSE而設。他們的預科課程則為應考「國際預科文憑試」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Porgram,科稱IB而設。IGCSE及IB是國際認可的考試,本港的國際學校愈來愈多學生報考這兩考試。
無論從課程設計,或是所應考的考試,國際學校與本地的主流學校有著很大的差別,不能簡單地將國際學校看成全以英語授課的學校。
國際班不等於國際學校
本地一些學校會標榜自己有國際班,以吸引對「國際學校」趨之若鶩的家長為孩子報讀。這些學校都不是依據任何國家的學制或課程,只是由外國人任教而已。真正的國際學校在課程方面會以某個國家的教育制度為依歸,因此與本地主流學校的課程有很大的分別,例如英基屬下的學校,一直採用英國的課程,學生畢業後都可繼續到英國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