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馬來西亞檳城庇能會議?

2014-06-07 5:57 pm

從甲午年談辛亥革命馬來西亞檳城庇能會議建立“中華民國”之歷程 公元1910年11月13日,國父召集同盟會革命黨同志在馬來西亞檳榔嶼南洋總機關開會,因檳榔嶼英譯作“庇能”,故稱會議為“庇能會議”於檳城柑仔園門牌400號召開,參加者有孫德彰、胡漢民、趙聲、黃興、戴季陶與及檳城同盟會革命黨骨幹僑領等多人,這次會議秘密決定動員全黨之力量,在廣州發動第十次革命。 會中 國父孫中山發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講,激發同盟會革命黨人,積極重新奮起之力量,據載孫文演講時聲淚俱下,決定發動廣州起義畢其功於一役,令在場人士無不為之而動容,皆主動請纓參與革命,即席與會者慷慨解囊並籌得8000餘元。    當下僑界為支持第十次廣州起義革命籌措經費,檳城華僑商界有志之士出錢出力捐款十分踴躍,並密文同盟會世界各地總共幕捐十九萬元,幾乎占國父畢生歷經十一次革命總經費用六十萬元之三分之一,使革命黨人士氣為之大振,一語道破國父所說:「華僑是革命之母。」意指南洋華僑是中國民主革命之原動力。    “庇能會議”決議要發動的廣州革命,最終決定於1911年辛亥農曆3月29日的廣州之役,最終因力量分散終告失敗,收殮到起義中英勇捐軀的烈士遺骸,於1918年時合葬於廣州北郊的黃花崗,並特建立陵園紀念碑以資緬懷,“黃花崗七十二烈士”為中國民主革命之犧牲奉獻精神永垂不朽。 其中犧牲的“黃花崗七十二烈士”有三十多人來自南洋各地的華僑留學生,尚有日僑一人,僅來自檳城的就有羅仲霍、周華、李雁南和陳文褒等四人,後經調查參與革命犧牲者當中具有洪門天地會身份者竟然多達六十人。 “是役也,碧血橫飛,浩氣四塞,草木為之含悲,風雲因而變色,全國久蟄之心,乃大興奮。怨憤所積,如怒濤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載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則斯役之價值,直可驚天地,泣鬼神,與武昌革命之役並壽”。 南洋華僑與留學生拋頭臚,灑熱血,甘願冒著家破人亡,妻離子散之大無畏犧牲奉獻精神,以國家興亡為己任,置個人生死於度外,參與辛亥革命之忠節與使命,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革命精神與天地同在,令人景仰肅然起敬,可歌可泣,奠定双十起義革命之成功,建立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中華民國”。
更新1:

值得一提“庇能會議”決議要發動第十次的廣州革命,最終因力量分散終告失敗,其中犧牲的“黃花崗七十二烈士”有三十多人來自南洋各地的華僑留學生,尚有日僑一人,僅來自檳城的就有羅仲霍、周華、李雁南和陳文褒等四人,後經調查參與革命犧牲者當中具有洪門天地會身份者竟然多達六十人。

回答 (5)

2014-06-07 6:06 pm
✔ 最佳答案

1910年,孫中山44歲,這個時候的他正處於人生的低潮期,承受著無比巨大的精神和經濟壓力。他策劃的第九次革命武裝起義——廣州新軍起義失敗,清政府用70萬兩白銀懸賞他的性命。幾乎同時,孫文被日本政府勒令離境,踏上了前去馬來西亞檳城的船。

  面對革命的低潮和艱難,孫中山在檳城的經歷,可以用療傷來形容。但這個時候的孫中山,斗志仍堅。他一方面積極籌款,一方面謀劃在美國購買軍火,等待時機,再次革命。

  史料記載,孫中山“九次革命,五到檳城”。從1905年起,他就在馬來西亞宣傳革命理念,多次到馬來西亞的檳城、太平、怡保等地撒播革命種子。

  1910年11月13日,庇能會議在檳城柑仔園門牌400號召開,孫中山發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講,激發革命黨人重新奮起。據說孫演講時聲淚俱下,在場人士無不動容,即席籌得8000余元。

  庇能會議決議要發動的廣州革命,最終促成了1911年3月29日(農歷)的廣州之役。起義中英勇捐軀的烈士,於1918年時合葬於廣州北郊的黃花崗,並在那裡建立了一座紀念碑,自此,“黃花崗七十二烈士”的事跡家喻戶曉。

  許多人不知道的是,犧牲的“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中有30多人系來自南洋各地的華僑,僅來自檳城的就有陳文褒、羅仲霍、李雁南和周華四人。不少華人華僑為支持孫中山革命傾家蕩產,甚至獻出了生命。他們以紓國難為己任,譜寫了可歌可泣的革命史詩。

  孫中山說,華僑是革命之母。實屬有感而發,感同身受。但是,是什麼感召著華僑的愛國之心?答案無疑是孫中山。正是這位偉人的存在,才有了華僑為國出力的決心和恆心。馬來西亞首相拿督期裡納吉指出,中國革命之父孫中山的“天下為公”、“世界大同”的理念,至今仍在世界適用。

  “一九一零,革命前夕,廣州起義,風暴再起。庇能會議,秘密策動,先鋒雲集,群賢響應……”激昂壯烈的詩朗誦在馬來西亞檳州華人大會堂裡回蕩,久久不能平息。這是陳雪文為庇能會議百年慶而作的詩歌《新紀元的黎明》。

  去年11月20日,紀念庇能會議100周年慶典在馬來西亞檳城舉行。《南方日報》記者應邀赴會,躬逢其盛,在追尋孫中山先生檳城足跡的同時,也重溫了一個世紀前的風雲變幻。

  馬來西亞首相署部長丹斯裡許子根博士在慶典上指出,庇能會議是中國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30年激烈革命生涯以及中國革命的中間點及轉捩點。他說,假使庇能會議不能成功,那麼中國命運將會改寫。

  
檳城就是檳榔嶼,也被譯作庇能,因位於馬六甲海峽的交通要道上,在明代永樂年間,“檳榔嶼”就已出現在《鄭和航海圖》上,很早就吸引了華人來此拓荒。

  孫中山先生一生為革命奔走,長期流亡海外。海外也成為他籌集革命資金、聯絡革命志士、謀劃起義事項的“大后方”,因有“華僑乃革命之母”之嘆。而孫中山先生之所以說出這句話,與檳城有著極深的淵源。史料証明,孫中山一生中曾5次到檳城。

  當我們漫步在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檳城喬治市內,一不小心就會看到一棟“會說話”的老房子,在其深深的皺紋裡,藏著一個個和孫中山有關的故事。

除了籌款,庇能會議還對接下來的起義作了充分的謀劃,決定傾同盟會精銳和前所未有的財力物力舉義。會后,同盟會的骨干相繼抵達香港,成立了起義的各級指揮機關,並在廣州新軍中進行積極聯絡。

  這是武昌首義前夕一次決定性的起義,史稱“黃花崗起義”。孫中山評價道:“是役也,碧血橫飛,浩氣四塞,草木為之含悲,風雲因而變色,全國久蟄之心,乃大興奮。怨憤所積,如怒濤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載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則斯役之價值,直可驚天地,泣鬼神,與武昌革命之役並壽”。

  起義功敗垂成,犧牲的“黃花崗72烈士”中有30多人系來自南洋各地的華僑,其中來自檳城的有陳文褒、羅仲霍、李雁南和周華四人。

  此次起義雖然不幸失敗,卻直接促成了1911年10月10日的武昌首義。孫中山元配夫人盧慕貞晚年曾指出,孫中山在檳城召集同盟會同仁會商時,決定派張振武、方維到湖北,遂有武昌起義。由此可見,庇能會議不僅直接醞釀了廣州起義,同時對武昌起義也有間接影響。

  馬來西亞史學家鄭永美稱,廣州之役雖然以慘敗告終,卻是歷來武裝起義中表現最勇敢和壯烈的一次。廣州之役的失敗和烈士們的壯烈犧牲,激起了全國民憤和革命軍再次拼搏的決心,結果促成了1911年10月10日的辛亥革命。

  孫中山的孫女、已經80余歲高齡的孫穗英因身體原因沒能親臨慶典。她在賀信中說:“一百年前,我祖父召開的庇能(檳城)會議觸發了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成功,推翻滿清建立中華民國。謝謝孫中山先生在東南亞特別是檳城的支持者,他們組織、奉獻甚至犧牲生命,使庇能會議成為一個將革命由敗轉勝的轉捩點。”

更多:
http://dangshi.people.com.cn/BIG5/15611723.html
2015-05-01 1:39 pm
一起玩情趣用品網路商城,提供成人情趣用品、情趣內衣等,全省宅配到府、超商付款包裝隱密,歡迎參觀選購。

一起玩情趣用品官網:http://www.17one.net

一起玩情趣用品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17one
2014-06-18 5:40 pm
到下面的網址看看吧

▶▶http://candy5660601.pixnet.net/blog
2014-06-13 7:22 am
到下面的網址看看吧

▶▶http://candy5660601.pixnet.net/blog
2014-06-11 11:17 pm
到下面的網址看看吧

▶▶http://candy5660601.pixnet.net/blog


收錄日期: 2021-04-30 18:48:10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40607000016KK02063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