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上世紀30年代,汽車還沒有普及,蘇州城裡的交通工具主要以人力車為主,除了載人的黃包車外,最常見的是運貨用的羊角車和塌車。對於後者,今天的蘇州人可能已全無印象,只有在泛黃的老照片與檔案中才能重拾歷史的記憶。
羊角車在清初已見記載,為木製獨輪手推車,車後有兩根長長的把手翹起,頗似羊角,故而得名,這種車通常由一人掌控,就可四兩撥千斤地運載重物;據說,大約在1853年太平軍定都天京(南京)後,就有一部分蘇北的難民背井離鄉進入上海租界謀生,並把蘇北的一種木製的獨輪車帶進了上海,上海人把它叫作“江北車”。
這種獨輪車一輪居中,車架設在輪子的兩側,車把高高翹起,有點像羊角.於是又被叫作“羊角車”。獨輪車的穩定性極差,在江北的時候它就是一種貨運車,所以當獨輪車進入上海後,也被當作貨運車,服務於碼頭和貨棧之間。隨著上海城市的發展.城市交通的不便給市民生活帶來不少麻煩,於是有人對這種江北傳入的 獨輪車進行改進,加大了車輪的直徑和車架,相對提高了車子的抗震性能,加大後的車架可供幾人乘坐,部分獨輪車在運貨的同時也開展搭客業務,獨輪車就成了上海最早的公共交通車輛。
圖片參考:
https://s.yimg.com/rk/AD01791932/o/183416680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