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嘉慶皇帝執政時間較短,乾隆帝於乾隆六十年(1795年)禪位嘉慶帝。最初四年乾隆帝仍以太上皇名義掌朝,至嘉慶四年(1799年)乾隆去世,顒琰開始親政,時已三十九歲。如果拿嘉慶皇帝與他的父、祖相比,或許只能稱的上是一個平庸守成之主,因此人們對嘉慶皇帝的讚揚、批判以及客觀的評價都較少。事實上,嘉慶還是有很多值得稱道的地方。
首先自乾隆末年以來,國內階級矛盾尖銳,乾隆剛退位,川、楚、陝等地就爆發了大規模的白蓮教起義,到乾隆去世前,朝廷多次派兵圍剿,嘉慶親政僅六天,即逮捕乾隆朝大奸臣和珅,迅即下詔宣布其二十大罪,賜和珅自盡,充公其家產,嘉慶通過誅殺和珅,緩解民怨,並把幾年來鎮壓起義不力的責任推給和珅;另一方面更易統兵大員,經過六年艱苦努力才在嘉慶十年(1805年)將起義鎮壓下去。
其次嘉慶帝結束自康熙朝即開始迫害了衆多知識分子的文字獄,還褒獎起復了部分乾隆朝以言獲罪的官員。第三、乾隆後期吏治敗壞,貪污腐敗嚴重。對此,嘉慶帝聽從老師朱珪“身先節儉,崇獎清廉”的建議,限制地方向他呈送寶物,“詔罷貢獻,黜奢崇儉”,平時生活也比較節儉,五十大壽禁止民間演戲慶賀,六十大壽又禁止給他送金珠玉器。
另一方面,他“整飭內政,整肅綱紀”,除和珅及其黨羽外還陸續懲治了好些貪官。他還多次要求地方官員對民隱民情“纖悉無隱”,據實陳報,力戒欺隱、粉飾、怠惰之風。此外嘉慶在位曾兩次寫《罪己詔》,開展自我批評,這是中國封建歷史上少有的事情。
嘉慶帝在位期間整頓吏治、廣開言路、安定邊界、平定亂匪、減免賦稅、驅逐英軍、嚴禁鴉片…,平心而論,嘉慶在位時確實也做了不少事情,只不過,即便如此他依然無法改變清朝的衰退命運。
很多人認為清朝是自嘉慶皇帝開始衰退,事實上清王朝到乾隆末期已經出現衰敗的徵兆。乾隆皇帝通過南巡、辦“千叟宴”,彰顯太平盛世,但也耗費巨大,致使財政虧空,社會矛盾尖銳。嘉慶皇帝登基後,政府財政狀況未見好轉。搬倒和珅這個大貪官後,政府也不過是解了燃眉之急。嘉慶初的白蓮教起義波及了十多省,歷時9年。清政府為了鎮壓白蓮教起以,花費了2萬萬兩白銀,相當於政府五年的財政收入。除了白蓮教起義外,各種民變不斷,清王朝的統治越來越不穩固,清王朝陷入了更為嚴重的財政困境。
乾隆末期,人口問題也是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當時的人口已達三億左右,比康熙末年的二千五百萬左右,驟增了十多倍,而生產的增長遠遠趕不上人口的猛增,這更造成了人民生活的貧困和社會階級矛盾的激化,到了嘉慶朝已經成為社會結構中主要的矛盾了。
嘉慶皇帝面對封建王朝發展到頂峰後顯現出的諸如腐敗滋生、資源壟斷、貧富差距擴大等等弊端,嘉慶顯然束手無策,雖然嘉慶帝為解決各種社會問題做出了種種努力,但收效甚微。嘉慶帝受時代的局限,束縛於傳統觀念,不敢,也沒有能力從體制上做根本性的調整,不可能從根本上扭轉清王朝的衰落。嘉慶帝個人的性格過於仁慈和謹小慎微,對貪污腐敗等問題打擊還不夠有力,一些力所能及的改革也沒能推行。嘉慶的不足與其說是他自己的缺陷,不如說更多的是時代的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