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http://zh.wikipedia.org/wiki/%E7%AD%B9%E7%AE%97
中國古代的加減乘除、小數、分數、開(立)平方根.....
http://hk.chiculture.net/0803/html/0803sitemap.html
中國古代數學
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8%AD%E5%9C%8B%E6%95%B8%E5%AD%B8%E5%8F%B2
工程測量,如何計算里程、圓周率
2014-05-24 14:33:21 補充:
http://159.226.2.2:82/gate/big5/mtw.kepu.net.cn/gb/basic/szsx/2/22/2_22_1005.htm
古代中國數學史
2014-05-24 14:46:29 補充:
無理數
中國古代數學家是在開方(即解方程)的過程中遭遇無理數的. 最早記錄無理數發現的是《九章算術》. 這是中國古典數學中最重要的一部數學著作,全書採用問題集的形式,共246個問題,分為九章,依次為:方田、粟米、衰分、少廣、商功、均輸、盈不足、方程和勾股. 其中“少廣”章中的“開方術”和“開立方術”給出了開平方和開立方的算法. 在這種對整數開方的過程中必然會遇到開方不盡的情況. 《九章算術》對開方不盡的數起了一個新的名字,叫做“面”. 例如面積為2的正方形求邊長時,應對2開平方,而結果是開不盡的,於是稱面積為2的正方形的邊長為2“面”. 這是中國傳統數學中對無理數的最早記載.
指數
中國古代數學家劉徽在《九章算術》中使用了“冪”字,一直用到現在。一數自乘,中國古代稱之為“方”,“乘方”一語是宋代以後開始使用的。一個數的乘方指數在中國古代是用這個數在籌算(或記錄籌算的圖表)中的位置來確定的,某個位置上的數要自乘多少次是固定的(見代數方程的符號),也可以認為這是最早的指數記號。
對數
明代末年,由於曆法改革的需要,陸續引進了歐氏幾何學、三角學和筆算等西方數學。入清之後,這項工作仍在繼續進行,其中最重要的是由波蘭傳教士穆尼閣和薛鳳祚所介紹的對數方法。
薛鳳祚所著《歷學會通》主要是傳自穆尼閣的《比例對數表》(1653年),《比例四線新表》和《三角算法》等各一卷。《比例對數表》和《比例四線新表》分別給出了1~20000的六位對數表和六位三角函數(正弦、餘弦、正切、餘切)對數表。書中把今天所說的“對數”稱為“比例數”或“假數”,並簡單解釋了把乘除運算化為加減運算的道理。這是對數方法在中國的首次介紹。
對數是17世紀最重要的發現之一,它有效地簡化了繁重的計算工作。在對數、解析幾何和微積分這三種當時西方最重要的數學方法中,也只有對數比較及時地傳入了中國。
圓周率
公元5世紀祖沖之所取得的成就可以說是圓周率計算的一個躍進。在祖沖之之前,中國數學家劉徽提出了計算圓周率的科學方法--“割圓術”,用圓內接正多邊形的周長來逼近圓周長,祖沖之在前人的基礎上,經過刻苦鑽研,反复演算,將圓周率推算至小數點後7位數(即3.1415926與3.1415927之間),並得出了圓周率分數形式的近似值。
祖沖之計算得出的圓周率,外國數學家獲得同樣結果,已是一千多年以後的事了。為了紀念祖沖之的傑出貢獻,有些外國數學史家建議把圓周率π叫做“祖率”。除了 在計算圓周率方面的成就,祖沖之還與他的兒子一起,用巧妙的方法解決了球體體積的計算。他們當時採用的原理,在西方被稱為“卡瓦列利”(Cavalieri)原理,但這是在祖沖之以後一千多年才由意大利數學家卡瓦列利發現的。為了紀念祖氏父子發現這一原理的重大貢獻,數學上也稱這一原理為“祖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