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與「德」有何不同?

2014-05-05 7:39 pm
「功」與「德」有何不同?

回答 (13)

2014-05-06 1:38 am
✔ 最佳答案
如是我知:

一、「功」,就是功績,形容個人的所學能力與事業成就;「德」,就是恩德(施恩無求為德),是以自身所擁有去幫助或施與周圍之人,而不求報答。

二、所以「功」就像有能力賺錢,並且善於理財儲蓄而成為富翁的人,但只是個人的成就,可以算是「獨善其身」,能自保而「不求於人」的人。

三、至於「德」則是慈悲濟人,「兼善天下」的實際行動。佛教弘傳以三種方式布施,而不計教回報與否。一是法(智慧)布施,二是無畏(持戒)施,三是財(物)布施。

四、「功」,偏向在個人的事,「德」,涵蓋了自他一體。



2014-08-10 2:16 pm
到下面的網址看看吧

▶▶http://*****
2014-06-26 10:43 am
到下面的網址看看吧

▶▶http://candy5660601.pixnet.net/blog
2014-05-06 11:08 am
參考下面的網址看看

http://phi008780430.pixnet.net/blog
2014-05-06 8:18 am
回答者:coo ( 研究生 1 級 )


末學~隨喜讚歎!
《六祖壇經講記》

第一句:『見性是功,平等是德。』
第二句:『內心謙下是功,外行於禮是德。』
第三句:『自性建立萬法是功,心體離念是德。』
第四句:『不離自性是功,應用無染是德。』
第五句:『念念無間是功,心行平直是德。』
第六句:『自修性是功,自修身是德。』

六祖說:
修功德的人,他的心在一切人事環境上,
在一切物質環境上,他常存恭謹之心,
決定不會有輕慢的心,而且是真正能做到普敬一切。

印末學~合十~~頂禮~~
南無阿彌陀佛~~
2014-05-06 6:13 am
德,內歛的性德,嚴己之自受用。
功,外顯的功能,利他之他受用。
2014-05-06 6:06 am
您好 阿彌陀佛 以下是淨空老法師 開示 六祖壇經講記 淨空法師講述
釋功德淨土第二六祖大師在大梵寺演說頓教法門的第二天,韋刺史以及與會的大眾設齋供養。齋罷之後,提出兩個重要的疑問,請六祖為大眾開示。這兩個問題:第一個就是功德的問題,第二個是屬於淨土的問題。現在我們先講第一段,「問答功德」。達摩祖師初到中國來,晉見梁武帝的時候,留下一段公案。當時梁武帝說:「我一生造寺、供僧、布施、設齋,有多少功德?」梁武帝是一個虔誠的佛教徒,在中國佛教史上,是一位非常難得的大護法,所謂「南朝四百八十寺」,都是歌頌武帝對於佛法的護持。他見到達摩祖師,首先就問他:「我究竟有多少功德?」達摩祖師答覆說:「實無功德。」這則公案,可以說是普遍流傳在民間。韋刺史他們對於這樁事很有疑惑,所以他就說:「弟子不懂得這個道理,希望和尚為我們開導。」師曰。實無功德。勿疑先聖之言。武帝心邪。不知正法。造寺供養布施設齋。名為求福。不可將福便為功德。功德在法身中。不在修福。師又曰。見性是功。平等是德。念念無滯。常見本性真實妙用。名為功德。內心謙下是功。外行於禮是德。自性建立萬法是功。心體離念是德。不離自性是功。應用無染是德。若覓功德法身。但依此作。是真功德。若修功德之人。心即不輕。常行普敬。心常輕人。吾我不斷。即自無功。自性虛妄不實。即自無德。為吾我自大。常輕一切故。善知識。念念無間是功。心行平直是德;自修性是功。自修身是德。善知識。功德須自性內見。不是布施供養之所求也。是以福德與功德別。武帝不識真理。非我祖師有過。六祖的答覆,可以分為三段。第一段是直答,第二段是辨別功德,第三段是講功德的修法。六祖說:「武帝心邪,不認識正法,誤會了,把求福當作功德。」這種誤會,可以說是普遍的存在,我們對於功德與福德不能正確的辨別,分不清什麼是功德,什麼是福德。六祖說:「功德在法身中,不在修福。」離相修福,修福也是功德;若是著相起修,就是福德,不是功德。第二段:辨別功德,有六句。第一句:『見性是功,平等是德。』明心見性才是功。「功」是指功夫;「德」是修功而心有所得,心性平等,這就是德。換句話說,平等必須要見性,見性心自然平等。第二句:『內心謙下是功,外行於禮是德。』這是說明功德表現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相貌。古人說:讀書在於變化氣質。能變化氣質,這個人待人接物必能謙虛恭敬,這就接近功德。第三句:『自性建立萬法是功,心體離念是德。』這句說的境界就比較高,因為其中的道理涉及甚深的唯識學。「萬法」是指整個宇宙人生。宇宙人生從什麼地方來的?是從自性建立來的。雖然是自性建立,可是愚迷之人他不知道,覺悟之人他是清清楚楚,一切明達,這是功。「心體離念」才能自覺,才能見到自性建立萬法;如果心體有念,必定不能見到自性建立萬法這個境界。第四句:『不離自性是功,應用無染是德。』這一句是從修功說的。前一句說的是理體,這一句說的是修學。修學,無論修學哪個法門、哪個宗派,原理原則是不會變的,就是一定要與自性相應,這是佛門常講的稱性起修,這就是功。一個人能稱性起修,他六根在六塵起作用時,必定是清淨無染,所謂是「六根清淨,一塵不染」,這就是德。換句話說,能做到六塵無染,就與自性相應。所以,功與德是有密切不可分的關係。第五句:『念念無間是功,心行平直是德。』這也是從修學說的。這是說大乘佛法所謂真實的善根|精進。精進必須要做到念念無間、永無退轉,這是功。如何才能做到?一定要「心行平直」。心是思想,行是行為,平是平等,直是正直,我們的心思行為要做到平等正直,這就是德,如此才能達到念念無間。念念無間與自性是相應的,心行平直就是無染。第六句:『自修性是功,自修身是德。』這兩句是為我們做簡單扼要的結論,使我們對於「功德」兩個字,更能明細的理解。「修性」也就是修心。「心」與「性」,在佛法裡有時候意義相同;有時候我們說「性」是指「真心」,說「心」是指妄心,這要看用在哪些經論上。此處講的修性就是修心,尤其是著重在真心,這是真實之功。『自修身是德』,修性為體,修身為用;修性是內,修身是外,表裡一如,這才是真實的功德。可見功德確實是在法身之中,而不在修福。第三段:祖師告訴我們功德的修相。六祖說:「修功德的人,他的心在一切人事環境上,在一切物質環境上,他常存恭謹之心,決定不會有輕慢的心,而且是真正能做到普敬一切。」《華嚴》十大願王第一句是「禮敬諸佛」,《禮記》第一句是「曲禮曰毋不敬」;合起來看,才知道世出世間的聖人,教導我們修學的宗旨、修學的綱領,是一不是二。換言之,不修功德的人,縱然修福德,他心裡常存著輕慢人的心,貢高我慢的習氣他很難斷除,而且時常表現在待人接物之間。這是祖師為韋刺史解釋功德這樁事情。


2014-05-06 5:07 am
師又曰
見性是功
平等是德
念念無滯
常見本性
真實妙用
名為功德


現在六祖//對這個韋刺史又說
你今天若有辦法//看出自己的本性就是功

為什麼看出本性是功
本性是如如不動
等於就是無所住之心
你一個人//若有辦法達到無所住之心
這個就是我們的功



布施的時候
你有那個平等的心
沒有這個內外之別//這就是德


所以好比像最近這幾天
前面這個阿智小姐
看那個第四台
有一個某某法師



你若要造功德
若有錢就拿到廟裡來哦
趕快蓋廟哦
這個廟若蓋好功德很大哦
錢若拿到外面沒有功德哦
這就沒有平等了



很多人常問我說
老師啊 我現在要//回向給父母親要怎麼做
你哦//看是要去孤兒院 養老院
或是去醫院的急診處
做一個急診之用
你無論是//做什麼善事都沒關係
他說我要拿給//你們的道德會嗎
我說不用


人家普通在講//若拿來自己的會才有功德
你怎麼說不用
你要拿來是不跟你拒絕
不過我跟你說不用


我不會跟你說
你錢拿來道德會才有功德
拿去別的地方沒有功德
我不會說這樣
絕對不會說這樣

這叫做平等心 對不對


現在的人大多數都不是
一定說你拿來//我這裡才有功德
拿去別的地方沒有功德
哪有什麼平等
對不對



所以見性是功 平等是德



你每一個念頭 時時刻刻
你不會去想到//名利來受阻礙
滯 滯就是阻礙
你時常看出你自己的本性
實實在在來應用
這個名字就是叫做功德



我們現在來看//勝鬘經寶窟裡面一句話
本段起為六祖壇經舊檔I21.TXT檔
第一段--(續上捲第四段)
勝鬘經寶窟
惡盡言功
善滿曰德


德者得 也
修功所得
故名功德也



說一個人//惡若盡才可以說功
你善做滿了才叫做德


德就是得
修功所得來的才叫做功德


所以一個人惡盡
惡盡就是//任何一點惡念都沒有
假使一個人//若全都做沒道德的生意
你做再多的善事也是福德

沒辦法說功德


你一個人你的善//要做到圓滿
善做到圓滿//就要用無所住的心去做

德才會圓滿
這個善才會圓滿這才是德


為了要修功所得來的//才叫做功德



這是勝鬘經寶窟//裡面所說的
再來看呂純陽祖師的說明
欲除業障 須是見性
見性是功 以功除業

若無功德 當受其業
福德雖多 其業不除

有福享其樂 有業受其苦
世人不究其本
從欲娛樂
福盡 業猶在


亦今世 亦來世 受種種苦



功德之德者
以平等心而行布施也
故曰平等是德


何謂平等
無內外親疏之別也
以無住平等心施舍
故名功德
雖不求福 而其福無量也


現在呂純陽祖師這樣說
一個人你想要//除我們的業障
你要除業障一定就要見性
見性才是功
這是六祖壇經說的



用我們的功//才有辦法除這個業
你福德//我們的業不能消除
就功德才能消除我們的業

假使你若沒有這個功德
你要受這個業


雖然你福德做很多
不過這個業若不除掉
你有福 享你的樂啊
有業 你要受那個苦啊


所以很多有錢人
他就是福德做很多
所以他一直享受那個樂


不過他整年到頭都在生病
等一下這樣
等一下那樣 全是毛病


有業就要受那個苦了


世間人不追究這個根本


只有吃飽只想娛樂


不想造這個功德
他福若享盡這個業還在


有的是在這一世
有的留到下一世
受了很多的苦


功德的德
就是用這個平等的心//去行布施
所以才說平等是德


什麼叫做平等
沒有分內外
好像我剛才說的
做善事做到哪裡都沒關係
沒有一定說//你做善事拿給我才有功德
所以人家若說
啊 你錢就拿來才有功德
這種的言論我都反對


我從來鼓勵人家做善事
你隨便去哪裡做//都沒關係
這才是平等啊


沒有那個親疏

你就跟我同教的
你是道友我才援助你
你跟我又不同一教//我不援助你
這樣就有那個親疏的分別



就沒有內外
沒有親疏的分別
才叫做平等


用無所住的平等心來施捨//才叫做功德
雖然你不求福
不過這個福已經無量了



這是呂純陽祖師說的
頓悟入道要門論才說
人問
一心修道//過去業障能得滅否



師曰
不見性人 未得消滅
若見性人 如日照霜雪
又見性人//猶如積草等須彌山
只用一星之火
業障如草 智慧似火


有一個人來問祖師
我這樣一心來修道
過去的業障能夠消滅嗎
祖師就說
若沒見性的人
這個業障沒辦法消滅



為什麼沒見性的人//沒辦法消滅
他所做的都是//有回向的心在做善啊


見性就是做無所住的心
你無所住的心就是功德啊

有所住的心是福德啊

所以你若沒見性的人
業障永遠都不會消滅
你福德造得再多//也不會消滅


若是見性的人呢
好比像太陽來照那個霜雪
見性的人//他都無住的心在做善事
他的心好比像那個太陽
我們的業障//好比像霜雪一樣積成一堆
太陽一照就都溶化了
所以我們的業才會消啊


又我們見性的人
好比像那個草
積得像須彌山那麼高
用一點點的火
那些草就都燒光了


我們的業障好比像那些草
很多 很多


不過我們智慧//好比像那個火


有那個智慧//自然他就做無所住的布施
若這樣你的業障//就消了這樣說

李老師講解
2014-05-06 4:10 am
功者福利之功能,此功能為善行之德,故曰德。又,德者得也,修功有所得,故曰功德。大乘義章九曰:「言功德,功謂功能,善有資潤福利之功,故名為功。此功是其善行家德,名為功德。」天台仁王經疏上曰:「施物名功,歸已曰德。」勝鬘經寶窟上本曰:「惡盡言功,善滿曰德。又德者得也,修功所得,故名功德也。」
2014-05-06 3:52 am
見性是功
平等是德

沒別的了
2014-05-06 12:36 am
內心謙下是功,外行於禮是德~
自性建立萬法是功,心體離念是德~
不離自性是功,應用無染是德~
故功德須自性內見~

(忘了謫錄自何處)
2014-05-05 9:10 pm
「功」與「德」有何不同?

白話一點來說,比如!
Sage Mao 師兄 發覺佛版是諦問佛法,與學習佛法的聖地,此即是「功」。

而 Sage Mao 師兄 能在佛版維護發揚佛法,體悟佛法之真諦,此即是「德」。

「功」乃在智慧發光,瞬間頓悟而得。

「德」乃在得到真智以後,能持續永久不變的發揮真智的光芒。


阿彌陀佛 感恩 合十!
2014-05-05 8:06 pm
「功」與「德」有何不同?一動一靜, 一剛一柔, 一行一修.


收錄日期: 2021-04-18 00:06:23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40505000010KK02586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