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排球在中國
排球何時傳入中國,在正式歷史文獻上已經無從稽考。不過根據一些零碎資料所指出,排球最早大約在清朝末期的1905年左右,經由華南沿岸地區和香港等地傳入中國內地,和排球起源相關的基督教青年會亦辦演著一定傳播角色。當時廣東和福建等華南沿岸各省,是中國排球發展較為蓬勃的地區。排球亦是當時不少漁民的消閑活動。
早在民國時代,排球已在中國各地廣泛地發展,不過當時最主流的是9人排球。
50年代,即新中國成立後不久,那時的排球強國是蘇聯和其他東歐國家,而當年的國際比賽主要是6人排球,9人排球為主流的中國,便需要重新學習6人排球的規則、戰略和比賽方法。 中華全國體育會便積極安排男女子排球運動員到東歐等地,參加排球比賽藉以吸收經驗,經過一系列的友賽,中國男女子排球運動員開始掌握6人排球的比賽方法。
1953年,中國排球協會正式成立,張之槐先生出任主席,更在1954年成為國際排聯(FIVB)的正式會員。其後,中國排球協會(以下簡稱中國排協)獲發邀請參加1956年在法國舉行的世界排球錦標賽(男子第3屆、女子第2屆)。
中國女排早期發展史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不久後,1956年曾派女隊在參加在法國舉行的第2屆世界女排錦標賽,這次比賽中,中國女排先後擊敗奧地利、荷蘭和西德等女排隊伍,獲得第6名。
礙於亞洲人身型和力量一般不及歐洲人和美洲人,中國女排的戰略以快為主,憑著「前後交叉」和「快慢掩護」等戰略在第2屆世界女排錦標賽中取得不俗成績。
50年代後期,中國男子排球運動員發展出「勾手大力發球」、「上手飄球」等技術,接著中國女子排球運動員亦開始在全運會和中國排球聯賽等比賽中運用這些技術。
雖然男女子排球在1964年的東京奧運會成為正式比賽項目,可是由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尚未恢復在國際奧委會的會籍,故中國女排無緣奧運會女子排球比賽。 60年代,中國更爆發多次政治運動,更令中國女排缺席了不少國際賽事。
1974年,正值文化大革命的尾聲,中國女排在第7屆世界女排錦標賽中,獲得第14名。 及至1976年,新的中國女排國家隊正式成立,袁偉民成為了中國女排的主教練。
重組後中國女排國家隊,不久就先後參加三項參加的大型國際賽事:1977年的第2屆世界盃、1978年的第8屆世界女排錦標賽和曼谷亞運會,中國女排分別獲得第四名、第六名和亞軍,這樣的成績不單沒有令中國女排氣餒,反而增強了女排成為亞洲盟主的信心。
中國女排終於在1979年的亞洲女排錦標賽中有所突破,她們在決賽以盤數3比1,擊敗當時的亞洲和前世界冠軍日本女排,首次稱霸亞洲。
由於蘇聯入侵阿富汗,1980年的莫斯科奧運會遭受西方國家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等抵制,原本能夠參加奧運會的中國女排便失去一次參賽機會。 所以,1981年的第3屆世界盃正好為世界八支女子排球勁旅提供互相切磋的機會。 當時,除中國外,日本、蘇聯、美國等亦是奪標熱門。
千禧年代的女排中興
2000年在教練胡進帶領下的,中國女排在雪梨奧運會在八強止步,中國女排兵敗後,中國排協便委任在中國女排隊中曾擔任十多年陪練員的陳忠和先生擔任主教練。在他的領導下,誕生了後來重奪世界冠軍的中國女排黃金一代。
2001年,陳忠和決心重用新人,除了逐步淘汰上一代女排名將,更提拔了不少潛質新人如劉亞男、馮坤、周蘇紅、楊昊等,結果,中國女排在陳忠和教練領導下,在日本奪得世界大冠軍盃,這是中國女排十多年來奪得的世界級正式大賽冠軍。 不過由於世界大冠軍盃屬洲際盃性質,傳統地位難與三大女排世界冠軍賽事相提並論,故在國內沒有造成大太迴響。
另外,中國女排亦接連在2001年和2002年的世界女排大獎賽決賽週進入最後決賽,分別敗於美國隊和俄羅斯隊而無緣冠軍。
2002年,在德國舉行的第14屆世界女排錦標賽賽中,中國女排涉嫌利用走線策略,在兩輪分組賽中分別輸給實力明顯較自己較弱的希臘女排和南韓女排,以確保在賽事中盡量避開兩大勁敵:義大利女排和俄羅斯女排。 最終雖然中國女排達到了賽前所期望的前四位成績,但卻受了國內(不滿女排打假的觀眾)和國外(巴西女排和荷蘭女排)一片指責,陳忠和教練一度受到下台壓力。 不過在十天後舉行的釜山亞運會,中國女排又獲得冠軍,陳忠和教練地位得以確保。
2003年世界盃
2003年是中國女排豐收的一年,接連奪得瑞士女排精英賽、世界女排大獎賽、亞洲女排錦標賽等幾個國際賽事冠軍。 一時間,國人憧憬中國女排可以重奪世界冠軍,終於在十一月於日本舉行的第9屆世界盃中,中國女排以十一戰全勝的姿態勇奪冠軍,一掃十七年之癢。 國內又重現八十年代的女排熱潮,女排精神一詞又再度被提起。 中國女排亦因此奪得中國最佳體育團隊獎。 中國中央電視台亦製作特備節目走過十七年以慶祝中國女排重奪世界冠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