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運用佛法這條路,好比開車左轉彎】末學義:壇經云:「色類自有道;各不相妨惱。」學人習法或許法門不同,致使觀點會有所不同,但也無妨!因鍾鼎山林,各有天性。在這開放的學習環境,學人都將必要學習尊重及容納異己的廣大心量。有情世間,凡夫俗子的世俗見與學人的非世俗見終是有差異的。若有禪者以不二(離世、非世二見),來觀看有情世界,更會是任性合道放之自然的。『以無著心應一切物;以無礙慧解一切縛。』不管學人是修何門派法門,未悟或已悟,這句話都當適用每位學人的。至於版大所提問:為什麼第一、第二種學佛人比較多?末學意:第1.2種學人,除事不除心。以為是境(紅燈)礙心,欲用逃境(豁達空)以得個安心;用屏事(落入空、有二邊)以存理。其所以會如此,是因不知其根本因是心礙境、理礙事的。故云:『因地不真,果遭迂曲』。管見==被牧的牛==
2014-05-01 09:54:25 補充:
【運用佛法這條路,好比開車左轉彎】
末學義:
壇經云:「色類自有道;各不相妨惱。」
學人習法或許法門不同,致使觀點會有所不同,但也無妨!因鍾鼎山林,各有天性。在這開放的學習環境,學人都將必要學習尊重及容納異己的廣大心量。
有情世間,凡夫俗子的世俗見與學人的非世俗見終是有差異的。若有禪者以不二(離世、非世二見),來觀看有情世界,更會是任性合道放之自然的。
『以無著心應一切物;以無礙慧解一切縛。』不管學人是修何門派法門,未悟或已悟,這句話都當適用每位學人的。
2014-05-01 09:55:35 補充:
至於版大所提問:為什麼第一、第二種學佛人比較多?
末學意:
第1.2種學人,除事不除心。以為是境(紅燈)礙心,欲用逃境(豁達空)以得個安心;
用屏事(落入空、有二邊)以存理。其所以會如此,是因不知其根本因是心礙境、
理礙事的。故云:『因地不真,果遭迂曲』。
管見
2014-05-04 12:11:16 補充:
行者是當有出離心.不被塵世間所惑.
但已發菩薩道行者.當不能離世間而有菩薩道可行.
唯有<處處用心卻無心>了
管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