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史學家在評價封建帝王時,大多認為趙匡胤算得上寬厚仁恕、豁達大度。他登上皇位,初次進宮的時候,看見一個宮人抱著一個小孩,就問這是誰,宮人說是周世宗的兒子,也就是前朝遺子,旁邊的大臣勸趙匡胤殺了他,但趙匡胤拒絕。他說,繼人之位,殺人之子,不可。他讓一位大臣撫養這個小孩,以後就再也沒過問這件事情。
對後周的皇室,趙匡胤實行優待政策。而在統一全國的戰事中,趙匡胤對被征服的各小朝廷的首領,也都十分優待,其中也包括人們熟悉的才情過人的南唐後主李煜。南唐滅亡後,李煜被帶到了開封,封為違命侯,他後來死在趙匡胤的弟弟宋太宗在位期間。史學家認為,在統一了五代十國後,對這些王公貴族的善待,既體現了趙匡胤的寬懷,也體現了他的自信。
此外我們再來看有名的「杯酒釋兵權」事件,乍看會認為是趙匡胤善用權謀的故事,但其實也可以有另一種解讀,那就是事件過程表現出了白羊座的那種直接、單純、自信乃至真誠的作風。因為這個陰謀更像是陽謀。
據《宋史》記載,趙匡胤在酒宴上對將領們說: 人生駒過隙爾,不如多積金帛田宅以遺子孫,歌兒舞女以終天年。君臣之間無所猜嫌,不亦善乎?大意就是說,人生非常短暫,你們何不放棄兵權去享福,我們君臣之間也沒猜忌,這不是很好嗎?非常直接的表述,由於作風坦率,趙匡胤未誅殺有功之臣,還立下秘約不得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人, 誓不誅大臣、言官。史學家通常認為,宋代其實是一個言論較為寬鬆、自由的時期,也沒有文字獄。
趙匡胤是最愛給別人送錢的皇帝,宋代的官俸據說是歷代中最高的。趙匡胤的觀點是奉祿薄鮮,未可責廉,也就是說,如果大臣薪水少,又怎麼能要求大臣清廉呢?對於貪官,趙匡胤是怎麼處理的呢?很意外,還是送錢。有一個貪官在糧食計量器具上做手腳以從中獲利,趙匡胤聽說後就把一些國有的糧食賜給這個貪官, 以愧其心,也就是使他慚愧。又有一個叫張美的節度使,個人能力還不錯,卻總是搶奪老百姓的錢財,被百姓告了御狀。趙匡胤召見了張美的母親,不僅沒有責罰,而是意外地賜給她大量金錢,並對她說,告訴你兒子一聲,缺錢花,就向我要,不要向百姓掠奪。結果呢?張美十分感動,從此奮發圖強,很快就以卓越的政績聞名朝野。
趙匡胤待人寬大,處事不斤斤計較,所以性格裡有仁愛和大氣的一面。有一個很有意思的小故事將這種性格表現得淋漓盡致:某天,趙匡胤用膳,看見一條蟲子在食器邊緣爬行,而趙匡胤的反應是馬上對左右侍者說: 不要讓掌膳者知道。掌膳者(做飯的人)本來是難逃處罰的,趙匡胤這樣做,就是為了幫他們遮掩。
趙匡胤是如此的仁厚,以至於他們沒有強烈的報復心理。趙匡胤在潦倒的時候,曾經寄人籬下,投奔父親的舊友董宗本,董宗本的兒子董遵誨就經常欺負他。趙匡胤登基後,董遵誨當時是一名軍官,自然十分惶恐,但是趙匡胤並沒有什麼報復舉動,反而幫他將失散多年的母親從遼國接回來團聚,董遵誨感動至極,後來立了不少戰功,成為一代名將。
帝嘗讀《堯典》,歎曰: 堯、舜之世,四凶之罪,止從投竄,何近代憲綱之密邪!也就是說,趙匡胤讀了《堯典》後感慨,為什麼後世的法網越來越緊密了呢?於是他本人執法從寬。據史學家統計,在6年時間裡,趙匡胤下令寬恕的死刑犯大約就達4800人。
大氣的政治家,恢弘的王者風範。陳橋兵變的時候,部下把皇袍加在趙匡胤身上,他們似乎找對了人。這個人不但可以與之共患難,而且可以與之同歡樂。趙匡胤心胸寬闊,了無猜忌,在亂世中得到眾人的擁立看來也有其過人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