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您好,我是71年次的盧經理,從事金融業已邁入第八年,專長財富管理及投資理財與保險規劃和稅務等。
一、中央銀行對穩定金融的三項主要工具:利率、存款準備率跟公開市場操作。這是中央銀行與本國銀行往來的方式,貨幣也就是在這種往來的過程釋放出來。與外匯無關,外匯是因應政府與民間進出**易或資金流通,還是政府或人民的錢,而
不是發行貨幣換外匯。
二、目前的貨幣供給是金本位與美元本位並行,除了央行金庫儲備黃金以外,還以持有美元部位做為準備。央行是以貨幣市場中,已發行的貨幣去購買外幣或黃金,所以不是印鈔票去買黃金。
影響貨幣供給的因素很多,例如不景氣,要刺激景氣,增加投資與消費。可以透過公開市場操作,向銀行買回存單,貨幣就釋放到市場上流通。很不景氣,就調降重貼現率,銀行就會降低在央行的重貼現,貨幣也是流向市場。太不景氣,就調降存款準備率,透過存款乘數效果,發揮強力貨幣的功能,這是釋放貨幣最猛的手段。相反的,景氣過熱,就用上述三工具,反向操作,回收市場上的貨幣。
銀行授信的資產跌價,不足擔保,所以銀行產生流動性風險,為了自保,又更不願意放款。惡性循環的結果,造成存款乘數效果大減,整個金融體系崩解。﹝保險公司對投資銀行的衍生性金融商品擔保與理賠,是比較複雜的問題,我這裡先不討論。﹞各國政府與央行為了補救,大量挹注資金,把上述三工具都用盡,還要發公債去補破洞。﹝因為還是有人儲蓄存款,也有人買債券賺利息,只是因為貸款部分停滯,所以因信用所生的存款乘數效果減弱﹞這過程就不斷引導利率下跌,很多國家都貼近零利率水準。
經濟成長是創造經濟價值,在這過程中,國內的經濟實力足以支持央行增加貨幣供給。以台灣這種以出口導向的地區,就會有賺取外匯,外匯存底攀升的結果。一般也會拿外匯存底的金額,來衡量一個經濟體的實力。但是在過熱的時候,要反向降低供給,以免產生通貨膨脹。
已發行的貨幣存在於整個金融體系,當然也包括央行,所以如果央行要準備部位,也會在外匯市場操作,把新台幣換成美金,以美金向國外購買黃金。
如果你的重點是在現金跟存款
就應該先了解存款乘數效果
與銀行體系的建構
才進一步去研究公開市場操作的內容
在公開市場操作部分
央行對銀行體系的供給與回收
是看每天各家銀行對資金需求的情況
有的銀行有缺口
有的銀行有餘額
除了同業拆款
還可以跟央行貼現
假如銀行資金氾濫
央行會考慮發行存單回收﹝銀行付錢給央行﹞
假如銀行體系缺很大
央行會買回存單﹝央行付錢給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