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學的古人,急!!!!!

2014-04-17 10:30 pm
要有事例2-3及能夠展示他/她的性格
例如:司馬光,.......
更新1:

Thx!!!

更新2:

事例2-3,please!!!! !!作文!!

回答 (2)

2014-04-18 2:26 am
✔ 最佳答案
勤學例子:http://mypaper.pchome.com.tw/cocco91/post/1320751374
王羲之七歲那年,拜女書法家衛鑠為師學習書法。王羲之臨摹衛書一直到十二歲,雖已不錯,但自己卻總是覺得不滿意。因常聽老師講歷代書法家勤學苦練的故事,使他對東漢「草聖」張芝的書法產生了欽羨之情,並決心以張芝的「臨池」故事來激勵自己。
為了練好書法,他每到一個地方,總是跋山涉水四下鈐拓歷代碑刻,積累了大量的書法資料。他在書房內,院子裏,大門邊甚至廁所的外面,都擺著凳子,安放好筆.墨.紙.硯,每想到一個結構好的字,就馬上寫到紙上。他在練字時,又凝眉苦思,以至廢寢忘食。
張芝,字伯英,東漢酒泉人,曾拒絕朝廷徵召為官,世稱「張有道」。學書於崔瑗、杜度,精勤恆毅,苦練成名。臨池作書,池水盡墨,而有青出於藍之譽,尤善章草,又有「草聖」之譽,當時的人珍愛其墨幾乎到了「寸紙不遺」的地步。
蘇洵(1009年-1066年),字明允,號老泉。北宋文學家,四川眉山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是蘇軾和蘇轍的父親。父子三人被稱為「三蘇」,均列入「唐宋八大家」。蘇洵小時不好學,成名很晚,一直到27歲後才開始發憤讀書。嘉佑元年(1056年),他到汴京拜訪歐陽修,文章受到歐陽修的賞識,以為雖賈誼、劉向不過也,士大夫爭誦一時,文名因而大盛。
歐陽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號醉翁、六一居士,諡文忠,北宋儒學家、作家、官員,曾繼包拯接任開封府尹,為唐宋八大家之一。
四歲喪父,由其母鄭氏教養。為人勤學聰穎,家貧買不起文具,便「以荻畫地」。
范仲淹(989年-1052年),字希文,諡文正。北宋政治家、文學家、軍事家、教育家。生於北宋蘇州,隔年(990年)父親不幸逝世,母親謝氏改嫁到山東淄州長山縣一戶姓朱的人家,范仲淹改姓名叫朱說。范仲淹後來在長白山上的醴泉寺讀書,每天只煮一鍋粥,涼了以後劃成四塊,早晚各取兩塊。范仲淹知道自己身世之後,便辭別母親,一個人去南京唸書。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登進士第...蘇秦從鬼谷子學成之後,出遊數載,一無所成,搞得「妻不下織,嫂不為炊,父母不與言。」蘇秦感歎說:「妻不以我為夫,嫂不以我為叔,父母不以我為子,是皆秦之罪也!」乃閉室不出,出其書遍觀之。蘇秦苦讀太公《陰符》之時,每逢睏乏欲睡,便用錐自刺其股。這是成語「懸梁刺股」中之「刺股」的由來。蘇秦最為輝煌的時候是勸說六國國君聯合,堪稱辭令之精彩者。
匡衡,自幼好學,因為家貧,只好在同村一位老先生的家裡工作,老先生每天借一本書給他看。匡衡白天工作,晚上讀書。
可是,他家裡窮得連買油燈的錢都沒有。剛好,他家隔壁的鄰居每天晚上都要紡紗織布,匡衡就在牆上挖了一個小洞,讓鄰家的燈光從小洞裡射進來,他就藉著這一點兒燈光看書。直到深夜,鄰家的燈滅了,他才去睡覺。

經過多年刻苦用功,努力讀書,匡衡終於成為一個大學問家,後來還成為漢元帝的丞相。

王冕年幼的時候,家裏很貧窮,父親讓他去放牛,王冕偷偷溜進學堂聽學生們讀書,到了傍晚回去的時候,發現牛不見了,王冕遭到了父親的毆打。王冕的母親說﹕「既然兒子如此酷愛讀書,為何不讓他去唸書呢﹖」王冕因此到寺廟去借長明燈讀書認字。後來會稽的韓性聽說了他的故事,就收王冕為弟子,後來王冕成為一代通儒。 
錢穆自幼天資聰穎,有強記不忘的本領,雖然家境貧寒,仍刻學苦讀,1901年入私塾,父親錢承沛即稱讚他〝前世曾讀書來〞。1906 年,錢承沛因肺病逝世,臨終前叮嚀他要好好讀書 。私塾老師期許他能傚法文起八代之衰的韓愈,在國學上成大器。

錢穆以姚鼐的《古文辭類篡》與曾國藩的《經史百家雜鈔》為入門,踏入國學經典的瀚海中。
1908年進長州府中學堂,詩人劉半農是錢穆的中學同學,瞿秋白則晚兩人一屆入學。 錢穆不但愛讀書,而且口才極佳,七歲就在鴉片館為客說三國演義,曾為同學講水滸傳 。十六歲時,受到譚嗣同〝仁學〞影響,憤而剪去長辮 。辛亥革命時,學校解散,錢穆無法完成中學學業。
十八歲,錢穆出任無錫市郊秦家水渠三兼小學校教師,開始發表文章... 顏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學生,孔子七十二門徒之首,孔門十哲德行科的高材生,是孔門弟子中德行修為最高者,所以得到特別的尊重。顏淵家境貧困,《論語》中孔子說「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居陋巷,人不堪其憂,而回不改其樂,賢哉回也」,其「一簞食,一瓢飲」的安貧樂道的精神為後世傳為佳話。袁遺,字伯業,(?-192年?)袁紹之兄,曾任長安令、山陽太守、揚州刺史,最後為袁術所敗,因部下背叛而被殺。曹操稱其「長大而能勤學者,惟吾與袁伯業矣。」
曹操,(155年-220年),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人。東漢末年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和詩人,三國時代魏國的奠基人和主要締造者,其子曹丕稱帝後,追尊為魏武帝。
參考: web
2014-04-18 2:07 am
匡衡是漢朝時候的人。

事例1. 他從小就非常好學,但是因為家裡窮,沒有辦法上學。同村裡有一位老先生,家裡有很多書。匡衡就到老先生家去做短工,不要錢,只是要求老先生每天借一本書給他看。老先生看他很有志氣,就答應了。就這樣,匡衡白天工作,晚上就借本書回來看。

事例2. 可是他家裡窮的連買油燈的錢都沒有。沒有燈,晚上怎麼看書呢?剛好,他家隔壁的鄰居,每天晚上都要紡紗織布。匡衡就在牆上挖了一個小洞,讓鄰家的燈光從小洞裡射進來,他就藉著這一點兒燈光看書,直到深夜,鄰家的燈滅了,才去睡覺。

匡衡就這樣刻苦用功,努力讀書,一天一天的,日子久了,終於成為一個大學問家,後來做了漢元帝的丞相。

他的性格是刻苦用功


收錄日期: 2021-04-20 15:08:28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40417000051KK00078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