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自言自語的……

2014-04-17 7:48 am
我是一個15歲的女生,平日會自言自語。平日有一點被害妄想症……

平日大概就是自問自答,例如是這樣:
家課來不及教了OAO 怎麼辦啊啊啊啊。
啊!我想到了………………

這個習慣應該是很久之前就存在的了……而且有時候是其他國家的語言……像日文和普通話……

有時候看到一些很觸動我的心的物品也會自己說:啊,好可愛、原來是這個人作曲啊!
可以說是基本是無意識的…………

可是稍稍上網查了一下,說那是精神分裂,抑鬱症的也有……
可是我沒有出現幻覺……只是平日喜歡幻想……
就例如我會幻想自己養了一隻貓……跑步比賽時也會真的覺得背後有隻恐龍追我……

我在家裡也會這樣……鄰班同學也覺得有點怪……
我倒是覺得沒什麼問題……自己一個的時候甚至還會自己跟自己玩起來……
我是有病了嗎……我覺得好害怕…………假如我真的是病了該怎樣做……我會傷害到其他人嗎……

回答 (5)

2014-04-22 9:01 pm
✔ 最佳答案
言語是表達思想及情緒的一種方式. 當現場沒有合適的表達對象, 而當事人又很想表達他的感受或想, 於是他選擇了自言自語, 另一種情況是他的想法或感受, 基於一些特別的理由, 例如考試成績差怕被責罵及嘲笑,不容許向人傾訴, 只好選擇自言自語. 不過很多時候自言自語都是不自覺的或是下意識的, 例如遇上緊急情況, 如火警, 我們會很自然地說: 死啦, 點算呢. 要盡快通知其他人. 又例如像你所說的,接觸到一些觸動心情的事物或景況, 可能都會自然地或下意識地說; 啊, 真精彩, 或真可愛, 即使當時並沒有其他人在場. 只要不是長篇大論或者說個不停, 這些言語上的反應都是正常的, 不用擔心.

思想或者情緒會影響我們的言語表達, 反過來, 言語表達亦會影響我們的思想和情緒. 當遇上緊急情況時, 我們的負面情緒往往會佔上風, 例如我們要應考一科相當艱深的科目時, 我們可能會想到: 死啦, 不夠時間溫書, 這科多數不會考得好, 若成績差的話, 我便不夠分入大學, 那時候....唉!由於擔心其他人知道, 這種想法很多時會變成自言自語. 由負面思想或情緒轉化而成的, 我們可稱之為負面的自言自語, 這種自言自語會令本來已經負面的思想變得更為負面, 變成惡性循環, 對於解決問題有害無益
. 建議的處理方法時: 先用"思想停頓"的方法, 對自己說: 停, 我不要這樣想下去, 我要先冷靜一下. 然後組織一些正面的自言自語: 例如面對考試時可以說 這科很深, 我不夠時間溫習, 其他人亦不見得會比我好. 即使結果考得不夠好, 我都有其他出路, 大不了再考多次, 其實只要我盡了力去考, 對自己有交待, 不必太在意別人的看法. 這類正面的自言自語雖然有點阿Q精神, 卻有助於協助我們在緊急情況下保持冷靜及提升自信, 可以更有效地解決問題.


關於幻想和妄想的問題, 簡單來說, 如果你買了六合彩, 於是想像中了六合彩後如何花費那大筆的彩金, 這是幻想. 但如果你連六合彩都沒有買, 卻堅想自己中了六合彩, 擁有千萬家財, 這是妄想.. 一般來說, 有妄想的人堅信自己的想法是真的, 不會懷疑並不容許別人質疑. 你會反問自己, 相信有妄想的可能不大.

你若有一些心理問題想找人傾談, 以下的熱線可以參考, 相信可以得到一些較為合適及專業的意見:
香港心理健康熱線: 27720047
香港青協關心一線 27778899
香 港 青 少 年 服 務 處「明 心 窗 輔 導 熱 線」:2574 7057
突破青少年熱線 23021166
2014-04-18 7:39 pm
我都有類似喱種情況。雖然我有好多缺點,但係大致上都冇影響日常生活,所以我覺得應該冇問題囉。 可能再大個D就冇事呢!
2014-04-17 7:28 pm
你可能是自我困在自巳的圈子中因過份保護怕受傷害不敢與人接觸在自己的圈子中自言自語自我安慰 請踏出一步擴闊社交圈子多與人交談把自己心結打開才能改善

最後願天父醫治你

2014-04-17 11:32:14 補充:
書 1:9 我 豈 沒 有 吩 咐 你 麼 . 你 當 剛 強 壯 膽 . 不 要 懼 怕 、 也 不 要 驚 惶 、 因 為 你 無 論 往 那 裡 去 、 耶 和 華 你 的   神 必 與 你 同 在 。
2014-04-17 8:24 am
不用擔心~

因為你年輕,腦袋有很多主意和幻想,很正常的~

只要你能分清事實真假,不要影響真正的生活,就沒有問題~

放鬆一點~

也可以好好享受自我溝通的樂趣~
2014-04-17 8:16 am
如果只是這些,問題不算大,都是自我鼓勵的說話,只要不是害人的說話就可以。

收錄日期: 2021-04-13 21:17:54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40416000051KK00203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