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著名作品

2014-04-10 3:26 am
王羲之著名作品 急~~

回答 (3)

2014-04-11 3:24 am
✔ 最佳答案

唐太宗時,王羲之的書法有3000多卷,到宋太宗時只有160餘件,今天全世界存世的王羲之摹本僅有20件。快雪時晴帖(唐代摹本,和中秋帖及伯遠帖合稱「三希」,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蘭亭序(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顏真卿之祭侄文稿為「第二」,蘇軾之黃州寒食詩帖為「第三」),神龍本,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黃庭經(亦名《換鵝帖》,宋拓本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平安帖、何如帖、奉橘帖(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樂毅論(梁拓本)喪亂、二謝、得示帖(判定為唐雙勾填墨摹本,日本皇室藏)憂懸帖寒切帖(又名《廿七帖》/《謝司馬帖》,藏於天津博物館)孔侍中帖和頻有哀禍帖(二帖連為一紙,藏於日本前田育德會)遠宦帖(亦名《省別帖》,十七帖中的一封書信,藏於國立故宮博物院)姨母帖(《唐摹萬歲通天帖》之一,藏於遼寧省博物館)初月帖(《唐摹萬歲通天帖》之二,藏於遼寧省博物館)行穰帖(藏於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美術館)七月都下帖(唐摹本,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上虞帖(唐摹本藏於上海博物館)游目帖(藏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毀於廣島原子彈爆炸事件)大道帖(又名《一筆書》,藏於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其書貼妹至帖(唐雙鈎填墨摹本,藏於日本私人處)東方朔像讚(唐臨本,藏於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孝女曹娥碑興福寺斷碑淳化閣帖(叢帖,經雙鉤描摹後,刻在石版或木版上,再拓印裝訂成帖。共10卷,第6、7、8是王羲之之作,共有160多帖。藏於上海博物館)澄清堂帖(集帖,集王羲之的字重刻而成)大唐三藏聖教序(由唐朝比丘懷仁,集王羲之字而成)大報帖(研判為唐雙鈎填墨摹本,藏於日本私人處)[6]
圖片參考:https://s.yimg.com/lo/api/res/1.2/9jSvVfKjAV90ANIWgn_ugA--/YXBwaWQ9dHdhbnN3ZXJzO3E9ODU-/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6/6b/Magnify-clip.png


2014-04-10 19:26:27 補充:
王羲之著名書法作品 有哪些?

ANS:王羲之是東晉時代的名書法家 其最著名的為蘭亭集序(行書),那是他中年時候的作品,更有「天下第一行書」之稱。
參考: me, me
2014-04-11 12:40 am
王羲之

在魏晉南北朝的書法家享富盛名的是魏明帝時的鍾繇,在東晉就是我們都熟悉的,中國最偉大書法家王羲之,王羲之字逸少,琅琊臨沂人,曾做官至右軍將軍,所以亦有人以王右軍尊稱,年輕時曾從衛夫人學書法,後博覽前代書法名家字蹟,於是擇眾之優點,並擅寫各體,王羲之的草書,真書,行書用筆勁健、純出自然,是書法史上舉足輕重的名人。


王羲之出身於一個書法世家的門庭他的伯父王翼,王導;堂兄弟王恬,王洽等都是當時的書法名手。王羲之,字逸少,號澹齋,原籍琅琊臨沂(今屬山東),後遷居山陰(今浙江紹興),官至右軍將軍,會稽內史,是東晉偉大的書法家,被後人尊為書聖。

  王羲之七歲那年,拜女書法家衛鑠為師學習書法。王羲之臨摹衛書一直到十二歲,雖已不錯,但自己卻總是覺得不滿意。因常聽老師講歷代書法家勤學苦練的故事,使他對東漢「草聖」張芝的書法產生了欽羡之情,並決心以張芝的「臨池」故事來激勵自己。

  為了練好書法,他每到一個地方,總是跋山涉水四下鈐拓歷代碑刻,積累了大量的書法資料。他在書房內,院子裡,大門邊甚至廁所的外面,都擺著凳子,安放好筆,墨,紙,硯,每想到一個結構好的字,就馬上寫到紙上。他在練字時,又凝眉苦思,以至廢寢忘食。

  他認為養鵝不僅可以陶冶情操,還能從鵝的某些體態姿勢上領悟到書法執筆,運筆的道理。有一天清早,王羲之和兒子王獻之乘一葉扁舟遊歷紹興山水風光,船到縣禳村附近,只見岸邊有一群白鵝,搖搖擺擺的模樣,磨磨蹭蹭的形態。王羲之看得出神,不覺對這群白鵝動了愛慕之情,便想把它買回家去。王羲之詢問附近的道士,希望道士能把這群鵝賣給他。道士說:「倘若右軍大人想要,就請代我書寫一部道家養生修煉的《黃庭經》吧!」王羲之求鵝心切,欣然答應了道士提出的條件。這就是「王羲之書換白鵝」的故事。

  二十歲時,有個太尉郗鑒派人到王導家去選女婿。當時,人們講究門第等級,門當戶對。王導的兒子和侄兒聽說太尉家將要來提親,紛紛喬裝打扮,希望被選中。只有王羲之,好像什麼也沒聽到似的,躺在東邊的竹榻上一手吃燒餅,一手筆劃著衣服。來人回去後,把看到的情況稟報給郗太尉。當他知道東榻上還靠著一個不動聲色的王羲之時,不禁拍手贊歎道:這正是我所要的女婿啊!於是郗鑒便把女兒郗浚嫁給了王羲之。這故事便成了「東床」和「令坦」兩個典故。

  在他身上出現的成語還不只這些,據說有一次,他把字寫在木板上,拿給刻字的人照著雕刻,這人用刀削木板,卻發現他的筆跡印到木板裏面有三分之深。這就是成語「入木三分」的由來。

  王羲之一生最好的書法,首推【蘭亭集序】。那是他中年時候的作品。

  東晉有一個風俗,在每年陰曆得三月三日,人們必須去河邊玩一玩,以消除不祥,這叫做[修褉]。永和九年的三月三日,王羲之和一些文人,共四十一位,到蘭亭的河邊修褉。大家一面喝酒,一面作詩。

  作完了詩,大家把詩蒐集起來,合成一本【蘭亭集序】,公推王羲之作一篇序文。這時王羲之已醉了,他趁著酒意,拿起鼠鬚筆,在蠶繭紙上,揮起筆來。這篇序文,就是後來名震千古的【蘭亭集序】。
2014-04-10 5:55 am
王羲之的著名作品是《兰搜索亭序》
原文全文和解释:

(晋)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收錄日期: 2021-04-16 16:27:51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40409000051KK00104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