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港府最新的人口政策諮詢文件,是希望給市民提供最新和精準的數據,釐清社會對一些群組的迷思和謬誤,鼓勵市民參與討論,與持份者溝通,集思廣益,訂立優先次序,以人為本,建立一個共融、和諧和可持續發展的社會。
香港本地婦女生育率低和人均壽命不斷增加,引致人口結構嚴重失衡。香港的撫養率由現時歷史新低每千人供養355人,急劇增加至2041年的712人。人口老化所帶來的影響,當然不單止在30年後才出現,其實在2018年(5年後),香港的勞動人口便已開始減少,所以人口政策已不是一件可以選擇(optional)處理的問題,而是一個必須要(must)處理的問題。
要有效減慢人口老化帶來的影響,主要有兩個方法:(i)加強本地生產力,(ii)補充人口。根據政府提供的數據,若香港人口的撫養情况要維持現在的狀况,香港勞動人口的生產力要每年增加3%才可以滿足因勞動人口減少所帶來的影響。所以加強教育投資、人才培訓及技能發展,尤為重要。至於補充人口可以從自然增長或引入專才來彌補這方面的缺口。
人口自然增長是出生與死亡人數的相減。但一直以來,本地婦女生育率維持低水平,主要原因是單身女士增加和已婚婦女生育率減少。單身女士不婚的情况與其他亞洲國家或地區,例如台灣、新加坡都相似。因婦女接受教育機會增加,財政獨立,再加上男女性別平等觀念的改善,都會推高婦女單身的百分比例。一些工作婦女,尤其是專業人士,因為工時長,所以拍拖的時間和機會都相對減少。再者,香港的婚外生育(birth out of wedlock)情况相比西方國家為少,只有6%,法國和英國則為百分之三四十左右。家計會數據指出,已婚婦女的生育人數不斷減少,本地婦女總和生育率只有1.0左右(現在政府公布的1.3是包括單非兒童在內,總和生育率應該計算本地的婦女生育情况而已)。要有效令到本地生育率增加,實在需要本地婦女「早結婚」和「早生小孩」,但現在樓價高,責任大,生活環境有很大的改善空間,相信需要更多對家庭友善的措施,才可以有效清除結婚和生育的障礙,提升生育率。
要吸引優才和專才,誠然香港在這方面要多下一些工夫,因為這些人才是各地都希望吸納的。如果本地不能有效地回應他們所關心的住屋、教育和空氣的問題,這都會削弱香港對專才和優才的吸引力。其實單程證的安排不單止令本地人的配偶和子女有秩序來港,另一方面亦扮演一個紓緩香港人口老化的積極作用。若不是他們一直以來補充本地人口發展的缺口,現在香港的老化情况更加嚴重。跨境婚姻滿足了部分港人成立家庭的心願,對整體人口的心理健康有正面幫助。再加上近年來單程證的人口素質都不斷提升,例如擁有專上和大學學位的百分比由2007年的1%增加至2012年的12%,所以只要社會上作出適當的配套,加上適當的培訓和資格認可,他/她們定可以有效地紓緩勞動人口減少的情况。人口政策報告書也強調怎樣有效接觸和培訓這群生力軍,釋放他們的人力資源,參與香港社會的建設,以達到人盡其才,加強香港的人力資源。至於有討論關於香港應擁有單程證審批權,當然有會更好,但如果要花費很大的氣力,而實際作用則有限,因內地在審批過程中的透明度也改善了不少,可能與內地有關部門有更密切的溝通和合作,更有成本效益。
至於外地勞工,若能在不影響本地工人就業機會和待遇的基礎上引入外勞,則可解決經濟發展一時的需要,靈活處理。工會人士的意見是,給予勞動人口(尤其是低技術人士)一個合理的薪水,尤為重要。對本地工人的技能提升和再培訓,都不容忽視。就以安老院護理人手短缺為例,一方面外勞補充不足人手,另一方面,培訓本地人才參與訓練,提升護理人手的技能和待遇。其實工會與政府政策的方向都有很多共通的地方,只要改善工人福利制度,求同存異,相信是可以達到雙贏。市民對近期港鐵工人罷工的事件,也可以作出反思,工人要求的是合理的休息,就算承辦商給予更多工錢,工人也不願意因趕工而導致缺乏休息,危害身體健康。社會需要實事求是地面對勞工短缺的問題。
過往10年, 政府和社會人士都未曾認真地討論。但今屆政府感到問題的嚴重性和迫切性,希望尋找可行的方法使香港人口問題可以「軟着陸」,這已不是什麼長官的意旨,更不單是輸入外地勞工和經濟考慮而已。訂立人口政策是要有效回應人口發展帶出來的挑戰,面對森林,也面對樹木,真正地以民為本,尋找一個可持續發展的方向,使到香港市民的生活素質不斷提升,香港成為一個宜居城市。簡單而言,我們盼望找到一個可以令香港明天生活比今天更好的政策。我們不應該只是追逐發展的數字,而是建造一個共融和有實力面對不同挑戰的地方。
深深盼望香港社會大眾能理性、客觀和務實地商討本地人口急劇轉變帶來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