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歷史~~20 pt..

2014-04-06 11:53 pm
你認為經濟因素如何導致元朝速亡?
about 500 字

pls help~

回答 (2)

2014-04-07 12:51 am
✔ 最佳答案
元朝對漢人的種族歧視政策因素
政治因素
經濟因素

導火線
元順帝時,因天災迭起,元朝救濟無力,終引起導致元亡的「民變」!
元亡
元順帝時,山東雨災、黃河屢缺、江浙水旱蝗災,元廷無法善後,終激發民變。至正八年,方國珍首先在台洲起兵、韓山童領徒眾起兵等。漢人群雄中,朱元璋以「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為號召,在金陵起事削平群雄。至正二十八年,定都應天,國號明,後攻入大都,順帝北逃,元朝滅亡。

人口比例的差異
蒙古、色目人佔全國總人口的百分之三
使蒙古族能以少數控制多數
竭止為數眾多的漢人反抗
文化水平底落
思想、戲曲等水平並不比漢人低 – 元曲
為免反過來被文化水平較高的漢人控制及表示蒙古民族的高尚

元朝絕非亡於施行種族歧視政策
元室善待儒生
蒙古人比漢人少考一場之說,豁免不大懂漢文的蒙古人無需應考
里甲制的高壓手段
因為人口比例
一般南人的生活亦不比宋代時差

政治因素亦非元朝速亡之關鍵
對中國「帝力於我何干」的社會結構卻影響不大
不是迫使民眾揭竿而起的原因
「號令不常,有同兒嬉」,或者「家自為政,人自為國」
防範反動的種族歧視政策
橫徵暴斂的措施,理當歸為經濟因素之內
求財輸兵,卻引起百姓之極大憎惡,如此亦當納於經濟因素,所以,對漢人的種族歧視和政治不穩雖對元朝滅亡不無影響,但卻不是最關鍵性的因素,最關鍵性的因素是經濟 !

元室金融政策混亂,濫發紙幣
以至物價騰踊
桑哥發行「至元鈔」,本金再一次被移用,且又濫發,故大失信用
武宗至大二年,遂發行「銀鈔」廢「中統鈔」
仁宗廢「銀鈔」,復「中統」和「至元鈔」
,鈔值依然難以維持
每次皆乏本金儲備的支持,既令物價上升,亦變相向百姓剝削
通貨膨脹不可收拾,更將其推向滅亡路上
目的是徵斂財富以滿足統治階級的慾望
大肆聚斂,雜稅繁重
實施「助役田」使漢人飽受壓榨
推行「撲買」形式的稅受辦法,大肆聚斂
世祖大肆聚斂,不斷開增稅源,各種商稅課稅,日增月漲
稅法南北不同,因江南經濟比北方發展高
改抽丁稅和地稅
藉著不同的稅制,盡量搜刮江南,感人大受剝削
蒙古人到處圈佔耕地為牧場,並沒收民田為官田
實施「助役田」,規定民戶有田一頃以上,抽田去官助役
貴族以至僧道,也常強佔民田

元朝迷信喇嘛教,既大耗國庫,亦縱容其在地方掠財
成宗時,每年內廷供奉佛事,單單是香油,即近八萬斤
武宗時,國家經費中,僧侶已佔三份之二
明宗時,又較前代增加金一千一百五十兩,銀六千二百兩,鈔五萬六千二百錠,幣帛三萬四千餘匹
僧侶又可獲皇室封地和賜田
寺院又可經營商業,憑其得元室之庇護,侵淩百姓之事更無
日無之
終令百姓忍無可忍而揭竿而起
經濟因素實最為關鍵。
參考: me
2014-04-07 1:14 am


http://china10k.com/trad/history/5/56/56d/56d01/56d0101.htm
元代的社會與經濟
在高壓政策之下,元代的社會經濟存在不少弊端,至元二十年(1283年)五月,元朝設立了「斡脫」(蒙語,專指經營高利貸的官商)總管府,斡脫大為盛行。發放高利貸款,對百姓為害極大,他們常因還不起錢而傾家蕩產。為了防止有人逃債,朝廷於元貞元年(1295年)二月,下令將因還不起債逃跑的人量刑定罪,並用錢獎勵那些告狀者。這是當時社會的一大弊病。
元朝時,奴婢買賣也一度盛行。元代將奴婢通稱為「驅口」,原來主要來源是戰爭俘虜,後蒙古貴族也常將平民拘掠為驅口。許多農民無力還債或生活窘迫,其子女或自身也淪為驅口。由於元代法律規定,驅口可視同主人財物,經過一定手續即可轉賣,所以當時驅口買賣之風甚盛。在大都、上都均有人市,只要經官府檢查給據,就可以買賣交易。於是出現了一些專門進行人口貿易的人販子,百姓深受其害。
在農業方面,元代各級軍政皆立屯田,以資軍餉。屯田的大規模鋪開,對恢復發展農業起了重要作用。但由於管理屯田的官員玩忽職守,貪污經費,再加上自然災害,所以自成宗朝起,屯田廢馳情況已十分嚴重。為解決這些問題,至大元年(1308年)十月,朝廷中書省曾派人清查全國屯田情況,但是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到了元朝後期,大多數的屯田已經名存實亡。
在元代,繼兩宋之後,紙幣於全國範圍內通行,這本是貨幣史上的重大進步。但人們對貨幣流通規律還缺乏足夠的認識,對財政需求不能實行有效控制,幣值的長期穩定自然難以維持。加上統治者窮奢極欲,濫發紙幣,造成貨幣大幅貶值及通貨急速膨脹,使國家財政和民眾經濟生活陷入極端的困境之中。嚴重的通貨膨脹更令紙幣如同廢紙,使其完全喪失了固有的基本功能。
元代社會固然有其弊端,但經濟發展並非停滯不前,交通及貿易頗為興旺。當時除了通西域的陸上「絲綢之路」十分發達外,海上「絲瓷之路」也相當繁榮,形成了一些甚具規模的東方大港如泉州等,航線直抵世界各地。交通的發達帶動了對外貿易的繁榮,外銷商品豐富多彩,其中又以絲綢和瓷器的比重最大,形成了一股絲綢和瓷器輸出的洪流,大大促進了中外文化交往。


收錄日期: 2021-04-20 15:07:36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40406000051KK00094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