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你這個問題範圍太廣,不能以三言兩語就能說得明白,首先要瞭解『真如本性』(以後就用這個名稱來代表)是什麼?把這個『真如本性』弄明白了,一切問題就好說了。將過去所發表的文章,提出來解說:禪宗學人問真心(真如本性),在哪裡?
師曰:當下即是。師父說:當下這個靈明覺知就是真如本性。在哪裡?我怎麼感覺不到呢?要用後面這些禪宗用語,層層分析來明瞭。
中庸有一段經文
『道也者,不可虛臾離也,可離非道也。』
這個道(真如本性),一刻也離不開自己,如果可以短暫的時間離開自己,那就不是(真如本性)了。
又說『百性日用而不自知』。
這個(真如本性),每個人時時刻刻都在用它,而自己不知道!
禪宗常說:見、聞、覺、知,不即不離如來藏(真如本性)。
你能見、能聞、能覺、能知,這些功能,不完全是如來藏(真如本性),但是你的能見、能聞、能覺、能知,這些功能,離不開如來藏(真如本性)。你的如來藏(真如本性),就隱藏在『能見』『能聞』『能覺』『能知』這些功能裏面,但是你的『能見』『能聞』『能覺』『能知』這些功能,不能完全說是如來藏(真如本性)。 心行處滅、言語道斷這裡講的『心行』是指思想。『言語』是指語言文字。整句話的意思:要找自己的『真如本性』,不是以思想、思唯的方法去尋找,如果心起了思想,那就不是『真如本性』了;『真如本性』也不是以語言文字可以形容的,如果以語言文字來定義『真如本性』是什麼?那就不是『真如本性』了。『處滅』是指想到的地方,就滅了(就不是真如本性了)。『道斷』(在道德經裡面『道』就是指真如本性)如果去定義它、命名它,道(真如本性)就斷了(就不是道了),不是真如本性了。以上的意思是說:要找『真如本性』,不是用人的思想去思考、去思唯,可以找得到的,也不是用語言文字可以將它定義、命名的。道德經的開頭就講: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這個『道』(真如本性)如果能用語言文字,將它表達的出來,那就不是『道』(真如本性)了。如果『道』(真如本性)能用一個名稱將它命名定義出來,那所命名定義出來的名稱,就不能代表原來的那個『道』(真如本性)。要找自己的『真如本性』,不能從靜坐中去思考而得到,也不能從瞭解佛經注解,聽人講經說法,而能得到。要在自己的念頭中去找,這個念頭是什麼情況下產生的?為什麼會產生這個念頭?常常自言自語,就是『真如本性』對自己的提示。這『自言自語』就是當下你所想的問題,所解決的方法。是你自己的『真如本性』,在指導你解決問題或困難的辦法。夢是真如本性發生的作用自古以來禪宗學人一心嚮往的事情,就是見到自己『真如本性』,『真如本性』這個名詞,儒家與佛家都有很多解釋,因為經典不同,產生的名稱就不同。儒家經典裡面:大學→明德中庸→性易經→太極道德經→道佛家經典裡面:法華經→真如本性華嚴經→一真法界禪宗經典→如來藏般若經典→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