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人,哲人最想了解的問題,就是┌為何而活著┘、┌死後去哪裡┘、┌有無徹的離苦與永恆的喜悅┘?經過二十多年探求、幾乎遍及各領域學問,終於認為非編註此書不可!原因有二,這本書對剛才三個問題,有最正確與最好的解答及到達的方法。另一個原因是,釋迦牟尼〈佛陀、喬達摩〉所留下的教法遭到部分的增刪或曲解,甚至假託其所說!其中,以西元前一世紀以後印度北傳各區域之經典為最。本書的使命,仍在找出佛陀的初衷,仍在揭示最有益人類的思想和道路。如果不仔細觀看本書,你可能辜負你此生。
禪思語~超越神教
無常.苦~是世間的實況
然而眾生畏懼.逃避與這些相關的話題
神教想追求恆常.喜樂
佛教超越無常與恆常 超越苦痛與喜樂,不落入這二邊~這不是神教與哲學家所能到達的境界
神教神與信徒執著喜樂.執著永生.貪愛喜樂.貪愛永生.貪婪自我.貪婪天堂~他們因為不懂得放下一切境界,所以神教永遠到達不了真正的涅槃
⋯⋯
佛教不執著天堂.不貪愛永恆…
更超越這種境界~無法以任何文字形式形容
當到達此等境界,菩薩還要往佛的境界邁進,另一方面也救渡一切眾生,不安住於自己的境界
所以說~無常常不二
我無我不二
苦憂樂喜不二
世間涅槃不二
……
超越一切對待,並且無所不為
不住涅槃
無所住而也無所不住
(權威級教授境界豈是幼兒園小朋友所能蠡測~如同佛陀與天界神之別)更多
比較宗教(生命篇
比較宗教學(宗教境界高低與契機契理):
生命篇
西方亞伯拉罕宗教主張:人主宰一切動植物生命
⋯⋯
宗教愛只及於人,不及於動植物,甚至只愛相同信仰的人
華夏.印度宗教與哲理則主張:人雖為萬物之靈,但也該仁民愛物,適當取用動植物,保持中道永續和諧
這更進了一階
佛教佛法哲理主張:對一切有情眾生起如父母如唯一子女想
不主動傷害一切有情
(然而.植物為無情眾生也應愛護,所以從戒律可看出佛教對植物的愛護與尊重,實際上人與動物的生存有賴植物,而也應該盡可能的不加以傷害)
且原則上,反對殺害傷害一切有情
顯然
佛法的主張,是最高境界的道德標準
一切有情皆有痛覺.感情.佛性,都想活命
以自己推比眾生,當然不應傷害牠們
現今人世法律的動物權觀念,動物保護法等,素食主義…抬頭(當然,仍然有很大努力的空間)
足證
佛教佛法的道德律之高見 有人會質疑:不吃植物如何生存?有些地方植物不足,不吃動物如何生存?
山雨答:佛陀思維應是:盡量不吃動物而非完全不吃,現實困難面仍然需要考慮,無論動植物,吾人應懷懺悔心.感恩心而食之用之,並將心口意功德迴向動植物
⋯⋯
盡量護生放生別殺生(動物)
對植物也盡量以影響傷害最小為準則
若能如此,眾生(靈)的苦難苦痛將降至最低最少
這就是佛陀佛教佛法的偉大與高明
套用華夏銘文:至廣大而盡精微,極高明而道中庸
根本佛教聖典(20)
對一切眾生如自己唯一的兒子==佛教的慈悲喜捨超越任何宗教~讓一切眾生幸福安全!讓他們快樂!
「世界上每一次科學新發現都能夠驗證它的觀點,這就是佛教」「我不是一名宗教徒,但我願成為一名佛教徒。」愛因斯坦在自傳中這樣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