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林朝英生於生於乾隆4年(西元1739年),卒於嘉慶21年(西元1816年),清代臺灣臺南人。林朝英為知名藝術家,善於水墨畫及雕刻,書法亦聞名。
林朝英的書法獨成一體,行楷擅於竹葉體,草書擅於鵝群體,尤其以竹葉體字的神韻,後世無人能及項背,並擅長雕刻,曾以竹頭雕刻飛禽走獸,栩栩如生。在書法、繪畫等方面藝術成就,日本學者尾崎秀真氏稱譽他為清領時期臺灣惟一的藝術家。
林朝英作品多存於各廟宇祠堂的匾聯,目前國定古蹟開基天后宮正殿神龕上懸「湄靈肇照」及後殿神龕上「慈慧」匾,皆出自林朝英所作,另國定古蹟開元寺前殿外檐裝修竹葉字,左門題「寺古僧閒雲作伴,山深世隔月為明」,右門「修心須悟存心妙,煉性當知養性高」,左窗題「開闢真機細蘊無滯,元空妙道色相俱空」,右窗「開化十方壹聯壹缽,元機參透無我無人」,是目前林朝英僅存的木刻對聯。林朝英也將《秋興法帖》、《鵝群法帖》、《真草篆隸》、《草書》、《鵝群書》、《四時花鳥》、《竹》等字帖畫稿,審慎校對,再雕刻在木板上,仔細拓印,分享同好。
◆黃土水(1895年7月3日-1930年12月21日),本籍台北艋舺(今萬華),雕刻家。
黃土水在其短暫的 36 歲生涯中,正式研習西洋雕塑僅十五年,卻在雕塑 藝術上達到非凡的成就,留下許多難得的傑作,被公認為近代台灣第一位不可多得的天才型雕塑家。一九二○年,黃土水自東美木雕科畢業的同一年,他以一件【蕃童】雕刻入選日本最高美術權威的「帝國美術展覽會」(簡稱「帝展」),轟動全臺。之後又連續多次入選,其中以一九二一年的【甘露水】最具代表性。這件以大理石雕成的等身人像,深受西方古典寫實手法,尤其羅丹風格的影響。不過,作者巧妙地掌握了東方女性勻稱圓潤的軀體特質,雙手自然下垂,向外攤開,雙腳合攏,稍作交叉,臉部微微上仰,迎向天際,一副自信而舒緩的模樣,立於一個圓形如蚌殼的底座之上,令人聯想起西方文藝復興前期藝術家波提且利(Sandro Botticeili,1445-1510)的名作【維納斯的誕生】。
而他為艋舺龍山寺精雕的【釋迦立像】,正和溫雅的【甘露水】女神兩相映照,堅毅、自持、刻苦、凝定的男神,幾乎是臺灣人文精神的典範。黃土水辭世之作是其著名的【水牛群像】(原名【南國】),以五條水牛、三位牧童所構成的臺灣農村景象,理想地塑造了故鄉田園牧歌!
◆莊敬夫(生卒年不詳)為清治乾隆、嘉慶年間的臺灣畫司,祖籍中國福建省同安縣,臺灣(今台南市)人。莊敬夫為清治時代的武舉人,擅於做水墨畫,海防同知楊紹裘以及臺灣總兵顏鳴皐皆曾為其畫作題詞。莊敬夫為民間寺廟壁畫大師,所以並非為文人系統出生,而作品留下來相當稀少。莊敬夫之畫作多為大幅松鹿圖,亦曾應寺廟之請,繪其壁畫。當時畫家多喜歡摹擬其松鹿圖以作買賣,但卻沒有人能夠摹仿其畫之妙。然而,他於寺廟的壁畫詩作都已亡佚消失,今日所見之畫多以紙本的大幅松鹿圖為主,筆法粗勁有力,鹿眼炯炯有神,富有強勁硬實之感。近代美術史家,以其為台灣「狂野」特質之代表。
《福祿朝陽圖》為莊敬夫少數傳世的作品,筆法粗礦,充滿個人特色,為台灣清領時期人文水墨畫的代表作品,也象徵著台灣繪畫傳統逐漸遠離中原溫文雅緻的筆法,走向台灣獨有的豪邁「野趣」。
◆林覺(1796-1850),字鈴子,號臥雪子、眠月山人,為臺灣清治時期嘉慶、道光年間的書畫家。
林覺善繪花鳥、人物、山水、走獸等題材,是台灣明清時代最具代表性的一位水墨畫家,盛名遠播,其人物、山林水石的繪圖筆法與題字之書體,頗有楊州八怪之一黃慎之風。鳥類則喜畫八哥、蘆鴨,其數幀蘆鴨圖被視為台灣古典繪畫之極品,所畫蘆鴨圖有筆簡意狂之趣,鴨形細筆勾勒,雖數筆水墨寫出,卻恰到好處。 弧形下垂的蘆葉與水鴨的姿態相響應,形成巧妙的動態平衡。。林覺晚年善用禿筆及蔗粕(tsià-phoh)作畫,畫作亦是極為奇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