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住民主要有哪些美食

2014-04-01 5:47 am
請問原住民主要有哪些美食?為什麼會有這個美食?
我要做報告 麻煩個位大大

回答 (1)

2014-04-01 12:50 pm
✔ 最佳答案
原住民傳統的生產方式多半仰賴採集和狩獵維生,「靠山吃山,靠海吃海」這一句話可以淋漓盡致地反映出原住民的飲食文化。各種野菜、山豬、山羌、溪魚和溪蝦成了主要的食物來源。

◆馬告雞湯——原住民所稱的馬告,正是臺灣特有原生的山胡椒,帶有檸檬香氣,熟成後黑色的果實,味道類似胡椒與薑的綜合,是原住民族傳統的調味料,馬告(山胡椒)分布於臺灣中海拔山區,全株皆含香氣,新鮮的果實可直接食用,而曬乾的果實,常用於原住民鄉土料理之炒菜、炒小魚干、煮湯、滷肉等,味道特殊且可口,是原鄉風味餐特具的口味。早期將它代替鹽巴使用。以具檸檬清香與微嗆辣的馬告調味而成的雞湯,搭配上鮮嫩富有彈性的雞肉,讓人食指大動。

◆藤心排骨湯——阿美族的飲食文化,與野生植物關係密切,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野菜稱為「十心菜」,包括了黃藤心、月桃心、檳榔心、椰子心、海棗心、芒草心、林投心、鐵樹心、山棕心以及甘蔗心。藤心排骨湯所用的藤心即為黃藤心,黃藤心外脆內鬆,入口之際略帶苦味,咀嚼後甘美滋味慢慢的散發開來,風味獨特;加上慢燉後的排骨肉質軟嫩,湯頭帶著淡淡的黃藤香,清澈不油膩,是營養保健的湯品。

原住民的傳統烹調方式,從食材、容器、炊具到湯杓都可以就地取材。過去原住民出外狩獵或工作時,只要隨身攜帶一包鹽巴,利用唾手可得的素材,就能煮出一鍋美味的料理,利用石頭的熱度將食物煮熟,不一會兒功夫,一鍋香噴噴、熱騰騰的火鍋就完成了。這種石煮法所烹調出來的料理,就在滾燙的石頭快速傳達熱量的同時,所有食材的鮮美滋味同時釋放出來,雖然只放入鹽巴調味,卻能烹出濃郁香甜的味道。

◆小米糕、竹筒飯、月桃粽——台灣原住民以月桃葉作為外層,內層使用假酸漿包裹製成小米粽,魯凱族、排灣族等原住民所常食用的粽子,包裹的食料主要為小米和豬肉,小米糕製作頗費工時,須要部落中有經驗的族人進行,以雙腳或杵臼將小米與穗殼分離,泡水讓小米容易蒸煮,蒸熟後的小米趁熱倒入杵臼中搗至黏稠狀,拿出後便可趁熱沾蜂蜜食用,Q彈甜膩的口感,讓人無法忘懷。原住民的傳統月桃粽與眾不同的特殊清香,不僅保存原鄉的美味,也展示族人對傳統米食的特有烹調方式。

◆鹽酥溪蝦——是用在溪里捕捉到的蝦子先炸過再和辣椒、蔥、椒鹽粉一起炒過。 溪蝦味道鮮美,不同於海蝦,吃起來口感紮實,不過炸的香酥的溪蝦是一整隻都可以吃進去的,鹽酥溪蝦是非常好的下酒菜。

原住民過去在烹調上,作法極為簡單,是將食物與水放在檳榔葉柄做成的容器中,蓋上樹葉,放進一個地洞中,並將土覆蓋上去,然後在土上生火,將食物燜熟。如果有陶鍋或鐵鍋,烹調起來就更加容易,只要將水和食物加入鍋中,在鍋下生火就可以煮熟食物。薑和鹽是主要的調味品,例如將狩獵獲得的獸肉或魚蝦水煮後,沾上 鹽巴,或加上薑絲、辣椒末一起食用,藉以吃出食物的原味。

◆石板烤山豬肉——是在地原住民的特色菜色,早年因食物儲藏不易,以鹽、飯或小米醃製成酸鹹的醃山豬肉,是原住民族特殊保存食物的方式,以石板烤出來的山豬肉,外皮金黃酥脆,僅用鹽巴調味,代代流傳下來,風味特殊。

◆桶子燜雞——傳說原住民的祖先無意間將抓到的山雞放入桶中,順手用木材燒烤,沒想到風味絕佳,桶子燜雞外皮油亮酥脆,雞肉鮮嫩美味,選用放山土雞,以鹽巴、酒等調味料均勻塗抹於雞身,置於桶內,以柴火慢慢燜烤,將肉汁精華完整鎖在雞肉中,肉質熟透時用手粗曠地扒開,香味旋即四溢,雞汁緩緩流出,皮脆肉嫩,需即時趁熱取時,最能感受它的好滋味。

◆醃肉——日月潭內的魚蝦相當豐富,而邵族人又精於漁撈,常把未售完或吃不完的生鮮醃製存放,以供佐食之用,尤其潭內生產奇力魚,加工為魚漬,是邵族人的美食。醃魚的方法是用豆菇或綠菇當成酵母,並且加上鹽巴和適量的酒,裝在陶缸或是玻璃瓶內,將瓶蓋密閉,置放在陰涼處,大約一個月之後,即可食用。另外一種做法是先煮熟小米或米飯,放置涼後,把小魚一同攪拌,裝在陶缸內密閉,數天後即可食用。醃蝦時前加上適量的鹽巴、酒、辛棘香料等,放入陶缸或玻璃瓶內密閉,放置在陰涼處,一周後即可食用。

參考: 網路資料整理


收錄日期: 2021-05-04 11:50:02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40331000015KK06487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