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請分析影響魏晉南北朝迄隋唐門第社會氣勢的興衰的重要因素,並述其發展狀況及重要的影響
魏晉南北朝,在社會上形成了等級森嚴的門閥制度,士族大姓在各方面享有特權,這種門閥制度和等級觀念影響了社會生活中的每一方面。門第在東漢時期已經形成,原因之一是當時學習條件困難,入仕只限於經濟與文化條件優良的少數家族,形成這些家族累世為官,積久漸成門第。 東漢覆亡後,平民失去了保護,紛紛依附到大族以求庇蔭,這些大族乃組織自衛的團體,築城自守。 門第更有了軍事與經濟的影響力。 南北朝時期各個政權根基不穩,往往仰賴門第支持。 由於士族不需負役,平民爭相依附,門第更趨發展。
門第的形成與發展不是在短期內完成的,而是因應社會的客觀條件,結合形成廣泛的文化生態,士族門第生命力不絕達數百年之久。 士族門第為了維持其地位,一方面掌握政府人才進用管道的九品中正制 ,一方面選取門戶相當的家族通婚,藉此維護門第的尊貴,迨及李唐肇造,政權雖為關隴集團所掌握,但是社會上還是普遍存在著根深蒂固的門第觀念,山東士族依舊享有崇高的社會地位,因此從兩晉南北朝到唐代前期(六一八--七五五)的社會,可以說是六朝門第社會的延伸,也是全盛期。
不過,盛極而衰,似乎是一切世事發展的鐵律。唐玄宗以後,科舉大盛,舊族門第,失去往日特權的憑藉,從此註定走向衰頹的命運。雖然後來他們努力放下身段,應舉取仕,且憑藉家庭讀書環境的良好,保持了科場競爭的優勢;但一場持續八年的瀰天浩劫———安史之亂,竟翻攪的李唐王朝海沸山搖,從此門第也隨著國勢漸趨沒落,家學遂告式微。
請以藩鎮與府兵制的發展分析其對唐代政局的影響
唐代前期的“府兵制”本身有其特殊性,在中國古代兵制史上並不多見;從兵制演變的角度看,我們將前者稱為府兵制時代,後者稱為節度使兵制時代。府兵制破壞後出現了藩鎮,藩鎮林立最終又導致了五代十國的大分裂,這次分裂也是中國古代史上最後一次中原一統王朝的分裂。 因此,唐代兵制及其演變被認為是影響這一時期政治乃至整個社會變化的最為重要的因素之一。
府兵制度是唐初開始實行的兵役制度。府兵必須自備兵甲衣糧,所以對於百姓來說,服兵役是一項極其沉重的負擔。在均田制推行較好時,農民有一定數量的土地,這種兵制還能勉強維持。後來均田制逐漸解體,農民便無法負擔沉重的兵役。這是造成府兵制破壞的主要原因。此外,服役的士兵年限長,而且常受虐待,這樣使人們視兵役為畏途。府兵的兵源漸漸枯竭了。
唐玄宗天寶八年即位後,廢除府兵而改置「弓廣ㄎㄨㄛˋ騎」,也就是廢除徵兵制,改採募兵制。而與廢除府兵同時的另一項措施,是從開元九年(721年)起,於沿邊各地陸續設立十大兵鎮。兵鎮的最高長官稱為「節度使」,用以率軍屯防邊地,統理異族,保固疆土。
到唐玄宗開元年間改制以後,十大兵鎮成立,節度使才成為正式的官。而他們所轄的武力,也較從前的邊將要來得大。節度使管轄不僅掌握所在地區的軍事,而且兼管民政、財政。於是,只要稍有野心的將領,想要擁兵自重割據地方,是非常有利的,這也是安史之亂得以興兵的主要原因。
在平定安史之亂的過程中,唐朝在內地也開始設置節度使,所以,造成了安史之亂雖然平定了,但是藩鎮割據的局面也形成了。這些節度使,名義上是唐朝的地方長官,實際上是獨霸一方的軍閥。他們在自己的轄區內,自行任命官屬,賦稅不上繳國庫,形成如同獨立王國的局面。中央的權力,也就嚴重地削弱了。當時的唐帝國,內有宦官專權、朋黨之爭,外有藩鎮割據,最終使得唐帝國走向滅亡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