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不被法惑』?

2014-03-25 10:07 pm
『法惑』就是法執、法縛,更可說是所知障。

常見佛版學人被自己所修的法所迷惑了,墜在法惑中而不

知。如果觀察力不夠敏捷,實在很難看見自己的法惑。

或許某個層面是正確的,但有被這個正確所束縛了嗎?

歡迎大家討論

感謝!
更新1:

宗門祖師一再叮嚀要學人<凡聖情盡>才能夠<體露真常>. 其所謂佛來佛斬.其本意就是要學人掃除<佛見>的法惑. 其所謂的<一物不為.一法亦不立>更是要要學人掃除<法見>的微細法惑. 末學於佛版3年有感. .

更新2:

回答者: michael 法與非法一齊不取,正是妙法,如何便是妙法呢? 第一義中法與非法本不可說 無所謂生死,無所謂涅槃,更無所謂度 二邊不著,二邊雙照,皆成剩語 == michael 師兄 好樣的. <圓同太虛.無欠無餘.良由取捨.所以不如> 管見

更新3:

010 回答者: Hben 世間萬法是法.也非法. 至此不受法縛.法惑. == 是的. <欲知兩段.元是一空.一空兩同.齊含萬象.> 感謝

更新4:

011 回答者: May Chan ( 實習生 5 級 (有法無法) 本是虛妄 本無(困) 這一法 ~~~有法無法 ~~~ 都留不住 諸行無常 ~~不知無困法 即不知無惑法 ~~~ 知無困法 即知無惑法 == 是的.說的好. 違順相爭.是為心病. 管見

更新5:

感謝 010回答者: Hben 師兄 011回答者: May Chan 師兄 本題 末學慎選 009回答者: michael 為佳解 法與非法一齊不取,正是妙法,如何便是妙法呢? 第一義中法與非法本不可說 無所謂生死,無所謂涅槃,更無所謂度 二邊不著,二邊雙照,皆成剩語 直需剿絕情識,斬斷葛藤,直下言語道斷,心行處滅 正為龍樹菩薩所言:「一切法不生而般若生」 3/29 晚 亥時 結題

更新6:

更正 3/28 晚 亥時 結題

回答 (26)

2014-03-26 7:53 am
✔ 最佳答案
金剛經有云:「法尚應捨,何況非法」

而生死未度,不可無法

正需要時捨法,法捨豈非無法?無法將以何度?

乃又言,不應取非法,而究竟有法乎?

抑有即無,無即有乎

法與非法一齊不取,正是妙法,如何便是妙法呢?

第一義中法與非法本不可說

無所謂生死,無所謂涅槃,更無所謂度

二邊不著,二邊雙照,皆成剩語

直需剿絕情識,斬斷葛藤,直下言語道斷,心行處滅

正為龍樹菩薩所言:「一切法不生而般若生」

不是無法可度,更不是未度捨法

疑將云何度,究竟度時有法無法,豈非夢囈?

不取則不惑,不取本不是法,無以名之而已

倘以為此即為妙法便又住著了

2014-03-26 23:07:58 補充:
經云:「眾生之病在處處著」,故佛對有說空,對空說有

無非對治其病,說我空法,為度我執;說法空法,為度法執

說空空法,為度空執,三執俱遣,三障圓銷

病除,則有則為妙有,空是真空,妙有者,明其有而不有

故妙有即是真空,云真空者,明其空而不空,故真空即是妙有也

故時時觀照,勿令捨此執彼,心常住於我,法,空

2014-03-28 21:30:29 補充:
諸法友安~
外無緣相生境,善惡對錯,不起分別
內無起心動念,恆順眾生,隨喜功德

2014-03-28 23:01:28 補充:
Brightmam 大德:

您再往後看不就是答案了麼?

法與非法本不可說

想把這不可說的妙法當一法,不又著了嗎?

2014-03-29 00:02:20 補充:
牧大所言極是,般若正宗是無住
一切法既不取不捨,正是不住的鐵板注腳
即此便是無上甚深微妙法,即經中所謂阿耨菩提法也

2014-03-29 06:56:47 補充:
金剛經所言,二邊不著即是圓融,圓融即是妙法
究竟而言,豈有兩邊,何來妙法?
不取本不是法,假名為無法之法而已
正因眾生處處著,方便對治而已
阿羅漢執虚,而不悟無虚,故不能成菩薩也
2014-03-26 12:15 am
大家好!

佛法是不可思議,所謂不可思是無法想像的,不可議是無法議論,縱使千言萬語也無法完整表示佛法,故祖師語錄[說一物,即不中]又「開口即錯,動念即乖」只要有[我]的執著存在,而所立的事、物都不是佛法,需放下自我的見解才可無住相,後學淺見請多多指教。
2014-03-28 4:30 am
常見佛版學人被自己所修的法所迷惑了,墜在法惑中而不
知?????????

意思是你自知不惑? 恭喜啊!
不過那就不用開題了,聖人一個,自己開宗立派去吧!

說到掃除<佛見>? 可有膽量掃除<祖見>?
不要言必稱宗門祖師......

2014-03-27 8:34 pm
五陰中的識陰上打轉?
===================
學佛 連五陰六根無自性 是誰在作用都不知 ??

還以為是 六根 或 識因 在打轉 ??


學這些不究竟法 比醫學院還糟糕

聽多了真的會生病...............

2014-03-27 12:40:29 補充:
持世經 五陰品第二
========================
持世。
我今舉手
其有 見五陰者。見陰相者。貪五陰者。
我則不與 是人為師。
是人亦非 我弟子。
不隨我出家。不隨我行。不歸依我。

是人 入於邪道 入虛妄道
取不實者。是為顛倒 不知佛意。

不知佛 隨宜說五陰。
不知佛 第一義。---------------------------------不知佛 第一義
是人不受佛教。不應受供養而受。

是人 我尚不聽出家。
何況當得 受人供養。
何以故。
如是之人 是外道徒黨。
所謂生五陰相者。貪著歸趣五陰者。

2014-03-28 15:18:09 補充:
對一切法具「如如」性故,不知不見,
才是「不見一法即如來。」
不是什麼「不二絕對體性本無<色空二法>的.」
這樣的、言不及義的名言戲論。
=====================================
可憐........

才剛說把六根五蘊 當有自性

保證被佛 踢出佛門


又來一個

佛性不知不見 是六根五蘊在見?????..................

學這款耶 該吃藥了

2014-03-28 20:46:19 補充: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無色受想行識 是指 色受想行識 無自性
無眼耳鼻舌身意 是指 眼耳鼻舌身意 無自性
無色聲香味觸法 是指 色聲香味觸法 無自性
無眼界 眼識界 是指 眼界 眼識界 無自性
無意界 意識界 是指 意界 意識界 無自性

等於 大般若經說的 內空 外空 內外空
內空: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皆無自性,故名內空。
外空:色聲香味觸法六塵,皆無自性,故名外空。
內外空:謂六根、六塵、六識,都無自性,故名內外空。
=============
拿醫學院報告學一學

比佛學大師 悟成斷滅強多了
2014-03-27 3:50 am
佛以不見為真見,眾生以見為見,若心不空,處處生心,斬不勝斬。

因緣生法,當體皆空,則法與非法俱入空寂,尚能惑人?

於境上生心,定被法惑,若能見心,而不於心上生心則心能生佛,
見佛即忘心而不著心,若將心求道,即是邪見。

是心是佛,是心作佛矣。 無心即是道:言無心者即無妄相心也。

自心取自心,無妄卻成非。

明心見性,見性成佛。 心者即真如本心,若於本心上再生心即是罪。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即是不於心上生心,若有所住即住境生識心。

住法之下全是依境生識心,豈能不為所惑?
世尊之法是用來放下一切妄的,不是用來住的。


南無阿彌陀佛 末學 合十 歸一
2014-03-27 3:39 am
敬問牧師兄安:
後學愚見- - - 佛所說法隨人而說,心所生法隨緣而生.人,眾生無數無量,萬緣無邊無際.隨人說的法,無一法可住.隨緣生的法,無一法可得.

2014-03-28 16:33:14 補充:
諸善德安:
誠問sam善德安:
後學愚見:
[對一切法具「如如」性故,不知不見].後學以為- - - 知與見是萬法的起源,如如性的本覺.如若對一切法不知不見.心也生不得法.如是能無著不住!法隨生滅.來去隨緣.有也似無.
[不二絕對體性本無<色空二法>]- - - 法不自生,隨生.是以!法不俱性.萬法非性所自生.若是性自生法,此性不謂[空性].自成一法相.
後學愚見,未及佛義.現醜.
2014-03-26 8:34 pm
題主所提問題:「如何『不被法惑』?」標題的內文,本就是不如理之說,以致那麼一大票的回答與意見,大多也是被他的偏差內文誤導而不自知,實在怪異!
不如看看008意見的內容:「其實佛陀教導的方法也可以說是不被法惑的方法,…,所以要知道如何才能不被法惑,只要找出真正的佛陀正法那就是了。」這才是真正題文相契的講法啦!!
萬事萬物無不是「法」(不專指佛法或什麼法),而學佛人都說:「一切法皆佛法。」那麼要不被法惑,確實「只要找出真正的佛陀正法那就是了。」那有這麼多葛藤?
世尊乃一切法究竟者,乃真實不被法惑者,如何『不被法惑』的答案不就眼清楚了?

2014-03-27 11:07:59 補充:
「被牧」師兄說:【『法惑』就是法執、法縛,更可說是所知障。】此中「法惑」應是指對一些事物、法等真實相(即「法」)有所不知,有所迷惑,稱為「所知障」是正確的;但人對一些法有無明不知(惑),有「法惑」、「所知障」,並不會障礙他解脫,就像阿羅漢不知法界實相,仍可取證涅槃一般;而且只有 佛世尊才是沒有「法惑」、「所知障」者。
所以,可將『法惑』說成是「所知障」。但不宜稱為「法執、法縛」,致使佛友都在法道有無執、縛上探討,就落在文不對題中。
末學之前發表了這種見解,「被牧」師兄卻指稱【墮在<知見立知>中而不自知。】實在令人迷惑不解?要請師兄解釋開演其來由為何?

2014-03-27 11:08:12 補充:
再者,「被牧」說【無論世間.出世間.愛一法則被一法所迷惑.要一境界.則被一境內所迷惑。】實在奇怪的講法! 要知萬事萬物莫非是法,若愛佛法,去修學佛正法,才能破除迷惑;要解脫智慧境界,去修去證,也是「迷惑」之事?這些可要好好檢討自己的思維與用詞才是吧!
就如所說:【學人能見立一切法.當能掃蕩一切法。】也要請開示看看如何自圓其說?

2014-03-27 11:44:01 補充:
「被牧」師兄說:【<不見一法即如來>,一切法皆是解藥.為去粘解縛(解迷)用。】查此中「法」者,乃五陰十八界等法,非指「去粘解縛(解迷)用之解藥。」不宜誤會!
「一切法」皆第八識所生、所支持運作,所以,一切法都是自心如來法性之一部分。可是,第八識心,就如«心經»云「無受想行識、…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智亦無得。」祂對一切六塵境界不相應、不見不覺知,在祂自身沒有任何一法可見可說。這才是「不見一法即如來。」的真實旨意。
又,學佛人證知第八識自心如來具種種中道義:「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來不去等等。」才能領會<廣欽老和尚>往生法語:「無來無去無代誌。」

2014-03-28 09:39:48 補充:
有師兄說:【 [ 心經 ]內容就是 [身除識妄解苦之法。]此法理是阿含之法。】
對«心經»內涵作這樣的理解認知,要能契入佛法就難有指望了。
«心經»開宗明義就在講眾生第八識如來藏真實心,此「心」為眾生日用而不知,所以才是 佛來人間開示的、要學人悟入的「真如佛性」。
「不生不滅、不垢不淨,無受想行識、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智無得。」什麼心有這種性質?若未經禪法參禪悟得祂,從而能觀察祂時,如何理解經文所說意旨?
所以,禪宗的證悟第八識如來藏真心,是親證實相之唯一法門,也是發起般若、通達般若的唯一入手處;學人若對這個佛法內涵次第沒有認知、遵行,將導致「不識本心,學法…。」後果。

2014-03-28 10:15:32 補充:
就是某師兄講的:「凡夫見是二相.而智者了達其性無二。」是憑什麼「性」而能說「無二」?
「三界唯心,萬法唯識。」學人都耳熟能詳,可是為何無法真實理解證知一切法「唯識」──第八識如來藏──直接、間接、展轉生、顯?為何無法領會«心經»云「色不異空,色即是空。」等義理?其癥結就是未悟證自心如來──第八識如來藏、真心、本心──之故; 於是諸般若文字文句、法句的真義都不能體會,如何貫通經論?如何能通識佛法?
若能證知一切法莫非是第八識真如心法性的一部分,一切法歸結於第八識實相心,這樣才有「不二」性可講。是故,學佛宜從追求開悟著手,方為正道。

2014-03-28 14:11:04 補充:
「被牧」師兄說:「論法當言了義.不了義則不言。」極是正理。可惜當他說【「三界唯心,萬法唯識。」心是根.法是塵.心法雙忘性即真。】卻不免令學佛人吃驚。佛說:「根、塵觸三和合,生識。」此中「識」即能了別的「心」,要由五色根與意根接觸六塵時,從第八識如來藏生起。怎麼說:「心是根.法是塵」?這就連佛法基本常識都未具備了! 佛法知見如此混淆不清,如何奢談了義法?
茲舉經文參考如下:«解密經»卷一,佛云:「廣慧!彼識名阿陀那識。…亦名阿黎耶識…亦名為心…依彼阿陀那識能生六種識,所謂眼…意識身。」

2014-03-28 14:11:53 補充:
所謂「色性自空.非色滅才顯空。」是指色法乃第八識空性心出生、支持運作,所以色法存時,空性心就同時存在; 不是像解脫道的現象界法一般,要色法滅除之後才顯現無常空。這裡,色法就是空性心的法性之一,故說「色即是空」; 所謂「色性自空」的真義,不是師兄含糊帶過能算數的吧?確實言不及義故。
所謂「無智亦無得」道理,Kisc所貼般若經文不勝枚舉,第八識又名「真如」,對一切法具「如如」性故,不知不見,才是「不見一法即如來。」不是什麼「不二絕對體性本無<色空二法>的.」這樣的、言不及義的名言戲論。
了義法與般若智慧,都從開悟第八識如來藏而有; 沒有禪宗悟道證量,是無法理解的。

2014-03-28 14:38:31 補充:
因凡有所說,無非落於自意想像揣摩臆想,要不錯會誤解,幾不可能啦!! 這種事情應該早就警覺才是。

「殘天」師兄說:「您知道心經說的即是 [ 身 ] 受, 想, 行, 識 , 見色 嗎 ? 您看得懂阿含四念處嗎 ?」
«心經»是大乘般若,且不談「阿含四念處」。又「 照見五蘊皆空 , 度一切苦厄 。」是依證得第八識自在心而能觀照這些現象界法,看來師兄是沒有抓到重點。
«心經»云:【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連身根也沒有,還講啥:【心經說的即是 [ 身 ] 受, 想, 行, 識 , 見色 嗎 ?】

2014-03-28 14:39:01 補充:
師兄學佛路的辛苦可以理解,正因此故,當更應尋求真善知識為依止; 否則所有苦心竟唐捐其功,何其不值?
末學不過是正覺基本學員,可是所講淺白佛法義理,師兄都不能有所理解,何況更深法義如何能了知?奉勸師兄重新從正覺結緣書讀閱出發吧!

2014-03-29 14:01:28 補充:
被牧說:【心不言心.因色有心 而心本不住色生心.色在那 ? 凡夫因住色而才有色可得。】
一、因「色法」乃第八識真心藉緣而生,故他說「因色有心」時,便應是指「眼根、色塵相觸為緣,生眼識。」此「識」就是「眼識與意識」和合的識心。此「心」既是藉眼根觸色塵而生起,離了色塵,心就滅失,故眼識與意識(心)必定「住色」才能存在,沒有「不住色」之理。他說「心本不住色生心.色在那?」實在是虛妄說法,無有真實。

2014-03-29 14:04:36 補充:
二、又說:【色不成色.因心有色 而色性本空.心何曾生色 ? 凡夫因住心而才有心可得。】«心經»云:「色不異空」已表明色法由第八識真心出生,這才是「因心有色」、「色性本空」之理;若講「心何曾生色 ?」則此「心」就不是真心了,是六識心了,非般若經所講的「無住心」,非第八識真如心了; 能不住六塵嗎?
三、【凡夫見色心為二 智者了達其性無二無別也】此「心」若指六識心中的眼識,就確是二法; 若是指第八識真心,則色心為不一不異(如心經云:色不異空),所以要交代清楚。如果是前者,色法與六識心,當然是相對的二法,可是何以其性無二?就必需講清楚了。佛法乃法界實相法,要有真修實證,不能隨便說說!
2014-03-26 7:03 pm
回應版主及各位

要如何不被法惑?

就是得要學到真正佛法

很可惜的是這二千年來中國一直在學假佛法

以至於沒有人有成就

就算是[著名的智者大師也只能修證到圓教五品(也就是小乘三果)]而已

其他的人就更不用談了

這就是學到假佛法的結果

之前有位師兄說的對

大乘佛教將外道的四空定錯認為阿羅漢境界

大乘佛教將禪定誤認為解脫

於是什麼高深的禪定(如無量三昧 如大乘不可思議菩薩境界)都陸續的跑出來

**[其實這些高深禪定還是只在三界幻法的識陰中打轉]

連這一點都搞錯

當然大乘佛教徒怎麼修都不會成功

佛陀說:他的法是現時現證[不待因緣時節]的

也就是現觀緣起而證入聖果是現時現證[不待時節因緣]

根據漢譯《雜阿含經》,法具有「不待時節」的特質。

《別譯雜 187 經》「云何念法?如來所說勝妙之法,等
同慶善,[現在得利,及獲得證],離諸熱惱、不擇時節、能向善
趣、現在開示.... 乃至智者自知,是名念法。」

依據《雜 912 經》即指︰聚落主!為欲貪障閡故,或欲自害、或欲害他、或欲俱害,現法、後世得斯罪報──心法憂苦;瞋恚、(愚)癡所障,或欲自害、或欲害他、或欲俱害,現法、後世得斯罪報──心法憂苦。若離貪障,不欲方便自害、害
他、自他俱害,不現法、後世受斯罪報,彼心、心法常受喜樂;如是,離瞋恚、愚癡障閡,不欲自害、不欲害 他、自他俱害,不現法、後世受斯罪報,彼心、心法常受安樂,於現法中遠離熾然、不待時節、親近涅槃、即此現身(「現身」原文作︰「身現」)、緣自覺知。聚落主!如此現法永離熾然、不待時節、親近涅槃、即此 現身、緣自覺知者, 為八聖道──正見.... 乃至正定。

**這與後來的大乘佛法所說的須要三大阿僧祈劫才能成佛是完全相違背的

**應該是大乘佛教明顯的違背佛陀旨意

請各位看一本書:滅苦之道

作者是:法遵比丘尼

當你看完這本書之後

你就能完全了解[真相是什麼]

淨堂合十

2014-03-27 12:20:05 補充:
回應版主及各位

你們都是學錯佛法

**一切唯心造'一切唯識變,說穿了:還是在五陰中的識陰上打轉

還是在妄心中打轉

占察善惡業報經中地藏菩薩說:

所謂此心不能自知,妄自謂有,起覺知想,計我我所,而實無有覺知之想。以此妄心畢竟無體,不可見故。若無覺知能分別者,則無十方三世一切境界差別之相。以一切法皆不能自有,但依妄心分別故有。所謂一切境界,各各不同,自念為有,知此為自,知彼為他,是故一切法不能自有,則無別異,唯依妄心,不知不了內自無故,謂有前外境界,妄生種種法想,謂有謂無,謂彼謂此,謂是謂非,謂好謂惡,乃至妄生無量無邊法想。*[當如是知:一切諸法,皆從妄想生,依妄心為本]。

2014-03-27 12:20:25 補充:
然此妄心無自相故,亦依境界而有,所謂緣念覺知前境界故,說名為心。又此妄心,與前境界,雖俱相依,起無先後。[而此妄心,能為一切境界原主。所以者何?謂依妄心,不了法界一相故,說心有無明;依無明力因故,現妄境界;亦依無明滅故,一切境界滅]。非依一切境界,自不了故,說境界有無明;亦非依境界故,生於無明。以一切諸佛,於一切境界,不生無明故。又復不依境界滅故,無明心滅;以一切境界,從本已來,體性自滅,未曾有故。因如此義,是故但說一切諸法依心為本。
2014-03-26 4:51 pm
三藏十二部 怎麼看 都是 如來藏法 一心法 一乘道

大集 大寶積 大般若 羅漢菩薩佛 早說是假

佛根本沒叫人去成什麼羅漢菩薩佛

這錯繆 不知是什麼時候 哪個邪師編出來的


胡說八道的末法時代

道聽塗說 真的會下三途

2014-03-26 23:27:42 補充:
大寶積經卷第七十六 無有如是法 得證是法 號為佛者
==================
爾時 淨飯王 作是念。
於諸法中 無法可得。
無有如是法 得證是法 號為佛者。

諸法 實不可得。
佛為眾生 但假言說。
=======================================
佛的父親都知道 無有如是法 得證是法 號為佛者

只有佛學作家 不知道 還迷成佛之道???

怪哉.................

2014-03-27 23:33:14 補充:
to:無盡燈大德
作家!!! 不不!! 太恭維敝人了。
====================
我是說坊間佛學作者 不是說您 千萬別誤解

其實 大寶積經 菩薩見實會
無有如是法 得證是法 號為佛者 這句話
只要學大般若經 就知是開罵 愚夫異生 無性執著有性

南傳無學位,菩薩道解六結、修二諦 漸臻根本智 進熏後得智。
七地是有學位,八地是無學位
這些在般若經 就會告訴您 把無性法當真 無性執著有性

我之前只學阿含 未學大般若經前 也不知是這麼一回事
後來學完才知道 跟佛知見完全顛倒
建議把大般若經 41 362 395 三卷看完就知道

2014-03-27 23:45:27 補充:
大寶積經卷第二
=============
若有 我見 眾生見 命見 數取趣見 有見。
若依諸蘊 起於 戒見
若多聞見 佛見 法見 涅槃見

若有起於 涅槃見者。如來悉知 名為 邪見
何以故。
佛於涅槃 而無分別 亦無所得。

若於涅槃 起於分別 及有所得。
如來盡說 名為 邪見。

若邪見者 則名 無智。
若無智者 名為 損害。
若損害者 名曰 愚夫。

名愚夫者。於大菩提 則無樂欲。乃至遠離 生天勝道。
==============
這卷大寶積經

學過般若經 就會知道被罵的原因

就是把無性法當真 無性執著有性

2014-03-28 23:40:43 補充:
1.般若經的現觀要義為何
2..般若經的內觀法門為何
3.菩薩證住實際為何
4.菩薩摩訶薩不證實際為何
5.菩薩正性離生為何
6.菩薩無生法忍為何
=======================
般若經 即是說
"你的自性" 在現觀 \ 內觀 在證住實際 搞正性離生 得無生法忍

金剛三眛經
法本無生 得無生忍 也是虛妄

依法不依人
依你的自性 參破法相 別依"被法所障的人"

2014-03-29 07:55:13 補充:
於土壤中的種子發芽的緣起???
為何緣起性空? 您的自性流露如何覺知觀照???
=========================================
緣起 無自性 是這麼看.................

是種子發芽 叫你看他 ? .............種子無自性

還是眼睛 叫你看他 ? .................眼睛 無自性

還是大腦 叫你看他 ?.................大腦 無自性


怎麼覺...法無自性..........只有佛性 有自性能緣起 不是嗎?

2014-03-29 16:34:50 補充:
無法成就般若.............
==================
當初我也錯解 佛法能成就什麼
當初我也以為 佛法是成佛之法

結果 原來是末法邪師 以盲引盲
把佛性當假 成佛當真 鬧出來的宇宙無敵大笑話 ................

搞"不知菩薩道無性"的"菩薩道" 就很奇怪了
搞"不知成佛是佛性"的"成佛之道" 就更離譜

學3000卷經 我看到的只是 人都是笨才會來這裡
建議聰明點 別學民國以來那些大師寫的論
這會害死你 信不信由你

2014-03-29 19:25:30 補充:
就是自己根基 沒六祖 \達摩的程度
所以學完八大部經才敢說

至於是不是看錯 或是越學越不清淨,心越浮亂
不然為何看到的都是別人的錯??
================
我建議您 學完八大部再來說
學佛 學成破法沒好處

佛 藏 經 囑累品第十
所有過去佛  亦說自相空
未來世諸佛  亦說自相空
我今出於世  亦說一切法
自性自相空  三世無有異

當來人不知  佛所說實義
貪著我眾生  常墮於惡道
當來世如是  大惡甚可畏
汝等勤精進  莫見是惡世

2014-03-29 19:33:21 補充: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四百七十一
此名預流果,此名一來果,此名不還果,此名阿羅漢果,此名獨覺菩提;
此名一切菩薩摩訶薩行,
此名諸佛無上正等菩提;
此名異生,此名聲聞,此名獨覺,此名菩薩,此名如來。

善現!
如是等 一切名,為表諸義 唯假施設
故 一切名 皆非實有。

諸有為法 亦但有名,
由此無為 亦非實有,
愚夫異生 於中妄執。
=========================================
顛倒說 修成羅漢菩薩佛
顛倒說 修三乘輪迴去 再來做菩薩

這是越學越清淨?? 想想吧...........
2014-03-26 3:53 pm
『法惑』就是法執、法縛,>>執著>>與堅持要怎麼分?

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生清淨心

心淨即無罪>>>所以一切法用以,消業懺罪

所有法用於安住清淨中!『法惑』法執>>就是未能知何為清淨!

法執因不了解清淨,所以學法求法後心更加!迷惑,更加煩惱!

其實就是自身業障!>>>但若因【消業懺罪】法而執>>此執亦非執

我自己的經驗,常持念準提咒到喉嚨無聲才會停止!看似執!
可是一但此一執著有了成就後,往後每一句咒,心都清淨!
當心一亂>>持咒或任一佛號心都能淨!

沒有執著如何能領悟到,不執著的清淨!

2014-03-26 08:10:10 補充:
心不能清淨的人,說什麼也不能懂!
拿經文說一大堆>>>所有佛法佛經都是教我們
如何發清淨心!

如來常說:汝等比丘!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捨,何況非法?

也就是講了一大堆道理,但自身無法當下安住清淨!
道理也只是文字!

而自身能安住淨清,還跑去研究深奧的經典,如同
【如筏喻者】已經渡河了,卻還背著筏

此說的法執應是指,一堆人抱著經書不斷的想從經書中尋求開悟
但只有一句沒看到【受持、讀誦此經】
【當知是經義不可思議】念他信他自然產生力量!
2014-03-26 9:01 am
常見佛版學人被自己所修的法所迷惑了,墜在法惑中而不知

~~~有法惑 無法惑 為二~~~ 相對

~~~若見他人非(見有人墮有法) 自非卻是左 (自己即墮無法)

~~~但自卻非心

~~心本不染不淨

~~~有法無捨 無法無取

~~~不淨~~有法 不染~無法

~~~而 顯染淨(有無)二法

如何『不被法惑』?
見~~~他有法惑即己有無法惑
~~~~~見他人(有法)~~惑
~~~ 即己被(無法)這一法~~惑
住(無法)這一所

不見~~~己住無法 既 己~~被有法~~惑

~~故有後一念 ~~如何『不被法惑』? ~~~~~~妄想(被困)
~~故尋覓(如何)~~有法(有~~不被法惑~這一法)
~~ 而被有法(有~不被法惑~這一法) ~~困

(有法無法) 本是虛妄 本無(困) 這一法
~~~有法無法 ~~~ 都留不住 諸行無常
~~不知無困法 即不知無惑法
~~~ 知無困法 即知無惑法


2014-03-26 10:47:35 補充:
<相對兩邊.元是一空.一空兩同.齊含萬象.>

~~~ 對照此句

違順 是兩邊 元是一空 """""二同"""""


心不著境 違順本同 心不礙境 境不礙心

~~心 無心病可得

心不著境 知不知本同 心不礙境 境不礙心
~~~心無相爭可得

無所得~~~本自在
2014-03-26 8:40 am
無私無慾心清淨.心清淨.智慧開.方知萬法心所生.六祖:不思善.不思惡.我說:要思善.要思惡.兩者無不同.言行雖相同.用心如不同.結果就不同.心已清淨.智慧已開.方知世間萬法是法.也非法.至此不受法縛.法惑.
2014-03-26 7:20 am
大德吉祥^_^

比如吃飯,每人皆需吃飯。

緣境因緣和合,當何處置 ? !

自身緣中之外的呢,攀緣 ! ?

莫忘初心;於他、於道、於願有何交涉 ! ?

迷與惑,執於縛。

雲在青天水在瓶,天與瓶雲和雨又何曾捨了『聲色』?!

雲在山頭水在河,也透得些許哩?!

轉語 : 莫忘初心

2014-03-26 22:38:53 補充:
大德吉祥 ^_^ 後學一些淺見供您參考 ^ ^ "

不因修成。只因不覺,迷己逐物,追逐外境,我等淪為眾生。

今如凜覺醒悟,如千年暗室,一燈能明。便恢復本性,有何修證之可言? 故云不假劬勞、肯綮修證也。

但如習染濃厚,妄執深重,雖明斯理而歷境心生,則不無辛勤綿密掃蕩之功! 又如僅明眾生本來是佛之理,並未親見自性,只為將來成佛之因,則更須勤懇修習,以期親證。切不可開大口,說大話,自欺欺人,撥無修證,而致莽莽蕩蕩遭殃禍也。

2014-03-26 23:23:00 補充:
才有所重,便障自悟門,故宗下大德,皆善為人解粘去縛,即令學人放下重擔,打開悟門也,如馬祖見有人墮在前答「即心即佛」處,故於有僧更問「如何是佛」時,又答「非心非佛! 」臨濟祖師恐人落在「赤肉團上無位真人」上,當有僧更問「如何是赤肉團上無位真人」時,托開其僧云:「無位真人值什麼幹屎橛? 」又如靈訓於言下有省時進問云:「如何保任? 」歸宗云:「一翳在目,空花亂墜! 」這些例子都很好說明真性是無所住、一物不立的。所以我們要徹底悟真心,既不能著佛求,更不能著神通玄妙!

2014-03-26 23:24:01 補充:
且見趙州云:「佛之一字,吾不喜聞! 」後人雖有嫌其尚有「不喜在」之落處,但趙州之意在了法見,示人無一法可得、無所倚重,不在喜不喜也。至於立言之弊,以但有言說不無痕跡! 如靈龜擺尾,掃其行跡,行跡雖去,又落掃跡。以故宗下大德說到末後,無法開口,即拂袖歸方丈,以示末後也。

2014-03-26 23:24:21 補充:
大寶積經般若會:

舍利弗語文殊師利言:『佛於法界,不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文殊師利言:『不也,舍利弗!何以故?世尊即是法界。若以法界證法界者,即是諍論。舍利弗!法界之相即是菩提。何以故?是法界中無眾生相,一切法空故。一切法空即是菩提,無二無分別故。舍利弗!無分別中則無知者,若無知者即無言說,無言說相即非有非無、非知非不知。一切諸法亦復如是。何以故?一切諸法不見處所,決定性故。

一切諸法不見處所,決定性故。為真正菩提也。

酌供參考

2014-03-27 21:49:14 補充:
善哉善哉!!無心是道法友^_^

作家!!! 不不!! 太恭維敝人了。敝人僅一介鄙夫粗淺開堆高機的鄉下人罷了。


但話說回來。版上法友一定有人知道。所謂的入心。他應該會覺知的到,發現;但不會執著在意。即八背捨進八勝處才可能達南傳的無學位,菩薩道因解六結、修二諦漸臻根本智進熏後得智。七地前還是有學位,到八地才是無學位。才能如您所說『無有如是法 得證是法 號為佛者』。 行者,切忌以悟為證,雖言心中有其法義諦見,雖曰悟,然必身逮已淨除,否則對境逢緣時,仍習氣難除,仍騙不了人,陷滯歧途而不能自知。般若不是僅僅法義知見如此稱之。那是內證、證自證是一境性,不是一般我們的識見,僅可稱文字般若。

2014-03-27 21:52:31 補充:
既然您提大寶積經,後學亦向您提證。

雖無一法可得,但問五陰,六結斷否 ? 那才是您曾說的進入到門內 ^_^

大寶積經菩薩藏會般若波羅蜜多品云:
爾時世尊告舍利子。『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故。於一切法遍攝一切有為無為。菩薩摩訶薩。於如是等有為無為一切諸法。應修善巧。舍利子。云何菩薩摩訶薩有為善巧。所謂妙善身行。妙善語行。妙善意行。是則名為有為善巧。云何名為無為善巧。即以如是妙善身語及以意行。迴向畢竟無為菩提。迴向無為菩提妙觀。又復迴向於薩伐若。是則名為無為善巧』。

2014-03-27 21:52:59 補充:
『復次舍利子。菩薩摩訶薩有為善巧者。即是積集五到彼岸。何等為五。所謂布施。持戒。忍辱。精進。靜慮波羅蜜多。是名有為。若由般若波羅蜜多無為智故。則五到彼岸不可厭毀。如此妙智又能積集諸到彼岸資糧善法。信解無漏無上菩提。及以迴向一切智智。是則名為無為善巧』。

2014-03-27 21:53:06 補充:
『復次舍利子。菩薩摩訶薩有為善巧者。所謂以無礙光照諸眾生。以四攝法攝諸眾生。是名有為。若觀諸法無我無有情無取無執。於四攝法方便善巧。愛樂信受無為等覺。及以迴向一切智智。是則名為無為善巧』。
『若復修習空無相願。諸法正智現觀善巧無上菩提不由他緣於無為法而復作證。是則名為無為善巧』。

2014-03-27 22:04:41 補充:
就如星洲大德所提,至少具臻戒定慧 。於此您同意否,但那還是基礎而已!!!

並非執一部或其中章句來貽笑大方。更何況一些經典與會盡是菩薩、大菩薩
所聚,其證、其持境界皆有境性與自證分別智,如簡單僅看文意難免錯執。

後學 並無惡意,深盼不以為忤。後學恭敬恭敬合十

2014-03-27 22:21:54 補充:
殘天,被牧法友吉祥^_^

您謬讚了。拾佛牙慧吧了^^"

殘天法友,如您所解;二諦等持!!!

恭敬合十

2014-03-28 22:06:04 補充:
無心是道大德如意吉祥^_^

般若經後學亦是有學,但後學持般若經的看法與您不同。我們就以般若經上看法來與您教流。

如是誠如般若經義諦。

一切諸法「性空幻有」義諦。性空,妙有,然一切法雖自性空,但並非虛無,假有的現象仍是存在的。

請教您

1.般若經的現觀要義為何
2..般若經的內觀法門為何
3.菩薩證住實際為何
4.菩薩摩訶薩不證實際為何
5.菩薩正性離生為何
6.菩薩無生法忍為何

請教

後學恭敬合十

2014-03-28 22:11:30 補充:
大般若經的無性,並非無端,就能讓自己達無性吧^_^

2014-03-28 23:01:15 補充:
星洲大德吉祥。

同意您086、087所言.。這不也是每人緣起嗎 ?

但心平何需持戒此句,是基於已漸臻觀照般若來說的。亦數奢摩他。

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那是八地菩薩的證境。

只是從我等方便先入法住智而已。既不是文字語意的問題?
也非翻義的問題?更不會有更多的問號。


如您想認識陌生之菩薩道,建議您深入大般若經,更建議您找林崇安教授所書。

林教授亦如您深學南傳,從他您可得到較真實聲聞與菩薩的兩者差異。

恭敬合十

2014-03-28 23:57:08 補充:
無心是道大德

敝人是說佛陀所說的經中內涵 ^_^
好吧,無妨。

如您說---- 般若經 即是說

"你的自性" 在現觀 內觀 在證住實際 搞正性離生 得無生法忍
金剛三眛經
法本無生 得無生忍 也是虛妄

依法不依人
依你的自性 參破法相 別依"被法所障的人"


如您所證,此時您觀智一定能輕易覺察緣起。那是相輔相成的。

再次向請益----於土壤中的種子發芽的緣起???

為何緣起性空? 您的自性流露如何覺知觀照???

後學恭敬合十

2014-03-29 11:43:10 補充:
無心是道大德,從這兩段開始的交流,您讓我有一種認知。

於您的回應中,我僅僅提出一看法,般若為何為『不共法』。

為何稱之不共法 ? 共與不共差異為何。僅僅是觀念知見,僅如此而已嗎 ?
這是很重要的觀念。共法與不共法有何差異,那些缺漏了無法成就般若?

2014-03-29 11:43:34 補充:
是的,禪門雖道不屬修,本自具足,只因不明......。後學從不否認此語,但仔細
想想,有否認知到都懂但為何一切行為都使不上力,自己仍是原來的那個自己,祂還是祂!!! 如果都認為推給一切無自性,只有佛性如此表面浮虛知見,那只僅停留於概念識見,如此空洞。那是站不住腳的,那無自性也跟您沒關係,你是你,祂是祂雖然共住一起卻兩兩不能相認。

您真的有長時觀照嗎?如有,於觀照般若此緣起應該可輕易觀出的。
因為那是自生、他生、自共他生、無因生間與您有何關係。

後學衷心且誠懇希望您能迴心思惟審視,步伐穩,步步實,不求快,不浮華。

恭敬十合

2014-03-29 18:39:10 補充:
大德^_^

搞"不知菩薩道無性"的"菩薩道" 就很奇怪了
搞"不知成佛是佛性"的"成佛之道" 就更離譜

您還是不懂我的意思。無性、佛性。好比炒一盤菜,中間需要經過種種幾道手續
,比如食材、洗滌、切工、翻炒悶煮、調味才能完成。又好比要又幸福美滿的人生,就需要自我去創造。不是幸福美滿的人生或一道菜用想的就會從天上掉下來


2014-03-29 18:46:46 補充:
很多人都把自己比擬成是六祖 ,試問自己的條件根基,與六祖比起來如何?

我們無妨審視一下。您所標榜的佛性、無性那是目標,那是終點。自己要有起點
,才有可能走到終點,才會發現原來起點就是終點,原來有的非有,空中顯妙有

不是什麼都不作,叫空叫無性,叫無心就是道。來這裡的人並不笨,因為都會迴心返照。大部份的人也並不認為學錯各自自己的師公,祖輩之代代所相傳。要嘛不是您看錯或是越學越不清淨,心越浮亂不然為何看到的都是別人的錯???

盼望能帶給您一些小小漣漪。後學深心祈願您,恭敬合十
2014-03-26 6:48 am
法是不會惑的,是人惑,人喜歡討論法、研究法、說法,但就是不實踐法的精神,如此怎能不惑?祝福您!
2014-03-26 5:57 am
版主大德法安,法何其無辜,真是無辜的法,是善星比丘錯,

還是三藏十二部的錯,~~~解縛從心,無關余處~~~。

~~~求佛失佛,求道失道,求法失法~~~。

南無阿彌陀佛,末學合十。
2014-03-26 4:42 am
其實佛陀教導的方法也可以說是不被法惑的方法
佛陀未成就前就是因為被法惑法縛
所以才走了那麼多冤枉路
所以要知道如何才能不被法惑
只要找出真正的佛陀正法那就是了
2014-03-26 3:58 am
宗門祖師一再叮嚀要學人<凡聖情盡>才能夠<體露真常>.

其所謂佛來佛斬.其本意就是要學人掃除<佛見>的法惑.

其所謂的<一物不為.一法亦不立>更是要要學人掃除<法見>的微細法惑.

末學於佛版3年有感.

2014-03-25 21:08:01 補充:
僧問:云何是凡情?云何是聖情?

師曰:若起二性說.即是凡情..二性空故.即是聖情

凡聖二法情盡.體露真常也

管見

2014-03-25 22:10:08 補充:
佛說法49年.卻說無說一法.故經云:無法可說.是名說法.

若有所說.皆是權說方便法..

學人若解佛意.當從權說方便法中.歸入實相.

而歸實相後.此實相亦不可得.方為真實相.

管見

2014-03-26 08:26:03 補充:
法本無生焉能縛人.乃因學人起個有境界可得的心.

如此則被所修的法牢牢套住而不知..

一切法皆是相對有.為應病與藥用.故稱佛陀是大醫王..法是藥.

既是如此.何曾有法生.何曾有境界可得呢?

於佛版3年有感

管見

2014-03-26 08:58:31 補充:
回答者: michael

法與非法一齊不取,正是妙法,如何便是妙法呢?

第一義中法與非法本不可說

無所謂生死,無所謂涅槃,更無所謂度

二邊不著,二邊雙照,皆成剩語
==

michael 師兄 好樣的.

<圓同太虛.無欠無餘.良由取捨.所以不如>

管見

2014-03-26 09:08:28 補充:
011
回答者: May Chan


(有法無法) 本是虛妄 本無(困) 這一法
~~~有法無法 ~~~ 都留不住 諸行無常
~~不知無困法 即不知無惑法
~~~ 知無困法 即知無惑法
==
是的.說的好.

違順相爭.是為心病.

管見

2014-03-26 09:34:37 補充:
010
回答者: Hben

世間萬法是法.也非法.

至此不受法縛.法惑.

==

是的.

<相對兩邊.元是一空.一空兩同.齊含萬象.>

感謝

2014-03-26 19:00:14 補充:
<才有所重.便成窠臼>這句話道盡眾多學人的法縛.

眾多的學人都很容易墮在<知見立知>中而不自知 .如 意見者031: LYC3318

就是最典型被法縛的例子.不知已掉在法的窠臼裡.還大喊叫別人也跳進去.

無論世間.出世間.愛一法則被一法所迷惑.要一境界.則被一境內所迷惑.

學人能見立一切法.當能掃蕩一切法

管見

於佛版3年有感

2014-03-27 10:53:09 補充:
感謝""無盡燈""師兄

雲在青天.水在瓶.~~~~~~莫忘初心

==

六塵不惡.還同正覺

管見 合十

2014-03-27 11:11:42 補充:
<不見一法即如來>

學人可以此句作自我檢驗.

一切法皆是解藥.為去粘解縛(解迷)用..病癒藥棄.

諸位記得<廣欽老和尚>往生法語嗎?

~~~~~無來無去無代誌~~~~~~

見一切法.無一切法可留.

見一切事.無一切事可留.

見一切物.無一切物可留.

有留則有礙也.礙者, 被縛也.

多麼簡單平凡的語句.三十年老參.參不透也

何故?雲在青天.水在瓶.

江月照.松風吹.永夜清宵何所為

管見

末學於佛版3年有感.

2014-03-28 08:26:36 補充:
這句<佛法是不二法>學人都朗朗上口.

<不二法>簡單說.法無二元對立.或是相依相因相待而立.

一切二元對立的法.或是相依相因相待而立的法.皆是虛妄的假相.

故<凡與聖><迷與悟><有與無><佛與眾生>...等相對二法

凡夫見是二相.而智者了達其性無二

<從來至道與君親.不隔絲毫莫外尋.不二體性絕思議.莫把黃葉當真金>

管見 末學於佛版3年有感.

2014-03-28 11:27:41 補充:
樓上的
080 意見者: LYC3318

=.

本不想回應.但又........唉呀

當知,<三界唯心,萬法唯識>~~~~心是根.法是塵.心法雙忘性即真.

當知<色不異空,色即是空>因眾生先建立有個<色>.再立個<空>去空掉<有>.

當知是<色性自空.非色滅才顯空的>故色與空本是二法.但其性本是無二.

故接下來說<無智亦無得.>,殊不知不二絕對體性本無<色空二法>的.

故說不見一法即如來.


很誠心給 LYC3318 師兄.一句話

論法當言了義.不了義則不言

管見

2014-03-28 14:49:05 補充:
心不言心.因色有心 而心本不住色生心.色在那 ? 凡夫因住色而才有色可得.

色不成色.因心有色 而色性本空.心何曾生色 ? 凡夫因住心而才有心可得.

凡夫見色心為二 智者了達其性無二無別也

管見

~~~抱歉.不再回應了~~~~

2014-03-28 23:52:08 補充:
michael 師兄 容許末學作補充

法與非法一齊不取,正是妙法,如何便是妙法呢?
= = =
一切法既不取不捨,為何生取妙法?
~~~~

末學意:

不可取者.為法性本現寂滅相.故不可取.

妙法者:般若用也.經云:般若無知.無事不知.般若無見.無事不見.~~~真空妙有也.

管見

2014-03-29 14:33:17 補充:
.

~~~種性邪 錯知覺 不達如來圓頓制~~~~~

深願 LYC3318師兄

能有善因緣遇善知識.使佛法之知見能大死一番

管見
2014-03-26 3:28 am
『法惑』就是法執、法縛,更可說是所知障。
====


嗯..... 真要說起來是 (( 很大篇 )) 喔~

簡略嚴格地說說好了~ ^^

法惑 與 所知障 還是有很大的不同唷~

如下..

2014-03-25 19:28:56 補充:
法惑 ( 法執 ) 為... 智妄 !
即所謂.. 以法攀緣作妄而來 !
如.. 所境, 所覺, 所證, 所念.. 心以法攀緣作妄而來 !!

所知障 為... 識妄 !
即所謂.. 以過往昔氣之識, 心以識攀緣作妄而來 !
如.. 文義語解, 感觸解 .. 皆以識作妄攀緣而來 !!

而.. 智妄為 法執 ! 識妄為 人執 !
故.. 人無我 ( 人執 ) , 法無我 ( 法執 ) , 有個修行的第次 !

而多數人皆在人執識妄之中..
如 : 牧之法友此題之論也是.. ^_^

合十

2014-03-25 20:25:07 補充:
宗門祖師一再叮嚀要學人<凡聖情盡>才能夠<體露真常>.
=======

祖師說的對呀~ ! ^_^

<凡聖情盡> 就是把 " 識妄 清盡 " 之意 !

也就是清除.. 人執 識妄的.. 色 , 受, 想 , 行. 。

而.. <體露真常>.呢~ 是為 " 一真知見 " !
也就是.除卻. 法執 智妄的 .. 色 , 聲 , 香 , 味 , 觸 。

我只能說.. (( 很妙 )) 喔~

合十

2014-03-26 01:40:53 補充:
僧問:云何是凡情?云何是聖情?
師曰:若起二性說.即是凡情..二性空故.即是聖情
凡聖二法情盡.體露真常也
======
^_^

牧之法友..
上面的文.. 應該試著看 [ 僧依妄識而問 ] !
師.. [ 欲除僧妄識而用法 ] !
而凡聖二法.. 即所謂 : 人無我 , 法無我 ,
是即.. 佛陀知見 ! 亦即.. 體露真常 !
註:
僧用之法, 在於除僧自身之識妄 !
而師者予法以說.. 以助僧者自清, 亦建立真知見藏識 !
合十

2014-03-26 02:07:35 補充:
佛說法49年.卻說無說一法.故經云:無法可說.是名說法.
若有所說.皆是權說方便法..
學人若解佛意.當從權說方便法中.歸入實相.
而歸實相後.此實相亦不可得.方為真實相.
====
嗯.. 交流些我的看法 ^_^

因為.. 佛陀說法是說 [ 佛陀用法 ] !
皆用於.. 對方顛倒之根器 , 而以方便說作法作 !
非依有法而說法之限量, 是故.. " 無法可說 " !
在方便說法法作中.. 必須了解法作知見為佛陀何義 ?
於這實相之歸.. 才是 !

善哉諸佛~

2014-03-26 13:40:23 補充:
前略..
既是如此.何曾有法生.何曾有境界可得呢?
於佛版3年有感
======
^_^

若是這樣的一問.. 很好~ !
靜靜地看這佛板諸法..
就譬如佛陀所說 : 畫布, 畫匠一般 !
來者皆有.. 一技美感而作 , 而作觀 !
若無此 美之工巧藝技與觀..
即不成畫作 ! 亦不能入.. !
有法生很好~ ! 不說不生之法.. 不實到之境..
即祖師所說 , 佛陀知見知用 !

亦如經云.. 五妄想成
( 如下 )

2014-03-26 13:40:41 補充:
唯色與空,是色邊際。
唯觸及離,是受邊際。
唯記與忘,是想邊際。
唯滅與生,是行邊際。
湛入合湛,歸識邊際。

當思妄心造作所攀 , 真知經云是何知見?
識不立文字所限量 , 非不傳文字之真知真見一真量義 !

善哉諸佛~

2014-03-26 18:32:42 補充:
心不能清淨的人,說什麼也不能懂!
拿經文說一大堆>>>所有佛法佛經都是教我們
如何發清淨心!
======
^_^

菩提本無樹 大德..

光是您說 : (( 所有佛法佛經都是教我們如何發清淨心! ))

就讓我笑了~ ^_^
因為只有兩種可能..
一種是.. 所有的佛言經典您都如實地看完了 !!
一種是.. 您~ 唬爛 !!

請您把金剛經從頭看起.. 看起 [ 究竟要發什麼心?! ] 吧~ !

別讓我這送貨.. 不學無術之人笑啦~

合十

2014-03-27 01:53:28 補充:
只有佛學作家 不知道 還迷成佛之道???
怪哉....
=====
^_^

也算是 " 理障 " 佛理未燈明..
無盡燈法友 倒是莫怪其親近佛法之心 ^_^
倒是經文深義說得深..
如下..
世尊即是法界。
法界之相即是菩提。
一切法空即是菩提。
是故..( 自解)
一切法空即是菩提, 即是法界菩提之相無邊際故 !
法界菩提之相即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即是世尊法界無邊際故 !
法界即是世尊無邊際故 !
善哉諸佛~

2014-03-28 03:25:15 補充:
無盡燈 法友 順安~ ^_^
總能見得您襲洋洋佛法作意而來..
不才.. 禮讚 ! 合十..
=======
我之前只學阿含 未學大般若經前 也不知是這麼一回事
後來學完才知道 跟佛知見完全顛倒
**********
無心是道 法友
我們交流一下.. ^_^

阿含的佛陀知見佛理與大般若是相通的 !
只是..
阿含比較沒人對於佛陀的法義法理之用, 作深入佛理法義解釋 !
比較..
著重在於個人 [ 身除識妄 ] 所造成的錯覺 !

2014-03-28 03:27:52 補充:
而大般若經呢..
因為做解的人多,
從儒心, 道心, 很容易入解的關係..
所以才造成有所佛陀知見與阿含.. 不解的莫名 !
舉例來說..
就像 [ 心經 ] !
內容就是 [ 身除識妄解苦之法 ] !
此法理是阿含之法 !
此智用是大般若法智用 !
皆是羅漢與菩薩當善巧修習的 [ 佛陀知見 ] 佛理 !
而愚夫的有性無性.. 皆因未合佛理知習, 妄識障前無明作故,
佛陀之法.. 不怪 !

合十交流~

2014-03-28 13:07:23 補充:
有師兄說:【 [ 心經 ]內容就是 [身除識妄解苦之法。]此法理是阿含之法。】
對«心經»內涵作這樣的理解認知,要能契入佛法就難有指望了。
«心經»開宗明義就在講眾生第八識如來藏真實心,( 後略.. )
=====

齁~ LYC3318 大德.. ( 我對號入座 )

原來您看不懂心經經文噢~ !

(( 愛共啊~ )) ^_^

以下..

2014-03-28 13:07:37 補充:
來~ 注意看~~ !! LYC3318 大德

經文開頭開宗明義已說 : [[ 照見五蘊皆空 , 度一切苦厄 ]] 。

您知道甚麼是五蘊嗎 ?
您知道甚麼是六根嗎 ?
您知道為甚麼說心經嗎 ?
您知道心經說的即是 [ 身 ] 受, 想, 行, 識 , 見色 嗎 ?
您看得懂阿含四念處嗎 ?
您連經文都還看不懂.. 您這八識心的佛法理邏輯 .. 很差喔~ !!
看不懂經文要問啦~ !
您啊~ 對經文.. 要用功加油啦~ !!

合十

2014-03-28 18:54:13 補充:
«心經»云:【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連身根也沒有,還講啥:【心經說的即是 [ 身 ] 受, 想, 行, 識 , 見色 嗎 ?】
=======
唉~ LYC3318 大德..

您的程度啊~ 真的很差 !

虧您說得出 [ 身根 ]...
沒有 [ 身 ] .. 哪來的佛法呀~ ?!
沒有 [ 身 ].. 哪來的五蘊, 六根 , 諸識色受授色啊~?!
更別說您學的八識.. 佛陀的般若.. !

一部般若心經被您這樣斷章取義...
是學自您的老師嗎 ?
讓您連全篇經文的法義都看不懂.. ?

2014-03-28 18:54:55 補充:
更別說要您如實依經觀照您自身的..
受 , 想, 行, 識 . 成色之虛妄..
眼耳鼻舌身意 之識..
色聲香味觸法 之識..
這些令您巔倒夢想 , 心作罣礙 , 受困老死而因作恐佈之妄識..
受此佛陀般若知見法 ( 心經 ) 而 .. 清淨您身妄 , 解脫您妄苦 !!

是您的程度不行呢 ? 還是正覺的程度不行呀~ ?

如您所言.. 我就是善知識啊~
文中心經的法義您好好地親近一下...

您好好地精進您的程度...
您的程度.. 代表了您出自正覺 !

合十

2014-03-29 03:56:03 補充:
一切法既不取不捨,正是不住的鐵板注腳
即此便是無上甚深微妙法,即經中所謂阿耨菩提法也
====

不是喔~ ! ^_^

既稱 [ 妙 ] 字.. 當覺妙義喔~

若謂是 阿耨菩提法..

既是 智妄 !
( 亦可稱為.. 覺妄 )
如.. 退席阿羅漢之 " 證 " 喔~

合十
2014-03-26 2:52 am
善哉! kisc 大德

引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三十六

如是一切法,應知 不應著!

乃知見無見之義。

諸菩薩摩訶薩 修行 般若波羅蜜多時,應如是學,即不被法惑!

法惑即迷,解義即不迷。


末學 合十!

2014-03-28 21:07:45 補充:
捨一切法,即不被法惑,即名正見,即名見佛。

捨一切法名字相,即名見佛。


末學 合十!

2014-03-28 22:40:45 補充:
法與非法一齊不取,正是妙法,如何便是妙法呢?
= = =
一切法既不取不捨,為何生取妙法?


末學 合十!

2014-03-28 23:51:48 補充:
Brightmam 大德:

您再往後看不就是答案了麼?

法與非法本不可說

想把這不可說的妙法當一法,不又著了嗎?
= = =
前言不了義,後言了義。

版主截取了不了義部份。

故而加以辨正!


末學 合十!
2014-03-26 1:48 am
不被法惑 應化相無 耕隨如是真實 隨說是經 示應


2014-03-26 11:06:58 補充:
法以蓄止 應以空虛
真以明居 性以相施

如是真實 捨吾 非是誰
究竟如何 相無可比 是吾

癡者不知 悟者意
慧者應化 相耕隨

法不應 長短非是
法可施 長短本是
長短相依 無法可居
是智 是慧 相真義

2014-03-26 11:07:31 補充:
法以蓄止 應以空虛
真以明居 性以相施

如是真實 捨吾 非是誰
究竟如何 相無可比 是吾

癡者不知 悟者意
慧者應化 相耕隨

法不應 長短非是
法可施 長短本是
長短相依 無法可居
是智 是慧 相真義
2014-03-26 1:16 am
何來法惑,
萬法朝宗.
惑的是人心而非法也.
2014-03-26 12:51 am
適者視為是,厭者當為非;久而久之自然不易法惑

試試『去成心』

2014-03-26 10:18:36 補充:
保持可『調』的意願
2014-03-26 12:14 am
法惑:佛法無惑;有惑非法。

非法法執是謂迷惑、非法法綁就是鎖知障。

非法法執不會是某個層面是正確的!

凡事物必需是一個緊接一個在接 一個...使之成為一個系列,過程中有某個環節出現錯誤,所獲致的結果完全不同。

沒有完全懂、就是不懂。
沒有全部對、就是不對。

問題是“系列”..你的修行有沒有“系列”!
2014-03-26 12:13 am
大般若經第一會1~400卷 (大品般若)有三藏十二部 最完整的佛法教學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三十六復次舍利子!諸菩薩摩訶薩 修行 般若波羅蜜多時,應如是學: 色 應知 不應著,受想行識 應知 不應著; 色名 應知 不應著,受想行識名 應知 不應著。 眼處 應知 不應著,耳鼻舌身意處 應知 不應著; 眼處名 應知 不應著,耳鼻舌身意處名 應知 不應著。 色處 應知 不應著,聲香味觸法處 應知 不應著; 色處名 應知 不應著,聲香味觸法處名 應知 不應著。 眼界、色界、眼識界 應知 不應著,眼界、色界、眼識界名 應知 不應著; 耳界、聲界、耳識界 應知 不應著,耳界、聲界、耳識界名 應知 不應著; 鼻界、香界、鼻識界 應知 不應著,鼻界、香界、鼻識界名 應知 不應著; 舌界、味界、舌識界 應知 不應著,舌界、味界、舌識界名 應知 不應著; 身界、觸界、身識界 應知 不應著,身界、觸界、身識界名 應知 不應著; 意界、法界、意識界 應知 不應著,意界、法界、意識界名 應知 不應著。 地界 應知 不應著,水火風空識界 應知 不應著; 地界名 應知 不應著,水火風空識界名 應知 不應著。 苦聖諦 應知 不應著,集滅道聖諦 應知 不應著; 苦聖諦名 應知 不應著,集滅道聖諦名 應知 不應著。 無明 應知 不應著,行 識 名色 六處 觸 受 愛 取 有 生 老死愁歎苦憂惱 應知 不應著; 無明名 應知 不應著,行乃至老死愁歎苦憂惱名 應知 不應著。 四靜慮 應知 不應著,四無量、四無色定 應知 不應著; 四靜慮名 應知 不應著,四無量、四無色定名 應知 不應著。 五眼 應知 不應著,六神通 應知 不應著; 五眼名 應知 不應著,六神通名 應知 不應著。 布施波羅蜜多 應知 不應著,淨戒 安忍 精進 靜慮 般若波羅蜜多 應知 不應著; 布施波羅蜜多名 應知 不應著,淨戒 安忍 精進 靜慮 般若波羅蜜多名 應知 不應著。 四念住 應知 不應著,四正斷 四神足 五根 五力 七等覺支 八聖道支 應知 不應著; 四念住名 應知 不應著,四正斷 乃至 八聖道支名 應知 不應著。 佛十力 應知 不應著,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十八佛不共法、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 應知 不應著; 佛十力 名 應知 不應著,四無所畏 乃至 一切相智名 應知 不應著。 復次舍利子!諸菩薩摩訶薩 修行 般若波羅蜜多時,應如是學:菩提心 應知 不應著,菩提心名 應知 不應著;無等等心 應知 不應著,無等等心名 應知 不應著;廣大心 應知 不應著,廣大心名 應知 不應著。何以故?是心非心,本性淨故。 時舍利子問善現言:是心云何 本性清淨? 善現答言:是心本性非貪相應 非不相應,非瞋相應 非不相應,非癡相應 非不相應, 非諸纏結、隨眠相應 非不相應,非諸見趣、漏、暴流、軛、取等 相應 非不相應,非諸聲聞、獨覺心等相應 非不相應。 舍利子!是心如是 本性清淨。

2014-03-25 21:22:47 補充:
中阿含經卷第五十四
如是或有癡人 顛倒受解義及文也。

彼因 自顛倒受解故。如是如是知彼法。
謂正經.歌詠.記說.偈他.因緣.撰錄.本起.此說.
生處.廣解.未曾有法及說義。

彼諍知此義。不受解脫知此義。
彼所為知此法 不得此義。但受極苦 唐自疲勞。
所以者何。
彼以顛倒 受解法故。
=================
佛法 是覺自性用的工具

扛小船上岸 被罵又不好看

法應當捨 何況非法

http://kisc8888.blogspot.tw/2014/01/blog-post.html

2014-03-27 07:15:23 補充:
學佛不了法身
老在成佛打轉 是很危險的事

釋迦牟尼佛 中陰經卷下
========================
人心有若干 座上心不悟
或願當來佛 或願現在者-------------成佛????
此等眾生類 難可濟度者

人本無形生 還入虛空中
生死相牽連 何者名泥洹.............生死相牽連是涅盤????


毗婆尸佛
========================
身從無相中受生 猶如幻出諸形象
幻人心識本來無 罪福皆空無所住

2014-03-27 07:20:35 補充:
=============================
中陰經卷上 永處虛空界 諸佛之堂室
=============================
一切行無常  識為外塵法
起者必有盡  彼滅最為樂

不生老病死  亦不處三有
永處虛空界  諸佛之堂室

無畏無點污  不為欲愛染
香熏及五欲  永盡無有餘

若斷百八愛  集法亦復然
前滅後不生  及生道果證
============================
萬法本不自生 都是佛性生

證來證去 流浪太久 會變笨的 .....................

2014-03-28 16:26:10 補充:
阿含的佛陀知見 佛理與大般若是相通的
============================
對覺法性的人

華嚴 阿含 大集 寶積 般若 法華 涅盤

七大部沒兩樣...... 通通歸零


對不知學法性的人

華嚴 阿含 大集 寶積 般若 法華 涅盤

七大部能搞出 ......十法界
2014-03-26 12:04 am

如何『不被法惑』?


圖片參考:http://www2.japs.tp.edu.tw/webpic/%E5%88%86%E9%9A%94%E7%B7%9A/line043.gif


        修道要有恆心 ~宣化上人開示
                            修行非一朝一夕,而是要念茲在茲,朝於斯、夕於斯,年年月月都是這樣修行。
◎一九八二年六月六日開示於萬佛聖城

樹一天一天地長,你雖然沒有見到它的生長,但不知不覺中它是在長大。等到十年或百年之後,它就變成有用的材料。樹是這樣子,我們人修道也是如此,不要著急,不要想今天修行,明天就要開悟,不是這麼容易的。

必須要天天鍛鍊,天天修行,也不管它有什麼進步,你不退步就是進步。你只要一天一天把妄想減少,這就是進步;欲念一天比一天少,這就是進步;貪瞋癡心一天比一天少,這就是進步。

不要求快,所謂「其進銳者,其退速。」 你進得快,退得也快。

你必須用恆常的心來修行,天天求懺悔,改過自新,所謂: 「一日無功可進, 一日無過可改。」

所以我們修行就是要去習氣毛病,去骯髒的思想,現出本有的光明,本來的 智慧。這些智慧光明,是人人本具的,可惜被無明遮蓋住了,就不能善用自己的智慧光明。無明遮障了,就想往下流;你若露出智慧,就會往上達,即是逆流。

所以修行非一朝一夕,而是要念茲在茲,朝於斯、夕於斯,年年月月都是這樣修行,恆常不變,時間久了,才能養成我們的般若智慧。不要「一日曝之,十日寒之。」這樣你永遠也不會有成就。我們要學樹木的成長,一天一天長大,一日一日誠心來修行。
在修道期間,遇到任何境界、魔障、逆緣、順緣,都要處之泰然,順逆皆精進,把一切萬事萬物都看成是在為我們演說妙法。

若是我們能了解萬事萬物都在說法,就可以知道那個妙不可言之處。如果能明白這個,就能知道自己本來的面目,就路還家,藉世間法而修出世法。
不被萬法所迷,不被萬相所惑,當一切境界來了,就能迎刃而解,不被境界所障,這樣子久而久之,我們的智慧就會現前。

我們的智慧之所以不現前,就因為看不破放不下,所以總也得不到自在解脫;就因為我們不向前進,只想往後退,遇到善緣猶豫不決,遇到惡緣就從而隨之,跟著跑了,所以就流浪在六道之中,總也跑不出去,愈陷愈深,愈深就愈拔不出腿來。


在這裏流浪反覺得有點意思,所以生了又死,死了又生,糊塗生來,糊塗死去,中間又不知所做為何?總是顛顛倒倒,找不出個所以然來。

各位!這種人生就是糊塗的人生,總以為自己有名有利,有大成就了。其實人世間的成功,就是聖賢的失敗,所以這個賬應該算清楚,要做一個真正的明白人。

你要一明白,永遠明白,打破生死關,跳出輪迴圈,這樣才是大丈夫的能事。

~以上貼文。僅供分享。希望有幫助!~ 
2014-03-25 11:21 pm
如何『不被法惑』?生從何來, 死從何去, 色相皆空, 形體非我, 世情看透, 心地清淨, 是非利害,
誰瞞眛我, 理智自明.


收錄日期: 2021-04-17 23:56:49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40325000016KK02534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