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革命是使權力或組織結構發生變革之活動。相對於演變或改革,革命進程大多較快。目錄 [隱藏] 1 簡介2 政治和社會經濟革命3 注釋4 參見簡介[編輯]中文「革命」一詞出自:「天地革而四時成,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周易·革卦·彖傳》喻指改朝換代,例如:商湯推翻夏朝,周武王取代商朝的行為稱為「湯武革命」。革命在政治學上經常相對概念是「改革」。前者是對現行體制推翻或取代,後者則是體制內大規模修改,通常是有系統的計畫。現代「革命」一詞,含義通常等同於西文「revolution」。在前工業時代傳統思想觀念裏,由於人、社會與自然都是神所創造,和諧共存,形成一種寧靜秩序。如果自由民單方面依賴旁人,並且失去了「德(virtus)」,即個人利益與共同利益的統一,那麼整個社會、單獨的團體及個人,都會受到持續存在的corruptio (墮落)的威脅。這就可以回到原點[1],由「亂」重新回歸到「治」。實際上,我們從現代革命運動一直追溯到法國大革命,總是可以看到回歸「舊秩序(公正、公平)」這樣的要求。今天「revolution」的新含義,是1789年後產生的觀點。「革命」在社會學以及日常口語中,通常表示一種極端、常帶有暴力、對現存政治和交際關係社會變革(顛覆)。它由創新者儘可能秘密組織團體發動,並得到大多數人支持。如果沒有極端社會變革,只是由一個組織或者一個緊密聯繫的關係網發動,且只有較小群眾基礎,一般稱這種行為為政變,或者有軍隊參與時稱為「叛亂」。這時「革命」就成為一種辯解。「革命」這個概念,還被用於沒有在很短時間內發生的社會變革,例如全球範圍持續千年的「新石器時代的『革命』」,或者從英格蘭擴展到整個歐洲大陸的,發生於1750到1850年間的「工業革命」,而這個「革命」又成為這段時期各個政治「革命」的前提條件。錢穆認為,其實革命本質應是推翻制度來遷就現實,決非推翻現實來遷就制度。我們此刻,一面否定傳統制度背後一切理論根據,一面忽略現實環境裏一切真實要求。所以我們此刻之理論,是蔑視現實,所想望之制度,也是不設實際。「若肯接受已往歷史教訓,這一風氣是應該警愓排除的」[2]。政治和社會經濟革命[編輯]一般而言,「革命」這個詞表示一個政治制度的改變。[3][4][5] 而在許多社會科學,特別是社會學,政治學和歷史學方面,社會經濟革命和政治革命受同等程度的研究。注釋[編輯]^ 尼可羅·馬基亞維利,《論李維》^ 錢穆,《中國歷代政治得失》,香港,人生出版社,1955年,第46頁^ Jack Goldstone, "Theories of Revolutions: The Third Generation, World Politics 32, 1980:425-53^ John Foran, "Theories of Revolution Revisited: Toward a Fourth Generation", Sociological Theory 11, 1993:1-20^ Clifton B. Kroeber, Theory and History of Revolution, Journal of World History 7.1, 1996: 21-40參見[編輯]革命和叛亂列表起義顏色革命科學革命新石器革命物價革命商業革命科學革命工業革命第一次工業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第三次工業革命第四次工業革命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綠色革命<img src="//zh.wikipedia.org/wiki/Special:CentralAutoLogin/start?type=1x1" alt="" width="1" height="1" style="border: none; position: absolute;" />取自「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革命&oldid=30666980」分類:革命政治運動各類叛亂日語借詞
2014-03-24 14:09:51 補充:
To: 2樓不雅之苦
英國光榮革命及工業革命不是流血革命, 閣下觀點不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