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學堂 急急急

2014-03-22 11:09 pm
在此建築物內(牛津學堂)曾發生與馬偕博士相關的一見事蹟

100字

回答 (1)

2014-03-23 6:56 am
✔ 最佳答案
「理學堂大書院」,英文名字為「 Oxford College 」(牛津學堂) 。1872年到1880年間,馬偕博士以露天教學的方式,於路邊、榕樹下、溪邊或是海邊傳教,因感於創校之重要性,便於1880返回英國之際,籌募款項。回到淡水後便開始興建學校。「牛津學堂」於1882年落成,是當時教會培訓傳教、醫療、教育等人員的基地。馬偕為了紀念英國人的支援,乃以其故鄉郡名「牛津」來命名,以示飲水思源之意。

牛津學堂無論在規模、設備、創校理念、教學方式等各方面,在當時是相當先進的西式教育學校,也是現今臺灣教育歷史最久的一所學校。當時在台英商寶順洋行約翰‧德克先生,贈送舊鐘一口,於1890年2月24日掛樑使用,自此馬偕校長每日清晨自敲鐘聲帶學生上課,這種台語中「校長兼摃鐘」的情境,不僅傳為杏壇佳話,也是淡江學子浪漫的回億。

牛津學堂的授課內容有著廣博的通識課程,如:體操、音樂、歷史、地理、地質、礦物、植物、倫理…等等,也涵蓋了神學、醫學理念、解剖學、臨床實習等神學與醫學課程。牛津學堂屬神學院,學生修業三年,畢業後就派往教會宣教,過往的修業生後來成為了台灣長老教會的基礎,牛津學堂也成為歷史悠久的西式教育學校。兩年後(1884年)馬偕又在牛津學堂東側成立「女學堂」供女性學生讀書,除食宿外,也提供學費與交通費的補助,開當時女性教育的先河。

 
參考: 網路資料整理


收錄日期: 2021-05-04 11:50:05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40322000010KK02364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