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佛教和原始佛教有何差別?

2014-03-20 12:52 pm
大乘佛教和原始佛教有何差別?

回答 (9)

2014-03-20 7:46 pm
✔ 最佳答案
版主可以看一下歷史就知道大乘佛教與原史佛教有太多的差別及不同

以佛教歷史做為證據:

當初就是因為大眾部的年輕比丘[不服從]上座部的長老們所說的佛法及戒律而另創立大眾部
(比丘於大師所,不敬不重,不下意供養;於大師所,不敬不重,不下意供養已,然復依猗而住。若法、若學、若隨順教、若諸梵行,大師所稱歎者,不敬不重,不下意供養,而依止住,是名。迦葉,五因緣故,如來正法於此沈沒。


這大眾部後來變成北傳佛教(像法時期的大乘佛教)

完全符合佛陀的預言:譬如劫欲壞時,真寶未滅,有諸相似偽寶出於世間;偽寶出已,真寶則沒。如是,迦葉,如來正法欲滅之時,[有相似像法生(*後來像法時代的中國大乘佛教);相似像法出世間已,正法則滅]。譬如大海中,船載多珍寶,則頓沈沒;如來正法則不如是漸漸消滅。如來正法不為地界所壞,不為水、火、風界所壞,乃至惡眾生出世,樂行諸惡、欲行諸惡、成就諸惡,非法言法、法言非法、非律言律、律言非律,以相似法,句味熾然,如來正法於此則沒。


這是在將來會下地獄的人所造的因: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article?qid=1714031501960

2014-03-20 11:48:19 補充:
這是在將來會下地獄的人所造的因:

請進入點選: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article?qid=1714031501960

2014-03-20 12:53:01 補充:
在佛教有三種佛:

1在無佛的時代能夠沒有老師教而獨自覺悟並且也能廣渡眾生也覺悟 建立僧團,名為佛陀

2在無佛的時代能夠沒有老師教而獨自覺悟但不能廣渡眾生 也不建立僧團,名為辟支佛[獨覺或緣覺]

3最後一種就是經由佛陀教導或照著佛經學習之後才獲得覺悟並證得與佛陀完全相同解脫境界的,名為阿羅漢

這三種都是[佛]

只不過是在情況不同下獲得覺悟,或覺悟後有沒有去廣渡眾生的[差別]而已

如果你是想學第一種佛(如l釋迦牟尼佛),就得在無佛的時代能夠沒有老師教而獨自覺悟並且也能廣渡眾生也覺悟 建立僧團.
2014-03-27 6:45 am
如來藏 阿賴耶識( 實習生 5 級 )

請你別以六識學說進而把"大乘藏密"與"原佛教"混為一談

少用那套搞這套 大乘經教學說 都專門在搞扭曲之法的嗎

原佛教是絕對不認同"大乘藏密"的雙身淫修法的 同是邪魔歪道

2014-03-26 22:46:02 補充:
大乘佛教和原始佛教有何差別?

可參考以下網址 共勉之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article?qid=1714032203527
2014-03-20 9:57 pm
佛來人間弘法說法49年,三轉法輪,初為解脫道,次為大乘般若,末為唯識種智,方圓滿佛道宣演而入滅。故二乘聲聞、緣覺與大乘佛乘法,都是 佛世尊所說,都是「原始佛教」。
「大乘佛教」乃「原始佛教」中的一大部分,而「大乘佛教」也含攝二乘聲聞、緣覺法道的修證之故,及 佛於圓教«法華經»裡開示:「初說三乘引導眾生,然後但以大乘而度脫之。」「無有餘乘,唯一佛乘。」故,也可說「大乘佛教即原始佛教」,無有差別。

2014-03-20 19:51:49 補充:
所謂「原始佛教」乃是印順創造的名詞,意指佛初轉法輪的阿含經教,因他自認懂得阿含諸經,自以為阿含專家故。可是吾人無法接受他的定義,因為「原始」就是本來、最初,未經改造、修正的狀態,用來專指初轉法輪的阿含解脫道經教,並不恰當; 應該凡是記載下來的 佛說,都是原始佛法。
「原始佛教」與所謂「大乘非佛說」,有相當關連。印順自動承襲藏密的六識論,當然不知不證第八識,因而不具般若慧;於是就在讀不懂般若,誤會般若,加上誤信一些西洋、日本學者取材不實的考證下,就大膽地將較晚結集的大乘經典判定為後人所創作,妄謂「大乘非佛說」,主張阿含為原始佛教,才是「佛法」。
這些講法當然經不起檢驗,可是就有無智者信之。
2014-03-20 9:11 pm
沒甚麼不一樣!若一定要分別、就是原始佛教的精神、重實修、重心地修行、現代人佛教修行,較易受外勞塵相影響。
2014-03-20 7:36 pm
“窺探未來改變命運,確實很爽。但是,走上另一條路


沒有比較好!!

二者
都只是符合當下的定義
罷了
2014-03-20 6:48 pm
此一問好比想知道何謂明?何謂白?
2014-03-20 4:58 pm
原始的作者將歷史之中的集結斷見搞成方等、大乘非佛說,
並將佛變成人,而佛應該表的是覺而不迷,不是六道之中的人道,
擅自說有 我、人、眾生、壽者 並教人這就是佛法,
果報即是無量劫於無間獄中,
再得人身勤修行十萬億歲,死後再墮無間獄,
原因就在於破佛無上正等正覺之法。
原始作者還把佛門裏面的一切都歸為神化,與真正的佛法差別大了。

2014-03-20 09:07:12 補充:
佛藏經卷中

http://greatbook.josephchen.org/GREATBOOK/T15/T15N0653_P0789C15.htm

舍利弗。
是苦岸比丘。一切有比丘。將去比丘。跋難陀比丘。皆計有所得。
說有我人眾生壽命徒眾熾盛。

是四惡人多令在家出家住於邪見。

捨第一義無所有畢竟空法。貪樂外道尼揵子論。

2014-03-20 09:07:40 補充:
舍利弗。是四惡人。所有在家出家弟子。常相隨逐乃至法盡。

舍利弗。是中有人知非法事。受以為法勤心行之。
猶尚不得順忍。況得須陀洹果。
是人猶尚不作消供養事。何況能生順忍。

舍利弗。爾時在家出家弟子。多墮惡道不至善道。是諸惡人滅佛正法。
亦與多人大衰惱事。又是惡人命終之後。墮阿鼻地獄。仰臥九百萬億歲。
伏臥九百萬億歲。左脅臥九百萬億歲。右脅臥九百萬億歲於熱鐵上燒然燋爛是中退死更生。炙地獄大炙地獄。活地獄黑繩地獄。皆如上歲數受諸苦惱。於黑繩地獄死還生阿鼻大地獄中。

2014-03-20 09:08:14 補充:
舍利弗。以是因緣若在家出家親近此人。及善知識并諸檀越。
凡有六百四萬億人。與此四師俱生俱死。在大地獄受諸燒煮。



如是舍利弗。是人所有善知識家。諸檀越家。
弟子諸師隨順行者。凡在其數皆生地獄。


舍利弗。汝等不能知其多少。唯有如來乃能知之。
與此惡人墮大地獄俱生俱死。凡有六百四萬億人。
如是展轉一劫受苦。大劫將燒故在地獄。


何以故。舍利弗。破諸如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其罪甚重不為輕也。
大劫若燒。是四惡人及六百四萬億人從此阿鼻大地獄中。轉生他方在大地獄。

2014-03-20 09:08:46 補充:
何以故。舍利弗。重罪具足其報不少。
在於他方無數百千萬億那由他歲受大苦惱。世界還生。
是四罪人及六百四萬 億人。并及餘人罪未畢者。於彼命終還生此間大地獄中。

舍利弗。是四罪人及六百四萬億眾生。久久雖免地獄苦惱得生人中。
於五百世從生而盲。然後得值一切明佛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舍利弗。一切明佛聲聞弟子一億那由他。爾時人民身長三百九十六肘。
佛身一倍常光圓照十萬億由旬。

舍利弗。是人於一切明佛法中出家。
十萬億歲勤行精進。如救頭然不得順忍。況得道果。
何以故。舍利弗。起破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罪業因緣法應當爾。
命終之後還生阿鼻大地獄中。以先起重不善業因緣。

2014-03-20 09:15:25 補充:
佛門之中並不是不謗正法就不會墮大地獄。

如果搞不清楚邪正,
把邪的當成佛法並護持背書,
那麼果報就猶如經文中所說,
『如是舍利弗。是人所有善知識家。諸檀越家。弟子諸師隨順行者。
凡在其數皆生地獄』。



南無阿彌陀佛 末學 合十 歸一

2014-03-20 09:33:20 補充:
佛、法、僧於無相之中即是佛表覺而不迷、法表正而不邪、僧表淨而不染。


六祖壇經

善知識!歸依覺,兩足尊;歸依正,離欲尊;歸依淨,眾中尊。
從今日起,稱覺為師,更不歸依邪魔外道。
以自性三寶,常自證明,勸善知識,歸依自性三寶。
佛者覺也,法者正也,僧者淨也。


金剛經

何以故?是諸眾生,若心取相,則為著我人眾生壽者。
若取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
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

2014-03-20 09:34:48 補充:
原始作者著相之下妄談佛法,把佛變成人,於四相之中無有出期......
更別說內容之中用話術把一切都變成所謂的神話,只是人類精神上自欺欺人之下所以選擇相信的謬論,看完其著作會覺得佛法是假的、神話而已。
所有的一切皆用凡夫之心度佛之智又於佛門之中接受供養的惡知識。

相中謗真,破佛之法,猶是疑誤,無量眾生,墮無間獄。



南無阿彌陀佛 末學 合十 歸一
2014-03-20 2:02 pm
一切三乘同一佛性 無有差別大般涅槃經卷第十善男子。聲聞緣覺 菩薩亦爾。同一佛性 猶如彼乳。所以者何。同盡漏故 而諸眾生言。佛 菩薩 聲聞 緣覺 而有差別。 有諸聲聞 凡夫之人 疑於三乘 云何無別。是諸眾生 久後自解 一切三乘 同一佛性。猶如彼人 悟解乳相 由業因緣。 復次善男子。譬如金礦 淘鍊滓穢然後 消融成金 之後價直無量。 善男子。聲聞緣覺 菩薩亦爾。皆得成就 同一佛性。何以故。除煩惱故 如彼金礦 除諸滓穢。 以是義故。一切眾生 同一佛性 無有差別。
2014-03-20 1:47 pm
大乘佛教和原始佛教有何差別?沒有.
兩者都是菩薩的法門 , 以救世利人為宗旨.


收錄日期: 2021-04-17 23:56:25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40320000010KK00582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