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去來辭並序寫作手法

2014-03-16 6:27 am
求 歸去來辭並序寫作手法?(詳盡)列點

回答 (1)

2014-03-17 5:41 am
✔ 最佳答案


圖片參考:http://lsw1230795.mysinablog.com/resserver.php?blogId=33357&resource=1471907-%E9%99%B6%E6%B7%B5%E6%98%8E%E9%9B%86.jpg&mode=medium

【風格特色】 陶淵明長於詩文辭賦,喜歡描繪大自然的秀麗景色、農村生活的情趣以及自己的勞動感受,風格淡雅自然,優美含蓄,一反當時(晉代)的追求形式、內容空洞的文風,對後世文學有很大影響。陶淵明可以稱的上是中國文學史上最早的田園詩人。他的詩多取材田園風光、平常生活,運用樸素的語言、白描的手法,直率地抒寫而出,使人感到自然、親切,情感真摯,沒有任何人工雕琢的痕跡,引導讀者去體味其中悠然沖淡的情致,走進詩人所營造的意境中去。《歸去來辭》不是詩歌,卻很有詩意。【寫作背景】 《歸去來辭》是他辭賦中的名篇,關於其寫作時間,這篇名作寫在西元405年(「時在乙巳年十一月」)。晉安帝義熙元年(405年),陶淵明棄官歸田,作《歸去來兮》,一般稱為《歸去來辭》。這篇辭賦體文章,不僅是淵明一生轉捩點的標誌,亦是中國文學史上表現歸隱意識的創作之高峰。陶淵明從晉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起為州祭酒,到義熙元年作彭澤令,十三年中,他曾經幾次出仕,幾次歸隱。淵明有過政治抱負,但是當時的政治社會已極為黑暗。晉安帝元興二年(403),軍閥桓玄起兵反晉,自稱楚帝。元興三年,另一個軍閥劉裕起兵討桓,打進東晉都城建康(今江蘇南京)。至義熙元年,劉裕完全操縱了東晉王朝的軍政大權。這時距桓玄造反,不過十五年。伴隨著這些篡奪而來的,是數不清的屠殺異己和不義戰爭。淵明天性酷愛自由,而當時官場風氣又極為腐敗,諂上驕下,胡作非為,廉恥掃地。一個正直的士人,在當時的政洽社會中決無立足之地,更談不上實現理想抱負。淵明經過十三年的曲折,終於徹底認清了這一點。淵明品格與政治社會之間的根本對立,註定了他最終的抉擇——歸隱。 寫作時間大致有兩種說法:一是寫於辭官之前,一是寫於辭官之初。 第一種說法的理由 :因為「歸去來辭」之「來」為「將而尤未之辭」(錢鍾書《管錐編》頁1225),「田園將蕪」之「將」更這「將而尤未之辭」,由此推之,其文當為將歸而未歸時所作,其中所述擺脫官場束縛,回歸農村田園的喜悅情感和各種情事,實乃「心先一一想而如身一一經」(錢鍾書《管錐編》頁1226)的想像之辭。 第二種說法的理由 :首先,篇中「仲秋至冬,在官八十餘日。因事順心,命篇曰《歸去來兮》。乙巳歲十一月也。」可見陶淵明剛辭去官職。 其次,文中描寫歸隱初期的生活,十分真實,不似想像的文辭。例如「三徑就荒,松菊猶存。攜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園日涉以成趣,門雖設而常關。」其文辭雅淡,情韻幽遠,音節和諧,章法勻整,都可以說是「南北文章之絕唱」,也無怪宋代的歐陽修、王安石等人都推重本文,也難怪被選入多種語文教材。北宋的歐陽修說:「東晉無文,惟《歸去來兮辭》一篇而已。」

【內容分析】
  分析作品時,我們很有必要看清作者的時代環境,這樣更有助於理解作者下筆時候的真實情感,有利於對文章思想與主旨的把握。讓我們粗略的來看看詩人的生平事跡。詩人年幼,家道中落,八歲喪父,與母妹三人度日。孤兒寡母,多在外祖父孟嘉家裏生活。外祖父家裏藏書多,他不僅像一般的士大夫那樣學了《老子》《莊子》,而且還學了儒家的《六經》和文、史以及神話之類的「異書」。陶淵明少有大志,當時門閥制度森嚴,他出身庶族,受人輕視,感到不堪吏職,難以自解。有詩句「久遊戀所生,如何淹在滋」,對俯仰由人的宦途生活,發出了深長的歎息。劉裕篡晉後,對門閥制度有所整頓,風俗稍改。但是陶淵明入幕不久,看到劉裕剪除異己,並且任人唯親。這些黑暗現象,令他失望,有意辭職隱居。後任彭澤縣令,因不肯媚俗於地方官,歎道:「我豈能為五斗米向鄉里小兒折腰!」遂去職隱居。賦《歸去來辭》,表明與統治階級決裂,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決心。
參考: me


收錄日期: 2021-04-20 21:35:19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40315000051KK00211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