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不是被東漢滅了嗎?

2014-03-10 3:52 am
匈奴不是被東漢滅了嗎?
為何永嘉之禍會出現?

回答 (7)

2014-03-10 4:50 am
✔ 最佳答案
匈奴不曾為東漢所滅。東漢初年匈奴內亂,匈奴分為兩支,一支為北匈奴,另一支為南匈奴。東漢帝國支持南匈奴,聯手打北匈奴,北匈奴不敵東漢與南匈奴等的聯軍,兵敗退出漠北,退到西域,以後又立足不穩,再度西遷到中亞草原。
而與漢聯手的南匈奴在大漠南北也無法立足,逐步內遷到漢帝國境內(并州),而塞外則為烏桓、鮮卑先後取代。在東漢末年,南匈奴爆發內鬨,單于羌渠被匈奴人所殺,羌渠的兒子於夫羅只好逃到東漢首都一帶,想要靠東漢政府主持公道,但東漢正處於內亂(何進被殺,天下大亂),無力處理此事,所以於夫羅便在河東郡定居,並參與東漢的內亂,因此此時南匈奴又分為兩部,一部是叛亂的并州匈奴,另一部是南遷的河東匈奴。於夫羅死後,由其弟呼廚泉繼位,此時正值曹操統一華北後,晉封魏王之時(赤壁戰爭後),呼廚泉被誘到鄴城朝拜,從此被軟禁起來。河東匈奴便由聽命於曹操的左賢王去卑負責統領。而并州匈奴則在曹操打敗高幹領有并州之後,逐步納入統治,一度被曹操分為五部,分散在五個郡進行間接統治。後來永嘉之禍起兵的匈奴,便是并州匈奴。
2014-03-14 3:55 am
匈奴有分南北
被滅的是南匈奴
北匈奴並沒有被滅
所以才會有永嘉之禍產生
你問歷史老師就會明瞭了

:)
參考: 我
2014-03-11 12:26 pm
生物學上 競爭不過 被人為間接滅種的可能很多,
所以人科動物就只剩現代智人一種,
本來或許可能有近10種之多.
因為快被滅絕時人數少歷程又長 而且通常是發生於史前時代,
所以被人為滅種的通常只會剩下傳說 不會見於歷史,
譬如台灣的矮黑人傳說(台灣地區絕種 其它地區尚未),
還有印尼的弗洛瑞斯人「什麼都吃的姥姥」.

2014-03-12 22:51:52 補充:
物種的滅絕 最常見的原因,
是因為競爭不過而被相同生態地位的另一物種所消滅,
人科動物會剩下一種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同樣的情況,
水域裡有孔雀魚就很少會看到大肚魚,
有大肚魚就很少會看到孔雀魚~這是另外一個典型的例子.
另一個同樣的情況,
大海這麼大~海裡卻幾乎見不到任何昆蟲,
也是同樣的原因,
因為競爭不過俱有相同生態地位的魚蝦的關係.

>> 德安尼塔人的滅絕 也非被現代智人獵殺而滅絕
主要是資源競爭的關係,
同一種生態地位的物種會使用相同的資源,
資源不足時族群數量就會愈來愈少最後滅絕,
直接屠殺也是有可能 但通常不會是滅絕的主要因素,
另外應該是尼安德塔人~不是德安尼塔人.
2014-03-10 7:53 pm
歷史上 只有聽過滅國

還沒有聽過能被"人為"滅種的

2014-03-11 12:27:00 補充:
其實阿 物種的滅絕

只有兩個原因 疾病與棲息地的消失(這包含氣候的改變)


矮黑人就是現代智人 也的確沒有滅絕

這例子與匈奴類似 你可以屠殺掉其中幾個部族 卻無法殺光整個族群


德安尼塔人的滅絕 也非被現代智人獵殺而滅絕


至於其他生物學上的物種 就完全不在這個題目的討論範圍嚕

2014-03-13 11:03:09 補充:
你的觀念不是不對 而是方向問題

科學討論必須先把前提訂清楚


你一直說的都是某一區域的生態問題 這和一個物種的滅絕是不同的

就如你說的大肚魚 也許在某一封閉水域競爭不過孔雀魚

但大肚魚不會因為孔雀魚而滅絕 事實是世界上還是很多大肚魚


就如同澳洲的袋狼 雖然與外來野犬的競爭屬弱勢 但仍有自有少數棲息地

最後滅絕的原因包含疾病與人類捕殺 野犬的競爭失利非滅絕主因


而尼安德塔人(感謝指正) 滅絕原因本身就還是未定論

最新一派說法是歐洲天候劇變 食物量銳減

此時又面對智人的競爭 才走上滅絕之路 這和大肚魚例子類似
2014-03-10 4:38 pm
被東漢消滅(其實是趕走)的,是北匈奴,而且是被東漢聯合南匈奴解決的耶。
昭君出塞,漢匈和親,親漢的就是南匈奴,不過最後導致永嘉之亂的,也是南匈奴耶。
匈奴是多元種族的融合體,不過南北匈奴是否不同種族就不知道耶。

http://www.china10k.com/trad/history/2/24/24z/24z03/24z0305.htm
東漢
匈奴分裂
東漢初年,匈奴內部接連發生旱災蝗災,統治集團內部也發生爭權內訌。建武二十四年(48年),匈奴日逐王比自立為呼韓邪單于,率眾降附漢朝,屯居於五原西部塞,後又徙於雲中、美稷、朔方、定襄、雁門一帶。這部分匈奴被稱為南匈奴,留在原處的被稱為北匈奴。東漢明帝時,北匈奴的力量又有所恢復,不斷侵擾東漢邊塞,所以,明帝、章帝、和帝時對北匈奴進行了多次討伐戰爭。

http://www.china10k.com/trad/history/3/31/31z/31z03/31z0307.htm
西晉
五胡內遷
從東漢末年以來,中國西部和北部周邊的各少數民族開始不斷地向內地遷徙。造成這一狀況的原因,主要是由於漢王朝的軍事征服以及他們為彌補中原兵力和勞力不足而對各少數民族的招誘。與此同時,周邊各少數民族勢力的消長變化也引起一些民族遷徙。魏晉之際,在北方漢族人口銳減的情況下,胡族內遷形成高潮。在這過程中,內遷的民族主要包括匈奴、羯、鮮卑、氐、羌等,歷史上泛稱為「五胡」。西晉統治時期,中國北部、東部和西部,尤其是并州和關中一帶,居住著許多處於不同社會發展階段的少數民族,「西北諸郡皆為戎居」,關中百萬餘口,「戎狄居半」。在漢族的影響下,這些內遷的外族逐漸由游牧轉向農業定居,胡漢文化相互影響滲透。但在交融的同時,胡漢亦存在一定的矛盾,例如并州的匈奴人成了漢人的奴婢,而不少漢人也相繼淪為胡人奴婢。這些奴婢常常被迫服役,當軍作戰,更有甚者被地方官員押往他鄉出賣,因而激起了境內各民族的反抗;而各族上層人物亦往往利用本族人民,實行割據。西晉以後之五胡亂華、永嘉之亂亦肇基於此。

http://www.china10k.com/Trad/history/3/31/31z/31z03/31z0310.htm
永嘉之亂
永嘉之亂是指公元311年即永嘉五年,匈奴攻陷洛陽、擄走懷帝的亂事。晉初重行分封,終致八王之亂,加以天災連年,社會不穩,胡人遂乘時入侵。永興元年(304年),匈奴貴族劉淵在左國城(今山西離石)起兵,逐步控制并州部分地區,自稱漢王。光熙元年(306年),晉惠帝死,司馬熾嗣位,是為懷帝,改元永嘉。劉淵遣石勒等大舉南侵,屢破晉軍,勢力日益強大。永嘉二年,劉淵正式稱帝,四年劉淵死,子劉聰繼位。次年,劉聰遣石勒、王彌、劉曜等率軍攻晉,在平城(今河南鹿邑西南)殲滅十萬晉軍,又殺太尉王衍及諸王公。旋攻入京師洛陽,俘獲懷帝,縱兵燒掠,殺王公士民三萬餘人。
2014-03-10 5:11 am
漢匈大戰

到漢武帝時,西漢經過近20年的休養生息,經濟、國力大大增強,對匈奴從戰略防禦轉為戰略進攻,發動了三次大戰:河南之戰(也叫漠南之戰)、河西之戰、漠北之戰。此時正為伊稚斜單于在位時期。
元朔二年(前127年)漢武帝派衛青出擊匈奴白羊、樓煩兩部,佔領河套地區。前124年衛青率三萬騎兵擊敗入侵的右賢王部共九萬匈奴騎兵。前121年霍去病奪取富庶的河西走廊,渾邪王率領四萬餘人投歸漢朝。隨後漢降將趙信勸匈奴把王庭遷徙到漠北,以避免受攻擊,想以地理的優勢用大漠為屏障以逸待勞擊敗漢軍。前119年霍、衛分東西兩路進攻漠北。霍去病東出代縣,擊敗匈奴左賢王,一戰斬首70433人,追殺至今蒙古國境內狼居胥山並舉行了祭天儀式;衛青西出定襄,跨過沙漠後與以逸待勞的匈奴伊稚斜單于部相遇,利用武鋼車陣擊潰匈奴主力,掩殺至匈奴要塞趙信城後將其搗毀。匈奴從此無力對漢朝造成大的戰略威脅。
經過衛青、霍去病之戰後,史載「匈奴遠遁,而漠南無王庭」,不過此戰的勝利僅是短暫的,霍去病也失去了生擒伊稚斜單于的機會。至到前112年,其子烏維單于與羌人聯手夾擊漢朝,此時羌人發動十萬軍隊,攻故安(甘肅臨洮南),圍包罕(甘肅臨夏),而烏維單于則攻入五原郡(今內蒙古),殺當地太守。漢武帝於次年聚積18萬騎兵北巡,擬以此顯示國力震懾匈奴。到了晚年下罪已詔之時,狐鹿姑單于領兵入漢朝朔方郡,殺略官吏、平民,另一方面又遣使向漢朝索要10,000石米酒,5,000斛糧食,10,000匹絲綢等歲幣。雖然漢武帝耗費巨資,卻沒能力解除北方邊境安全隱患,但在討伐匈奴的過程中卻取得了部分匈奴領地,在河西和匈奴漠南基地河套設置郡縣,切斷了匈羌關係。西漢匈奴邊患要一直到匈奴因爭位內鬥時期,漢宣帝出兵平定才結束。
漢用兵西域
漢朝在東部聯合烏桓,西部派張騫兩次出使西域,聯絡大月氏、大宛,以和親(前105年,漢武帝封細君公主下嫁烏孫國王)、通商的方式聯合西域諸國,壓縮匈奴的空間,同時保持對其的軍事壓制。前87年,漢武帝死,漢朝暫時停止對匈奴的攻擊。
漢昭帝時,匈奴為緩和與漢的敵對關係,把扣留了19年的漢使蘇武釋放,以示善意,但匈奴騎兵仍然不斷在北方邊境出現。前73年匈奴轉攻西域的烏孫以索要公主(即西漢嫁給烏孫王的解憂公主),烏孫向漢求救,漢朝組織五路大軍十幾萬與烏孫聯兵進攻匈奴,其五路大軍皆未遇上匈奴主力,無功而返,主將田順和田廣明遭問罪被迫自殺。前71年烏孫昆莫翁歸靡親率五萬騎兵與漢朝使節常惠自西進攻匈奴右谷蠡王庭,大獲全勝。
同年冬,匈奴出動數萬騎兵擊烏孫以報怨,適逢天降大雨雪,生還者不足十分之一。是時丁零北攻,烏桓入東,烏孫擊西,匈奴元氣大傷,被迫向西遷徙以依靠西域,西域再次成為雙方以爭奪重點。雙方反復激烈爭奪車師之際,前60年,匈奴內部因掌管西域事務的日逐王先賢撣與新任單于屠耆堂爭奪權位發生衝突。日逐王降漢,匈奴被迫放棄了西域。漢完全控制了西域,匈奴實力大減,己無力擾漢。也造成了往後的中衰。
中衰時期
匈奴國的衰落時期從壺衍鞮單于至呼韓邪單于,從漢宣帝本始(前73年—前70年)年間到漢元帝建昭三年(前36年)滅郅支單于為止。壺衍鞮單于晚年(前71年冬)為報怨自率數萬騎攻烏孫,在班師的路上遇大雪損失慘重,同時又遭到周邊羈屬的部落和烏孫乘虛痛擊而導致匈奴走向衰亡,史載「人民死者什三,畜產什五,匈奴大虛弱,諸國羈屬者皆瓦解」。
內亂之始
匈奴因戰爭、天災、領土及人口的減小,處境日益困宭,內部紛爭開始激化。自伊稚斜單于後,匈奴單于更迭頻繁。前60年,虛閭權渠單于死,其妻顓渠閼氏與其弟都隆奇合謀立右賢王屠耆堂為單于。他上任後,排除異己,殺盡前單于所用舊人,重用自己的子弟,以致發生內訌,兵敗自殺。他死後,匈奴開始爭奪單于王位的內戰。
西晉惠帝時,朝廷腐敗,發生八王之亂。永興元年(304年),匈奴貴族劉淵起兵於離石(今屬山西省),國號漢(後來的前趙)。晉懷帝永嘉四年(310年),劉淵死,其子劉聰繼立。次年四月其將石勒殲晉軍十餘萬人於苦縣寧平城(在今河南省鹿邑縣),並俘殺太尉王衍等人。同年劉聰又遣大將呼延晏率兵攻洛陽,屢敗晉軍,前後殲滅三萬餘人。六月呼延晏到達洛陽,劉曜等人帶兵前來會合,攻破洛陽,縱容部下搶掠,俘虜懷帝,殺太子司馬詮、宗室、官員及士兵百姓三萬餘人,並挖掘陵墓和焚毀宮殿,史稱「永嘉之亂」。
大量人口為避戰亂從中原遷往長江中下游,史稱「衣冠南渡」。這為東晉偏安一隅作了預備,大量的僑州僑郡的設立,深刻地影響了東晉的政治面貌。同時,客觀上促進了長江中下游經濟的發展,中國古代經濟中心進一步遷往南方。
參考: wiki
2014-03-10 4:08 am
並沒有滅,滅的是南匈奴,部分北遷,後來東漢亡後又回來漠北了。
參考: 自己


收錄日期: 2021-04-20 15:00:59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40309000015KK04114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