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即是「觀」,觀又分「理觀」及「境觀」,二者有何不同?

2014-03-10 7:22 am
「念」即是「觀」,觀又分「理觀」及「境觀」,二者有何不同?

境觀又分為「聖觀」及「塵觀」

又當如何觀之?

請諸大德解惑,感恩合十﹣﹣
更新1:

此處的「念」比較像是修行中「提正念」的意思 我們生活上常說「觀念」,即是「念中有觀」,故觀念多為正見解之意 而在修行中,此「念中有觀」,為觀佛所說之理,相應者才稱正念正見 念中無觀,不能稱提正念 故這談的「念」範圍比較小

更新2:

比較貼近002意見者殘天大德所言: 『念即是觀 , 此觀「依明佛理 」觀境 , 是 「知境之觀 」, 故成境觀 !!』 古大德說:能觀是智慧,所觀是色、心(境)

更新3:

大少大德解題確實獨到 諸經深意會集,常令法轉而顯其義 實為本題最佳深解 當置放數日供法友參考 感恩合十﹣﹣

更新4:

無有不同,皆是妄觀,妄念,妄觀妄,妄念妄,多分別多倍迷! =========================== 既已不迷,何需觀之?

回答 (20)

2014-03-14 8:22 am
✔ 最佳答案
Michael 大德 法安 ~

念 即是 觀 ,

觀 分 二 : 理 與 境 ~

境 分 二 : 聖 與 塵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題當是理事兼備 , 理事如一 ,

理事一如的聖者現量境 ~

大少不才 , 願試解此題 ~

若有錯解 , 願諸佛菩薩慈哀憫我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須知凡夫眾生以無明力作為驅動 ~

心識黯淡 , 念念皆是五欲六塵 ~

是故累劫生死輪迴 ,

迷失於一切時中與一切境中 ~




而聖者以諸佛菩薩加持力故 ~

累劫自修威神力故 ~ 如法作意 ~

念念分明 , 念念正念 , 念念不迷 ,

故能念念行觀 .....

_____________________


觀者 : 梵文為毗婆舍那 ,

欲成就觀者 , 必先得止 , 若無止 , 必不得觀 ~

止者 : 定也 ~

觀者 : 慧也 ~

是故念即是觀 , 必定包含了止於其中 ,

而止與觀兼備者 , 定慧等持也 , 云三昧成就 ~

是故念即是觀者 , 當念念能觀 , 當念念入觀 ,

是行者入三摩地 , 超越凡夫 ~ 成就聖位 ~

為聖者境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觀分二 : 理與境 !

理者 : 道理者也 ~

境者 : 境界者也 , 事情者也 ~



行者能觀之前 , 除須得止外 , 尚須能參 ,

何謂參 ?

參者 : 解理者也 ~

能深刻解了超越生死的無上聖智 ~

是故又可云 : 參觀 ~ 參觀 ~ 能參能觀 ~

如同遊客 , 到處參觀 ~

以諸聖力 , 內觀己身 , 外觀眾生 ,

複觀無量天地內外四大虛空 ~

本心不動 , 以諸佛慈悲力 , 諸佛威神力 ,

隨緣辦事 , 遇緣即化 ~



是故觀者二分 , 理與境 ~

又可稱自受用與他受用 ,

聖者自受用聖理 ,清靜圓覺 ~

再將聖理化作種種文字語言現象境界 ,

讓眾生能夠受用 ~ 而兩者分別即在於此 ~

是故亦為聖者境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境觀分二 : 聖觀與塵觀 ~

聖者 : 凈也 ~

塵者 : 染也 ~



以究竟意 , 塵者本無染 ,

然行者必定需要經過累劫勤修 ,

心光大亮 , 方能得證 ,

理事合一 , 理事兼備 ,

證心無染故 , 是故身無染 ,

證身無染故 , 是故根無染 ,

證根無染故 , 是故塵無染 ,



是故一切境界中 , 眾生與無量國土當盡皆無染 ,

是故地獄本不髒 , 天宮本不淨 ,

聖者本不凈 , 塵者本不染 ,

何以故 ?

染凈一如故 ~ 聖塵一如故 ~

皆真如所顯故 ~



然而現象界現染淨亦非無 ~

為眾生以無明力幻有故 ~

為眾生以無明力幻化九法界故 ~

別共雙業 成就無量自他依報 ~

如夢中人 , 夢時非無 , 即至於醒 , 了無所得故 ~

此亦為聖者境 ~



以上淺述 , 大少隨筆 ~

若蒙獲解 , 煩放數日 ,

若不蒙獲解 , 煩請告知 ,

隨喜大德 ~ 功德殊聖 ~

合十 ~

2014-03-14 13:15:19 補充:
隨喜大德 ,

當是眾生之福也 ~

另外大少囉唆一下 ~

提醒大德問題處下方尚有可增加延長五日之選項 ~

盼勿見怪 ~

阿彌陀佛 ~

合十 ~

2014-03-15 12:41:28 補充:
眾生....

部分不等於全體............
參考: 諸 經 典 ~
2014-10-16 10:18 am
這有類似的

▶▶http://qoozoo20140926.pixnet.net/
2014-08-04 6:08 am
到下面的網址看看吧

▶▶http://*****
2014-07-09 6:24 am
到下面的網址看看吧

▶▶http://*****
2014-06-29 6:19 am
到下面的網址看看吧

▶▶http://candy5660601.pixnet.net/blog
2014-03-20 4:00 am
無有不同,皆是妄觀,妄念,妄觀妄,妄念妄,多分別多倍迷!

因當直心念之觀之,無二,是名二。

2014-03-20 19:19:50 補充:
觀是觀妄,念是念妄,多有境,多有塵,迷者多倍迷。

無觀而觀,無念而念,觀是念,念是觀,是名觀念,是名念觀。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霧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是身無常,念念不住,猶如電光暴水幻炎,譬如畫水隨畫隨合

見性無還,可還是塵。

2014-03-20 19:42:04 補充:
若學佛不戒殺生,偷盜 ,邪淫 ,妄語 ,飲酒,食肉,五辛,愛欲

身心不淨,無始過往貪嗔癡不加以清除塵業,無有益處,迷中打轉,終不可成。

以上我所說純屬個人見解,參考便可!
2014-03-16 12:28 am
全篇無一欄導入真正修行~不著邊

2014-03-15 22:54:34 補充:
意見者:殘天 大德

帶駕修行者==>十數年前

〔您的眼睛............................別讓我來證明您啦 ~〕

空口死諍非證明

全篇無一欄導入真正修行~不著邊

2014-03-16 10:24:36 補充:
反正我已經知道您的程度不行了~ !

也提醒您好好地去看懂書了~ !

諍... 也要可行的對手 !

您~ ? 哎~~

看我的經書比較實在..

==>意見者:殘天 大德自慰還是自以為,無路用

三藏十二部經對真正修行而言"一文不值"

可見大德尚未入修

提醒您外行外道不要自恃

2014-03-18 01:50:13 補充:
(一)因體弱多病,第八識阿賴耶識能使身體勇健?

(二)因窮困,第八識阿賴耶識能使富裕?

(三)因凡夫,第八識阿賴耶識能使得凡人所不知能力?

.............

上述若不能

三藏十二部經對真正修行而言"一文不值"與真正修行無關,無路用

原始經文非文言文,印度古人文詞發明呼嚨人

==>由你~~~

2014-03-18 11:34:32 補充:
〔身體勇健,富裕,得凡人所不知能力 皆非修行人之所求〕?

==>本不立談不上"道"

〔三藏十二部經,不用,也只是呆法而已〕?

==>三藏十二部經,用,也只是妄想法而已
跳脫文字遊戲文學創作,才有接觸真正修行機會

〔性是體,法是用
有其相,必有所用
只是,用不用而已〕

==>性是性,體是體,法無空幻想像,用必有應效,三藏十二部經只有修行構想,無真正修行之法,談不上所謂"法"

佛教中相的梵語為laks!an!a,是指物質的形相或狀態之意。

佛教先輩翻譯經典多處引用道家用詞,不識"無相"原意

2014-03-18 11:36:23 補充:
訂正意見086:
(一)因體弱多病,三藏十二部經能使身體勇健?

(二)因窮困,三藏十二部經能使富裕?

(三)因凡夫,三藏十二部經能使得凡人所不知能力?

.............

上述若不能

三藏十二部經對真正修行而言"一文不值"與真正修行無關,無路用

原始經文非文言文,印度古人文詞發明呼嚨人

==>由你~~~
2014-03-14 7:15 am
末學曾經看過一本書

從經藏及論藏裡來介定念的定義 及作用

主要用修禪時 定義就是作為 身念住 受念住 心念住 法念住之間的連繫是所產生的意念

作用為 於"止" "觀" "定" 中間的橋樑即是念

於實際修禪中 "從止入觀" "從觀入止" 都需要念的作用

希望這個答案能幫助您修行

或者參考 大念處經
2014-03-12 7:25 pm
大家好!
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前念、今念、後念不被外境染著,前念、今念皆不住,後念亦無來,對過去、現在、未來的念頭和事、物有取有捨,那也是煩惱,無住亦無來觀照外境一切法,不取亦不捨的清淨心顯現智慧,後學淺見請多多指教。
2014-03-11 7:22 pm
靜觀是實修
靜觀可讓自己越來越清明,從一念靜觀,假以時日因緣際會,一念靜觀會轉為無念淨觀,於此會明白我是誰,是誰在觀,於此仍有我與淨觀之分,當更專注於淨觀,我與觀會合一,念即是觀=我即是觀=合一=無我

個人經驗,僅供參考
南無阿彌陀佛

2014-03-12 07:14:26 補充:
觀,只有警覺不用思維的看,多説無益,去修就是了

南無阿彌陀佛

2014-03-15 11:09:15 補充:
佛即是覺,是看到、聽到的認知?還是親身體驗的覺知?
靜觀覺照當下,漸漸的自然會有清明的知見,佛法的無上,是從根本的清淨來解脫,而非以意念神力來對治

南無阿彌陀佛
2014-03-11 1:31 am
阿彌陀佛

靜修前輩! 後學佩服

版主吉祥 michael 善德善觀!

我入滅後,汝等比丘,應依四念處安住。

云何名為四念處耶?觀身念處、觀受念處、觀心念處、觀法念處。


若人不修四念處者,為遠離賢聖之法,遠離聖道。若離聖道,即遠離甘露。若遠離甘露,則不免生老病死、憂悲苦惱。如是等人,我說終不能得離於一切諸苦。

合十 阿彌陀佛

2014-03-10 17:45:11 補充:
上次 跟 版主說道的參考

極樂世界(六)鳥念阿彌陀佛
http://knowledge.yahoo.com.tw/question/question?qid=1614030201760

古大德云:「念自性彌陀,生唯心淨土」。

永明壽禪師說:「佛如天上之月,影現千江萬水,但污水不見。念佛人心不明淨,猶如污水不能現月而不見佛。」

michael 善德 可有增上多聞?

法華經云: 一聲南無佛,皆以成佛道。

靜思合十
2014-03-10 7:16 pm
「念」含憶念、心念、作意等意,故通常是講「起意、作意」於「觀」,這才是較妥當之說法;若謂「念即是觀」似有認知上的疑慮,不是恰當之說。
佛法裡,「事」或境皆指法界因--第八識如來藏--以外的一切法,「理」即能生萬法的根本因;開悟見道者,能現觀一切法真妄和合運行,方為理事圓融境界。
由之可知「理觀」乃證悟者所行之境;而「境觀」也要依 佛教示實行,才有正道可由。 一般人,對於世間的認知都是含糊籠統一片,當然談不上真相;世尊把可見的現象界法,開示出五陰十二處十八界,學人一一觀察認清,就能了知世間實際樣貌,才能談得上如何觀世間、出世間。

2014-03-10 11:16:45 補充:
故學佛人首要對五陰等佛法基本知見能有清楚認識,然後才能對境觀緣起性空、虛妄無實無我,才能修證二乘解脫道。
至於現象界諸法背後的能生因緣,就是大乘成佛之道所應探究的實相法;「三界唯心,萬法唯識。」這個第八識如來藏乃眾生從來不知不識不見的自心如來,日用而不知; 要藉由參禪的方法找到祂後,從而能現觀祂的種種功德自性行相、法相,得以具般若智慧,生出法身慧命。
由之,可概知學佛修行之道的修學內涵,也能了知如何才是具備佛正法的真善知識,學佛就能免於走入岔路了。 

2014-03-10 11:51:35 補充:
「被牧」師兄所講:「既是能所.總是~~能隨境滅.境逐能沉.境由能境.能由境.能~~~」恐怕要請進一步將所謂能、所、境等意思及關係開示清楚,才能理解其道理。
再者,佛法上的「理」是否應如末學所說較為恰當?有「理則頓悟」說,「理」指第八識本心吧?
大乘法裡的「心意識」指第八識心、第七識意根、前六識識陰,故說「心意識」的相分時,似需要各別講清楚。
至於「所緣境(理與境)」是何物?能緣者意識心,所緣境即六塵相分吧!「理」就非所緣境了,未知證故。
2014-03-10 6:17 pm
先回答次草大德的問題:

此處的「念」比較像是修行中「提正念」的意思
我們生活上常說「觀念」,即是「念中有觀」,故觀念多為正見解之意
而在修行中,此「念中有觀」,為觀佛所說之理,相應者才稱正念正見
念中無觀,不能稱提正念
故這談的「念」範圍比較小

2014-03-10 12:53:02 補充:
殘天大德:
能觀是智慧,所觀是色、心(境)
即境分相與不相
理觀即對應「無相」境,境觀即是對應「相」境
實質最後皆「慧顯」
亦總稱「觀慧」,故您大德說的也有錯
實際義是相通的

2014-03-10 13:00:40 補充:
二蟲大德說的錯,每宗所觀皆有不同之處
淨宗觀淨,密宗觀義本無生,般若觀空
每個宗門皆有其不足之處,多讀大乘經典,是助觀的好方法

2014-03-10 13:07:06 補充:
牧大云
「理與境皆是心意識的相分.那所緣境(理與境)是何物?良駒見鞭影即行.」
愚學認為:
觀境不住,即是良駒,於任何事理上觀即止,即是止觀,即是不住

2014-03-10 15:32:06 補充:
星洲大德:
愚學意,佛法需落實在生活中,當下便是修行之時
生活大小事,皆依佛說的道理起觀,不是很好嗎?
大德說的持戒,也是觀的一種
念起時,觀是否和佛說的戒律相違?
事事起觀,以正思惟行正道,如理如法,豈不殊勝乎?

2014-03-10 15:48:21 補充:
「理觀」-對照佛理 -正念
「境觀」
「聖觀」-觀淨   -息妄
「塵觀」-觀六塵不淨-遣之

不是什麼大不了的學問,比持戒簡單多了
愚學意:在日常生活中養成習慣,對修行很有幫助

2014-03-10 22:23:57 補充:
星洲大德您安:
愚學並非宿慧過人,也和一般法友都還在慢慢摸索中
愚學意:不論是什麼法(事,理,戒.....),只要懂了就能觀
觀了才得真實般若智慧
所以古大德說:能觀是智慧,所觀是色、心(境)
那麼當然愚學懂得少,就從這少少的開始起觀
領會得越多,空出的時間就能再多讀些經典,或分配念佛攝心
當然,此觀並無觀禪那麼深入,僅用以觀照遣執,所謂以幻除幻之法也

2014-03-10 22:49:18 補充:
殘天大德您安:
[ 為”觀佛(陀)所說之理“,(並與佛陀所說之理)相應者才稱正念正見 ]
是愚學省略了太多了嗎? ><
而這「見見之時 見非是見 見猶離見 見不能及」您也不用擔心,學般若之人
不住於法,存養咏味,自得修正,佛法是愈學愈有味道,若能不著,何礙有之?知一心作而無礙故

2014-03-11 23:57:19 補充:
諸大德安:
舉個例子,提正念要守戒,「戒」是什麼,當下即觀即能守
不觀,心何以示戒而守乎?
再舉個例子,淨土的「求生」和般若的「離相」,義相同乎?問百人百人曰否
但般若由空門入道,乃即有之空,淨土從有門入道,乃是即空之有,合觀之,正是空而不空,不空而空,正與如實空如實不空本性相應,亦正是無相無不相之實相,惟經典亦無此說,不是嗎?
但,說得有無道理?「依佛陀所說之理」去印證,此念即是觀

2014-03-12 00:06:59 補充:
另,愚學見:
修行皆是循妄顯真,先除其病,不除其法
既已見真,何來妄可除?
是法即妄,八萬四千法門那門是真?
養此色身,不能廢而不用
若能不著,何礙之有?

2014-03-13 15:26:25 補充:
既有能觀所觀,便成對待故
有對待便有相,便落「有為」矣
經明明曰:一切聖賢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當知「無為」者,無所作為之謂也
若無所作為,如何能除妄?
故無為法須從有為法做出
久而久之則是不廢有為,不礙無為,遮照同時,中中契入矣
故,所謂「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正謂諸法之相本空
緣有為而無為,當如是之

2014-03-13 22:21:57 補充:
開佛知見﹣即開般若正智,即如來智慧覺性
世尊成道時,詫曰:「奇哉奇哉,大地眾生皆有如來智慧覺性,但因妄想不能證得,若無妄想執著,則無師智,自然智,即時現前」
此二智,即謂如來智慧覺性,因非外來,亦不可授人,故曰無師,因法爾本具,必自覺自證,故曰自然。

2014-03-13 22:47:13 補充:
大智度論:「般若能生諸佛,攝持菩薩,佛法即是般若」
般若者,非空非有,故可知,佛知見,由自性出,非外來
無對待,無真亦無妄

2014-03-14 16:01:14 補充:
大少大德請放心,愚學有注意時間
感謝合十 --

2014-03-14 21:40:58 補充:
殘天大德:
「佛」即是「覺」
佛陀說的法,也只是一種增上緣
指向我們的自性,引出我們本有的智慧覺性
是謂般若正智
開「佛」知見
即「覺」了以後由「自性」所生的如來智慧覺性
如者,真如也,來者,來而不來(本自具足)
所以佛出現唯一大事
不是要說佛法
而是要以此「緣」開佛知見也?

2014-03-17 22:48:10 補充:
修行常聽祖師大德說:「不怕念起,只怕不覺」
透過訓練,貪瞋痴念起的時侯,往往可以很快的察覺
而可儘快為息妄的動作
在這個佛版上,我們常常可以發現很多人念起時侯
都没有辦法覺知,有些人卻可以不起念
透過「觀」便可以看得很清楚
没有這個「習慣」的人很容易便忽略掉了
那麼念即是觀,或念中有觀也只是要不要作的問題罷了
没有那麼果難的

2014-03-17 23:16:19 補充:
那麼,很佩服次草大德能夠接受以本題的定義
並就本題整體的意思去做討論,著義不著字
所有的法,都是指月的那一根手指頭而已
卻有許多人,對著這根手指頭說
「這手指太短了!」「這太黑了!根本不是手指頭」
「這手指長個癑瘡」「這手指是本頭做的!」
根本没有人要去看月亮?奇也怪哉乎?

2014-03-18 07:40:51 補充:
身體勇健,富裕,得凡人所不知能力
皆非修行人之所求
三藏十二部經,不用,也只是呆法而已
性是體,法是用
有其相,必有所用
只是,用不用而已

2014-03-18 12:44:49 補充:
文字只是假名說,重要的是其所指向的義
怎麼大家都只對手指有意見?
2014-03-10 6:06 pm
「理觀」圖片上的純欣賞,有點虛幻
「境觀」風景的實際到訪,屬於實相

「聖觀」處處皆清淨《本來無一物》
「塵觀」到處都污穢《都因塵有相》
2014-03-10 4:44 pm
上次回答無念是零, 有念是一, 一即是動能, 用通訊理論來理解, 稱為載波, 內涵無限訊息. 以人體來說, 念由腦部出控制各部位, 下行. 以法性來說由天界向下, 有人稱觀, 有人稱照. 理觀在實體運行, 境觀在法性運行. 一個主導身體, 一個主導思想. 天界以下稱塵觀, 因為已受五蘊所干擾, 聖觀則在天界之上. 但這都是在靜心體會, 並未悟及本心, 悟即本心當知"能""用". 則依道而行, 對身心依道修正. 這在佛修叫除業. 真叫得成於忍, 在這時期最能體會.
參考: 修悟所得
2014-03-10 4:29 pm
「理觀」「境觀」及「聖觀」「塵觀」

皆是相對有.是能所是黃葉為金.止小兒啼哭.

既是能所.總是~~能隨境滅.境逐能沉.境由能境.能由境能.~~~

既是無我.誰在觀.能觀者是誰?

理與境皆是心意識的相分.那所緣境(理與境)是何物?

良駒見鞭影即行.

管見
2014-03-10 3:19 pm
念即是觀
==
我沒辦法理解
請釋疑

2014-03-11 10:34:28 補充:
michael 大德

=念中有觀=即是一念

此念起時 當即成滅

此念無法常住 更別說有什麼觀


==念中無觀,不能稱提正念==亦是一念

以妄治妄來說 念中有觀 念中無觀 皆非念即是觀 屬有無分別

念是生心 有住心 才需要被觀(關)

若無住心 觀什麼

無念(念而無念)即無觀(觀而無觀 )

寂而常照 照而常寂

所以討論要次第分明

念與觀的特性先分明

時而有為 時而無為 容易混淆

談觀不離止

止妄念 方得名觀

2014-03-11 10:50:04 補充:
版主發題緣起 針對邪念而起

目的為遠離邪念

對治邪念的根本方式 不是討論對與錯

而是此念真的能幫到自己什麼

如果真有幫助 必然不離祖師大德所言 與祖師大德合...息心

息心的難易決定討論的時間長短

在這上 是很好的檢驗點 觀在不在差很大

2014-03-11 10:55:29 補充:
殘天大德

念即是觀==是有念? 是無念?

佛經 有那段經文提到念即是觀

2014-03-11 20:15:03 補充:
殘天大德

實話對您來說 ~
佛經上.. 並沒有哪段經文有提到 [ 念即是觀 ] !
而是我看佛經 ( 佛陀說法 ) 的 [ 心得 ] ~ !!
==
是那段佛經的意旨

2014-03-11 20:17:50 補充:
此念... 已經在行 ; 此念.. 已經是觀行 ;
怎麼會作 " 有無念 " 想呢 ?!
===
可以舉例說明
何念在行是觀
觀行時是念為主 觀為主 或念觀具主

2014-03-11 20:36:12 補充:
以我知道的 [ 佛理 ] 來說...
[ 以妄治妄 ] 並非佛法喔~ !!

這句話倒是比較像似.. 權謀術略 , 兵學 , 以及.. 無學能說的卸理藉口喔~ !

因為.. 能見妄者必擁真 !

擁真者.. 不行真服妄 , 卻以妄治妄 , 其心. 可議喔~ !

所以.不是佛法~ !!


==
真不立 妄本空

息心是真 真息心 無真妄可言

起心皆是妄(立了念即是觀為真) 不息心 那有真可言

若要以真治妄 讀經是要

口說以真治妄 必也以行合之

以妄治妄 是方便法 就是以個人思惟對治

目前我見到版主與殘天大德的方式大致如此

所以一開始並沒提經典來掃興

這是順應習性罷了

2014-03-17 07:50:30 補充:
念即是觀如果成立

如何提念 提念已 能持續多久

有了念即是觀的觀念 對念及觀的實行有多大的效用

千萬別成畫餅充饑之用

2014-03-17 07:57:59 補充:
念即是觀也可以當成參公案的話頭

日用中一切萬境來臨時 能否馬上生起念即是觀 進而不隨萬境轉

如果可以 念即是觀 絕對成立

也是個人悟道的因緣

如果不能 當自我反省 別在浪費時間落入迷思
2014-03-10 1:49 pm
其實...("觀"說不練)也沒差!~
2014-03-10 1:48 pm
「念」即是「觀」,觀又分「理觀」及「境觀」,二者有何不同?

境觀又分為「聖觀」及「塵觀」又當如何觀之?
=========

這........ 有點 " 走火 " 了喔~ michael 大德..

請您稍作攝心..

容我為您說解 " 走火 " 原因.. !

以下..

2014-03-10 05:48:38 補充:
借佛陀之語 (( 非觀察不生妄想 )) ~

念即是觀 , 此觀「依明佛理 」觀境 , 是 「知境之觀 」, 故成境觀 !!

所以..
沒有這兩種(理觀與境觀) 的比較 !!
若有 " 同不同? " 之疑.. 即念(觀) 依妄生而出 !
要注意此是依因 " 過往顛倒習識 " 而妄生 !
而..
此觀 ( 依佛陀之法, 明佛陀之理之觀 ) 即為正觀 !
即非「聖觀」及「塵觀」顛倒而觀..
您須返回佛陀之理以明查~ !!

合十

2014-03-10 18:01:59 補充:
殘天大德:
能觀是智慧,所觀是色、心(境)
即境分相與不相
理觀即對應「無相」境,境觀即是對應「相」境
實質最後皆「慧顯」
亦總稱「觀慧」,故您大德說的也有錯
實際義是相通的
======

michael 大德.. 不對 ~ !!

請您先攝心靜下來 .. 容我與您說分明 !!

能觀.. 是 [ 依憑著佛陀的智慧法理而用觀 ] !!!
以此 [ 用觀 ] 觀於.. 妄想行識受色 ( 心 ) 境 !

2014-03-10 18:03:10 補充:
此題說您 " 走火 " 的原因.. 可看成是您佛陀法理還未學到 !!

是.. [ 妄想自性 , 緣起自性 , 與 成自性 ]

此三自性法理關聯 , 成就您自覺智的法理

是您.. 該步學之機 !
亦對您於未來聖智三相中之.. [ 無所有相 ] 有幫助 !

請您靜觀您此題... 即落入了 " 自觀不覺 ".. ! 用自妄慧非依佛法理成慧而不覺.. !
也就是愣巖經佛陀所說 : 見見之時 見非是見 見猶離見 見不能及。

您這走火.. 並非不好 , 若能識這法緣起.. 是您法步向前一階 !
望您靜觀以察~

合十

2014-03-10 18:25:58 補充:
念即是觀
==
我沒辦法理解
請釋疑
=======
次草 法友.. 我來對號試說看看 ^^

我這裡了解的佛理 " 念即是觀 " 是..

一切有為無為之為 , 一切有意無意之作意 , 一切有覺不覺之覺..

之見... 即念 即觀 是 .. [ 行名 ] !!

是.. 眼行 , 耳行 , 鼻行 , 舌行 , 身行 , 意 ( 心 ) 行 ,
末那 ( 意識 ) 行 , 阿賴耶行 , 是佛智行 , 是佛.. 法身, 化身 , 報身 之行 ,
是名... 念即是觀 !!
註 : 未學佛陀之法之行... 即 無明緣行 !

合十

2014-03-10 18:55:37 補充:
此處的「念」比較像是修行中「提正念」的意思
我們生活上常說「觀念」,即是「念中有觀」,故觀念多為正見解之意
而在修行中,此「念中有觀」,為觀佛所說之理,相應者才稱正念正見
念中無觀,不能稱提正念
故這談的「念」範圍比較小
=======

來~ michael 大德...

上述是您的意見文 !

有看出問題嗎~ ? ^_^

2014-03-10 18:56:01 補充:
我提出來 ... !! ^^

您~ 學佛 !
卻說.. [ 為觀佛所說之理,相應者才稱正念正見 ]

[ 觀佛所說之理 ] .. ........ > ( 是 " 觀佛陀所說之理 " 喔~ ^^ )

[ 相應者才稱正念正見 ]....> ( 若您是不相應者 , 佛陀所說之理是正念正見嗎 ? )

所以.. 您看得出問題了嗎 ?

合十

2014-03-11 00:10:31 補充:
而這「見見之時 見非是見 見猶離見 見不能及」您也不用擔心
======

michael 大德..

您~ 我是不擔心啦~ ! ^_^

這.. 「見見之時.. 後略 」

我要說的是 :

[ 自己在觀見時.. 自己的觀見 " 無法被自己所觀 " ] ~ !!

這如同..
[ 精神分裂的心理醫生, 無法自己治療自己的精神分裂 ] 的醫學一樣 !

2014-03-11 00:11:38 補充:
所以..
您必須依循佛法佛理 " 重觀 ' 您此題 ! ^_^

您會發現.. 您用了 " 對錯 " 的可能情緒在佛法佛理上 !

然後思考..
為什麼我會告訴您這是您該步學關於 : [ 妄想自性, 緣起自性, 成自性 ]
這.. 三自性法 ?!

因為您這題在佛陀此 " 三自性 " 法中.. 有般若佛智引 !

^_^

善哉諸佛~

2014-03-11 00:28:22 補充:
補充說明 : [ 觀佛所說之理 ] .. ........ > ( 是 " 觀佛陀所說之理 " 喔~ ^^ )
*********
如下
michael 大德..

問題在於... 您觀佛陀之理喔~ ! 是....... " 您 觀 " ^_^

不是... [ 依憑著佛陀之理 ] 以學喔~ ^_^

我想.. 即使您有著般若的 " 自覺聖智究竟相 " ,
也是 [ 依憑 ] 佛陀之理法而智起喔~ ^_^
而這認知... 才是學佛正念 !!
所以您應該發現了.. 您這走火 , 真好~ !!

合十

2014-03-11 17:31:28 補充:
念即是觀==是有念? 是無念?
佛經 有那段經文提到念即是觀
========
^_^

次草大德..

實話對您來說 ~
佛經上.. 並沒有哪段經文有提到 [ 念即是觀 ] !
而是我看佛經 ( 佛陀說法 ) 的 [ 心得 ] ~ !!

您問 : 念即是觀==是有念? 是無念?

我就當您考我囉~ ^^
答 : 既然 [ 念即是觀 ] ..
此念... 已經在行 ; 此念.. 已經是觀行 ;
怎麼會作 " 有無念 " 想呢 ?!

2014-03-11 17:32:11 補充:
這就像佛經文中..
佛陀說法解說有關... [ 牛的有角與無角 ]

( 譬如 ) 您想..
牛是生來帶角的 !
可是很多人卻說.. " 牛有角耶 " ~
然後就會有人說.. 也有沒有角的牛啊~ , 或是其它因 " 有角 " 而起的對答

而這.. " 有跟沒有 " .. 就是佛陀要人理解的盲點 ! ^^

次草大德..
請問您... : 牛 ~ 有沒有角啊~ ?!
呵呵.. ^_^

合十

2014-03-11 17:52:23 補充:
嗯......... [ 以妄治妄 ] ?

這句話到底是從哪來的呢 ???

以我知道的 [ 佛理 ] 來說...
[ 以妄治妄 ] 並非佛法喔~ !!

這句話倒是比較像似.. 權謀術略 , 兵學 , 以及.. 無學能說的卸理藉口喔~ !

因為.. 能見妄者必擁真 !

擁真者.. 不行真服妄 , 卻以妄治妄 , 其心... 可議喔~ !

所以... 不是佛法~ !!


註 : ( 不行真服妄 ) 是.. 不以真理使妄者誠心而服的意思

2014-03-12 02:22:49 補充:
* 是那段佛經的意旨

* 可以舉例說明
何念在行是觀
觀行時是念為主 觀為主 或念觀具主
=====
次草大德..

第一個*.. 我只能告知您, 是我讀五本經書的小心得 !
這五本是.. 金剛 , 六祖 , 愣伽 , 愣巖 , 心經 !
請原諒我記憶力 , 所以.. 只有用心讀出心得 !

第二個 * .. 以 [ 佛陀正識念觀同行 ] 為主 !
( 最近.. 還是在 善分別與 善分辨 , 的法義上 !
如 : 空是色種 ; 步步是三心向前, 三世當下此剎那 ; 自動化的無知行為是過去妄習所致, 而自不知 等 )

合十

2014-03-12 03:12:41 補充:
另,愚學見:
修行皆是循妄顯真,先除其病,不除其法
既已見真,何來妄可除?
是法即妄,八萬四千法門那門是真?
養此色身,不能廢而不用
若能不著,何礙之有?
====
所以 michael 大德 .. 您就應該去發現您上文的 " 問題點 " !

我呢~ 是這麼看.. ^_^

修行皆是循法導妄 , 先視其病 , 而導其醫 ; 若是因迷 , 則導明指迷 ;
既明前路 , 妄迷自在身後 ; 前行是導 , 導後隨之迷 。

是法在真 , 妄去非除 。
八萬四千一法真 , 一法通達眾法門 ;
若識法中無量義 , 淨土人人無量門 !

2014-03-12 03:39:17 補充:
所以一開始並沒提經典來掃興
這是順應習性罷了
=====
次草大德..

實話說..
若您提心得來.. 我是比較怕啦~ ! ^_^

嗯.. 與您分享好了 ! ^_^

對治 , 體用 , 我是不在意經上.. 對治, 體用 之用 ,

而在如.. 佛陀師者 與 六祖師者 [ 所言如一 ] 的法義 !!

所以.. 對為傳法 , 為符合弟子根性 , 為使宗門無誤不失 .. 只做理解而已 !

如此..

合十

2014-03-12 04:16:28 補充:
以妄治妄 是方便法 就是以個人思惟對治
目前我見到版主與殘天大德的方式大致如此
====
嗯... 我是這樣看啦~ 次草法友 ..

此題有兩個可緣起

一個是.. 版主 思學 佛陀之法 : [ 妄想自性 , 緣起自性 , 成自性 ]

一個是.. 您 ! ^_^

這三自性.. 對您的禪法 , 有深修的緣起.. ( 以妄治妄 是方便法 )

雖說 : [ 緣者 , 謂自心見等識境妄想 ]

不過.. 得關聯出 [ 成自性 ] 後.. 之智 , 之境 , 才好 !

請您當成 心法 , 緣起 , 成就法智 , 研究一下.. ^_^

合十

2014-03-12 18:12:11 補充:
觀,只有警覺不用思維的看,多説無益,去修就是了
========

^_^ 是啊~ 分享大德.. 修就是了~ !

來修 ... 阿彌陀佛 怎麼觀此句 ?
( 觀,只有警覺不用思維的看,多説無益 )
此佛觀.. 就是 [ 正觀 ] 了 ~ !
也是.. 淨土無量觀 !!

若是覺苦解脫呢.. ?
自然也是.. 佛陀四念處解脫觀喔~

禪呢..?
妄想識滅涅槃觀喔~

自言自語.. ^_^

善哉諸佛~

2014-03-13 18:12:29 補充:
經明明曰:一切聖賢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當知「無為」者,無所作為之謂也
若無所作為,如何能除妄?
故無為法須從有為法做出
久而久之則是不廢有為,不礙無為,遮照同時,中中契入矣
故,所謂「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正謂諸法之相本空
緣有為而無為,當如是之
========

嚴格來說... 錯了 !!

佛陀的智法中.. 皆是言 " 有為 " !

言 此 " 無為 " .. 是此佛智作正妄分辨 , 非常人作無所作為之識 !

2014-03-13 18:15:17 補充:
此佛智中.. 明白諸法皆是有為而來 , 不言此無為 , 無為差別之妄識..
是故...
諸法之相皆如夢幻泡影 , 無久恆常 , 非此言空作意.. 即知聖智之智 , 聖智之境 ,
皆隨眾生 , 根智作引 , 漸次而明 !

是經深意~ !!

緣可依妄 , 智可用緣而隨順眾生


善哉諸佛~

2014-03-13 20:26:41 補充:
補充

錯的原因是. [ 佛的知見 ] ~ !!

金剛經 : 一切聖賢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此經文佛的知見是... ??

( 以下.. ) 請思~

2014-03-13 20:27:08 補充:
六祖云:
諸佛世尊, 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
一大事者, 佛之知見也。
世人外迷著相, 內迷著空,若能於相離相, 於空離空, 即是內外不迷。
若悟此法, 一念心開, 是為開佛知見。

世尊云:
諸佛世尊, 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
舍利弗, 云何名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
諸佛世尊, 欲令眾生開佛知見使得清淨故出現於世。
欲示眾生佛之知見故出現於世; 欲令眾生悟佛知見故出現於世;
欲令眾生入佛知見道故出現於世。
舍利弗, 是為諸佛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

2014-03-14 00:44:31 補充:
開佛知見﹣即開般若正智,即如來智慧覺性
=====
^_^ 開始對了~ !!

再看下面經文.. ( 框內 )
*****************
如來是諸法之王若有所說皆不虛也, 於一切法以智方便而演說之。

如來說法一相一味。所謂解脫相離相滅相。究竟至於一切種智。

*****************

好~ ~ 回過頭想想金剛經全文..

捫心而自問....

2014-03-14 00:45:00 補充:
金剛經要說的 [ 佛知見 ] 是什麼 ?
其它部經呢 ?
可否略知如來所用智 ?
" 諸法之相本空 " 是否依循佛陀知見為眾佛依憑之智用?
[ 緣 ] 的佛知見是..?
[ 三自性 ] 的佛知見是... ?
[ 三心不可得 ] 的佛知見是.. ?
種種..
既知佛依智以方便比喻而說法..
重點從來不是說法..

而是說.. [ 佛陀知見 ] ~ !! [ 諸佛知見 ] ~ !!

善哉諸佛~

2014-03-15 01:23:12 補充:
「佛」即是「覺」
佛陀說的法,也只是一種增上緣
指向我們的自性,引出我們本有的智慧覺性
是謂般若正智
開「佛」知見
即「覺」了以後由「自性」所生的如來智慧覺性
如者,真如也,來者,來而不來(本自具足)
所以佛出現唯一大事
不是要說佛法
而是要以此「緣」開佛知見也?
=====
( 輕輕搖頭帶笑著說.. )
不是的~ michael 大德..

如來說法 , 並非是增上緣,
而是如來之智 !

2014-03-15 01:24:38 補充:
此智即佛之覺也 !
非是一般學人所翻譯「佛」即是「覺」.. ^_^

而祖師所說「佛」即是「覺」,
亦有著佛智無量, 無可觸盡不可言之深意.. ! ^_^

佛陀所說法 ,
皆為 [ 引明 ] 眾人本來所有之自性 ,

其名是般若 ; 其名是真如, 如如..

2014-03-15 01:25:35 補充:
此般若只是回歸於本 ,
還未漸次學明..
知佛知, 知佛見, 建立種種知佛知, 知佛見, 之..
般若知, 般若見; 若學達悟覺, 是謂般若之智 !
此般若正智若頓覺而大明, 是謂為般若之境 !

此智此境.. 就算有魔子魔民, 亦護其法, 不為魔事 !!
所以.. 佛陀 [ 用緣 ] 之智而法引 ,
非是一般妄想依緣作意,
該是去知學 !

善哉諸佛~

2014-03-15 21:35:39 補充:
佛即是覺,是看到、聽到的認知?還是親身體驗的覺知?
靜觀覺照當下,漸漸的自然會有清明的知見,佛法的無上,是從根本的清淨來解脫,而非以意念神力來對治
======
是的~ 分享大德.. ^_^
是諸根攝受而來 , 與成攝受身見覺之智知.. !
法如點滴無止之清水 , 落於滿陳污水盆中 , 時至.. 污去而淨 !
此靜觀皆為法淨智用 , 非是污水自迷自憐 , 是為佛說從根本清淨解脫 !

善哉諸佛~

2014-03-15 21:43:16 補充:
眾生....

部分不等於全體............

======

^_^

但眾生..... 皆有佛性不是嗎 ?!

該看重的... 並非部分之迷 , 而是... 佛說 [ 因緣的當機 ] ~

善哉諸佛~

2014-03-15 21:51:08 補充:
全篇無一欄導入真正修行~不著邊
=======

萬佛王 大德

您的眼睛............................

別讓我來證明您啦 ~

別忘了您是個帶駕修行者喔~

合十

2014-03-16 02:20:04 補充:
空口死諍非證明
全篇無一欄導入真正修行~不著邊
========
意見者:萬佛王 大德

反正我已經知道您的程度不行了~ !

也提醒您好好地去看懂書了~ !

諍... 也要可行的對手 !

您~ ? 哎~~

看我的經書比較實在..

合十

2014-03-16 16:37:31 補充:
三藏十二部經對真正修行而言"一文不值"
可見大德尚未入修
提醒您外行外道不要自恃
=======
意見者:萬佛王 大德

^_^

呵~我自恃很應該啊~ ! 因為我看得懂文字與經文 !
您呢~ ?
您說 [ 入修 ] .. 您連經文與文言文文字都看不懂...
怎麼能判斷 [ 入修 ] 與修行 呢 ?

您這還不行的程度...
判斷我是不是外行外道 ..
判斷三藏十二部經對真正修行而言"一文不值" 的 程度...
還是您不行的程度與判斷啊~ !!

2014-03-16 16:38:08 補充:
連.. " 提醒 " 我都不需要喔~ ^_^

因為您這 " 提醒 " .. 也是您程度不行的提醒 !

您一定看不懂我字所表達的邏輯吧~ ?!
我不怪您~ ^_^

只能建議您呢~ 可能需要好好地從看懂注音字典, 從學字義開始..
您.. 用功吧~ !!

合十
2014-03-10 12:57 pm
觀又分「理觀」及「境觀」,二者有何不同?理觀行於虛 + 境觀動於實.
境觀又分為「聖觀」及「塵觀」
聖觀朝福 + 塵觀涉禍.


收錄日期: 2021-04-17 02:32:52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40309000010KK05286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