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應如何面對[事礙理+理礙事]

2014-03-03 4:51 am
世人多似是被境礙心---
而不自知乃是心礙境---
應如何面對[事礙理+理礙事]??

回答 (2)

2014-03-03 12:39 pm
✔ 最佳答案
佛家應如何面對[事礙理+理礙事]心存忠厚寡欲, 無執著無得失心無勢利心, 退步穩淡便安, 人醉我醒人濁我清.
2014-03-05 8:41 pm
世人要面對[事礙理+理礙事], 我們應該要學會活在「當下」.「當下」這兩個字大家耳熟能詳 ,但真正去實行卻困難萬分,什麼是<當下>這個情境?當六根(眼、耳、鼻、舌、身、意)接觸六塵(色、聲、香、味、觸、法)境界時,「心」不起分別識性作用,以高度的警覺性去照住現前的情境,學習如何「當下」去轉換,這就是三摩地法門。我們要學習把事情問題具體化,把事情中抽象的、零亂的部份歸納出來,使問題的真相呈現出來,而不是情緒性的發洩,這對問題的解決沒有幫助,更會令情緒悶燒、蔓延。觀察花開的情況,當情緒不好時,花該開時還是會開,而不因為你心情惡劣而不敢開,從這個例子,我們就有所警覺了,當一個境界來臨時,當下我們就帶入<轉>的心念,所要轉的是我們的「心境」,而不是叫花要開或不開,因為法界無礙,花干卿底事?能如此就確確實實的生活在<當下>!轉『心境』以下可供參考!希望大家悉心體會,「智慧寶劍」一出鞘,生命光溢無極!(一) 應用於日常生活中。就去感受一切塵境,他只是存在而已。
(二)六塵,對境起觀。(粗動心境,悉因緣生,因緣無性,相即寂滅)。
(三)轉換心境 :心無羨欲,不起分別 。達到統一圓滿。 (心無心相,境無境相,心境無相,粗動緣息)。
(四)感覺是自己生的,任何境界不做比較,化對立為圓融。
(五)轉變觀念:文殊告訴我們,要從外面的世界觀察,一定要把對立的心境轉為不對立。順、逆境皆圓融,隨緣自在。(三摩地隨緣止)
(六)把思考落實在實際的生活中,尋求、體認自我的立足點,順著生命的洪流走。
(七)根性對於所接觸的六塵境界,是好、是壞,不問塵境為何,到此為止,就告一段落,不做延伸。
(八)心被境轉是對立。心能轉境就心境雙泯,圓融。
(九)凡人多以為「境礙心」、「事礙理」,常欲「逃境」以安心,「屏事」以存理。殊不知乃是「心礙境,理礙事」。(傳心法要)
(十)愚者除事不除心,智者除心不除事。(傳心法要)


收錄日期: 2021-04-13 20:10:58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40302000051KK00197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