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台灣鐵道之父──長谷川謹介
1874年長谷川謹介入「鐵道寮」擔任英語通譯,遂乘便跟校內的外國技師學習鐵路建造技術,之後即開 始在日本國內的國有、私有鐵路工程中嶄露頭角。1899年,長谷川謹介來台出任「臨時台灣鐵道敷設部」(後改組為「鐵道部」)技師長,著手規劃聯絡台灣南北的縱貫鐵路,實際負責一切鐵路事務,並在1906年接掌鐵道部。1908年縱貫鐵路通車後,同年底長谷川謹介返日,結束在台鐵路勤務,其任內奠定台灣鐵 路經營基礎並確立相關重要制度,對日後台灣鐵路的發展影響深遠。
台灣宣教之父──馬雅各
馬雅各醫生是蘇格蘭 人,於 1865 年 5 月 28 日正式來到台灣,馬雅各的來台被定義為西方現代醫學與台灣接觸的開始。他創設了台灣首座西式醫院,新樓醫院。1880年由當時已回英國之馬雅各醫生捐贈了 包括印刷機、排字架及鉛字共11箱的印刷設備。巴克禮博士於1881年回英國渡假時,特地到格拉斯哥學習檢字及排版等技術。1884年5月24日在「聚珍 堂」書房開工啟用此套印刷設備,並於1885年7月15日發行「台灣府城教會報(今之台灣教會公報)」,成為台灣第一份報 紙。
此外,馬雅各也參與了長老教會在台灣的「白話字」推行運動。白話字一般拼寫為Peh-oe-ji (POJ),指一種以羅馬拉丁字母拼寫的閩南語正字法,為19世紀時由長老教會於廈門創設的拼音文字,因此也被稱為「教會白話字」或「教會羅馬字」。而對 台灣來說,馬雅各帶來的西方醫學概念與技術,則為台灣現代醫療打下重要的基礎。
穩固戰後台美關係的外交使節──藍欽
藍欽,美國外交官,藍欽歷任杜魯門和艾森豪兩任美國總統期間的駐台大使,長達七年,是歷史上任期最久的美國大使。中華民國政府遷台後,1950年6月韓戰的爆發,使美國決定改變原本「袖手旁觀」的對華政策,除派遣第七艦隊巡弋台灣海峽外,並決定恢復援助中華民國;同年8月,藍欽即奉令改駐台北。他是政府遷台後的首任美國大使,在艱困的1950年代,對於穩固當時的台美關係有關鍵性的貢獻。
縱橫台灣的冒險家──必麒麟
必麒麟,英國諾丁罕郡人。十六歲就開始擔任水手,任職英國東印度公司,在中國、緬甸、暹羅(即泰國)及南洋群島一帶航行,1862年開始在福建學習漢語、當地方言與中國官話;翌年隨著首任外籍駐台海關稅務司麥士威抵達台南安平,展開他在台灣的傳奇探險旅程。必麒麟是19世紀西方列強經略台灣的代表性人物,當時他在島上各地所見聞並記錄的大量原住民圖文資料,都成為後人研究的重要文獻。
台灣蓬萊米之父──磯永吉
,磯永吉不但是讓台灣水稻耕種邁向科學培育的關鍵人物,日治時代台灣水稻以在來米為主,從日本引進的稻種一直難以在台栽培成功,磯永吉耗費十多年的田間實驗觀察,先把當時良莠不齊的一千多種台灣稻米,嚴選出三百多種限定栽種,再用日本稻種雜交選育出能在台灣生長的「蓬萊米」,大大提高台灣稻米的品質和產量。磯永吉研發改良的還包括甘蔗、地瓜、木瓜、亞麻、咖啡、小麥和豬雞品種等。因對台灣農業發展舉足輕重,光復後磯永吉是極少數沒被遣返日本、反被留用的日籍教授,一九五七年退休回日本時,我國政府為酬謝他對台灣農業的貢獻,由省議會決議贈與他終生食用的蓬萊米,每年專程寄送到日本,直到他過世為止。
2014-02-28 04:18:03 補充:
二林的美國媽祖──瑪喜樂
人稱「二林媽祖」的瑪喜樂女士,是一位說著流利台語的美國人,她年輕時在美國擔任護士,遇見來自台灣醫療團的謝緯醫師,得知台灣是個醫療欠缺與落後之地,遂來到了台灣。在台灣參與醫療巡迴服務時,見到兩百多名前來看診的小兒麻痺兒童,有的是父母揹著、有的在地上爬行,她感到非常心痛,因為國外的小兒麻痺病患早已可以藉著鐵鞋、支架站立,於是決心要協助這些孩子站起來,從此與寶島台灣和台灣孩子結下一輩子的不解之緣。她創辦了喜樂育幼院,幫助許多台灣小兒麻痺孩子站立起來,接受良好教育並且自立更生,瑪喜樂,不但是扶持孩子成長的阿嬤,也是二林人記憶中永遠的阿嬤。
2014-02-28 04:27:17 補充:
打造台灣公共建築風貌的舵手──森山松之助
綜觀日治時期的台灣建築發展史,一般認為當時最具影響力者,是森山松之助。他主導或參與多項公共建築的興建,重要作品包括總督府(今總統府)、總督官邸(今台北賓館)改建、總督府專賣局(今台北公賣局)、台中州廳(今台中市政府)、台北州廳(今監察院)等。森山松之助在台主持或參與各種公共建築的工程設計與營造,前後有數十件之多。他將歐洲式的建築設計與文化大量引進台灣,並將殖民地官方的需求,融合表現在建築中,對台灣的公共建築發展而言,森山松之助的設計風格大膽創新,融合了西方藝術特色,不只為當代台灣建築注入了活水,至今也依然影響著我們的城市面貌。
2014-02-28 04:32:32 補充:
台灣醫學教育的導師──堀內次雄
堀內次雄1895年以三等軍醫的身分隨日軍來臺。當時臺北流行霍亂,陸軍傳染病醫院住滿了霍亂和赤痢病患,堀內次雄瞭解到臺灣是衛生條件極差的地方,值得自己在臺灣工作和貢獻。1896年10月,堀內次雄第一個在台北證實鼠疫病患;1902年他又調查新竹地區流行的熱性病,證實是登革熱;他也是臺灣最先檢驗出副傷寒B菌 (1903年)、最早提出流行性腦脊髓膜炎報告 (1918年) 的人。他對臺灣醫學生關切備至;例如力薦杜聰明獲得博士學位及升任教授;又如關切蔣渭水、吳海水等醫學校畢業生從事抗日活動,真正表現出疼惜學生追求真理的醫學教育家風範!
2014-02-28 04:37:36 補充:
臺灣蕃族調查第一人──森丑之助
1895年5月日治之後,森丑之助以陸軍通譯身分來台灣,實地研究台灣原住民,多次走遍台灣全島,探訪當地部落,收集不少人類學、歷史學、民俗學、考古學、植物學、地理學的資料,整理成書。有「台灣蕃通」、「台灣蕃社總頭目」的稱號。
1900年,森丑之助與人類學家鳥居龍藏在台灣山地進行人類學調查時,臨時興起攀登新高山(玉山)的念頭,在忍受兩天幾乎斷糧的危機後,一行人越過塔塔加鞍部,經玉山前鋒、玉山西峰,於4月11日早上登上了台灣玉山主峰,創下台灣史上由阿里山方向攀登玉山,完成由西側首登的紀錄。
2014-02-28 04:45:13 補充:
台灣盲人照護先驅──甘為霖
甘為霖19世紀後期在臺灣南部傳教,1891年10月於臺南創立全臺第一所盲人學校-訓瞽堂,是臺灣盲人教育的先驅者。他可以算是一位全能的宣教師,除了在一個充滿敵意的社會中設立教會以外,也協助巴克禮牧師設立台灣的第一個大眾傳播媒體「府城教會報」,來宣揚教義和教育信徒,另外他更設立「訓瞽堂」教育盲人,並且也編輯台語字典「廈門音新字典」,但是他的工作當中影響最為深遠的莫過於翻譯,整理和出版十七世紀荷蘭改革宗教會在台灣的宣教歷史。這些歷史文獻的整理在一百年之後仍然未被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