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1.是三國''志''還是三國''誌''?
《康熙字典》裡的解釋:志,謂記也,俱與誌同,所以兩個字應該是音義相通的,《三國志》或是《三國誌》都有人使用。
2.三國志就是正史嗎?
《三國志》記述的歷史從東漢末年的黃巾之亂發生後開始,直到西晉統一三國為止,是討論這個時期史事時最重要的「正史」材料,與《 史記 》、《 漢書 》、《 後漢書 》並稱前四史。
但是由於陳壽對於史料的取捨選擇﹐比較審慎謹嚴﹐有些記載在《三國志》過於簡略﹐到了南朝宋裴松之又作《三國志註》﹐補充原書記載的遺漏和糾正錯誤。裴註蒐羅廣博﹐引書首尾完整﹐不加剪裁割裂。所引用的書達一百四十餘種﹐其中百分之九十以上是今天已經亡佚的。所以我們現在對於三國時代正史的研究﹐裴註的重要性不下於陳壽本書。
3.郭嘉跟司馬懿還有諸葛亮在軍事上哪個比較厲害?
若單論軍事能力,個人認為郭嘉跟司馬懿可以一拼﹐諸葛亮雖是曠世奇才,但強項應該是其行政能力,《三國演義》上所寫的那些舌戰群儒、草船借箭、借東風等情節,都是小說家之言,並不是史實。
其實諸葛亮出山以後,一直到取蜀戰爭的後期,才調諸葛亮入川,劉備攻打西蜀時,諸葛亮一直是在荊州處理行政工作,建安二十三年(西元218),劉備進兵漢中,帶去的參謀是法正,並不是諸葛亮;在劉備稱帝之前,諸葛亮大部分的時間是留守後方,從未統管過軍事。 可見劉備在軍事上所信任和依靠的,不是諸葛亮,而是法正。而在郭嘉生前,曹操所打的重要戰役,如戰呂布、破袁紹、討二袁(袁譚、袁尚)、征烏丸等,都把郭嘉帶在身邊。
為什麼劉備信任諸葛亮不如曹操信任郭嘉?可能的原因是劉備對諸葛亮的軍事才能並不看好。諸葛亮用兵謹慎,不出奇招、險招,這和郭嘉正好相反。劉備求功心切,不大欣賞這樣的謀士。所以劉備把他定位為相才,而不是帥才。劉備出兵時,常把他留在後方作為後勤部長。當然,這只是說諸葛亮的軍事思想是穩健類型的,不表明他沒有軍事才能,如果夷陵之戰把諸葛亮帶在身邊,用諸葛亮的穩健來糾正劉備的狂躁,肯定不會敗得那麼慘。從正史上看,諸葛亮功績是「治西蜀、平南蠻及七出祁山」,所以諸葛亮可說是「行政奇才,優秀軍事家」。
而郭嘉短暫一生,卻對曹魏作出莫大貢獻,首先郭嘉生前,深受曹操信任,幾乎所有戰事曹操亦詢問郭嘉意見,可說郭嘉參與所有戰事,郭嘉主要貢獻是協助曹操平定河北,例如當曹操對抗袁紹時,後方有劉備這大患,一直不知道應打袁折或劉,但郭嘉卻有先見之明,指袁紹暫時不會攻打自己,應及時攻打劉備,免去將來攻打袁紹時的後顧之憂,曹操聽從其言,結果在攻打劉備時袁紹果然聞風不動;而在平定河北一役中,當各將打算乘勢攻打河北時,郭嘉的「靜觀二袁兄弟互相爭鬥」更是相當高明的,結果二袁兄弟果然料不到曹操會輕騎突襲而大敗,郭嘉的軍事才能堪稱奇才。
司馬懿與諸葛亮對抗的初期,也曾犯過野戰冒進、輕兵追擊等失誤,中後期他不再追求與蜀軍野戰,而採取邊境相持的戰略。 魏國拖得起,蜀國無法支持長期對魏軍事壓力,司馬懿看準了魏國的先天戰略優勢,對他而言,只要忍的住就是勝利。
諸葛亮在西蜀,完全是一人指揮全局;反觀初期曹操雖知司馬懿的能力,但又對他相當猜疑,後期曹睿視司馬懿不過是老臣之一,並不十分信任。而在洛陽朝中,有曹真、曹休等人可以治衡司馬懿,並對他深懷戒心,由此可見司馬懿處境艱難。司馬懿在此處境仍對曹魏有諸多貢獻:借東吳之力解了樊城之圍、 先斬後奏速擒孟達、平定遼東公孫淵等,並在後期裝病,韜光養晦誅殺曹爽,所以,他在政治上,也包括在軍事上,以退為進,以守為攻,步步為營,三國終於一統於司馬氏,司馬懿不愧是三國時期傑出的謀略家。
2014-02-25 11:09:47 補充:
趙雲跟呂布在武力上哪比較厲害?
民間關於《三國演義》猛將多有“一呂二趙”之說,但是認不認同當然是各說各話,不過一般認為呂布略勝一籌的原因為:
以一敵眾的對手強弱不同,呂強而趙弱
呂趙兩人均曾以一敵眾而能全身而退, 但若分析起二人所對敵之武將的戰力,
則呂布所敵者,全數為三國之名將,
而趙雲所敵者,較之呂布,總體略遜。
首先來說當然是"三英戰呂布"———關羽、張飛兩大勇將聯手,獨戰 6 將———許褚、典韋夏侯惇、夏侯淵、李典、樂進六將合攻呂布,呂布全身而退。
2014-02-25 11:24:28 補充:
趙雲獨戰 4 將———力戰焦觸、張南、 馬延 、張(豈頁)四將,但此四將俱應屬泛泛之輩。
獨戰張郃、徐晃,此為赤壁火攻計成之後,諸葛軍師安排多處伏兵,以逐漸消耗曹軍戰力,因此趙雲無需死拼,只需儘量消耗掉張郃、徐晃之戰力即可。
初出祁山時,槍挑韓氏父子五人,但韓氏父子五人俱非名將也,結論是呂布之敵,比趙雲之敵,名氣更大,戰力更強。特別是”三英戰呂布“後,也許是關張名氣太大,而趙雲的敵手名氣太小,因此容易給人這樣一個印象,所以呂布應該略優於趙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