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china10k.com/trad/history/6/61/61a/61a01/61a0101.htm
明代建立及明初之君主集權
在元末群雄中,最後推翻元朝、重建漢族一統天下的,是平民出身、曾做過和尚的朱元璋。他原屬紅巾軍的一部,後聲勢漸盛,獨樹一幟。朱元璋攻取應天府(今江蘇南京)作為根據地,整頓軍隊,勸課農桑,先後消滅長江中、下游的割據勢力。在平定江南以後,於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十月命徐達為征虜大將軍、常遇春為征虜副將軍,率兵北伐。次年正月,朱元璋在應天稱帝,建國號明(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同年夏天,明軍長驅北上,節節勝利,元室北遁。八月,明軍入佔大都,朱元璋終於一統天下。
明太祖建國初期雖然推行了一些善政,但由於其出身貧寒、學識淺陋,性格又多疑忌,深恐自己的身世、資歷難於服眾,於是厲行君主極權的專制統治,以鞏固朱姓天下。其君主集權政策主要表現於以下各點:
(一)廢除宰相制度:明初,承元制設中書省,丞相對政務有專決的大權。自從胡惟庸以謀反罪被殺後,太祖下令廢中書省,不設丞相,其職權分屬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各部置尚書一人主理,直接向皇帝負責,這就造成中國歷史上皇帝絕對專制的局面。
(二)建立特務統治:胡惟庸一案揭發後,明太祖對功臣宿將不放心,特設「錦衣衛」這個特務機構,秘密偵查不法朝官和其他嫌疑分子。他製造兩次大冤獄(胡惟庸案、藍玉案),屠殺了四萬五千多人,其他案件裏被殺的人也不可勝數。
(三)施行跪對廷杖:明太祖為了進一步提高皇帝的威嚴,規定文武官員向皇帝奏事,必須跪著對答,叫做「跪對」;官員說話惹得皇帝生氣,便要伏在殿廷上挨板子,叫作「廷杖」。
(四)羅織文字大獄:明太祖更吹毛求疵,隨意從奏章裏找出涉嫌對皇帝不敬的字眼,把上奏臣子嚴刑處死,造成了許多「文字獄」。
明太祖厲行君主集權,不僅將皇帝的權力推向高峰,更鞏固、深化了中國專制文化,對後世遺禍極大。
http://china10k.com/trad/history/6/61/61a/61a25/61a2501.htm
無知的暴發主子特別殘酷
明初之君主集權向人們提出一個問題,值得治史者深刻研討,即:為何以平民起事而奪取天下者,在勝利之前十分注重禮用士子、愛護戰將,一旦功成權握立刻翻臉無義、殘害功臣?這一方面固然是歷代王朝創立後普遍的規律:「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另方面則因貴族革命與平民革命有所不同,前者之取得天下者多有恃無恐,不必怕人懷疑其出身是否有資格君臨天下,而後者既因出身微賤而懼人歧視,又因伙伴「功高震主」而恐其不服,只好用高度的「自尊」來掩蓋其極度的「自卑」。在最初起事暴動之際,大伙兒都是有難同當的「哥兒們」,一起出生入死、不分彼此,一旦奪得天下本應有福同享,若要迅即區分出「萬歲」和「臣下」,確實難以處置。況且名曰「功臣」,自有奠立江山之大功,甚至「功高過主」,更令新暴發之主子寢食難安。於是那些出身寒微、缺乏教育和大家風度的「土皇帝」,便一次次將原來沾滿政敵血跡的屠刀用來宰割自己昔日的「戰友」與「恩人」了!
至於文字獄之大興,亦不難理解。觀諸歷史,秦、元、清之輕視迫害中原儒生,乃落後野蠻民族對文化先進民族的蔑視與報復。而朱元璋之流也是基於一種因「無知」或「少知」而產生的狹窄心胸和妒忌心理。俗謂「秀才造反,三年不成」,凡讀書太多者通常難以領導民變取得勝利,因其包袱、顧慮太多而缺乏包天之膽。故歷代暴動之首領多係鋌而走險的無知平民,或讀書不多的小知識分子。當他們成了一朝天子或國家元首,對「無用」的知識分子自難免百般輕視,同時一種自卑、妒忌和報復相混合的無名火亦油然而生。因為他們自己或者從小唸不起書,或者屢試而不第;或者未能接受高等教育,所以一旦大權在握,就不免存在這樣的心態:昔日老子出生入死打天下,你們舒舒服服地讀書;爾今老子好不容易打下了江山,絕不讓你們舒舒服服地做官!於是難保不出現下列之局面:「無知識分子」迫害「有知識分子」,「小知識分子」打倒「大知識分子」。職是之故,古往今來中國的知識分子往往多災多難,而隨著改朝換代的不斷進行,中華文化也常常經過建設、摧殘、再建設、再摧殘……的苦難歷程,嗚呼悲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