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 兼愛(下) 語譯

2014-02-17 11:28 pm
求墨子 兼愛(下) 語譯

回答 (1)

2014-02-22 8:23 pm
✔ 最佳答案

《兼愛》有上中下三篇,均闡述“天下兼相愛則治”的道理。這里選錄其上篇。墨子的“兼愛”,主張愛無差等(對一切人同樣的愛),與儒家的“仁”和“推恩”思想(即愛是由近及遠,由親即疏的愛)相對立。但墨家的這種兼愛,是離開階級內容的抽象的愛,在階級社會裏是不可能實現的。 《兼愛》是戰國時期墨子的主要思想。墨子以兼愛為其社會倫理思想的覈心,認為當時社會動亂的原因在於人們不能兼愛。他提倡“兼以易別”,反對儒家所強調得“愛有差等”的觀點。他所提出的“兼相愛,交相利”,把兼愛與實現人們物質利益方面平等互利相聯繫,錶現出對功利的重視。墨子尚賢、尚同、節用、節葬、非攻等主張均以兼愛為出發點,希望通過提倡兼愛解決社會矛盾,這當然隻是一種理想。但他批判了傳統的等級宗法等制度,在當時具有一定的進步性。 聖人以治天下為事者也,必知亂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亂之所自起,則不能治。譬之如醫之攻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不知疾之所自起,則弗能攻。治亂者何獨不然!必知亂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亂之所自起,則弗能治。聖人以治天下為事者也,不可不察亂之所自起。 當察亂何自起,起不相愛。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謂亂也。子自愛不愛父,故虧父而自利;弟自愛不愛兄,故虧兄而自利;臣自愛不愛君,故虧君而自利;此所謂亂也。雖父之不慈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此也天下之所謂亂也。父自愛也,不愛子,故虧子而自利;兄自愛也不愛弟,故虧弟而自利;君自愛也,不愛臣,故虧臣而自利。是何也?皆起不相愛。 雖至天下之為盜賊亦然。盜愛其室,不愛異室,故竊異室以利其室;賊愛其身,不愛人身,故賊人身以利其身。此何也?皆起不相愛。 雖至大夫之相亂家,諸侯之相攻國者亦然。大夫各愛其家,不愛異家,故亂異家以利其家;諸侯各愛其國,不愛異國,故攻異國以利其國。天下之亂物,具此而已矣。察此何自起?皆起不相愛。 若使天下兼相愛,愛人若愛其身,猶有不孝者乎?視父兄與君若其身,惡施不孝?猶有不慈者乎?視弟子與臣若其身,惡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有。猶有盜賊乎?故視人之室若其室,誰竊?視人身若其身,誰賊?故盜賊亡有。猶有大夫之相亂家,諸侯之相攻國者乎?視人家若其家,誰亂?視人國若其國,誰攻?故大夫之相亂家,諸侯之相攻國者亡有。若使天下兼相愛,國與國不相攻,家與家不相亂,盜賊亡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則天下治。 故聖人以治天下為事者,惡得不禁惡而勸愛!故天下兼相愛則治,交相惡則亂。故子墨子曰,“不可以不勸愛人”者,此也。


兼愛下:
子墨子言曰:「仁人之事者,必務求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然當今之時,天下之害孰為大?曰:「若大國之攻小國也,大家之亂小家也,強之劫弱,眾之暴寡,詐之謀愚,貴之敖賤,此天下之害也。又與為人君者之不惠也,臣者之不忠也,父者之不慈也,子者之不孝也,此又天下之害也。又與今人之賤人,執其兵刃、毒藥、水、火,以交相虧賊,此又天下之害也。」姑嘗本原若眾害之所自生1,此胡自生?此自愛人利人生與?即必曰非然也,必曰從惡人賊人生。分名乎天下惡人而賊人者,兼與?別與?即必曰2別也。然即之交別者,果生天下之大害者與?是故別非也。 」

兼愛下:
墨子說道:「仁人的事業,應當努力追求興起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然而在現在,天下之害,什麼算是最大的呢?回答說:「例如大國攻伐小國,大家族侵擾小家族,強大者強迫弱小者,人眾者虐待人少者,狡詐者算計愚笨者,尊貴者傲視卑賤者,這就是天下的禍害。又如,做國君的不仁惠,做臣下的不忠誠,做父親的不慈愛,做兒子的不孝敬,這又都是天下的禍害。又如,現在的賤民拿著兵刃、毒藥、水火,用來相互殘害,這又是天下的禍害。姑且試著推究這許多禍害產生的根源。這是從哪兒產生的嗎?這是從愛別人利別人產生的?則必然要說不是這樣的,必然要說是從憎惡別人、殘害別人產生的。辨別一下名目:世上憎惡別人和殘害別人的人,是兼(相愛)還是別(相惡)呢?則必然要說是別(相惡)。既然如此,那麼這種別相惡可不果然是產生天下大害的原因!所以別(相惡)是不對的。
1. 生 : 舊脫。孫詒讓《墨子閒詁》
2. 曰 : 舊脫。孫詒讓《墨子閒詁》


收錄日期: 2021-04-13 20:10:49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40217000051KK00080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