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明洪武十五年(1382)朱元璋設錦衣衛,作為皇帝侍衛的軍事機構。由於他們直接聽命于皇帝,任何人都可以逮捕,皇帝要逮人,也通過錦衣衛去抓並且讓他們審訊。按明朝刑法規定:凡是抓人,必須人贓俱獲,或者有確切的證據才能夠去抓。但錦衣衛抓人多是撲風捉影,事實不清,有時僅僅是姓名差不多,錦衣衛就去抓人。 明代有十七朝,廠衛有大害的,除了明初四大案之外,主要有永樂的紀綱、正統的王振、天順的逯杲和門達、成化的汪直、正德劉瑾、天啟魏忠賢,共六朝。
在洪武年間曾發生過四次大獄,即空印案、郭桓貪污案以及胡惟庸和藍玉黨案。胡、藍兩獄多是政治性殺戮, 四次大獄中,胡惟庸謀反案發生最早, 初發時並未深究,洪武十八年起,原本早已塵埃落定的胡惟庸案再起波瀾,性質也從普通的“擅權枉法”變成了十惡不赦之首的“圖謀造反”。從洪武十八年到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短短五年的時間,被胡惟庸案牽扯進的功臣有一公、二十侯,連坐、死罪、黥面、流放的有數萬人之多,朝中文臣幾乎為之一空。
“藍玉案”是“胡惟庸案” 的後續,洪武二十六年,錦衣衛指揮蔣瓛告發藍玉謀反,並處死抄家,滅三族,連朱元璋遂族誅藍玉等,並株連蔓引,自公侯伯以至文武官員,被殺者約一萬五千人。除胡、藍兩案外,空印案在十五年,郭桓案在十八年,《明史•刑法志》言:“其推原中外貪墨所起,以六曹為罪魁,郭桓為誅首。二獄所誅殺已過當。空印案、郭桓案正史無具體數字,但死者似應各以萬計。
到了明成祖朱棣時,又把被朱元璋廢除了十多年的錦衣衛恢復,並任命紀綱為錦衣衛指揮使,紀綱揣摩透了主子屠戮建文舊臣、監視百姓的心理,在南京城裏廣布錦衣校尉作為耳目,蒐集百姓言論,掃除可能對朱棣統治産生威脅的一切障礙。
錦衣衛指揮使紀綱誣陷、濫刑,尤其誣陷致死浙江按察使周新。紀綱**最大的一件壞事,便是害死了明代初年的著名學者解縉。《明史》中,為明成祖和紀綱及錦衣衛,掩飾了這件罪行。清末兩江總督幕僚夏燮花了二十年研究,寫出《明通鑒》一書,揭開了紀綱如何害死解縉的謎團。永樂十四年紀綱亦因遂謀不軌被劾誅死。東廠設於永樂十八年,已是紀綱死後四年。因此永樂後期,雖廠衛並立,卻無大害。之後洪熙、宣德兩朝,廠衛均受約束。
正德年間, 以劉瑾為首的東西廠和內行廠通過左右武宗,操縱內閣成員去留,造成部分內閣大臣,及包括三法司在內的眾多廷臣依附,實際權力已超越司禮監,凌駕於內閣之上。嘉靖和隆慶、萬曆和泰昌廠衛相對安靜。天啟年間, 東林與邪黨及魏忠賢互劾。 大獄發生在後期。 魏忠賢復用廷杖,杖死萬燝以立威,逼去閣臣葉向高,隨後罷韓爌、朱國禎。 顧秉謙為首輔,票擬皆徇魏忠賢之意。 先後有汪文言案、熊廷弼案、週起元案等,多為誣指或偽造,而刑部尚書皆希魏忠賢指,坐以重闢。
魏忠賢用錦衣衛使田爾耕、鎮撫許顯純等“五彪”使用酷刑,死者大多拷斃於詔獄。 迄熹宗崩,斃者二十餘人,謫戍數十人,削奪三百餘人。崇禎時,廠衛獲思宗倚用,王德化掌東廠,大行告密之風,慘刻肆虐,偵閣臣陰事,薛國觀、周延儒之死,皆因廠衛刺事而起,廷臣深結中貴自保,鎮撫梁清宏、喬可用朋比為惡。 然並無大害。 吳孟明掌錦衣衛印,懾東廠之威,不敢違東廠之意,但時有縱舍。
錦衣衛自李自成起事,明思宗任命的都指揮使吳孟明之後,延續至1661年南明昭宗的錦衣衛指揮使馬吉翔與掌衛事任子信於咒水之難被殺才可說是正式結束長達290年的歷史。清兵入關以後,仿效明朝制度,仍然設立錦衣衛。順治二年(1645年),改稱鑾儀衛。清朝的錦衣衛僅存在一年。
除了錦衣衛之外,明朝還有另外兩個特務機構,那就是東廠和西廠。明朝廢除了宰相,一切政務完全取決於獨夫。 但是明代帝王勤政的少,荒唐的多,到了中葉以後,幾乎很少和大臣們見面,在這種情況下,皇帝如果有什麼指示,一律交司禮監太監代為傳達,這樣,宦官專權便在整個明代盛行不衰。
東廠的首領稱為東廠掌印太監,也稱廠主和廠督,是宦官中僅次於司禮監掌印太監的第二號人物。除此以外,下設掌刑千戶一名,理刑百戶一名,都是從錦衣衛調撥來的。 底下是掌班、領班、司房四十多人,負責在外面偵查輯訪的是役長和番役。 役長也叫檔頭,共有一百多人,番役也叫幹事,有一千多人,都是從錦衣衛那裡挑選的機靈人。 偵查輯訪的範圍十分廣,連錦衣衛也在偵查之內,完全是皇帝的中央情報局。 西廠設過兩次,一次是在明憲宗成化13年,由汪直任提督,人數比東廠還大一倍,五年後罷;另一次是在明武宗正德9年,東西廠的首領都是由司禮監的太監擔任,並不是只要是大太監就可以去東廠和西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