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中國皇帝的評價

2014-02-17 3:43 am
對中國皇帝的評價?
不論好壞都可.朝代也不分.

回答 (5)

2014-02-17 6:20 am
✔ 最佳答案
秦始皇贏政——千古第一帝
秦始皇所締造的秦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的王朝,同時也是最短命的帝國。 秦始皇翦滅六國、統一天下,正式稱帝不過12年。 但是,秦帝國卻讓中國開始了長達兩千多年的專制集權統治。 一個能影響歷史的人,固然是個了不起的人,而這個人影響了中國二千多年,可見其影響力之巨大。 功過是非,自有後人評說。

漢高祖劉邦——從混跡市井到一代帝王
和高祖劉邦文不過人,武不能戰,卻利用秦末動亂的“大風起”的機遇,成為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布衣皇帝。 漢族與漢字的名字由來,都與大漢帝國密切相關,都與劉邦密不可分,而大漢帝國卻是由一個被人們評價為“不務正業的無賴”平民劉邦創建的。 “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正是他這種將將之術,才是劉邦取勝之關鍵。

漢武帝劉徹——雄才大略於一身
漢武帝劉徹在有關皇帝的評價中,他要求“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統一思想;他任用衛青、霍去病等名將,連續發動大規模反擊匈奴的戰爭,開拓疆土;他派張騫打通了“絲綢之路”,將西漢推向了一個鼎盛的時期。 也有人說他是一如隋煬帝一樣的敗家皇帝,只是沒有亡國而已。 其實時代不同,人們的思想和境界也不相同。 如果當時的儒家思想,能給統治階級帶來穩定,或許他就沒有理由不去用。 皇帝並不是人人能做,也不是人人都能做得好,手指尚有長短,我們又何須過於苛求。

新帝王莽——一生真偽誰不知
“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下士時,假使當年身便死,一生真偽有誰知?”從歷史的角度看,王莽輔政期間的救災安民、褒善顯功等政績,我們還是應該肯定的。 儘管王莽改制失敗了,且走了一條空想社會主義的道路。 可是改革本身就是一種探索和嘗試,這種精神及留給後世的經驗教訓,都是可以引以為鑑的。 王莽雖然葬身於農民起義的烈火之中,但他的本意是想改變自下而上狀況,拯救社會的危機,他的出發點還是好的,只不過在做事的方法方面有些欠妥,另外時機也不是很成熟,於是王莽成了西漢的“替罪羊”。  

漢光武帝劉秀——以柔治國治天下
劉秀雖然是皇族出身,但其實他本身就是一介平民,喜歡農耕。 在稱帝之前,他善於韜光養晦,“秀才造反”,在群雄並起之亂世,竟能興復漢室,一統江山,開創“光武中興”之局面,實是難得。 他一生從 ​​善如流,注重吏治,釋放奴婢,壓制地方豪強,平徭簡賦,關注民間疾苦,為東漢經濟的恢復和發展起了很關鍵的作用。 正所謂能紹前業日光,克定禍亂日武,光武帝諡號給劉秀那是再恬當不過了。

漢獻帝劉協——一輩子的傀儡帝王
如果說做皇帝也是一種悲哀的話,那麼劉協肯定是體會最深切的一個。 他所接手的王朝,本來已經陷入了末路之中,並不是因為他想做這個皇帝,或是因為他沒有經營好這個王朝,才讓東漢走入了消亡。 他在幾十年的皇帝生涯中,他飽受了屈辱和辛酸。 人生最大的悲哀不是得不到,而是對自己擁有的東西做不了主,那才是一種真切的無可奈何。 

蜀昭烈帝劉備——賣草鞋的帝王
劉備能從一介布衣,一個賣草鞋的皇室遠親,成為割據一方的軍閥,最後成為蜀漢的開國皇帝。用現代的話說:劉備他善於用人,善於抓住人的弱點並加以利用。 劉備善哭,哭得謀臣諸葛亮;哭得荊、益之地;甚至哭得諸葛亮終其一生為蜀漢天下殫精竭慮,扶著那個扶不起來的阿斗。 以哭得天下,甚至是延續蜀漢天下。 他利用了人性的善良和諸葛亮的忠貞。 他不僅會哭,而且還有市井無賴的習氣。 賴得下邳之地以棲身,賴得荊州以發展。

唐太宗李世民——貞觀聖主,一代明君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李世民因此而成為一代明君。 他一直被尊奉為“真命天子”,是因為他有著遠大的志向和堅韌的毅力;有著遠見卓識;有果敢狠辣之心;有容忍納賢之德;有知人善用之術。 這樣的人放在如今,也會是一個非常有成就的人,而作為皇帝的他,這樣的德行也可以說是萬民之福。 他勵精圖治,重用賢才,善於納諫,改革政治制度,發展社會經濟,提倡學術文化,創造了歷史上少見的盛世現象。





2014-02-18 20:48:41 補充:
武周聖神皇帝武則天——千古一女皇
武則天以不同的身份主持了初唐半個世紀的政局,其影響可堪與任何一個頗有成就的帝王相媲美。 在其當權時期,生產發展、經濟發展、人口增加、疆土開拓,這都是她所做出的業績。 可以說,無論是在人才儲備還是經濟整合方面,都應該承認在開元盛世裡,有著武則天不可磨滅的功勞。如果男人都有追逐權力的慾望,那麼女人為什麼不可以? 為什麼李世民殺兄逼父,卻能被人理解? 為什麼武則天做了些“殘忍”的事,就一直被人們口誅筆伐? “無字碑”上,有人評價說她認為自己功勞大,無以表述;有人認為她的意思是任人評說。 其實,任何評說或者都是正確的,也或許都是錯誤的,她在用沉默抗議!

2014-02-18 20:50:01 補充:
南唐後主李煜——淺吟低唱的亡國之君
作為皇帝的李煜,無疑是不合格的。 但是作為一個詞人,他 ​​的確是才華橫溢,是晚唐五代十國時期成就最高、對宋詞影響最大的一位。年生活在宮廷,貴為國主的李煜,不知道戰爭意味著什麼,也壓根想不到“干戈”會讓他成為俘虜。 習慣了別人在他面前稱臣叩拜,一旦自己變成了任人宰割的“臣虜”,他怎麼也無法接受這樣殘酷的現實。 “人瘦發白”,從外貌的變化寫出了內心極度的痛苦。 三國時的蜀後主劉禪被俘後表示樂不思蜀,未嘗不是一種自我保護的策略。 而李煜卻念念不忘他的家國、山河、宮殿,卻因此而招致殺身之禍。

2014-02-18 20:53:50 補充:
元太祖鐵木真——一代天驕真英雄
鐵木真是歷史上最偉大的組織家和軍事家之一,他在政治上和戰場上的光輝成就,在二十世紀之前,很少有人可跟他媲美。鐵木真具有蒙古民族殘忍好殺的特點,也具有英雄們所不容易集於一身的各種優點。鐵木真心胸開闊,氣度恢弘,對朦朧不明的情況能做出正確的選擇和判斷。他用深得人心的公正態度和嚴厲的警察手段統御他那每天都在膨脹的帝國,除了彎弓射大雕,他還統一了蒙古部落,建立了版圖橫跨歐亞的帝國!

2014-02-18 20:54:56 補充:
明太祖朱元璋——從寺廟走出的開國帝王
平民劉邦做成帝王后,給了身後無數平民一個美麗的夢想。 是的,“王候將相,寧有種乎?”這一聲質問,讓後來的人們更有了勇氣向腐朽的統治者發出衝擊。 而明太祖朱元璋就是其中成功的一例。 他在位期間所取得的成就是令人矚目的,他所做的錯事也是一直被人口誅筆伐。 人無完人,在其在位的30年時間裡,我們還是看到了他勵精圖治的變革,他對社會生產的發展和前進所起到的重要的推動作用。 能夠做到像他那樣文致太平,武定禍亂的君王實在是不多,而明太祖兼而有之。

2014-02-18 20:56:00 補充:
明成祖朱棣——能屈能伸的皇帝
在歷代帝王中,朱棣屬於一個能屈能伸的人,也是方圓之道運用得最靈活的一個皇帝。 作為王子,他能在需要的時候裝瘋賣傻;能在需要的時候挺身而出。 他是個馬上天子,他以武功而揚名,用武力奪皇位,因善戰而拓疆土。 他的一生起於兵,最後也死於行軍的途中。 明成祖朱棣的皇位是奪來的,然而他能勵精圖治,廣納賢才,致力於把一個大明王朝推向繁榮鼎盛的巔峰,給天下百姓帶來幸福,不失一代明君。

2014-02-18 20:57:24 補充:
崇禎帝朱由儉——煤山上的亡魂
如果可以抱怨的話,那麼崇禎帝朱由檢肯定認為自己生不逢時。 他是個勤政的皇帝,但一樣不能挽救大廈之將傾。 因為他是明朝末代皇帝,所以在他身上也一直有著頗多爭議。 他處置閹黨、整理朝綱,卻又信任內臣、不分青白殺戮文臣武將;他殫精竭慮,使盡全部智慧,力圖挽狂瀾於即倒;他搜刮民財、恪盡節儉,卻依然無法填平戰爭的無底洞。 在中國兩百餘年的封建帝王中,他應該不是特別無能的皇帝,但是因為歷史的積澱,他不得不掩面而絕於世。 歷史的更迭,總有人要充當這個角色,他只不過是一個犧牲品而已。

2014-02-18 20:58:06 補充:
清康熙玄燁——勵精圖治的聖明君王
清朝開始的幾位皇帝都很有本事,尤其是康熙皇帝。”這是毛澤東的評價。 除去近代史上的幾十年;清朝在中國的歷史上還算是一個比較有作為的年代,尤其是聖祖玄燁——康熙大帝,他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一位皇帝,伴隨他61年的政治生涯載入史冊的,是他顯赫的文治武功。 除 鰲 拜、平三藩、統一台灣、穩定西藏,奠定了今天中國版圖的基礎;他立志治理黃河水患、減輕賦稅、實行科舉、提倡滿漢平等措施,促進了社會的繁榮。

2014-02-18 21:00:16 補充:
清道光旻寧——殘陽空照
道光是個勤政圖治的皇帝,登基後,雄心勃勃的道光,也曾效仿其先輩,勤力朝政,意圖振興祖業,但是卻不能明察秋毫,為人優柔寡斷,又是一個平庸之人,所以導致清朝國勢更加衰弱。 他處於歷史轉折的關鍵時刻,來自東南海上的鴉片流毒和英軍入侵,使他難以定奪。 他想嚴厲禁煙,也曾下決心抗擊侵略者,但歷來排斥外國以天朝自居的清朝皇帝,卻不知英國的究竟何在。 在道光的眼裡,根本就沒有對外侵略的正確認識,再加上他平素無知人之明,臨危無應變之策,以至茫然無所措,毫無方略,徒嘆奈何。 他只能在自恨自愧與自責中,簽訂了近代史上第一不平等條約——《中英南京條約》。

2014-02-18 21:00:48 補充:
清光緒載湉 ——變法維新,不做亡國之君
不可否認,清朝的大部分皇帝還是進取的,無論是盛世也好衰世也罷,清朝的皇帝都想著奮發圖強。 雖然光緒即位後,清朝的政局已經相當難以為繼,但是光緒帝親政後,依然立誌圖新。 光緒二十年( 1894年)甲午戰爭爆發,堅決主戰,戰敗後光緒被迫在馬關條約上簽字用璽。 自此他意識到變法革新的必要性,為了“不做亡國之君”,推行了百日維新運動。

2014-02-18 21:03:03 補充:
清宣統溥儀——中國的末代皇帝
溥儀在位僅僅三年,但是作為中國的末代皇帝,他引起了太多的關注,中國的歷史在他之後,翻開了新的一頁。 溥儀在位期間,由其父載灃任攝政王,載灃曾在政治上罷免袁世凱,成立皇族內閣;經濟上,通過買辦盛宣怀大借外債,以挽救清王朝日益嚴重的財政危機,但終究挽救不了清王朝覆滅的命運。 1912年2月12日溥儀宣布退位,此後,抗日戰爭期間溥儀充當日本帝國主義的傀儡——滿州國皇帝,抗戰勝利後,溥儀被蘇聯紅軍俘虜,後移送中國撫順戰犯管理所,他通過學習和改造,完成了從皇帝到公民的轉變。 從皇帝到囚犯,再到普通公民,再到政協委員,他的一生經歷可謂多變,他的境界應該是非同一般的。
參考: 網路資料整理
2014-10-29 3:56 pm
到下面的網址看看吧

▶▶http://qaz331.pixnet.net/blog
2014-02-27 4:31 am
反正當皇帝都沒有自由呀
2014-02-19 4:09 am
秦始皇 嬴政 (前259-前210)

秦庄襄王之子,建立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帝國,而把古時的皇與帝合稱為皇帝,自稱始皇帝,廢諡法,以世計。廢封建,行郡縣,以集權中央;統一度量衡與文字;開闢馳道,修築長城,以鞏固國防;為消除反側與箝制思想,沒收民間兵器,偶語詩書者棄市,又有焚書坑儒之事。五度巡行天下,北逐匈奴,南征百越。於始皇三十七年 (西元前210),死於巡遊途中.

漢高祖 (前256-前195)
漢高祖-劉邦, 性情豁達大度, 知人善任,起初參加由陳勝,吳廣帶領的起義,後加入楚國的陣營,趁另一位將軍項羽,和秦的大軍打拉鋸戰,沒有秦國主力和他的軍隊對陣之餘,第一個攻進秦國的首都咸陽,滅了秦朝,被楚霸王項羽封為漢王.并以蜀地為基地,和項羽展開了長達四年的楚漢之爭.劉邦在文有張良,武有韓信,後方有蕭何的輔助下,終於把項羽的軍隊包圍在垓下設下十面埋伏, 項羽突圍不果,自殺于烏江邊.

劉邦消滅了項羽後,統一了中國,建立漢王朝,自此中華帝國在地理上再次統一,為以後的強大建立了基礎.
王莽篡漢 新朝 (8-23)

王莽字巨君,魏郡元城人( 河北大名縣東 ),出生於漢元帝初元四年(西元前四十五年),紅極一時的外戚王氏之家,他的姑母王政君是漢元帝的皇后,但父親王曼早死,未能受封,接著哥哥去世,由他擔起全家生活的責任,莽極為孝順母親而有聲名,尊敬嫂子,照顧侄兒,生活儉樸,平日博學多覽,手不釋卷,學習「禮經」,拜陳參為師,為人謙恭有禮,結交社會賢達俊士,折節力行,宗族稱孝,師友歸仁,為一時人望之所寄。

漢光武帝 劉秀 (前6-57)

(公元前6~57)字文叔,蔡陽人,漢景帝後裔。新朝王莽末年,起兵反對王莽,昆陽之戰,光武挽狂瀾于既倒。王尋等百萬之眾,一時土崩瓦解。王莽政權的喪鐘,由此而敲響。光武以偏師徇河北,平王郎,降銅馬,艱難奠定中興之基。統一天下,定都洛陽,重新恢復漢室政權,為漢朝中興之主。政治措施皆以清靜儉約為原則,興建太學,提倡儒術,尊崇節義,為一賢明的君王。在位三十三年,諡號光武,廟號世祖。

晉武帝 司馬炎 (236-290)

晉開國君主,司馬昭之子。昭死,繼位為晉王,後魏帝讓位,乃登上帝位,建都洛陽,滅吳,統一中國,在位二十六年。



隋煬帝 楊廣 (560-618)

隋文帝楊堅的次子。荒淫奢侈,急功好利,慘酷猜忌,遠征高麗,開鑿運河,賦役繁苛,終激亂敗國,為宇文化及弒於江都。諡煬。

隋文帝 楊堅 (581-604)

華陰人,隋朝的開國君主。初仕北周,封隨公,靜帝禪讓為帝,國號隋。在位二十四年,後為次子楊廣所弒。諡文帝。隋文帝成功地統一了已經處於分裂局面幾百年的中國。他建立的政治統一維持了幾個世紀,其結果是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的強國之一。使中國人免受戰爭之苦。

他在不長的時間內,將中國重新置于一個政權治理下,外御強敵突契,內令人民安寧生息,功業之偉大,足以流芳千古.然而,御下過嚴,令不少功臣未獲善終,尤其立楊廣為太子,令遺禍後代,竟使江山斷送,實為遺憾。


宋太祖 趙匡胤(927~976)

宋朝開國君主,涿州人。後周時任殿前都點檢,武藝高強,創太祖長拳,領宋州歸德軍節度使,掌握兵權。後發動陳橋兵變,即帝位,國號宋,結束五代擾攘的局面。天下既定,務農興學,慎刑薄斂,與百姓休息,但過度重文輕武、偏重防內,造成宋朝長期的積弱不振。在位十六年,廟號太祖。



明太祖 朱元璋 (1328-1398)

明太祖朱元璋為濠州鍾離人,自幼出家於皇覺寺為僧。

朱元璋於至正十二年閏三月初一日,投郭子興部下,子興見元璋狀貌奇偉,異於常人,遂留置為親信兵,屢次率兵出征,有攻必克。子興大喜,署為鎮撫,復將養女馬氏給與元璋為妻,後為高皇后。至正十五年三月,郭子興病逝,其子郭天敘代領其眾,時韓林兒出詔封天敘為都元帥,張天祐為右副元帥,朱元璋為左副元帥。朱元璋慨然曰:「大丈夫寧能受制於人耶!」遂不受。但念林兒勢盛力強,可利用以成帝業,乃用其年號以令軍中。九月,郭天敘、張天祐二人皆戰死,於是郭子興部將盡歸太祖。

清聖祖 愛新覺羅 玄燁 (1654-1722)

在中國近二百個帝王中,有一顆特別璀璨奪目的明星,「愛新覺羅‧玄燁康熙大帝」。如果說他是中華帝國眾皇帝中最出色的皇帝,一點也不為過。他在位時期,智擒鰲拜,勦撤三藩,南收台灣,北拒沙俄,訂「尼部楚條約」,西征蒙古,興修水利,治理黃河,鼓勵墾荒,薄賦輕稅,愛民如子。

康熙大帝好學敏求,勤於政事,雄才大略,崇尚節約。在位六十一年,由於他的文治武功,中華帝國的多民族統一的局面得到鞏固發展,出現「康乾盛世」的繁榮,開創中華帝國的另一黃金時代,是一位英明的好皇帝。

 

2014-02-18 20:10:08 補充:
唐高祖 李淵 (618-626)

唐代開國的君主,姓李,名淵,字叔德,隴西成紀(今甘肅省秦安縣北)人。世代顯貴,受北周唐國公爵號,後受隋煬帝弘化留守,兼領潼關以西的軍事指揮大權.見隋煬帝無道,天下大亂,運籌帷幄,起兵太原,定鼎關中,創建大唐,又翦滅群雄,統一全國,實為一代創業之主.

在位九年,傳位於子世民,自稱太上皇。貞觀九年崩,死後廟號高祖。

2014-02-18 20:10:27 補充:
唐太宗 李世民 (599-649)

中華帝國千古一帝,為唐代第二位君主,高祖李淵之次子。出生於武功(今陝西武功西北),四歲時曾有相面先生預言說,此子將來必能濟世安民,因以為名。隋煬帝大業十一年(615),煬帝被突厥始畢可汗率兵圍困在雁門(今山西代縣),年僅十六歲的李世民應募勤王,嶄露頭角。大業十三年(617),李淵被任為太原留守,李世民隨從來到晉陽(今山西太原)。

2014-02-18 20:10:50 補充:
武則天(武曌) (624-705)

中華帝國唯一的女皇帝。傑出的女人,有絕頂的才能和超人的智慧.心狠手辣。在她再位間任用酷吏以強硬的手段統治她的王朝。取李唐江山而代之,她的王朝號(周)。

2014-02-18 20:11:20 補充:
元太祖 鐵木真 (1162-1227)

姓奇渥溫,名鐵木真,元開國君主,建號成吉思汗。有雄略,善用兵,武功極盛,於宋開禧二年即皇帝位,建立蒙古汗國。平西遼,滅西夏,攻破俄羅斯聯軍,版圖跨歐亞兩洲,威震域外。並約宋攻金,卒於軍中,在位二十二年(1206~1227),廟號太祖。

2014-02-18 20:11:46 補充:
元世祖 忽必烈(1215~1294)

元太祖之孫。興兵滅宋,統一中國。其領土包括亞洲及歐洲東部,疆域之廣,前古未有。知人善任,信用儒術,立經陳紀,規模宏遠,在位三十五年。死後廟號世祖。

2014-02-18 20:13:50 補充:
王莽字巨君,魏郡元城人( 河北大名縣東 ),出生於漢元帝初元四年(西元前四十五年),紅極一時的外戚王氏之家,他的姑母王政君是漢元帝的皇后,但父親王曼早死,未能受封,接著哥哥去世,由他擔起全家生活的責任,莽極為孝順母親而有聲名,尊敬嫂子,照顧侄兒,生活儉樸,平日博學多覽,手不釋卷,學習「禮經」,拜陳參為師,為人謙恭有禮,結交社會賢達俊士,折節力行,宗族稱孝,師友歸仁,為一時人望之所寄。

2014-02-18 20:14:24 補充:
吳大帝 孫權 (182-252)

孫權字仲謀,三國吳帝國的創建者,孫堅次子。聰明機智十四歲便隨兄長孫策轉戰,參與平定江東,孫策猝亡後,孫權接掌江東。再一代名將周瑜的輔佐下領導東吳在赤壁戰勝曹操。使天下成三國鼎立之勢。北拒曹操,西抗劉備。為一代明主,孫權在外交上能屈身忍辱,以柔克剛,有勾踐之奇,這方面超過了曹操,劉備。

但稱帝後,變得剛愎自用,寵信小人,猜忌群臣,終給身後東吳留下禍根

2014-02-18 20:14:47 補充:
漢昭烈帝 劉備 (161-223)

字玄德,河北涿縣人,漢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為三國蜀漢開國君王。東漢靈帝末年,與關羽、張飛一道討黃巾賊有功,遂為安喜縣尉。密誅曹操不成,潛逃。三顧茅廬始得諸葛亮輔佐。後與孫權聯合大敗曹操於赤壁,取得益州與漢中,自立為漢中王。二二一年,於成都即位稱帝,國號漢,年號建章。伐東吳兵敗,損失慘重,退回白帝城,因病崩逝,享年六十二,諡號昭烈帝,史稱為劉先主。

2014-02-18 20:15:03 補充:
魏武帝 曹操 (155-220)

字 「孟德」 又名 「吉利」,小字阿瞞

三國時魏國的真正創業者,一代奸雄,他通過"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手段,控制東漢王朝,為其子曹丕代漢建魏,最終平蜀滅吳打下了堅實基礎.

他以權謀,奸詐,殘暴聞名,同時他也是卓有成就的軍事家,政治家,文學家,此外,其書法,音樂,圍棋技藝亦接近國手的水平.

2014-02-18 20:15:21 補充:
魏文帝 曹丕 (187~226)

字子桓,三國時魏武帝之子。自幼隨曹操爭戰弓馬純熟,性好文學,博聞強識。是歷代帝王終有名的文學家,作有典論及詩賦函札百餘篇。

漢建安十六年為五官中郎將,兼副丞相。父卒,嗣為丞相。建安二十五年代漢即帝位,在位七年。在位間才取寬仁政策,減少徭役和兵役。排除異己。卒諡文帝。
2014-02-17 7:55 pm
看到劉備賣草鞋

我就想到號稱漢家帝王之後的劉裕在賣草席...
歷史真奇妙XD


收錄日期: 2021-05-04 11:49:04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40216000015KK03892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