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戰很重要?

2014-02-11 12:38 am
聽老師說赤壁之戰很重要

為什麼?

赤壁之戰之後的局勢結果是怎麼樣?

不要太複雜哦

回答 (8)

2014-02-11 12:59 am
✔ 最佳答案
因為赤壁之戰,穩定了三國鼎立的局勢

原本曹操在官渡之戰後占有北方勢力,是最強的

所以他就南下攻打劉備孫權

孫劉聯軍與曹軍兵力差很多,但還是打贏了

主要因為

1.曹軍不習水戰

2.南下耗費體力

3.瘟疫流行

所以輸了

這是中國歷史上少見的以南勝北、以少勝多的戰爭

後來曹操打不贏,所以就一直無法統一中國

才會造成三國鼎立的局面
參考: 上歷史課的印象~
2014-03-01 8:09 am
到下面的網址看看吧

▶▶http://misshare168.pixnet.net/blog/post/86950298
2014-02-20 6:47 pm
如果在赤壁曹操打垮孫權和劉備的話,曹操肯定能統合天下,只可惜事與願違。
赤壁之戰很重要的原因在於他奠定三分天下的基礎,形成三國鼎立的局面,這在中國歷史上算罕見的情況...。
2014-02-15 6:08 pm
赤壁之戰曹操若勝,幾乎就統一中國了,且曹操當時勝算極大,兵多馬盛

可是曹操不幸輸得很慘,該戰役使曹操絕對的軍事優勢被打破

使得東吳至少有可對抗曹操的基本實力,劉備也因而有空間往四川發展建立蜀國
2014-02-13 7:00 pm
嗨! 小女子簡單說明~ 不貼複雜文章 ~

赤壁之戰的確非常非常的重要

遠遠影響三國是否成立的關鍵因素

========================
當曹操消滅北方望族袁紹勢力後

整體戰力大大提升,並且大大提高統一中原的野心

除了追擊劉備,並且有收復江東的想法

才會在接受劉表舊部後,大力興建水軍

於是與孫權及劉備勢力展開了相當知名的赤壁之戰

====================================
赤壁之戰,輸與贏,的確非常重要

簡單來說

曹操若贏,大片收復江南、江東等領土及資源、兵力等,國力一躍而升

曹操統一中國的時間,大約五年內就可以完成

僅剩馬騰、張魯、劉璋、公孫,等殘弱偏安勢力

也有可能提早讓漢獻帝退位,曹操進而稱帝

========================================
倘若劉備和孫權得勝

曹操元氣大傷,數年內無法再次南進

就演化成現在的三國時代

所以這一仗相當關鍵及重要

========================================
赤壁之戰後的局勢

由於孫權與劉備一開始便是聯盟狀態

處於曖昧不明

劉備因而有時間往西發展,擴張勢力,如進攻蜀川滅劉璋

孫權也因而進取江南數部,及穩定江東勢力

曹操因不善水戰,因而往西涼地方圖發展,欲從西涼進蜀川

如消滅馬騰、韓遂勢力、及與劉備決戰漢中

形成三大勢力,三國鼎立

======================================

希望小女子的回答可以滿意~ ^^
2014-02-12 10:04 pm
赤壁之戰對劉備、孫權很重要。


赤壁之戰對中國人民沒有重要性。
反正中國政權都是專制獨裁,皇室窮奢極侈,官員貪污苛征雜稅。官員薪水都很低,可是官員都很有錢。


赤壁之戰,不曾改善中國的農田水利設施,不曾改善中國的醫藥衛生,不曾建立中國國民教育。
赤壁之戰對中國人民沒有重要性。
2014-02-11 5:30 am

http://china10k.com/trad/history/2/25/25c/25c01/25c0101.htm


赤壁之戰及三國鼎立形成


自古以來,在中國參與「逐鹿中原」遊戲的人,目的只有一個──蕩平群雄,雄霸天下。東漢末年的軍閥自然不會例外。


曹操在消滅袁紹勢力、統一北方地區之後,進一步想統一全中國,故積極練兵備戰,以便南下剷除其他割據力量。當時在南方比較值得重視的勢力,主要有兩股,即孫權和劉備。孫權繼承父孫堅、兄孫策之業,據守江東,兵精糧足,為曹操統一天下的最大障礙。劉備當時雖投靠荊州牧劉表,寄人籬下,但曹操老早已認定劉備是「天下英雄」,必須斬草除根以絕後患。


為了消滅孫、劉等勢力,曹操於建安十三年(208年)七月,率二十萬大軍南下荊州。當時劉表病死,其子劉琮投降,使曹操輕易取得了荊州,嚴重威脅江東的孫權。而劉備亦兵敗長,被曹軍日夜追趕,形勢危急。劉備遂派軍師諸葛亮到江東,說服孫權,聯合雙方的力量,其同抗曹。孫權接納其計,乃以有「美周郎」之稱的周瑜為主帥迎敵,與曹操在赤壁決戰。


雙方交戰時,孫、劉聯軍利用「黃蓋詐降」、「火燒連環船」之計,大破曹軍,曹操狼狽北返。赤壁之戰後,曹操無力南下,孫權、劉備亦各自發展和鞏固勢力,三國鼎立的局面漸告形成。


赤壁之戰是繼官渡之戰後中國歷史上另一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戰前,曹操是強勢,孫、劉是弱勢,但結果卻是「強」為「弱」所敗。所謂「人生不如意之事十常八九」,如我們要學習在逆境和劣勢之中沉應付、轉弱為強、反敗為勝,赤壁之戰確是立身處世的必讀教材。




http://china10k.com/trad/history/2/25/25e/25e01/25e0101.htm


三國時期的經濟與文化


三國時期雖然短暫,但其經濟、文化發展,在中國歷史上卻有很重要的地位。


曹操認為「夫定國之術,在於彊兵足食」,故在建安元年(196年)即募民屯田。除了屯田之外,曹魏又注意減免賦稅,興修水利,開闢良田,發展手工藝、商業。因此北方遂由東漢末軍閥混戰時期之「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一變而為「農官兵田,雞犬之聲,阡陌相屬」。


在蜀漢,主持政務的諸葛亮十分注重糧食生產。他分兵屯田,興修水利,大力發展農業,因此蜀國的經濟得到很快的發展,出現了「田疇闢,倉廩實,器械利,蓄積饒」的局面。據載,蜀地之都江堰水利工程經常有一千多人在維護,成都「家有鹽泉之井」,蜀錦更成為重要的財政來源之一。


孫權統治東吳達五十餘年,他對農業生產也甚為重視,曾針對江南人口少、生產落後、大片土地尚未開發的狀況,實行了屯田。當時江南地區已經普遍採用了兩牛一的耕作方法,稻田產量畝可收四斛。吳國的冶鐵、煮鹽業頗為發達,青瓷製作更是其著名的特產。為適應水戰和江海交通之需要,江東的造船業有了重大的發展,建安郡的侯官(今福建閩侯)是重要的造船中心,設有典船都尉,監督罪徒造船。海路經常遠航於東海、南海。大秦(羅馬帝國)的商人亦通過南海來到吳都建業進行貿易。


至於文化方面,曹操、曹丕、曹植三父子,皆極具文學才華,並稱「三曹」。曹操、曹丕在位期間,又大力發展文學,故曹魏有很出色的文學成就。此外,清談玄學在曹魏的晚期,亦日益流行起來,對中國的哲學有深遠的影響。各國對於文教、科技事業都十分重視,著名學者如虞翻、陸積等皆東吳名士。其中虞翻所寫的《易注》,流傳至今,為後人治《易》提供重要資料。相傳蜀相諸葛亮發明「木牛流馬」,為當時十分先進的運輸工具,可惜已失傳。醫學方面,華佗的醫術,至今仍為後人所傳頌。而魏甘露四年(259年),醫學家皇甫謐撰寫了中國的針灸經典──《針灸甲乙經》,對中國針灸的發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認識三國時期的經濟與文化,我們不禁要感歎道:「三國原來不只軍事那麼簡單。」





http://china10k.com/trad/history/2/25/25d/25d25/25d2501.htm


三國之成就不比「大一統」政權差


三國鼎立之局面雖然為時不長,但卻成為後來東晉十六國、南北朝割據分裂時期之先聲,故歷史上多合稱為魏晉南北朝。它與春秋戰國、五代十國及後來的宋遼夏金,均為歷史上著名的割據、偏安、對峙之亂世。同時,三國鼎立時期繼春秋戰國時期之後再次表明,列國競爭對中國政治、經濟、文化發展之推動,並不亞於大一統的中央集權時代。試觀三國時不僅北方經濟有所發展,而且東南、西南地區都得到大大的開發,當時思想活躍、學術繁榮、人才輩出,比起西漢後期、東漢後期死氣沉沉的「大一統」不知要進步多少。而後來西晉雖統一了全國,但無論政治、經濟、軍事諸方面,均不比三國強。職是之故,論及歷史上一統或分裂之作用時,極宜進行具體的分析。
2014-02-11 3:18 am
因為赤壁之戰,穩定了三國鼎立的局勢
曹操在基本統一北方後,于建安十三年七月揮師南下,企圖一舉消滅據有荊州的劉表和江東的孫權,統一全國。八月,劉表病逝,次子劉琮屯襄陽,劉備屯樊城。九月,曹操至新野,劉琮不戰而降。因江陵貯有劉表的大量糧草兵器等,劉備從樊城向江陵撤退,並命關羽帶領水軍經漢水到江陵會合。曹操親率輕騎五千,日夜兼程追趕,在當陽長阪(今湖北當陽東北)打敗劉備,佔領江陵。劉備放棄撤往江陵的計劃,折向東南漢水方向撤退,和自漢水東下的關羽水軍會合, 並與劉表長子江夏太守劉琦所部一萬餘人聯軍退至夏口(今湖北武漢漢口),圖謀聯合孫權抗擊曹操。

當曹操南下時,孫權派魯肅出使荊州,吊劉表喪,兼說劉備同心禦曹。魯肅與劉備相遇於當陽,後劉備用其計退至鄂縣樊口(今湖北鄂州西北)。時曹操據江陵, 將順流東下,形勢緊迫,劉備遣諸葛亮隨肅往東吳。諸葛亮到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孫權已接到曹操威脅的書信,說訓練好水師八十萬,要與孫權在吳地決戰。孫權不願以全吳之地,十萬之眾受制於曹操,又顧慮孫劉聯軍不能與曹操相匹敵,猶豫不決。諸葛亮對他分析敵我雙方的利弊,指出曹操勞師遠征,士卒疲憊。北人不習水戰。孫劉聯合,定可取勝。孫權部下以魯肅為代表的主戰派和張昭為首的主和派也展開了激烈爭辯。諸葛亮指出主和派意見的錯誤,進一步消除了孫權的顧慮。孫權決心聯劉抗曹,從鄱陽(今江西波陽東北)召回周瑜。周瑜支持諸葛亮和魯肅的意見,指出,實際來自中原的曹軍不過十五六萬,且已疲憊不堪。所得劉表新降的七八萬人,人心並不向曹。加之馬超、韓遂尚在關西,為曹操的後患,這些都是對曹操的不利因素。孫權增強聯劉抗曹取勝的信心,命周瑜和程普為左右都督,魯肅為贊軍校尉。周瑜率精銳部隊三萬人,沿江而上至夏口,與劉備統軍兩萬多人會合,共同抗曹。  

孫劉聯軍溯江西進,與順流而下的曹軍在赤壁(歷來有幾種說法。一般認為在今湖北蒲圻西北,長江南岸)相遇(見彩圖赤壁之戰戰場遺址 湖北蒲圻)曹軍初戰不利,退往長江北岸的烏林(今湖北洪湖東北),雙方隔江對峙。北兵不慣船上生活,曹操下令用鐵索將戰船連鎖在一起,以減輕風浪顛簸。周瑜部將黃蓋建議採用火攻戰術以敗曹軍。曹操驕傲輕敵,相信黃蓋的詐降,黃蓋帶十艘蒙沖鬥艦,滿載薪草膏油,外用帷幕偽裝,順風駛向曹船,因風縱火,燔燒曹軍船隻,火勢延及岸上營壘。曹軍人馬燒溺,傷亡慘重。周瑜、劉備軍隊水陸並進,曹操沿華容小道(今湖北監利北),向江陵方向狼狽退卻,加以瘟疫、饑餓,曹軍損失大半。

赤壁戰後,曹操退回北方,再無力南下。劉備通過這次戰爭也乘機佔據荊州大部。稍後又奪得劉璋的益州。孫權據有江東,形成了魏、蜀、吳三國鼎立的割據局面。
參考: 網路


收錄日期: 2021-04-20 14:56:48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40210000010KK02955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