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雖然朝鮮族部份主要族源好像高句麗是源於中國東北,不過朝鮮族的融合以至形成單一民族皆只是於朝鮮半島之內完成,朝鮮半島以外的朝鮮族都是來自朝鮮半島的移民所形成的耶。
下面是偉大祖國的解釋,當然難免包含政治宣傳成份耶,例如"當時朝鮮封建統治階級殘酷的剝削和壓迫"可以無須理會耶。
http://big5.gov.cn/gate/big5/www.gov.cn/test/2006-04/14/content_253753.htm
朝鮮族是由相鄰的朝鮮半島陸續遷入、定居東北地區而逐漸形成的我國跨境民族之一。1982年全國人口普查時發現,早在明末清初,有一部分朝鮮族的祖先就已定居在我國華北、東北境內。如河北省青龍縣塔溝及遼寧省蓋縣樸家溝村姓樸的朝鮮族,他們在當地定居已有300多年的歷史。
從19世紀中葉開始,有更多的朝鮮人接連不斷地從朝鮮半島遷入,這是中國朝鮮族的主要來源。由于當時朝鮮封建統治階級殘酷的剝削和壓迫,特別是1869年前後朝鮮北部遭受了連續幾年的自然災害,饑寒交迫的朝鮮農民紛紛背井離鄉,越過鴨綠江和圖們江來到中國,在兩江一帶開墾,同漢、滿等族人民雜居共處。據統計,1870年鴨綠江北岸一帶已有28個朝鮮族聚居鄉。1881年(清光緒七年),延邊地區朝鮮族已達1萬多人。1883年,在集安、臨江、新賓等縣的朝鮮族居民已有3.7萬多人。同一時期,烏蘇裏江沿岸一帶也移入為數不少的朝鮮農戶。但此時遷入人口還不是很多,大多數春來秋去,居住尚不穩定。
19世紀末,清政府的封禁政策逐漸得到解禁,隨後實行招民開墾政策。1881年在吉林設置荒務局,在南崗(琿春)、延吉、東溝等地設置招墾局,招募移民,凡應募移入者,均為中國臣民。1885年,清政府將圖們江北岸長約700裏、寬約50裏的地區劃為朝鮮族農民專墾區,更便于朝鮮農民大批移入東北地區定居。
1910年,日本強迫朝鮮政府簽訂《韓日合並條約》,朝鮮淪為日本殖民地。不堪忍受帝國主義殘酷剝削和壓迫的朝鮮人民和部分愛國人士,大量移入中國東北各地,到1918年已達36萬多人。
1931年“九•一八”事變發生後,日本帝國主義只用三個月時間就把中國東北地區淪為其殖民地。為加強對東北地區的統治,把東北建成其物資供應地,日本帝國主義在組織日本農民移至東北地區的同時,還強制朝鮮人移居中國東北。據1940年8月統計,自1937年到1940年,日本以“集團開拓民”等名義強制移民到東北各地的朝鮮農戶就達14725戶。
到1945年日本戰敗前,在中國的朝鮮人數量已達216.5萬。1945年8月日本投降以後,不少朝鮮人開始陸續返回朝鮮半島。經過幾年的人口變動,至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趨于基本穩定。1953年全國第一次人口普查時,朝鮮族人口為111.1萬人。
朝鮮族先民越江開墾之際,處境十分困難。但是,他們在漢、滿等民族的幫助下,他們披荊斬棘,辛勤勞動,在墾拓荒地的過程中,建立家園並逐漸定居下來,成為我國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員。作為一個農業民族,朝鮮族以在寒冷的北方種植水稻著稱,他們在我國農業史上創造性地揭開了嶄新的一頁。原來圖們江、鴨綠江流域多為山區和丘陵,氣候寒冷,無霜期最短110天,最長160天,而且都是野草叢生,樹根盤繞的荒原或沼澤地帶,一般不易種植水稻。但朝鮮族先民不畏艱辛,刨地拓荒,積極試種水稻,終于使水稻在我國東北地區得以種植。在通化縣大甸子等地,最早試種水稻成功,以後擴大到臨江、懷仁、興京、柳河、海龍等地,1877年延邊開始種植。1906年,朝鮮族農民在和龍縣勇智鄉大教洞開掘了長達1308米的渠道,灌溉了33頃水田,並獲得較高産量,從此延邊地區的稻田面積逐年增加,成為我國東北地區著名的水稻産區。據統計,至20世紀20年代,吉林省延邊地區、吉林地區水田的100%和通化地區水田的85%,黑龍江省水田的100%,遼寧省開原地區水田的90%、興京地區和沈陽地區水田的85%、撫順地區水田的80%和丹東地區水田的70%,均是由朝鮮族人民開發耕種的。
2014-02-10 10:09:28 補充:
就是古時的國界,使到高句麗人被同化/融合成不同民族耶。
唐聯合新羅滅高句麗之後:
被唐俘虜的高句麗人,要遷入中土,後來被同化成為漢人。
留在朝鮮半島的高句麗人,被新羅統治,後來高句麗及百濟遺民反抗新羅,分裂出後高句麗及後百濟,即後三國,後三國後來再度被王氏高麗統一,融合並形成單一民族,就是朝鮮族之始耶。
部份高句麗人則逃入渤海國,跟靺鞨人融合,形成女真族來源的一部份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