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戰國時代的問題,盡量可以詳細點

2014-02-07 10:54 pm
如提
我想大略了解戰國時代
戰國時代有哪些國家與皇帝?(大略就好)
國家與國家之間的關西,如是仇敵或聯盟
比較大型的事件
官位比較大的也給我一些
麻煩各位大大了><
更新1:

那時候的人大略可以活到幾歲? 有什麼叫特別的禮儀習俗嗎?

回答 (3)

2014-02-08 12:06 am
✔ 最佳答案
戰國時代實際上應該是從韓趙魏三家分晉開始算起直到秦始皇統一天下為止, 戰國時代是中國古代重要的歷史時期之一,其主體時間線處於東周末期。 戰國時代是華夏曆史上分裂對抗最嚴重且最持久的時代之一。春秋之後,也就是周朝的後半期,進入了七國爭雄的時代,所以人們稱之為戰國。 戰國時期,魏、趙、韓、齊、楚、秦、燕這七個諸侯強國,即戰國七雄 ,連年征戰,在軍事、政治、外交各方面的鬥爭十分激烈。 由於秦國的商鞅變法發揮了富國強兵的重要作用,秦國終於後來居上,逐一滅掉了其他六國,完成了統一國家。

魏文侯(前445年-前369年在位)任用李悝進行改革,盡地力之教,建立武卒,重用吳起、西門豹等人治理地方,發展經濟,成為戰國初期第一個強國。魏武侯時,吳起受魏相公叔排擠,離魏至楚。

周安王二十年(前382年),楚悼王任用吳起進行變法,裁減冗官,廢除貴族的世卿世棣,明法審令,禁止私門請託,也日益強盛了起來。但楚國舊勢力太強,楚悼王剛死,吳起就被亂箭射死。魏惠王將國都遷至大梁,招徠士人,發展水利,對外用兵,圖謀吞併以濮陽為都城的衛國,引起周圍國家的不滿。這時,齊威王任用鄒忌等人進行改革,大力整頓政治,鼓勵臣民進諫,制定法律,招撫流亡,經濟迅速發展,成為實力僅次於魏的大國。

周顯王十六年(前353年)的桂陵之戰和周顯王二十八年(前341年)的馬陵之戰,齊國以田忌為將軍,孫臏為軍師,用奇計打敗了魏軍,從此,齊國成為中原最強的國家。為了滿足對人才的需求,齊宣王擴建位於齊都臨淄的稷下學宮,對前來稷下的學者,給予土大夫的優厚俸祿和舒適的生活待遇,讓他們專心學術,培養弟子,促進了學術的進步和繁榮。

周顯王十三年(前356年)和十九年(前350年),秦孝公任用商鞅進行的變法最為徹底。商鞅變法鼓勵人口增殖,重農抑商,廢除世卿世祿制度,獎勵軍功,編制戶口,實行連坐之法,使秦國成為戰國中期以後最為強大的國家。

齊國和秦國東西對峙,展開了爭取其他諸侯國、孤立對方的鬥爭,而韓、魏、趙、楚、燕等國,則在聯秦抗齊和聯齊抗秦中搖擺。這時,出現了兩個著名的政治家--張儀和公孫衍,他們分別連橫(分化六國)和合縱(聯合抗秦),導演了一幕生動悲壯的活劇。

強大起來的秦國,不斷地向東方擴張領土。周顯王四十六年(前323年),魏、韓、趙、燕、中山五國互相承認對方君主為王,以聯合抗秦,但不久後失敗,魏相惠施聯合齊、楚的活動也遭到失敗,被驅逐。魏惠王任用張儀為魏相,想聯合秦、韓之兵以伐齊、楚。但張儀的真正意圖,是要魏國首先事秦,而讓其他諸侯國仿效。魏惠王沒有聽從張儀的意見,之後趕走張儀,以公孫衍為魏相。次年,公孫衍發動魏、楚、燕、趙、韓五國第一次合縱攻秦,被秦擊潰。此後,秦不斷進擊三晉,又利用巴蜀互攻的機會,出兵佔領了巴蜀全境,獲得了一個富庶的後方基地。

周慎靚王五年(前316年),齊與楚結盟,加強了與秦抗衡的力量。為了破壞楚、齊聯盟,秦國張儀出使楚國,使楚與齊絕交。當楚懷王察覺受騙,又發兵攻秦。秦軍在丹陽打敗楚軍,張儀又說服韓、趙、燕與秦連橫,齊、韓、魏聯合政楚。周赧王十六年(前299年),楚懷王受騙往秦,被扣留,最後死於秦國。從此,楚國一蹶不振。

周赧王八年(前307年),趙武靈王實行胡服騎射,改傳統的甲兵為騎兵,改車戰為運動戰,使趙國的軍事實力大為增強,成為秦國向東發展的新障礙。周赧王三十七年(前278年),秦將白起攻破楚都郢城,揭開了秦國統一戰爭的序幕。周赧王五十四年(前260年),秦派大將王齕奪取上黨,與趙廉頗軍在長平對峙。秦用反間計,使趙國以年輕氣盛且只會紙上談兵的趙括代替廉頗為長平趙軍統帥。長平之戰是秦國與他在中原最後一個強手的決戰,也是戰國最後一次大戰。至此,東方六國都已不再是秦國的對手。

秦自孝公時商鞅變法,中經秦惠王、武王、昭王,一百餘年間,建立了比較鞏固的中央集權的統治,注重水利和農業生產,獎勵軍功,軍隊裝備優良,又充分利用客卿為秦謀劃作戰,在諸侯國中越戰越強,終於打敗了東方各個強大的敵手,成為天下第一的強國。秦王政九年(前238年),平嫪毒之亂,嬴政親自執掌政權,隨即出動大軍,以摧枯拉朽之勢,橫掃六國舊勢力,史稱秦滅六國。終於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的國家,歷史翻開了新的一頁。




2014-02-07 16:15:03 補充:
春秋戰國時期。那時候人的生活條件極差,醫療條件十分欠缺,加上戰亂頻頻,人的平均壽命大約30~35歲左右。其實,在遠古時代,人的壽命是很長的,平均壽命應該在七十歲左右。因為那時天下太平,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沒有環境汙染,沒有戰爭,也沒有瘟疫流行,炎帝和黃帝時期,各部落集團為了爭奪領地,不斷的發動大規模的戰爭,成千上萬的平民在戰爭中死去。同時殘酷的戰爭和野蠻的殺戮,破壞了正常的生活秩序,也導致各種疾病流行,使許多人過早的夭亡。人的壽命開始逐漸下降,但平均壽命也還在五十歲左右。可是到了春秋戰國和秦漢時期,戰爭和疾病使更多的人早亡,人的平均壽命才降到了三十歲左右。

2014-02-07 16:27:46 補充:
春秋戰國時代各諸侯國尊儒的很少,但任何諸侯國都要祭神靈、祭祖、祭社稷山川等。秦代焚書坑儒、禁止儒家思想傳播,但秦代照樣要敬天(盡管他們敬的“天”是“四帝”)、要祭祖、要祭社稷等等。戰國時期出現了以鄒衍為代表的陰陽五行學派。鄒衍將陰陽與五行結合起來,使之神秘化,用以說明天道人道的變化規律。戰國末年呂不韋主編的《呂氏春秋》十二紀,用陰陽五行說構造了一個形式嚴整的龐大的世界圖式。在宗教思想方面,出現了五帝、五神、五祀說。秦國原有四帝崇拜(白帝、青帝、黃帝、炎帝)。神仙之說在戰國中後期開始流行,它反映了人們逃避災難、解脫生死、尋找世外桃源的願望。《莊子》書中就有不食人間煙火、長生不老的真人。

2014-02-07 16:38:08 補充:
春秋戰國時期封建的婚姻制度並沒有深入人心,男女在選擇婚姻時都還有一定自主權,男子可以擇妻和休妻,而女子雖不能拒絕父母包辦的婚姻,但她還能改嫁。春秋戰國時期的居民,特別是在貴族當中,還流行著一夫多妻制的陪嫁婚姻。 這種婚姻不是以陪嫁嫁妝為主的,而是以陪嫁多個妻子為目的的。 在春秋戰國時期,流行這樣一個風俗:諸侯將要出嫁一個女兒給諸侯之時,除了要嫁自己的女兒之外,還要請鄰近的或關係比較好的其他兩個諸侯國的女兒來陪嫁。 正嫁女兒在我國古代的婚俗中有一個專用的名稱,稱之為" 夫人" ;兩個陪嫁的女子,稱之為" 媵"。

2014-02-07 18:54:43 補充:
春秋戰國時期的墓葬大多是分等級而下葬的,一般分王、侯、高級大夫、一般大夫、平民這麼幾個等級。 各個等級的隨葬品是有區別的,主要區別在隨葬的禮器方面,這時的居民以禮器的數量來區別各自的等級。春秋時期大多隨葬青銅質的禮器,而至戰國時期,則大多隨葬仿青銅的陶質禮器,所有的禮器都和飲食有關。 春秋時期的墓葬大多沒有墓道,而是長方形的豎穴墓,而自戰國以後,則有墓道出現。 春秋時期的居民大多是屈肢葬,而戰國的居民開始採用直肢葬。 春秋戰國的居民都是使用木棺,一些貴族還有木槨。
參考: 網路資料整理
2015-02-20 7:24 am
●九州 娛樂 網站 http://ts777.cc
●●●運彩遊戲、真人遊戲、電子遊戲、對戰遊戲、對戰遊戲●●●

●新舊會員儲值就送500點

● 真人百家樂彩金等你拿

●線上影片直播、正妹圖、討論區免費註冊

歡迎免費體驗交流試玩!

●九州 娛樂 網站 http://ts777.cc
2014-02-07 11:44 pm
戰國時期(前476年,一說前453年或前403年~前221年),或稱戰國時代,簡稱戰國,是中國歷史上東周的一段歷史時期(秦統一中原前),這一時期各國混戰不休,故前人稱之為戰國。戰國之前是春秋,都是後世史家為研究這兩段時期的歷史,對東周這段歷史時期的再次劃分。歷史上並不存在春秋、戰國這樣的朝代。

「戰國」一名取自於西漢劉向所編注的《戰國策》。隨著時間的發展,這兩種觀點都得到了其支持者的完善和補充。在前403年之前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有前473年越王勾踐滅吳,和前403年三家分晉。目前,史記的觀點因包括了如上重要的歷史事件而得到多數採納。而在戰國時期的結束是在秦統一中國(前221年),參見秦統一中國之戰。

伴隨著私田制和鐵器的廣泛運用,社會新興階層的崛起,戰國時期的中國從政治、經濟、文化科技上迎來了一個變革的高峰。由於郡縣制度的加強,以獲取土地、財富、人口的國家不斷開展兼并戰爭,促使這個從春秋時期開始便戰爭不斷的土地逐漸走向新的時代。戰國承春秋亂世,啟帝秦發端,中續百家爭鳴的文化潮流,中原經濟技術的新發展與各國相繼圖強而展開的舉國變法,名士的縱橫捭闔,宿將的戰場爭鋒,湧現出了大量為後世傳誦的典故。塑造了帝制中國的雛形。

七強並立形勢的形成
檢視圖片
戰國形勢

戰國時期諸侯各自為政,相互混戰,國際社會非常不穩定。戰國初期東周境內尚有十幾個國家,其中以齊、晉、楚、越四國的實力最強,有四分天下之勢。

後來晉國內亂,以智氏、范氏、中行氏和韓、趙、魏六家為主的「六卿」又互相兼併,范氏和中行氏倒下後,以智伯瑤為首的智氏,於前455年聯合韓、魏兩家合兵攻趙,把趙襄子圍在晉陽,決汾水灌城。韓、魏突然和趙氏聯合起來,於前453年消滅智氏,瓜分了智氏的全部土地。不久,三家又將晉公室的土地和人民,除曲沃(今山西聞喜縣)、絳州(今山西翼城東南)外,也都瓜分了。這時的晉國國君降到了三家之下,卑屈到要朝見三家大夫(三家分晉)。齊國卿族田氏到陳完的第五世孫田恆,聯合鮑氏,滅了當時專權的欒、高二氏篡奪齊國政權(田氏代齊前386年)。後來燕國崛起,秦國中興,及其它一些小國陸續的被吞併或淪為附庸。到了戰國中期,剩下來的七個主要大國秦、楚、韓、趙、魏、齊、燕被稱為戰國七雄。

小國尚有東周、宋、衛、中山、魯、滕、鄒、費等,至戰國時期結束時除被秦國淪為附庸的衛國外都先後被七國所吞併。與七雄相毗鄰的還有不少少數民族,北面和西北有林胡、樓煩、東胡、匈奴、義渠,南面有巴蜀和閩、越。至秦統一,通過列國的兼併戰爭和自發的經濟、文化交流與遷徙,這些少數民族多與中原民族融合,有些則保持了原有的民族風貌,部分如匈奴則與中原成對立姿態

2014-02-07 15:44:34 補充:
合縱是指中國春秋時期及戰國時期的一種外交及軍事策略,指多個國力較弱的國家聯合一起對付一個國力較強的國家。

提倡者為蘇秦,最後被連橫計所破解。當時戰國七雄中以秦國實力最強,嚴重威脅東方六國的生存。蘇秦在遊說秦惠王連橫不成後,轉而遊說六國聯合起來對抗秦國。合縱之勢形成,蘇秦掌六國相國印,然而各國之間也存在大小矛盾,蘇秦因疑為燕國間諜而被齊王殺死,合縱聯盟隨之瓦解。

2014-02-07 15:44:48 補充:
連橫為中國戰國時代以張儀為首的縱橫家向秦國所提出的一種外交策略,與當時蘇秦向六國(齊國、楚國、燕國、韓國、趙國、魏國)所提出的合縱相對。

目的

秦國於戰國後期成為最大國,於是蘇秦提倡合縱,即六國聯合抵抗秦國。為此,張儀等縱橫家提倡連橫,指六國中的某幾個國家聯合秦國進攻其他國家,其目的有二:

使六國不能團結一致
造成六國彼此的內訌

2014-02-07 15:45:07 補充:
==
參考: , 知識


收錄日期: 2021-05-04 11:53:36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40207000015KK02524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