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戰國時代實際上應該是從韓趙魏三家分晉開始算起直到秦始皇統一天下為止, 戰國時代是中國古代重要的歷史時期之一,其主體時間線處於東周末期。 戰國時代是華夏曆史上分裂對抗最嚴重且最持久的時代之一。春秋之後,也就是周朝的後半期,進入了七國爭雄的時代,所以人們稱之為戰國。 戰國時期,魏、趙、韓、齊、楚、秦、燕這七個諸侯強國,即戰國七雄 ,連年征戰,在軍事、政治、外交各方面的鬥爭十分激烈。 由於秦國的商鞅變法發揮了富國強兵的重要作用,秦國終於後來居上,逐一滅掉了其他六國,完成了統一國家。
魏文侯(前445年-前369年在位)任用李悝進行改革,盡地力之教,建立武卒,重用吳起、西門豹等人治理地方,發展經濟,成為戰國初期第一個強國。魏武侯時,吳起受魏相公叔排擠,離魏至楚。
周安王二十年(前382年),楚悼王任用吳起進行變法,裁減冗官,廢除貴族的世卿世棣,明法審令,禁止私門請託,也日益強盛了起來。但楚國舊勢力太強,楚悼王剛死,吳起就被亂箭射死。魏惠王將國都遷至大梁,招徠士人,發展水利,對外用兵,圖謀吞併以濮陽為都城的衛國,引起周圍國家的不滿。這時,齊威王任用鄒忌等人進行改革,大力整頓政治,鼓勵臣民進諫,制定法律,招撫流亡,經濟迅速發展,成為實力僅次於魏的大國。
周顯王十六年(前353年)的桂陵之戰和周顯王二十八年(前341年)的馬陵之戰,齊國以田忌為將軍,孫臏為軍師,用奇計打敗了魏軍,從此,齊國成為中原最強的國家。為了滿足對人才的需求,齊宣王擴建位於齊都臨淄的稷下學宮,對前來稷下的學者,給予土大夫的優厚俸祿和舒適的生活待遇,讓他們專心學術,培養弟子,促進了學術的進步和繁榮。
周顯王十三年(前356年)和十九年(前350年),秦孝公任用商鞅進行的變法最為徹底。商鞅變法鼓勵人口增殖,重農抑商,廢除世卿世祿制度,獎勵軍功,編制戶口,實行連坐之法,使秦國成為戰國中期以後最為強大的國家。
齊國和秦國東西對峙,展開了爭取其他諸侯國、孤立對方的鬥爭,而韓、魏、趙、楚、燕等國,則在聯秦抗齊和聯齊抗秦中搖擺。這時,出現了兩個著名的政治家--張儀和公孫衍,他們分別連橫(分化六國)和合縱(聯合抗秦),導演了一幕生動悲壯的活劇。
強大起來的秦國,不斷地向東方擴張領土。周顯王四十六年(前323年),魏、韓、趙、燕、中山五國互相承認對方君主為王,以聯合抗秦,但不久後失敗,魏相惠施聯合齊、楚的活動也遭到失敗,被驅逐。魏惠王任用張儀為魏相,想聯合秦、韓之兵以伐齊、楚。但張儀的真正意圖,是要魏國首先事秦,而讓其他諸侯國仿效。魏惠王沒有聽從張儀的意見,之後趕走張儀,以公孫衍為魏相。次年,公孫衍發動魏、楚、燕、趙、韓五國第一次合縱攻秦,被秦擊潰。此後,秦不斷進擊三晉,又利用巴蜀互攻的機會,出兵佔領了巴蜀全境,獲得了一個富庶的後方基地。
周慎靚王五年(前316年),齊與楚結盟,加強了與秦抗衡的力量。為了破壞楚、齊聯盟,秦國張儀出使楚國,使楚與齊絕交。當楚懷王察覺受騙,又發兵攻秦。秦軍在丹陽打敗楚軍,張儀又說服韓、趙、燕與秦連橫,齊、韓、魏聯合政楚。周赧王十六年(前299年),楚懷王受騙往秦,被扣留,最後死於秦國。從此,楚國一蹶不振。
周赧王八年(前307年),趙武靈王實行胡服騎射,改傳統的甲兵為騎兵,改車戰為運動戰,使趙國的軍事實力大為增強,成為秦國向東發展的新障礙。周赧王三十七年(前278年),秦將白起攻破楚都郢城,揭開了秦國統一戰爭的序幕。周赧王五十四年(前260年),秦派大將王齕奪取上黨,與趙廉頗軍在長平對峙。秦用反間計,使趙國以年輕氣盛且只會紙上談兵的趙括代替廉頗為長平趙軍統帥。長平之戰是秦國與他在中原最後一個強手的決戰,也是戰國最後一次大戰。至此,東方六國都已不再是秦國的對手。
秦自孝公時商鞅變法,中經秦惠王、武王、昭王,一百餘年間,建立了比較鞏固的中央集權的統治,注重水利和農業生產,獎勵軍功,軍隊裝備優良,又充分利用客卿為秦謀劃作戰,在諸侯國中越戰越強,終於打敗了東方各個強大的敵手,成為天下第一的強國。秦王政九年(前238年),平嫪毒之亂,嬴政親自執掌政權,隨即出動大軍,以摧枯拉朽之勢,橫掃六國舊勢力,史稱秦滅六國。終於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的國家,歷史翻開了新的一頁。
2014-02-07 16:15:03 補充:
春秋戰國時期。那時候人的生活條件極差,醫療條件十分欠缺,加上戰亂頻頻,人的平均壽命大約30~35歲左右。其實,在遠古時代,人的壽命是很長的,平均壽命應該在七十歲左右。因為那時天下太平,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沒有環境汙染,沒有戰爭,也沒有瘟疫流行,炎帝和黃帝時期,各部落集團為了爭奪領地,不斷的發動大規模的戰爭,成千上萬的平民在戰爭中死去。同時殘酷的戰爭和野蠻的殺戮,破壞了正常的生活秩序,也導致各種疾病流行,使許多人過早的夭亡。人的壽命開始逐漸下降,但平均壽命也還在五十歲左右。可是到了春秋戰國和秦漢時期,戰爭和疾病使更多的人早亡,人的平均壽命才降到了三十歲左右。
2014-02-07 16:27:46 補充:
春秋戰國時代各諸侯國尊儒的很少,但任何諸侯國都要祭神靈、祭祖、祭社稷山川等。秦代焚書坑儒、禁止儒家思想傳播,但秦代照樣要敬天(盡管他們敬的“天”是“四帝”)、要祭祖、要祭社稷等等。戰國時期出現了以鄒衍為代表的陰陽五行學派。鄒衍將陰陽與五行結合起來,使之神秘化,用以說明天道人道的變化規律。戰國末年呂不韋主編的《呂氏春秋》十二紀,用陰陽五行說構造了一個形式嚴整的龐大的世界圖式。在宗教思想方面,出現了五帝、五神、五祀說。秦國原有四帝崇拜(白帝、青帝、黃帝、炎帝)。神仙之說在戰國中後期開始流行,它反映了人們逃避災難、解脫生死、尋找世外桃源的願望。《莊子》書中就有不食人間煙火、長生不老的真人。
2014-02-07 16:38:08 補充:
春秋戰國時期封建的婚姻制度並沒有深入人心,男女在選擇婚姻時都還有一定自主權,男子可以擇妻和休妻,而女子雖不能拒絕父母包辦的婚姻,但她還能改嫁。春秋戰國時期的居民,特別是在貴族當中,還流行著一夫多妻制的陪嫁婚姻。 這種婚姻不是以陪嫁嫁妝為主的,而是以陪嫁多個妻子為目的的。 在春秋戰國時期,流行這樣一個風俗:諸侯將要出嫁一個女兒給諸侯之時,除了要嫁自己的女兒之外,還要請鄰近的或關係比較好的其他兩個諸侯國的女兒來陪嫁。 正嫁女兒在我國古代的婚俗中有一個專用的名稱,稱之為" 夫人" ;兩個陪嫁的女子,稱之為" 媵"。
2014-02-07 18:54:43 補充:
春秋戰國時期的墓葬大多是分等級而下葬的,一般分王、侯、高級大夫、一般大夫、平民這麼幾個等級。 各個等級的隨葬品是有區別的,主要區別在隨葬的禮器方面,這時的居民以禮器的數量來區別各自的等級。春秋時期大多隨葬青銅質的禮器,而至戰國時期,則大多隨葬仿青銅的陶質禮器,所有的禮器都和飲食有關。 春秋時期的墓葬大多沒有墓道,而是長方形的豎穴墓,而自戰國以後,則有墓道出現。 春秋時期的居民大多是屈肢葬,而戰國的居民開始採用直肢葬。 春秋戰國的居民都是使用木棺,一些貴族還有木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