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急!急!急!急!急!韓愈的資料!!!!!

2014-02-07 2:17 am
我要韓愈的簡單的生平介紹,簡單的時代背景,他的詩歌的格律和用韻,主打詩歌,它的內容主題,寫作手法和修辭.
全部以簡單和main-point為答案!!!!!!!!
Thank you!

回答 (2)

2014-02-07 3:20 am
✔ 最佳答案
韓愈(768-824)﹐字退之﹐河南人﹐人稱“韓昌黎”。



  韓愈﹐19歲開始參加進士考試﹐“三試不中”﹐直到25歲才考中進士﹐後在吏部“博學宏辭”科考試中又連遭失敗﹐仕途坎坷。多經反覆﹐直到35歲才當上京官“四門博士”﹐後升遷為監察御史﹐又因為為民請命﹐得罪當政的京兆尹李實﹐很快被貶為陽山縣令。



  唐德宗死後﹐韓愈重受提拔﹐先后當上國子博士和刑部侍郎。元和十四年(819年)﹐韓愈向皇帝上書反對迎拜“佛骨”的《論佛骨表》﹐得罪唐憲宗﹐被貶為潮州刺史。在潮州﹐他先后作《祭鱷魚文》﹑釋放奴隸﹐深得百姓愛戴。元和十五年(820年)﹐唐穆宗即位﹐韓愈被召回作國子祭酒﹐後轉吏部侍郎。



  長慶四年(824年)﹐韓愈病逝﹐享年57歲﹐追贈禮部尚書。




  韓愈領導唐代古文運動是成功的﹐從此“古文自唐以后為一大變”﹐一改淫靡的文風。蘇軾據此稱祂是“文起八代之衰”。韓愈的文學主張﹐對於後代文學理論的發展和文學實踐活動都有積極的影響。



  韓愈的作品非常丰富﹐現存詩文700余篇﹐其中散文近400篇。



  韓愈的散文涉及方面很廣﹐有“扶樹教道”﹑宣傳儒家思想的作品﹐如《原道》﹑《原姓》﹑《原毀》﹔有寓意深刻的雜說﹐如《龍說》﹑《馬說》﹔有刺社會之弊的議論和表狀﹐如《諱辯》﹑《論佛骨表》﹔有談“求師之道”的﹐如《師說》﹔有感情激蕩﹑真摯動人的祭文﹑墓志銘﹐如《祭十二郎文》﹑《柳子厚墓志銘》等。



  韓愈的詩作也取得很大成就。他不拘泥於李﹑杜﹐而是有所革新與創造﹐形成了一個新的流派。



  韓愈三進國子監做博士﹐一度擔任國子監祭酒﹐招收弟子﹐親授學業﹐留下了論說師道﹑激勵後進和提攜人才的文章﹐不失為一位有創造性見解的教育家。



  韓愈力改恥為人師之風﹐廣招後學。柳宗元曾贊嘆說﹕“今之世不聞有師﹐獨韓愈不顧流俗﹐犯笑侮﹐收招後學﹐作《師說》﹐因抗顏為師﹐愈以是得狂名。”



  韓愈在教育方面的論文主要的有《師說》﹑《進學解》和《雜說四.馬說》等等。在這些文章中﹐他強調了求師的重要性﹐指出“人非生而知之”﹔提出了“道之所存﹐師之所存”的命題﹐認為只要是有學問的人﹐就是自己的老師﹔他還提出了“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的至理名言﹐把有才能人比作千里馬﹐指出“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闡釋了在位之人如何識別人才﹑對待人才和使用人才的問題。



  韓愈的“性三品說”在哲學領域產生較大的影響。韓愈認為﹐“性也者﹐與生俱生也﹔情也者﹐接於物而生也。”就是說﹐人性是人生下來就有的﹐情是後天產生的。性的內容表現為仁﹑義﹑禮﹑智﹑信(五德)﹐情的具體內容表現為喜﹑怒﹑哀﹑懼﹑愛﹑惡﹑欲(七情)。性情人人都有﹐但程度不同。韓愈認為﹐這種差異也是天生的﹐因而他把人性分為上﹑中﹑下三品﹐相應的情也有三品。根據這種理論﹐韓愈提出對上等人用“教”的辦法﹐對下等人用“制”的辦法﹐使之“畏威”。這種理論同董仲舒把人性分為“聖人之性”﹑“中民之性”﹑“斗筲之性”一脈相承的。性三品說﹐必然導致英雄史觀。韓愈認為﹐歷史由“聖人”創造﹐這是性三品說的必然邏輯結論。



  韓愈的作品﹐充實了盛中唐文化﹐為我們留下了瑰麗的文化遺產。他的思想觀點﹐極大地推動了當時社會的思想進步﹐成為我國文學思想史上一位杰出人物。
2014-02-09 6:41 am
韓愈

1.楔子:
  唐朝中期,文壇上出現一場聲勢浩大的古文運動,像巨浪一樣摧毀了許多駢文的沙堡,這個運動的領袖就是韓愈。

  在科舉路上,他曾當了三次重考生,在當官的生涯裏,他廉潔、耿直、敢講真話的優點,而使他數度被貶至鳥不生蛋的地方,有次更險些被皇上殺頭。

  雖然他是如此倒楣,但在文學的領域,他卻委實有著重大的貢獻。

  現在,就讓我們認識認識這位被蘇軾讚為「文起八代之衰,道濟天下之溺」的名重考生-韓愈。

2.生平梗概:
  韓愈,字退之,河南河陽人。郡望昌黎(今河北省昌黎縣),世稱韓昌黎。晚年任官吏部侍郎,因稱韓吏部。諡號文,故又稱韓文公,早孤,由嫂鄭氏撫養成人。七歲讀書,十三歲能文,少年時期就研究古訓,關心政治。二十歲赴長安應進士試,三試不第;二十五歲考中進士後,又三試博學鴻詞於禮部都未入選。唐德宗貞元十一年(西元七九五),韓愈年二十八歲時,曾三上宰相書求仕進,都未得到答覆,不得不在同年五月離開長安,二十九歲後,曾先後在汴州董晉,徐州長建封兩節度使幕府任職;三十五 歲被擢為四門博士,次年任監察御史,上書論天旱人飢狀,請寬民徭役,除民租賦,指斥朝政,被貶為連州陽山令。憲宗即位(元和元年,即八0六年),獲赦回京,任國子博士。元和十二年(八一七),韓愈五十歲,隨宰相裴度征討淮西吳元濟叛軍,任行軍司馬,平亂有功,被升任為刑部待郎。元和十四年(八一九),愈年五十二歲,憲宗迎佛骨入大內,愈一生排斥佛老,上表反對迎佛骨,被貶為潮州(今廣東潮安縣)刺吏,後又移袁州(今江西省宜春縣)。穆宗即位(八二一),歷任國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兼御史大夫等職。長慶四年(八二四)敬宗即 位,同年十二月韓愈在京師因病去世,享年五十七歲。

3.代表著作: 

  韓愈詩文:
  雜說四:韓愈的集子裏有四篇『雜說』,最有名為後世所傳誦的就是這講伯樂和千里馬的第四集。有人推測,德宗貞元十一年(七九五)韓愈二十八歲時三次上書宰相,希望得到提拔晉用,結果得不到答覆,失望回老家河陽,同時寫了這篇文章以表示感慨。這佷有可能。文章借伯樂來譬喻能識拔人材的宰相,借千里馬來譬喻人材,用簡潔的文字,把應該識拔和使用人材的道理講得很清楚,這不僅在古代社會裏是難能可貴的言論,即使到今天在用人問題上也大可借鑒。
 
  畫記:這是德宗貞元十一年(七九五)韓愈二十八歲時從京城長安回到老家河陽後所作。在上一年他得到了一卷人物小畫的摹本,這時遇到姓趙的原臨摹者,就把畫卷割愛送還給人家,自己寫了這篇『畫記』以自慰。畫卷原本是若干小畫聯綴起來的,這篇『畫記』綜合記述其中描繪的人、馬匹和其他動物、車輛、兵器、用器、遊戲器具,除逐一統計數字外,對構成故事主體的人物、馬匹、還分別講說其各種不同的姿態。文句簡潔,而形象生動,使人們讀起來不致產生流水帳的感覺。這就是韓文高超勝人之處 。

  師說:這是一篇著名的論說文。所謂「師」,就是以人家為師、向人家學習的意思。『師說』就是講為什麼要以人家為師、向人家學習的論說文。文章從正面提出了師有傳道、授業、解惑的作用,從幾個層次,針對當時土大夫中存在的不願以人家為師的錯誤思想,做了有力的批判。文章名義上是為跟他學習的青年人李蟠所寫的,實際表達了韓愈自己的教育思想,對後世有極大的影響,今天看起來仍有很多可取的地方。
 
  論佛骨表:表,是古代臣下呈上皇帝的一種章奏。憲宗元和十四年(八一九)正月韓愈五十二歲所上的『論佛骨表』,在歷代數以萬計的表中要算是有光輝有影響的大文章。所謂佛骨,是藏貯在鳳翔法門寺裏的一根傳為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的指骨,唐朝人說每過三十年把它請出來一次,就可「歲豐人泰」。這時憲宗要把它請進京城裏來,還要迎進皇宮,然後送到大寺院讓官僚百姓供養,這當然是一件勞民傷財的無意義舉動。韓愈當時身為刑部侍郎,本可對此抱事不關己的態度,可他竟勇敢地上了這個表來勸 諫,說明他確能將『原道』裏提出的理論見諸行動,不是言行不一的懦夫。當然,掃了憲宗的興,結果是很不美妙的。憲宗對表裏所說的「事佛求福,乃更得禍」特別生氣,要把韓愈處死,虧得大臣親貴們解救,纔從寬遠貶到潮州去當刺史。表文氣勢雄偉,說理透辟,實際上是一篇精彩的論說文章,公認為韓文中的名作。
 
   柳子厚墓誌銘:這是元和十五年(八二○)七月韓愈五十三歲在袁州刺史任上給好友柳宗元寫的墓誌銘,是韓愈晚年作品中膾炙人口的名作。這倒並非因為它是一位古文運動倡導者給另一位古文運動大名人寫的墓誌銘,以「名」來吸引人,而是在文章裏體現了韓愈對朋友的公允並滿了真摯的友情。眾所周知,柳宗元是參與了王叔文政治集團,在此政治集團失敗後一蹶不振的。對這個政治集團,以及柳宗元的參與,韓愈是不滿的。但可貴的是韓愈既不隱晦自己的觀點,又對柳宗元的人品、文


收錄日期: 2021-04-13 19:58:55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40206000051KK00213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