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二之性,即是佛性

2014-02-07 7:08 am
<摘自六祖壇經自序品第一>
宗復問曰:黃梅付囑?如何指授?
惠能曰:指授即無,惟論見性,不論禪定解脫。
宗曰 :何不論禪定解脫?
謂曰 :為是二法,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之法。
宗又問:如何是佛法不二之法?
惠能曰:法師講涅槃經,明佛性是佛法不二之法。
    如高貴德王菩薩白佛言:犯四重禁,作五逆罪,及一闡提等,
    當斷善根佛性否?佛言。善根有二:
    一者常,二者無常;佛性非常非無常,是故不斷,名為不二。
    一者善,二者不善;佛性非善非不善,是名不二。
    蘊之與界,凡夫見二,智者了達。其性無二;無二之性,即是佛性。
印宗聞說,歡喜合掌,言:某甲講經,猶如瓦礫;仁者論義,猶如其金。
於是為惠能剃髮,願事為師。

............................
提問主題:一者常,二者無常;佛性非常非無常,是故不斷,名為不二。
     一者善,二者不善;佛性非善非不善,是名不二。
     蘊之與界,凡夫見二,智者了達,其性無二;
     無二之性,即是佛性。

問一:此無二之性於世間,做何解?
問二:此無二之性於出世觀,做何解?
問三:此無二之性不離自性,做何解?
更新1:

尚樺大德提出一個好問題: 「即然說是無二還分別世間和出世來問,到底是不二還是有二?」 說明如下: 末學的體會,佛法無一法可說,想即不真、說即不中; 一切言說,皆是法性隨緣而顯現的表相; 一切的見聞覺知,也都是表相; 而論義、論法、論心、論道,還是表相; 簡單的說, 參習佛法,首要在法性表相的開慧,法性唯悟可如真、卻不可說。

更新2:

然而,我們往往認物為己、認妄為真,以致執一說而當究竟; 故末學提問以三相(世間、出世、自性)為緣,讓善知識盡展所 悟,又能知依題所緣而不入執。不入毀謗相、只現自性佛。 而善知識回在答中的智慧展現,才是末學想要學習與自審的地 方。末學並不重文義,而是看善知識們思路的流暢,這在經典 學不到的,卻是佛性的展現。

更新3:

Enigma大德問:「您開此題要向何人學習,看善知識們的反應?這是出考題嗎?」 說明如下: 末學誠實的說,這是一個題目,是可以自我檢討用的題目。 好比前一題: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014020502058 ※末學整句取解,卻見有人斷句取解。  若末學有長短心,就會看不懂他人的論義。 ※末學以「有情」為開釋,卻見有人以「有情」為過患。  若末學執著於己識,就會看不出他人的智慧。

更新4:

當末學放下識見的執著、長短凡聖心,就見到了此句法義的 十二種相,皆能如理作意、通達無礙; 相反的,若末學還有一絲的執著,就會亂起分別心,這確實 是一個照妖鏡,照的是自心,卻不能去照法佈施的善知識。 出題者,唯審自心所現妄想,不做他想。 這是末學觀念之所住。

更新5:

大王大德刪除了發言,但末學覺得其一段譬喻說的真好: 「當地圖與台北市街道不同時,當捨地圖、還是拆房子?」 ----------------------------------------------------------- 「佛說」好比是地圖、「如實觀察」好比是街道實景。當我 們看了地圖,一定要搭配實地觀察才會信受地圖;此題就是 實地觀察佛說不二的題目,在種種諸緣上,不二法是如何呈 現的。 再次感謝大王大德的好譬喻。

更新6:

末學簡述分享個人的觀察: <世間解>   二元即不二;   何以故?   若非不二,何以有長必有短、有陰必有陽。   末學初讀六祖三十六對法,以為是小法;   直到明白了這個道理,才真正的明白三十六對法其實是   不二法的世間解,是無上法,完全沒有偏離禪門直指見   性的宗旨。 <出世解>   清淨即不二;   何以故?   若非不二,應該是無,不是清淨;

更新7:

<自性解>   有性無性皆成自不二;   這不容易懂,舉個例子:<椅子>     椅子無自性;     但椅子是智慧的設計與木頭所成;     拿掉木頭,換成塑膠,還是椅子;     但拿掉智慧的設計,就不可能成椅子;     故知,椅子其實是智體,智體是有自性的;   這種有性無性具存的現象,並非理則謬誤,而是不二於自   性法相的本然。

更新8:

末學觀察善知識的論說: 還見到了四大解(11大德)、空大解(大王大德所論,已刪)、 見大解(變態大德、分享大德)、識大解(LYC3318大德)、五蘊 解(惠樺大德)、六根解(圓證大德)、法性解(尚樺大德、pei kun大德、雄大德、牧牛大德、殘天大德、羅時強大德)、譬喻解 (tao大德)等等解法。當然,如此單純歸類並不真,歸類僅是方便 切入;這實在是很難一個人全部涉略,佛版真是功德無量。 每一種解皆是不非,但卻不能說是; 每一種解皆可如真,故也無高下; 此題末學選牛大德為佳解,並非獨尊法性解,而是在所解詳實豐富 又具開導性而不帶情緒。 再次感謝參予的善知識。

回答 (21)

2014-02-08 6:10 pm
✔ 最佳答案
然而 "貴知見不貴行履" 是有疑問的
福慧二資是六度萬行而來
況且達摩祖師有交代
禪是從行入的

==

末學意:

不見一切行謂之行.

此不見一切行謂之行.由貴知見而有

管見

2014-02-07 16:46:58 補充:
<不見一切>是有體沒用

<一切行>是有用沒體

不見一切行謂之行.即是體用一如.

佛法歸元唯體用.方能無住相生心.


無因地心何有果地覺

因地心.果地覺是無二無別的.

管見









由貴知見而有

2014-02-07 17:51:07 補充:
師兄乃良駒也....

2014-02-08 10:10:06 補充:
末學意:
出世間因世間而立,兩者是相依相因而有;是二法。
不二即是佛性,佛性不因於世間而無。但眾生迷時,以空為色,以四大為自身相,六塵緣影為自心相的顛倒見,遮障佛性,故輪轉生死。
不二即是佛性,佛性不因於出世間而有。但眾生悟時,又以色為空,誤以為空其所有,則能證得不二。殊不知不二之性本俱足,非空其色而得的。色空、迷悟、有無;其性本無差別。皆是以文字顯其方便用。經云:「方便有多門,歸元性無二」。
不二之性盡虛空遍法界.沒有『有無、世出世間、善惡,迷悟,凡聖、尊卑等』相對二法的問題。故學人當觀,五蘊本空,四大無我,不二之性本無相,非造作而有,不去不來,生時不二之性亦不來,死時不二之性亦不去。若能如是直下頓了,則不為三世所拘繫,便為真正出世人。(此真正出世人,是已離世出世間二法)。管見
==被牧的牛==

2014-02-08 13:00:32 補充:
==因回答區不能作補充.就放在意見區作補充了:==

不二即是佛性,佛性不因於世間眾生迷惑顛倒而無。

但眾生迷時,以空為色,以四大為自身相,六塵緣影為自心相的顛倒見,遮障佛

性,故輪轉生死。但佛性不因於世間眾生迷惑顛倒而無。

不二即是佛性,佛性不因於出世間空其所有而有。

但眾生悟時,又以色為空,誤以為空其所有,則能證得不二。殊不知不二之性本

俱足,非空其色而得的。

2014-02-08 13:10:17 補充:
不二法乃禪宗.直契本性的頓悟法門.此頓悟一悟永悟..不是三乘所言有大悟小悟之

分.其中大乘學人是以證空為悟的.殊不知有所悟即是有所得.有所得是二法.

故末學所言<但眾生悟時,又以色為空,誤以為空其所有,則能證得不二>

此段話的<悟>是指大乘所言的大悟小悟.因此悟尚有大小悟之分.此悟尚有次第

非禪宗一悟永悟的頓悟.~~~頓除煩腦.悟無所得.無無悟也.

以上特以說明
2014-08-08 4:19 am
到下面的網址看看吧

▶▶http://*****
2014-08-06 11:31 am
這有類似的

▶▶http://qoozoo1400703.pixnet.net/blog
2014-06-29 6:28 am
到下面的網址看看吧

▶▶http://candy5660601.pixnet.net/blog
2014-05-23 5:01 pm
參考下面的網址看看

http://phi008780520.pixnet.net/blog
2014-02-09 5:50 pm
不二即入中道義。

如十二因緣,互為取捨、互為因果,若見中道,則見佛性。



南無阿彌陀佛 末學 合十 歸一

2014-02-09 09:56:07 補充:
大般涅槃經卷第二十七

http://greatbook.josephchen.org/GREATBOOK/T12/T12N0374_P0522B02.htm

有一切眾生雖與十二因緣共行而不見知。不見知故無有終始。
十住菩薩惟見其終不見其始。諸佛世尊見始見終。
以是義故。諸佛了了得見佛性。

善男子。一切眾生不能見於十二因緣。是故輪轉。
善男子。如蠶作繭自生自死。一切眾生亦復如是。
不見佛性故自造結業流轉生死猶如拍毬。

2014-02-09 09:56:45 補充:
善男子。是故我於諸經中說。若有人見十二緣者即是見法。
見法者即是見佛。佛者即是佛性。
何以故。一切諸佛以此為性。

善男子。觀十二緣智凡有四種。
一者下。二者中。三者上。四者上上。

下智觀者不見佛性。以不見故得聲聞道。
中智觀者不見佛性。以不見故得緣覺道。
上智觀者見不了了。不了了故住十住地。
上上智觀者見了了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道。

以是義故。十二因緣名為佛性。佛性者即第一義空。
第一義空名為中道。中道者即名為佛。佛者名為涅槃。


南無阿彌陀佛 末學 合十 歸一

2014-02-09 10:04:08 補充:
佛說長阿含經卷第一

http://greatbook.josephchen.org/GREATBOOK/T01/T01N0001_P0001A02.htm

菩薩逆順觀十二因緣。如實知。如實見已。
即於座上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此菩薩即七佛之一,為人壽八萬四千歲的毘婆尸佛。
第七尊佛即是本師釋迦牟尼佛。

而經中所言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即是無上正等正覺。

阿羅漢為正覺,大菩薩為正等正覺。

2014-02-09 10:08:52 補充:
.........................................
若無明滅盡  是時則無行
若無有行者  則亦無有識
若識永滅者  亦無有名色
名色既已滅  即無有諸入
若諸入永滅  則亦無有觸
若觸永滅者  則亦無有受
若受永滅者  則亦無有愛
若愛永滅者  則亦無有取
若取永滅者  則亦無有有
若有永滅者  則亦無有生
若生永滅者  無老病苦陰
一切都永盡  智者之所說
十二緣甚深  難見難識知
唯佛能善覺  .................
2014-02-09 12:50 am
不二即是自性,那什麼是二?
認物為己,是誰在認?認何為己?二或不二?或全認?或全不認?

南無阿彌陀佛

2014-02-08 22:27:04 補充:
佛法無一法可說,想即不真、說即不中,如是,如是
不二即是自性,這亦是假名說
所以若想從論法論義欲見不二,皆是妄,只有放下二,才能顯不二

當末學放下識見的執著、長短凡聖心,就見到了此句法義的
十二種相,皆能如理作意、通達無礙;
相反的,若末學還有一絲的執著,就會亂起分別心,這確實
是一個照妖鏡,照的是自心,卻不能去照法佈施的善知識。
「出題者,唯審自心所現妄想,不做他想。
這是末學觀念之所住。」
放下框起來的文字,這些是多想的

南無阿彌陀佛
2014-02-08 11:39 am
問一:此無二之性於世間,做何解?

** 因緣慧根度厄解 !

問二:此無二之性於出世觀,做何解?

** 妄想心量身見解 !

問三:此無二之性不離自性,做何解?

** 無有此性而能入, 作自性解 !

合十
2014-02-08 5:48 am
挖哩勒~~~
什魔人陰陽怪氣老在佛版
做些無謂的個人評論!
一副自比佛大
佛版的其他善知識們什麼都不懂的樣子!

在佛版發表不當言論
被檢舉就惱羞成怒
這叫哪門的修行人!

您啊!
這輩子白修了
下輩子呢
可能也沒得修啦!

真是名貌岸然
鮮矣仁!

2014-02-07 21:48:17 補充:
請問您是印宗嗎?
版上有六祖嗎?

您開此題
要向何人學習?

看善知識們的反應?
這是出考題嗎?

不識本心
多學無益!
心外求物
如夢如幻!
2014-02-08 4:43 am
無二之性,即是佛性

六祖法寶壇經
如高貴德王菩薩白佛言
犯四重禁
作五逆罪
及一闡提等
當斷善根佛性否


現在是印宗法師//要來引高貴德王
高貴德王//來問釋迦佛祖一句話


他說假使一個人//若犯了四重禁和作五逆罪
以及沒有信佛法的一闡提
應當會//斷這個善根和佛性嗎

現在佛祖怎麼回答他
我們現在看下文
佛言
善根有二種
一者常
二者無常

佛性非常非無常
是故不斷
名為不二


現在佛祖這樣說
善根有兩種
一種是永久的
永久就是說//來來世世都作善
但是他沒辦法看出本性


所以他就永遠//在這個六道中
這個三善道在輪迴
一下子去做神//一下子去做人
所以呢//這個善根就永遠存在

第二是無常
無常就是沒有永久
因為一個人//你現在這一世做善
下一世去做人來說

他現在做惡//又下到地獄下去
下地獄去現在刑期滿//再出世又轉到善
一下子善 一下子惡

所以永遠都在六道輪迴

這叫做無常


不過若佛性就不是
佛性是不生不滅


因為這個原因//佛性是不斷
所以才叫做不二


你有善根的人//出世在一個富有的家庭
或是有地位的家庭//或是做神


你無善根的人
出世做貧賤的人
或是去做牲畜等


有善根的人作惡
來生轉世做無善根的人


無善根的人做善
來生轉做有善根的人

但是我們這個佛性//是不分有錢或是沒有錢
有地位或是沒有地位
或是做神做牲畜
佛性都是一樣
所以才說//四生之內皆有佛性


才說這個佛性//非常非無常 這句話


現在佛祖來答這句話//六祖才補充這樣說
說一者善
現在看本文
一者善
二者不善
佛性非善非不善
是名不二



六祖這樣說
說人是有善也有惡

但是佛性是無所住

所以非善非不善
這才叫做不二


再接下去看下文
蘊之與界
凡夫見二
智者了達
其性無二
無二之性即是佛性


現在說這個蘊//就是說五蘊
現在說界//界就是十八界
說這個五蘊和十八界
凡夫呢//他看起來說不一樣


若是有智慧的人
他了解明白//五蘊和十八界是連結的
這個性是無二的
所以這十八界//把它看成是空
這個五蘊也是空
這就是無二無別的性//才叫做佛性


那麼什麼叫做五蘊
什麼叫做十八界


現在我們來引證做個參考

先看佛學常見辭彙
五蘊是色受想行識
色從四大假合而有
受想行識由妄念而生


此五蘊諸法
本無實性
人死五蘊即空
故謂五蘊皆空



說五蘊是什麼
就是色受想行識


這個色 是什麼
色從四大假合而有
就是說我們這個肉體

若受想行識
就是我們的妄念生出來

這個五蘊

就是一切的法//本來就沒有實性
沒有辦法單獨的


五蘊要合一//五蘊不能用單獨


所以呢//人若死這個五蘊就空
所以我們才說五蘊皆空
所以說四大皆空//五蘊皆空


四大就是指色
五蘊就是指色受想行識


所以人死了呢
無論是四大無論是五蘊
就全都沒有了



現在佛學大辭典這樣說
說這個蘊//若是用梵語的名字
叫做塞犍陀

若舊的翻譯叫做陰
陰是什麼
陰就是積集的意思

很多東西//把它積起來的意思

新的翻譯叫做蘊


就是色受想行識五樣
都是積集為性
所以才叫做五蘊
所以五蘊//有時候叫做五陰


這個五蘊第一就是色蘊
色蘊就是總包含五根
就是我們的眼睛//耳朵 鼻子 嘴巴 身體
這叫做五根
色蘊就是五根//有形的物質


第二就是受蘊
受蘊就是對境//來承受事物心的作用
譬如說//眼睛去看到一個東西
我們把它接收起來
這個心就會動
比如耳朵聽到一個聲音
把接收進來//傳給這個心
心就會發生作用//這叫做受
受就是接受//這個叫做受蘊

三 就是想蘊

想蘊就是對境//而想像事物心的作用
因為一個人去看到這個色//把它接收進來
心裡就想//才說色受想


第四就是行蘊
就是這個六根
六根就是眼睛//耳朵 鼻子 嘴巴 身體
和我們的意念
對這個境
關係著善和惡//一切心的作用
等於就是連結就對了
你眼睛看到一個東西//把他接收進來
心裡在想
現在心就說好啊//去做不要做啊
這個所要去行這叫做行蘊


第五就是識蘊
就是對境//了別知事物心的本體
識蘊就是分別
譬如說看到一個東西//把它接收進來
你就想 想就想要做
想要做的時候//這個識蘊就說
不要做哦
現在說不要做

這個心若命令//身體就不會動

他說好啊 把它做
把它做這個心就會動
這個識蘊就是了別
知道事物心的本體
這個叫做五蘊


所以人若死呢//四大地水火風就沒有了
人死五蘊也皆空
人死這個色蘊就沒有


人若死眼睛也不會看人
耳朵也不會聽話
人也不會想事情
你若不會做事情//你也不會去分別

所以才說四大皆空//五蘊皆空這個道理
李老師講解
2014-02-08 2:30 am
檢舉違規?

白話都聽不懂了,還解文言文?

啃樹皮?

沒有牙?

聽不懂?

違規扣點?

2014-02-07 18:34:48 補充:
微軟的罪過就是壟斷了大部分的市場導致現階段的一厥不振~

佛的罪過就是不斷灌輸佛的思維壟斷眾生的思維~

覺醒的眾生=會讓這些利用佛教思維的人嘗到苦果~

包括信佛者身邊的=靈界眾生的覺醒~

2014-02-07 18:52:16 補充:
老天的逞罰=會讓你們認知=佛=沒有辦法幫佛教徒背書~

2014-02-07 19:01:42 補充:
以前那些在佛版興風作浪的那些帳號好像消失很多了吧?

為什麼?

出事情了?往生了?

還是=出的事情讓他們忙到沒有辦法興風作浪?

身邊的人=一個個出事?

佛=無能為力?

事情=業障仍然沒有停止的跡象?

仍然在繼續?

以前的大少~現在的大少?

現在的=靜修~~以後的靜修~~?

老天=不會讓你們知道誰在動手腳的~
2014-02-08 12:30 am
無二之性就是不生不滅 不來不去 不一不異 不常不斷

也就是說[無我]

也只有[無我]才能夠完全符合不生不滅 不來不去 不一不異 不常不斷的[無二之性]

2014-02-07 16:31:11 補充:
無二之性就是不生不滅 不來不去 不一不異 不常不斷

也就是說[無我]

也只有[無我]才能夠完全符合不生不滅 不來不去 不一不異 不常不斷的[無二之性]

2014-02-08 16:13:43 補充:
楞伽經說:如來藏(佛性)只是無我的代名詞而已

還是有很多人錯認實有一個佛性的梵我

2014-02-07 8:49 pm
宗鏡錄云:"若欲窮微洞本 究旨通宗 則根本性離 畢竟寂滅"
六根發用已經是二 要了知畢竟寂滅 發用歸體 才能不落斷常兩邊
這應是"知見"的部分

然而 "貴知見不貴行履" 是有疑問的
福慧二資是六度萬行而來
況且達摩祖師有交代
禪是從行入的

---淺見----

2014-02-07 16:23:40 補充:
致被牧大德
此不見一切行謂之行.由貴知見而有
------------------------------------------------
這已經是果地了 行住坐臥皆是禪
然而因地的修持常被誤解 甚有豁達空 狂禪者

末學還是認為先一步一腳印累積資糧 有朝一日才能契入禪境
自古以來祖師大德 大多是精通儒釋道的學者 並不是一觸可即似的達究竟

之於禪宗公案 是隨類個解 時空背景不同 根器不同 機鋒難揣
所以末學對於禪宗公案的解答 是持保留的態度 不能以單鏡照全

--淺見--

2014-02-07 17:43:53 補充:
末學懂被牧大德意了

如大德的提問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514012000718

"知見"非關文字 依文字修持變成外道

感恩!

2014-02-07 18:26:14 補充:
見鞭即行

了!

哈!哈!哈!
2014-02-07 8:18 pm
大家好!

答一 : 離開相對的相,和離開體、用相對的相。

答二 : 連一都不執著便是無念。

答三 : 佛性非常非斷,非善非惡,不落兩邊(無我),可見平等性,連[無]也放下,在
世間以無住的心互動,幫助他人,自己也受益?

後學淺見請多多指教。
2014-02-07 8:03 pm
「無二之性,即是佛性。」此「佛性」指眾生第八識真實心如來藏,«心經»云:「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佛藏經»云:「實相無相一相」,故不二、無二性的心就是指第八識真心實相心,就是佛來人間開示、欲令有緣人悟入的真如佛性。
此心──真如佛性,無生滅、垢淨、增減等性相,就是無相一相,且所有有情眾生都各自本具第八識,而都具有同樣的體性、自性,所以眾生能有六道輪迴,也都有成佛的自性,故云:「心、佛、眾生,三無差別。」
佛性的「無二」之性,雖可從名言上得到知解,可是要了知其真義,卻需證悟真如佛性後才能予以觀察領會而實際證知。所以,學佛要以開悟證真為優先追求目標。
再者,此無二之性,即是第八識自性心,祂非世間法,亦非出世間法,所以就沒有題主所問的問題了。

2014-02-09 17:27:09 補充:
星洲師兄說:「"梵",與一般常稱頌的 "不二",一般人能分辨嗎?很難! 惟有常習三增上學的修學者,深能把握...方有能力分辨。」的確!一般學佛人罕能分辨「梵」與「不二」各是何意?如有佛法正知見或智慧,就有能力分辨。可是所謂「惟有常習三增上學」若不是跟隨真善知識修學,而是自行摸索或依止了假名善知識,那就不知何年月才魴成辦了。這是相當重要的前提,不能不特別提示。
有、無貪嗔癡,是二法,依世間及出世間的二乘法來說,當然是二法;可是從證悟的現觀來看,有、無貪嗔癡,都是因為從眾生的五陰而來,沒有五陰就不會有貪嗔癡。

2014-02-09 17:28:01 補充:
而貪嗔癡的法種都從如來藏來,再藉如來藏所生的五陰而顯現出來;所以,有貪嗔癡或無貪嗔癡,終究是歸結於眾生的第八識如來藏這個根源心,還是歸於如來藏一法,非是二法。要這樣,才能說:「有、無貪嗔癡,是不二法。」
 由是可見,開悟證真者才有證知不二法,才能有不二法可說;不二法乃是界實相,不是「冗言贅語」,也非所說「能把握是否貪、嗔、痴的各種面向者,方有能力分辨。」
2014-02-07 7:47 pm
佛性:當明白有「替代品」可以『代替』使用時的霎那靈光之《覺性》

雨傘,陽傘;皆名傘。 陰天,晴天;都是好天。
2014-02-07 5:00 pm
靜修大德您好:您還在追求佛性?世間哪來佛性?此無二之性於世間,做何解?自然而成之性。
此無二之性於出世觀,做何解?自然合荷之性。此無二之性不離自性,做何解? 宇宙大自然萬物之性,便是自性不離自性.......祝您快樂
2014-02-07 4:06 pm
陰陽二氣.
神佛道之法身.
所有一切皆由本心依道所化.
參考: 修悟所得
2014-02-07 3:56 pm
此思我心出 此思你心出 從何出心
此思我發 此思依前發 從何處發
此思我同 此思你不同 思為同為不同
此思我在 此思不我在 我在何處在
2014-02-07 12:44 pm
無二之性,即是佛性見萬如一是<圓融>,
2014-02-07 9:24 am
你這真是個奇怪的問題
即然說是無二還分別世間和出世來問
到底是不二還是有二?
你是認同惠能還是不認同惠能?
認同的話怎麼會有這問題
此問題一出不就是二法了嗎?
你自己引述經文不是說"凡夫二見"
有看没有到嗎?
不認同的話又何必解
因為不認同就表示不二是錯的
即然是錯的哪還有解?
不是找你喳
是因為重視你
對佛版來說你是重要的一份子
希望一針見血的對你有幫助

六祖云:一切即一
即然一切即一,
怎麼還有問題?
除非你像學化學那樣想"分解"才會有問題
如同你看到一張紙你會反射的頭腦裡去分解它嗎?
生活中你看到所有的東西都"本"能的去分解它嗎?
是你起分別心了才有分解吧!
你學佛是為了起分別嗎?
是為了分別再分別嗎?
你開題是因為自己分別還是要引導其他修佛者起分別?
我不殺伯仁伯仁會不會因我而吃苦呢?
八萬四千法門條條通覺路
但這條是長的路還是短的路?
佛性是一
何來無常和非無常
即是一
你想它歸於無常?
還是歸於非無常?
即是一怎麼不是不斷呢?
連分別都没有怎麼生出這問題?
即無分別如何生出個"斷"呢?






收錄日期: 2021-04-17 23:55:38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40206000010KK05331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