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復問曰:黃梅付囑?如何指授?
惠能曰:指授即無,惟論見性,不論禪定解脫。
宗曰 :何不論禪定解脫?
謂曰 :為是二法,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之法。
宗又問:如何是佛法不二之法?
惠能曰:法師講涅槃經,明佛性是佛法不二之法。
如高貴德王菩薩白佛言:犯四重禁,作五逆罪,及一闡提等,
當斷善根佛性否?佛言。善根有二:
一者常,二者無常;佛性非常非無常,是故不斷,名為不二。
一者善,二者不善;佛性非善非不善,是名不二。
蘊之與界,凡夫見二,智者了達。其性無二;無二之性,即是佛性。
印宗聞說,歡喜合掌,言:某甲講經,猶如瓦礫;仁者論義,猶如其金。
於是為惠能剃髮,願事為師。
............................
提問主題:一者常,二者無常;佛性非常非無常,是故不斷,名為不二。
一者善,二者不善;佛性非善非不善,是名不二。
蘊之與界,凡夫見二,智者了達,其性無二;
無二之性,即是佛性。
問一:此無二之性於世間,做何解?
問二:此無二之性於出世觀,做何解?
問三:此無二之性不離自性,做何解?
尚樺大德提出一個好問題: 「即然說是無二還分別世間和出世來問,到底是不二還是有二?」 說明如下: 末學的體會,佛法無一法可說,想即不真、說即不中; 一切言說,皆是法性隨緣而顯現的表相; 一切的見聞覺知,也都是表相; 而論義、論法、論心、論道,還是表相; 簡單的說, 參習佛法,首要在法性表相的開慧,法性唯悟可如真、卻不可說。
然而,我們往往認物為己、認妄為真,以致執一說而當究竟; 故末學提問以三相(世間、出世、自性)為緣,讓善知識盡展所 悟,又能知依題所緣而不入執。不入毀謗相、只現自性佛。 而善知識回在答中的智慧展現,才是末學想要學習與自審的地 方。末學並不重文義,而是看善知識們思路的流暢,這在經典 學不到的,卻是佛性的展現。
Enigma大德問:「您開此題要向何人學習,看善知識們的反應?這是出考題嗎?」 說明如下: 末學誠實的說,這是一個題目,是可以自我檢討用的題目。 好比前一題: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014020502058 ※末學整句取解,卻見有人斷句取解。 若末學有長短心,就會看不懂他人的論義。 ※末學以「有情」為開釋,卻見有人以「有情」為過患。 若末學執著於己識,就會看不出他人的智慧。
當末學放下識見的執著、長短凡聖心,就見到了此句法義的 十二種相,皆能如理作意、通達無礙; 相反的,若末學還有一絲的執著,就會亂起分別心,這確實 是一個照妖鏡,照的是自心,卻不能去照法佈施的善知識。 出題者,唯審自心所現妄想,不做他想。 這是末學觀念之所住。
大王大德刪除了發言,但末學覺得其一段譬喻說的真好: 「當地圖與台北市街道不同時,當捨地圖、還是拆房子?」 ----------------------------------------------------------- 「佛說」好比是地圖、「如實觀察」好比是街道實景。當我 們看了地圖,一定要搭配實地觀察才會信受地圖;此題就是 實地觀察佛說不二的題目,在種種諸緣上,不二法是如何呈 現的。 再次感謝大王大德的好譬喻。
末學簡述分享個人的觀察: <世間解> 二元即不二; 何以故? 若非不二,何以有長必有短、有陰必有陽。 末學初讀六祖三十六對法,以為是小法; 直到明白了這個道理,才真正的明白三十六對法其實是 不二法的世間解,是無上法,完全沒有偏離禪門直指見 性的宗旨。 <出世解> 清淨即不二; 何以故? 若非不二,應該是無,不是清淨;
<自性解> 有性無性皆成自不二; 這不容易懂,舉個例子:<椅子> 椅子無自性; 但椅子是智慧的設計與木頭所成; 拿掉木頭,換成塑膠,還是椅子; 但拿掉智慧的設計,就不可能成椅子; 故知,椅子其實是智體,智體是有自性的; 這種有性無性具存的現象,並非理則謬誤,而是不二於自 性法相的本然。
末學觀察善知識的論說: 還見到了四大解(11大德)、空大解(大王大德所論,已刪)、 見大解(變態大德、分享大德)、識大解(LYC3318大德)、五蘊 解(惠樺大德)、六根解(圓證大德)、法性解(尚樺大德、pei kun大德、雄大德、牧牛大德、殘天大德、羅時強大德)、譬喻解 (tao大德)等等解法。當然,如此單純歸類並不真,歸類僅是方便 切入;這實在是很難一個人全部涉略,佛版真是功德無量。 每一種解皆是不非,但卻不能說是; 每一種解皆可如真,故也無高下; 此題末學選牛大德為佳解,並非獨尊法性解,而是在所解詳實豐富 又具開導性而不帶情緒。 再次感謝參予的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