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關漢卿、白樸、馬致遠與另一位鄭光祖,合稱元曲四大家。元代雜劇非常發達,重要的元劇作家,大都是屬於蒙古時期,也就宋朝南渡後的末期;尤其是以關漢卿、王實甫、白樸、馬致遠四人最為著名。
關漢卿是元朝時的大都人,大都就是現在的北京,另一個說法是祁州(今河北省安國縣人),他大約生於13世紀前後, 即元朝的初年到元朝末年的六、七十年間。他是一位多產的作家,他不僅是數量最多的作家,在作品的內容上也不是其他作家能趕得上的。第一點是他的取材範圍十分廣泛,第二是對於塑造人物主角的性格十分的突出,第三是對於劇情的安排技巧極為高明,這三種極為突出的特點,再加上他的創作量多,自然可以使他成為元雜劇中最出名也是最偉大的作家了。
他所創作的雜劇,留傳下來到現在的大約有十七種,最著名的有「感天動地竇娥冤」、「閨怨佳人拜月亭」、「關大王單刀會」、「趙盼兒風月救風塵」、「包待制三勘蝴蝶夢」等。這些流傳千古的作品中,以「救風塵」的結構最完整;「竇娥冤」充滿了悲劇氣氛;「單刀會」表現出慷慨激昂的英雄氣慨;「拜月亭」是一片綺旎風光。從這些多彩多姿的變化中,可以看出關漢卿在元曲的藝術成就。
馬致遠被尊稱為「曲狀元」,在元代的文學上具有極高的聲譽,『太和正音譜』中列於首位,但是關於他的生平的資料所知甚少,他大約生於1250年,至治年間(1321-1323)去世。從他的作品來看,他早期熱衷功名,後來元朝統一全國後,他南下江淮,任江浙省務官,他比關漢卿、白樸晚一輩的作家;馬致遠的雜劇作品是以『漢宮秋』、『青衫淚』、『荐福碑』最有名;『漢宮秋』是描述漢元帝和王昭君的故事;另有大量的散曲作品。
白樸是元初活躍在江淮地區的最重要作家,白樸的一生可分為兩個時期::白樸的前半生是在北方度過的,元進軍南宋時,他隨軍南下至揚州,揚州成為他晚年寄居的地方。白樸原是金朝人,父親白華擔任過金朝樞密院判官的職務。由於這樣的出身,白樸從小就受到金朝大詩人元好問的薰陶,奠定了很好的文學素養。金朝亡了之後,曾經有人舉薦他出任官職,不過白樸都放棄了。
白樸的一生大約都在山水詩酒中縱情度過,由於這些原因,在他的作品中,既可以看出文人的雅趣和閒適之情,也可以感受到不拘的狂士之意。前者如他所作的〈天淨沙─秋〉:「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一點飛鴻影下。諸如此類的作品,一方面表現出白樸散曲文辭創作的功力,一方面也展現出他內心中孤傲的性格。除了這些特色之外,白樸在散曲中描述到情思的部分,採取十分淺顯白描的方式,再配合一些文雅的語辭來表現,形成了另一種風韻。白樸生活在朝代更迭的大動亂時代,國變和家難對於他的生活、思想和創作都有很大的影響。他一生創作雜劇十六本,另有大量的詞和散曲,可見雜劇的創作生活是他一生中十分重要的內容。最著名的雜劇作品是<梧桐雨>,是敘述唐明皇和楊貴妃的愛情故事。
2014-02-05 21:53:21 補充:
越國范蠡,在越王勾踐被吳王夫差打敗被俘至吳,越王勾踐臥薪嘗膽的背后,關鍵的人物是范蠡。范蠡以“十年生聚,十年教訓”的韜略,協助勾踐徹底擊敗吳王夫差而雪恥復國,繼而助勾踐北向稱霸中原。范蠡以上將軍身分護勾踐班師回越。當大隊人馬經過太湖時,范蠡向越王宣示,不再回越國,勾踐以生命慰留,范堅持依己意行動,乘隙乘輕舟而隱去。臨行前他給另一個功臣文種寫了一封信說:高鳥己散,良弓將藏﹔狡兔已盡,良犬就烹。越王只能共患難,不能共享樂。文種不聽,回越不久,就被逼自殺了。范蠡在功成名就之后,激流勇退,表現了他的人生智慧。
2014-02-05 21:58:06 補充:
范蠡之後,又有張良,張良,全力幫助漢高祖打下天下以後,丞相之位非他莫屬,他則揖讓勇退,做個隱姓埋名的隱士。有一天,良友來訪,問張良何以放著高官厚祿不要,要到深山受苦,張良並未正面回答,而以詩明志:「走遍天涯海角洲,人性不似水長流。受恩深處宜先退,得意濃時便可休。」身為人臣,最難處理的就是如何對待功名。三傑之中,韓信族誅,蕭何入獄,不都是因為聲名太盛卻不知身退。只有張良,擺脫世間俗物)。“等功名于物外,置榮利而不顧”,人們常説的“明哲保身”,恐怕只有張良做到了。
漢張良和越范蠡,均有超人的智慧,有治國安邦之才,也都知道伴君如伴虎的道理,所以都是在緊要關頭全身勇退,保全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