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共內戰時有兵團司令和軍長或師長不和的例子

2014-02-06 2:31 am
國共內戰,是否有兵團司令跟軍長師長彼此都看不順眼,,導致軍長師長寧願調走,也不願和兵團司令共事的例子嗎??有感情這麼不好的例子嗎 ??

回答 (1)

2014-02-13 4:32 am
✔ 最佳答案
個人提出幾個例子,或許不完全符合板主的要求,不過還是提供給板主作為參考:

東北保安司令長官杜聿明vs新一軍軍長孫立人
杜聿明跟孫立人在第一次緬甸之戰時早已結下樑子,孫立人在與遠征軍副司令杜聿明,因為國軍在緬甸撤退方向意見不同有所爭執,隨後孫立人率部成功的撤退至印度,但杜聿明所率領的軍隊,卻在往野人山撤退中,傷亡達百分之七十,連第二百師師長戴安瀾,也在曰軍追擊激烈戰鬥中身亡,杜聿明本身也患了瘟疫,真正安全抵達雲南的官兵,只有百分之三十不到,真可謂損失慘重,同時也種下杜、孫兩人的間隙。

民國35年元旦,孫立人為新一軍軍長,奉命前往東北與林彪部隊展開激烈戰鬥,新一軍先後成功的收復鐵嶺、開原等地,但,隨後在奉命攻打長春之時,新一軍歸東北保安司令杜聿明指揮,另有廖耀湘率領的新六軍配合,杜聿明與廖耀湘皆是〔天子門生〕黃埔系出身,所以能互相配合,而孫立人不是黃埔系,加之,杜聿明認為孫立人,自恃為美國軍事學校畢業,自視甚高,其心目中除了美國人以外並無長官存在,長官部的命令他根本就不重視。因此,終於導至於將帥不合。

在懷德縣的一場戰役中,孫立人所屬的新30師的一個團遭共軍襲擊殲滅,杜聿明將責任歸咎於孫立人指揮不當,兩人起了嚴重衝突,杜聿明惱怒下,一狀告進參謀總部,表示孫立人抗命不聽指揮,中國軍隊一向是官大學問大,杜聿明是蔣介石的得意門生,孫立人雖有宋子文為後台,〔天子〕與〔國舅〕之間,當然是〔天子〕大過於〔國舅〕,參謀總部發表命令,明昇暗降的調升孫立人為東北保安副司令長官,新一軍軍長由第50師師長潘裕昆接任,拔掉了孫立人的兵權。之後孫立人已離開東北,於台灣鳳山成立第四軍官訓練班。

第11師第61團團長關麟征vs第11師副師長陳誠
1928年,關任南京警備司令部第2團團長時,警備司令是陳誠,那時關是陳的部下。 不久,關調任新成立的第11師第61團團長。陳誠就任副師長之職。陳誠自上任之日起,想方設法排擠師長曹福順,一心要取而代之。第11師參謀長羅卓英秉承陳的旨意,想聯名向上級推舉陳任師長,攆走曹福順。 關看不慣陳的那一套,當羅徵求他的意見時,性格直率的關無遮攔地說:“陳矮子並不比曹福順高明,可能比曹還壞。”不肯在信上簽名,從此關、陳結怨。

1949年夏,當共軍悍然發起渡江戰役之後,蔣介石從幕後操縱轉為前台直接指揮,蔣有意讓關出任陸軍總司令,通過這員虎將來收拾殘局。 他特召關到台灣謁見。關到台灣後,以不滿台灣省主席陳誠為由,滯留在高雄,不肯到台北。 蔣只好屈尊就駕,從陽明山到高雄來見關,當面告訴他,已決定任他為陸軍總司令,關未置可否。 當他離台時,他出任陸軍總司令的任命已正式發表。

重慶淪陷前夕,關帶著家小及細軟離開大陸,定居香港。 1950年3月,在台灣復職的蔣,因關滯留香港,正式下令免去其“陸軍總司令”,改由孫立人接替。 這時,蔣仍想藉重正值盛年的關替他去經營反共復國的事業,派人請他去台灣,主持“調訓幹部”的“革命實踐研究院”。關一口拒絕,他滿口的理由,對來人說:只要蔣用陳誠,我就什麼也不幹。 但關又表示自己離蔣但絕不投共。

1975年4月,蔣在台病逝後,關在蔣經國的邀請下,攜夫人飛到台灣弔唁。 抵台之時,黃埔同學及老部下數百人在機場迎接他。 關與曾任台灣陸軍總司令的黃杰為黃埔一期同學,私交極厚,分別26年後,在機場一見面,兩人就抱頭痛哭。 關在台呆了10個月,他任軍校校長期間畢業的各期學生紛紛來拜見老師,以致不得不分批會見。關麟徵最後也沒能返回中國大陸。


參考: 網路資料整理


收錄日期: 2021-05-04 11:50:10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40205000010KK04254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