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愛因斯坦:我願意成為一名佛教徒
科學是人類對佛學的驗證 「如果世界上有一個宗教不但不與科學相違,而且每一次的科學新發現都能夠驗證它的觀點,這就是佛教。」《愛因斯坦文
圖片參考:
http://www.buddha.twmail.cc/image2/other/807242017571452.jpg
愛因斯坦:我願意成為一名佛教徒
圖片參考:
http://www.buddha.twmail.cc/image2/other/ae.jpg.jpg
愛因斯坦是一個和平主義者,他為人和藹友善,同時謙虛卻又特立獨行,從而受到廣泛的尊敬。他有時會講講笑話,並愛好航行和拉小提琴。他還是個心不在焉的教授,經常丟三落四,專心於思考物理問題而忽視周圍的世界。他還是位素食主義者。他曾說:我認為素食者的人生態度,乃是出自極單純的生理上的平衡狀態,因此對於人類的理想是有所裨益的。 愛因斯坦相信一種宇宙宗教感覺(cosmic religious feeling),但反對一個人格化的神。他曾說:未來的宗教將是一種宇宙宗教,而佛教 包括了對於未來宇宙宗教所期待的特徵:它超越人格化的神,避免教條和神學,涵蓋自然和精神兩方面,它更是基於對所有自然界和精神界事物作為一個有意義整體的體驗而引發的宗教意識。佛教正符合了這個描述。如果有任何能夠應付現代科學需求的宗教,那必定是佛教 未來的宗教將是一種宇宙宗教 它將是一種超越人格化神,遠離一切教條和神學的宗教。這種宗教,包容自然和精神兩個方面,作為一個有意義的統一體,必定是建立在由對事物的——無論是精神,還是自然的——實踐與體驗而產生的宗教觀念之上的。佛教符合這種特徵。——愛因斯坦 原文如下:
與弗洛伊德的意念實驗 科學巨匠愛因斯坦與心理學大師弗洛伊德是兩位世人敬仰的大師。愛因斯坦思維敏捷深邃,思路廣泛無所不及...寫道:
「如果將來有一個能代替科
學學科的話,那麼這一學科
唯一的就是佛教 。」雖然佛
經只是無邊佛法的一部分,
愛因斯坦已從佛經中看到了
佛法超科學的端倪
愛因斯坦所寫自傳的談論中談到:「我不是一名宗教徒,但如果我是的話,我願成為一名佛教徒。」
禪思語~超越神教
無常.苦~是世間的實況
然而眾生畏懼.逃避與這些相關的話題
神教想追求恆常.喜樂
佛教超越無常與恆常 超越苦痛與喜樂,不落入這二邊~這不是神教與哲學家所能到達的境界
神教神與信徒執著喜樂.執著永生.貪愛喜樂.貪愛永生.貪婪自我.貪婪天堂~他們因為不懂得放下一切境界,所以神教永遠到達不了真正的涅槃
⋯⋯
佛教不執著天堂.不貪愛永恆…
更超越這種境界~無法以任何文字形式形容
當到達此等境界,菩薩還要往佛的境界邁進,另一方面也救渡一切眾生,不安住於自己的境界
所以說~無常常不二
我無我不二
苦憂樂喜不二
世間涅槃不二
……
超越一切對待,並且無所不為
不住涅槃
無所住而也無所不住
(權威級教授境界豈是幼兒園小朋友所能蠡測~如同佛陀與天界神之別)
有人建議說:佛教弘法別一直強調無常.苦.空.無我
應該多說些喜樂面,年輕人才不會跑到他教去…
山雨極簡答:
世俗人確實喜歡聽歡樂喜樂面,儒家強調生生不息,所以較受到執政者喜愛。然而,沒有死與滅,又那來的生?其實是世間人不願真正面對老死
,儒家也確實且顯然沒有解釋這些問題
某些神教或其他宗教教義強調信仰某某神就能得喜樂永生,這些都是不切宇宙實際法則,世間眾生確喜歡貪圖方便,用不著努力的修為,就以為能享受終極真理的利益,如同飲用迷幻水,進入虛擬世界
當肉體生命結束,驚覺完全不是教義宣傳那回事
佛法所謂無常.苦,乃如實解釋世間缺陷,並找出超越的方法
簡說為:(萬事)萬物皆無常,有生必有滅,不執著生滅,寂靜安樂生
以此類推
超越苦樂,不落入苦樂.憂喜二邊,才能真正跳脫痛苦與憂慮
基督教回教的天堂喜樂,那是建立在造物主的厚愛,不是真正自己的境界修持,那是一種假象一種幻想罷了
造物主的觀念~是邪見
在哲學上是不能成立的
超越常無常
超越苦樂
超越生滅
超越對自我的執著
超越對自我的貪愛
超越對世間的貪愛
超越對上帝的貪愛
超越對上帝的崇拜
才能進入禪定
進入無上禪定
獲得大自在
這才是真正的喜樂
雖然很困難,然而我們可以按部就班,道次第前進
(一)靈界真的有耶和華.耶穌嗎?/九玄七祖/棄置祖先牌位得地獄果報~信基督教親屬的哀怨/靈界上神與基督徒靈的見證/(用教育年級學位比喻佛神耶穌)/為何信基督教還會被鬼壓床和陰煞?/女臥室現已逝丈夫像
九玄七祖/棄置祖先牌位得地獄果報~信基督教親屬的哀怨201209141004 宇宙各別世界之六道輪迴標準=華人信耶穌,死後何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