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康乃馨革命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很多歐洲國家紛紛自願或被迫放棄其殖民地。葡萄牙的薩拉查極右派政權卻拒絕放棄其殖民地,並因此爆發了殖民戰爭(1961年-1974年)。長久的戰爭和龐大的軍費令薩拉查政權失去了很多葡國人民特別是中下級軍官的支持。這些中下級軍官組成了「武裝部隊運動」,於1974年4月25日在里斯本發起政變,期間並有很多平民自發參與。在政變期間,軍人以手持康乃馨花來代替步槍,康乃馨革命便由此而來。
天鵝絨革命
1989年11月17日,捷克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格學生發起超過十萬人的遊行活動,而且之後每天都有遊行活動向政府要求結束捷克共產黨統治,引發了以和平方式終結本國共產黨統治的「天鵝絨革命」。11月24日雅克什辭去共產黨第一書記一職,捷克政府並且舉行了第一次的多黨選舉。多黨選舉的結果,「公民論壇」獲得勝利,在布拉格之春中失勢的杜布切克擔任聯邦國會議長,哈維爾擔任總統,完成政權的和平轉移。
11月17日這一天於是被定為捷克的國家節日,被命名為「為自由和民主而奮鬥之日」。
顏色革命
顏色革命又稱花朵革命,是指20世紀末期開始的一系列發生在中亞、東歐獨立國協國家的以顏色命名,以和平和非暴力方式進行的政權變更運動,而且這些運動有向包括中東的一些地區在內的地方蔓延的趨勢。參與者們通常通過非暴力手段來抵制控制著他們國家的獨裁政府以及蘇式思維方式,擁護他們所認為的民主、自由以及美式思維方式。他們通常採用一種特別的顏色或者花朵來作為他們的標誌。
蘇聯剛一解體,美國便啟動支持新生獨立國家”計劃,動用一切資源要把獨聯體各國打造成“新型民主國家”。美國還積極資助一些非政府組織,把它們打造成美國推行民主的“排頭兵”。有了美國政府的支持和一些非政府組織的鼓動,獨聯體各國內部的反對派也在不斷整合,擇機向現政權發難。美國的援助和滲透讓獨聯體各國愛恨交加。隨著美國援助的增加和美國大兵的進駐,美國對獨聯體各國,特別是對中亞及外高加索國家的影響、滲透、干預正在不斷加深。中亞一位領導人道出了心裡的苦衷:“我們每獲得一筆援助,我們僅有的一點獨立就一點一點地被奪走。”
玫瑰革命是2003年11月22日在格魯吉亞發生的反對當時總統謝瓦爾德納澤及其所領導政府的一系列示威活動,其領導人反對黨領袖薩卡什維利每次公開露面都拿一枝玫瑰花,因此被稱為玫瑰革命。最終,薩卡什維利領導的反對黨獲得了勝利,建立了民主選舉的政府,其本人當選格魯吉亞總統,而原格魯吉亞總統謝瓦爾德納澤辭職。在2004年03月28日進行的格魯吉亞議會選舉中,薩卡什維利總統領導的政黨獲得全部150個議席。格魯吉亞玫瑰革命成為後來的“顏色革命”的第一波。
橘色革命是指2004年烏克蘭總統大選中由於沒有任何候選人達到法律規定的50%的多數,因此在得票最多的兩名候選人維克多·尤申科和維克多·亞努科維奇之間舉行重選。但是官方宣布的亞努科維奇獲勝是因為舞弊,導致大規模抗議。
尤申科的支持者在烏克蘭全國爆發了一系列由反對派組織的抗議、靜坐、大罷工等事件。迫於這些抗議運動烏克蘭最高法院宣布這次重選的結果無效,並規定在同年12月26日重複重選。尤申科在這次重選中明顯以52%的結果獲勝,標誌著橘色革命的最終勝利。
鬱金香革命指2005年2月27日和3月13日的議會選舉之後,中亞地區的吉爾吉斯共和國總統阿斯卡·阿卡耶夫及其政府的倒台。 這次革命的目的在於結束阿卡耶夫及其家族和夥伴的統治,人們普遍認為他們已經日漸腐敗和獨裁。阿卡耶夫在革命爆發之後逃往國外。4月4日,在議會代表團出席的情況下,阿卡耶夫在駐莫斯科大使館中籤署了辭職聲明,4月11日,吉爾吉斯議會批准了他的辭職。
「番紅花革命」起因為緬甸聯邦國家和平與發展委員會取消燃油補貼,導致燃料突然加價約一至五倍,公共汽車收費也漲價一倍,引發民眾連日來示威,要求民生物資價格合理化,而後開始加入「與軍事執政團進行對話」以及「釋放翁山蘇姬等政治犯」等訴求。示威以學生和反對派政治人物為首,事後緬甸軍政府宣佈宵禁,並在前首都仰光和曼德勒捉拿異見人士,聲稱示威是由外國挑撥引發。自9月18日起,約數千名佛教僧侶開始參加示威遊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