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一、小腸是吸收的主要部位食物經過在小腸內的消化作用,已被分解成可被吸收的小分子物質。食物在小腸內停留的時間較長,一般是3~8小時,這提供了充分吸收時間。小腸是消化管中最長的部份,人的小腸長約4m,小腸粘膜形成許多環形皺褶和大量絨毛突入腸腔,每條絨毛的表面是一層柱狀上皮細胞,柱狀上皮細胞頂端的細胞膜又形成許多細小的突起,稱微絨毛。環狀皺褶、絨毛和微絨毛的存在,使小腸粘膜的表面積增加600倍,達到200m2左右。這就使小腸具有廣大的吸收面積。絨毛內部有毛細血管網、毛細淋巴管、平滑肌纖維和神經網等組織(圖8-8)。平滑肌纖維的舒張和收縮可使絨毛作伸縮運動和擺動,絨毛的運動可加速血液和淋巴的流動,有助於吸收。 二、小腸對三種營養物質和水份的吸收小腸內的營養物質和水通過腸粘膜上皮細胞,最後進入血液和淋巴的過程中,必須通過腸上皮細胞的腔面膜和底膜(或側膜)。物質通過這些膜的機制,即吸收機制,包括簡單擴散、易化擴散、主動轉運、入胞和出胞轉運等。
小腸(small intestine),一般根據形態和結構變化分為三段,分別為十二指腸(duodenum),空腸(jejunum)和迴腸(ileum)。
十二指腸位於腹腔的後上部,全長25厘米。它的上部(又稱球部)連接胃幽門,是潰瘍的好發部位。肝臟分泌的膽汗和胰腺分泌的胰液,通過膽總管和胰腺管在十二指腸上的開口,排泄到十二指腸內以消化食物。十二指腸呈「c」字形,從右側包繞胰頭,可分為上部、降部、水平部和升部等四部分。
1、上部(superior part) 在第l腰椎的右側起自胃的幽門,行向右後方至肝門下方急轉向下移行為十二指腸降部。上部與幽門相接的2.5cm的一段腸管,管壁較薄,黏膜光滑無環形皺襞又稱十二指腸壺腹(球),是十二指腸潰瘍的好發部位。
2、降部(descending part) 沿第1—3腰椎右側下降,至第3腰椎體平面折轉向左移行為水平部。降部的後內側壁有一縱行黏膜皺襞,稱十二指腸縱襞(longitudinal fold of duodenum),其下端有十二指腸大乳頭(major duodenal papilla),為膽總管與胰管的共同開口處。它距中切牙約75cm,可作為插放十二指腸引流管深度的參考值。
3、水平部(horizontal part) 在第3腰椎平面由右向左橫過下腔靜脈和第3腰椎體的前方,在腹主動脈前方移行為升部。水平部的前方有腸系膜上動、靜脈跨過。
4、升部(ascending part) 自水平部斜向左上方升至第2腰椎的左側,轉向前下續於空腸,此轉折部形成的彎曲稱十二指腸空腸曲(duodenojejunal flexure)。
十二指腸空腸曲的後上壁被十二指腸懸肌(suspensory muscle 0f duodenum)固定在腹後壁。 十二指腸懸肌由肌纖維與結締組織構成,表面有腹膜覆蓋,臨床上稱Treitz韌帶,是手術中確認空腸起始部的重要標誌。
空腸連接十二指腸,佔小腸全長的2/5,位於腹腔的左上部。迴腸位於右下腹,佔小腸全長的3/5。空腸和迴腸之間沒有明顯的分界線。
結構與功能構成
腸腺的細胞有柱狀細胞,杯狀細胞,潘氏細胞和未分化細胞。柱狀細胞和內分泌細胞與絨毛上皮相似,接近絨毛的柱狀細胞與吸收細胞相似,絨毛深部的柱狀細胞微絨毛少而短,不形成紋狀緣,有人認為有分泌作用。小腸絨毛增大了小腸內壁的表面積,如果把所有的絨毛展開抻平,其面積可以覆蓋半個網球場,巨大的表面積使營養物質能夠在1-2小時內得以迅速吸收。
小腸的運動形式:分節運動,蠕動,移行性複合運動(MMC)
小腸運動形式主要有:①緊張性收縮,它是其他運動形式有效進行的基礎,使小腸保持一定的形狀和位置,並使腸腔內保持一定壓力,有利於消化和吸收。②分節運動,其作用是使食糜與消化液充分混合,增加食糜與腸粘膜的接觸,促進腸壁血液淋巴迴流,這都有助於消化和吸收。③蠕動,其作用是將食糜向遠端推送一段,以便開始新的分節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