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人在亞洲貿易的情形

2014-01-25 2:03 am
快點我要做報告
拜託了

回答 (2)

2014-01-25 6:41 pm
✔ 最佳答案
最近聯合國的報導指出,比起美國與日本,”歐洲共同體(EU)並沒有完全開發亞洲這塊新興的市場。歐洲對亞洲的投資之所以會遠遠的落後是因亞太經合會(APEC)的成立-這個包含亞洲、澳洲及北美的高峰會。亞太經合會已經將環太平洋邊緣聯合起來,亞太經合會的支持者指出,太平洋貨物的運輸量已超過大西洋。美國對亞洲(包含日本)的貿易是對歐洲的兩倍。這個事實指出,歐洲這個低成長率的區域已被掌握世界絕大部份經濟動力的亞太經合會摒除在外。

歐洲對亞洲的市場的確是逐漸縮小中。從1970年代亞洲進口的貨物有25%是由歐洲進口,而今日已降至15%。但歐洲對亞洲出口的比率下降主因為亞洲各國間貿易增加的關係。事實上,歐洲共同體對亞洲的貿易是持續的快速增加中且近來步伐有漸漸加快的趨勢。與日本、美國相較下,由於這兩個國家在新興的亞洲佔有絕對優勢之下,歐洲的成就非凡。

歐洲將對亞洲的貿易列為第一要務而非忽視它。從1988-94年,歐洲共同體對新興亞洲的貿易比起對東歐的貿易成長要來的快速。以中國為例-新興亞洲最大的市場為例,歐洲公司主導了數項主要工業。Volkswagen-德國的汽車製造廠商,在中國的汽車市場有65%的佔有率。Alcatel-法國的電話公司,在電話線及撥接設備方面佔有優勢。這兩個公司之所以能在中國蓬勃發展是因比美國及日本這兩個對手早一步進入市場。Alcatel在上海的工廠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電話撥接中心。這個公司比AT&T及美國早15年設廠。成功的例子並不只限於中國或限定的工業。在印度-另一個廣大的大陸,Hindustan Lever-為荷蘭Unilever公司的分支,已經在鄉間開拓出廣大的肥皂及洗衣粉市場。Markro-荷蘭的廉價大賣廠,也已改變當地的零售市場。英國財政機構介入亞洲新興市場也比美國來得早。歐洲私人機構對來自亞洲的挑戰反應良好。現在歐洲需要的是有政策來支持他們。

隨着印度放鬆對外國直接投資(FDI)的限制,該國已經超越鄰國中國以及美國成為最具吸引力的投資之地之一。印度國內投資環境較差也讓不少外國投資者望而卻步。據世界銀行評估,印度屬於世界上最難做生意的國家之一。印度國內基礎設施較差,且建設緩慢,甚至連最基本的電力供應都捉襟見肘,限制了外國投資的范圍和深度。同時印度各種規章制度繁瑣,一項外國投資從批准到最終落實可能需要數年甚至十幾年的時間,這也增加了外國投資者的成本,導致本來已經投資印度的外企被迫撤資。

同樣讓人頭疼的還有印度的腐敗問題,由於不熟悉印度國內的潛規則,不少外國企業投資印度之後不僅原先的盈利目標成為泡影,連最初的投資資金都無法收回。印度的投資環境不僅對外資不利,印度發展水平低,人口眾多,有投資空間。但是印度以農業和服務業為主,外國投資往往在制造業最明顯。而且印度沒有引資法,缺乏對外國投資的保護。老百姓對歡迎外資進入還沒有達成共識。

對於歐洲企業而言,中國已變成一個矛盾的市場。一方面,人力資源等各種商業成本的攀升使賺錢越來越難,另一方面,中國巨大的市場需求又像一塊磁鐵,牢牢吸引著他們的眼球,讓他們欲罷不能。歐商認為中國大陸五大投資障礙為: 法規解釋分歧、各監管機構缺乏協調 、以中國標準當地行銷 、公司及產品登記、智財權保護。 在中國大陸投資的歐洲企業間,正瀰漫一股挫敗感;對歐洲企業或德商而言,中國大陸雖急速發展經濟,但工人薪資上漲、漸趨嚴苛的法令及因當地企業快速成立而引發龐大競爭壓力,都影響歐洲企業的投資意願,已有5分之1的歐洲企業即考慮撤資,不管該市場有多大的經濟成長潛力。 尤其日益增多的中國本地企業促使外國企業經理人憂慮。

隨著本土對手的崛起、中國對外資的依賴度降低、成本提高,現在歐洲企業要生存下來,需要面對更殘酷的競爭。過去十幾年,中國一直是發展中國家以及新興市場國家中吸引外資最多的國家。同時,中國的資本也在往外走。中國未來擴大投資的空間還有多少,這可能是全球企業家們需要考慮的。


參考: 網路資料整理
2014-01-25 4:46 am
同學
知識+禁止問作業或報告,也禁止其他使用者幫忙寫作業或報告


收錄日期: 2021-05-04 11:51:47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40124000016KK03419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