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識本心學法無益,但識本心何其難!

2014-01-24 6:33 pm
各位先進:

不識本心,學法無益。

但光是 「識本心」,就難上難!

難在處於世事,又跑不開(出家更不可能)。現今油電雙漲,家中少子,經濟壓力沉重,百善孝為先,又怎能好似不顧世事整天顧著所謂「修行參禪」?可是以日常事件為道場,難度又高,容易入迷沉淪。

唉,到底要如何在現代這樣的場合「識本心」?尤其又是低收入戶時。還是有天我放棄識本心,便會識得本心?還是像現在我突然體認到並無本心好識,只是名為本心?

回答 (26)

2014-01-24 10:15 pm
✔ 最佳答案
佛友您好不識本心學法無益,但識本心何其難!佛友因為低收入戶時又是當今功利社會盛行有此感慨....真正修行不分貴賤 有時貴時名利權勢是阻礙成道 要看破低收入戶生活簡單修行不見得不好 要識本心不難 難在不能把持佛法八萬四千法門 ....都要從十善入門 心有三毒貪 瞋 痴 能去除三毒貪 瞋 痴 就是淨心就是明心見自性 低收入戶修行外攀緣少 不防礙自性 修行不識本心學法當然無益 心外放 法外求妄念多當然無益 要知道什麼是修行 功德是內培養 非外求福報 身有三惡 →殺 盜 淫口有四惡→ 惡言 琦語 妄語 兩舌 意有三惡→貪瞋 痴 就是佛家十惡 修身 以身有三惡 →殺 盜 淫 口有四惡→ 惡言 琦語 妄語 兩舌 下功夫 養性 以意有三惡→貪 瞋 痴 下功夫 以十惡轉十善 為入門功夫是內性功夫每個人都有脾氣毛病 無明 習性要慢慢改以為道日損 損之於損 乃無目標精進心態精神 以喜怒哀樂未發未之中人誰無情緒 發而皆中節 謂之和以中和之道 歸於清淨佛法中提到一念不覺生三細 境界為緣長六麤 眾生的心 因為無法作主 在分別取捨中 面對境界時便生憎愛取捨喜愛的拼命貪求 求到了生歡喜心 求不到生瞋心日常生活的一句讚歎的話可能讓我們歡喜很久 因為滿足了心中貪名 愛我的心一句毀謗也可能讓我們生氣很久 因為違逆了自己貪名愛我的心想想這些貪心與瞋心 並非無因緣而生 而是在根深蒂固的觀念中對於因果不能深信 對於心性不能肯定 也未建立緣起性空的觀念缺乏這些觀念 事事執著分別 自己的執著 左右了看事情的能力人生便顯得愚癡缺乏智慧 這些都是貪瞋癡所產生的障礙 執著分別而貪 因貪不到而瞋 其中根源於觀念無明的癡 貪瞋癡三者互為因果在生活中 也往往因為不了解這些煩惱的根源 有些人不知不覺的過了一生有些人煩煩惱惱的過了一生 有些人因此指責外境的過了一生要如何過這一生?能夠清楚自己心念 心能作主不再追隨貪瞋癡的煩惱 才真的能夠清明自在的過一生 貪瞋癡來自於分別取捨當我們眼 耳鼻 舌身 意六根與境界相對時 便產生妄想 分別 執著如當我們眼根看到桌上的包子 五蘊生 第一念起了分別喜愛的心 便動第二念想貪求的心第三念決定要伸手去拿包子 第四念動手去將包子拿起送到嘴裡 舌根嚐了以後又起好不好吃的心念 如果喜歡則又起再吃一個如此下來到吃飽為止 過程中念念相續 不斷地分別造作 生生不息 不能滿足 仔細思惟這貪愛的念頭 瞋心的念頭就好像鞭索 如果對起心動念沒有覺察力 失去作主的心就會被這些無明的欲望所驅策 小者隨波逐流過一生 大者隨順造業 危害社會 造成人類的危機 日常生活中習慣分別執取 便視貪瞋痴的習氣為正常 如感情的困擾 因為貪戀 而苦苦追求 想盡辦法討好承歡 等到追求到了時而心生憂懼恐怕失去 或者久了又心生厭倦 等到真的失去了多變心又痛苦憂惱一下子回到一個人的生活 萬般不捨 痛苦萬端在種種欲望驅使逼迫下 這一生始終不得自在 如果貪求的習氣是表現在物質享受及欲望下 看到他人享受著自己所沒有的福報 心生種種煩惱甚至因此綁票勒索 葬送了自己的一生 愈是分別執著 所得的苦愈多愈是煩惱 則愈無法從紛亂的心 生出解決問題的智慧 我們的心能清心寡欲 不再隨貪瞋癡所驅使 清明豁達的智慧 便能幫我們洞察萬法的真相放下執著 提起正念 人生處處皆光明要想放下貪瞋癡的煩惱要涵養正知見及覺察的功夫 幫助我們在煩惱一生起時 立即覺察平常薰習的正知見功夫 能由因果心性 緣起性空的角度來分析清楚明白才能放下執著 不再追隨這些好惡分別的心念 保持平靜心就能產生智慧如同清澈無波的湖水光可鑑人 映現一切的山河大地將事情看得一清二楚 找出問題的癥結與解決方法 皈依自性佛 當願眾生 體解大道 發無上心 羊後學祝福大家人人自性心法阿彌陀佛
2014-02-01 3:44 am
識本心就是成佛,當然很難。

但要不為世間錢財名利所動,堅持剛性,是學佛成就的前提。

想要圖享受,榮華富貴,功成名就,是不會成功的。

去年貧,無卓錐之地,今年貧,連錐也無。

以此共勉之。

2014-01-31 4:19 pm
如果某人說世上有個不生不滅不壞的事物
乍聽之下好像是個很稀有很了不得的東西
所以很多人就開始盲目地尋找
可是當你聽到這樣的事情
是否你有想到不生不滅不壞的事物其特性是什麼

簡單地說 你不能使用它 改變它 移動它 轉換它
這樣的東西才有資格稱為不生不滅不壞
石油之所以珍貴是因為你可以透過使用改變移動轉換
將它變成各種很實用的東西
就算世上真有不生不滅不壞的東西
請問 什麼樣的人會浪費時間精力去尋找這樣的東西呢
2014-01-28 3:16 am
大般涅槃經卷第二十七

http://greatbook.josephchen.org/GREATBOOK/T12/T12N0374_P0522B02.htm

爾時師子吼菩薩摩訶薩白佛言。

世尊。若佛與佛性無差別者。一切眾生何用修道。

佛言。善男子。如汝所問是義不然。佛與佛性雖無差別。然諸眾生悉未具足。

2014-01-27 19:16:55 補充:
善男子。譬如有人惡心害母。害已生悔三業雖善。是人故名地獄人也。
何以故。是人定當墮地獄故。是人雖無地獄陰界諸入。猶故得名為地獄人。

善男子。是故我於諸經中說。
若見有人修行善者名見天人。修行惡者名見地獄。何以故。定受報故。

善男子。一切眾生定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是故我說一切眾生悉有佛性。

一切眾生真實未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以是義故。我於此經而說是偈。
 
本有今無 本無今有 三世有法 無有是處

2014-01-27 19:26:29 補充:
大般涅槃經卷第二十七

善男子。汝問云何為佛性者。諦聽諦聽。吾當為汝分別解說。

善男子。佛性者名第一義空。第一義空名為智慧。
所言空者不見空與不空。智者見空及與不空。常與無常苦之與樂我與無我。

空者一切生死。不空者謂大涅槃。乃至無我者即是生死。我者謂大涅槃。

見一切空不見不空不名中道。乃至見一切無我。不見我者不名中道。

中道者名為佛性。以是義故。佛性常恒無有變易。

無明覆故令諸眾生不能得見。

聲聞緣覺見一切空不見不空。乃至見一切無我不見於我。
以是義故。不得第一義空。不得第一義空故不行中道。無中道故不見佛性。

2014-01-27 19:50:09 補充:
大般涅槃經卷第二十七


我常宣說一切眾生悉有佛性。佛性者豈非我耶。以是義故。我不說斷見。
一切眾生不見佛性。故無常無我無樂無淨。如是則名說斷見也。

時諸梵志聞說佛性即是我故。即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尋時出家修菩提道。一切飛鳥水陸之屬亦發無上菩提之心。既發心已尋得捨身。

善男子。是佛性者實非我也。為眾生故說名為我。



南無阿彌陀佛 末學 合十 歸一
2014-01-27 4:56 pm
佛說一乘道 即是佛性

http://kisc8888.blogspot.tw/2013/10/blog-post_18.html

開悟 跟楞嚴經對打
================================
大佛頂首楞嚴經卷第三
================================
汝心昏迷。不悟四大 元如來藏。
汝性沈淪。不悟汝之 見聞覺知 本如來藏。
汝心麤浮。不悟 見聞發明了知 本如來藏。

2014-01-27 08:57:40 補充:
證果 跟八大部對打
========================================
涅盤部 大般涅槃經卷第二十三
========================================
實無三乘
顛倒心故 言有三乘。............ 不知聲聞緣覺菩薩道 無性

一實之道 真實不虛
顛倒心故 言無一實。............ 不知佛說一乘 佛性


====================================
末法倒修 .........很麻煩的

2014-01-27 09:22:41 補充:
誌公和尚十四科頌

法師說法極好。心中不離煩惱
口談文字化他。轉更增他生老

真妄本來不二。凡夫棄妄覓道
四眾雲集聽講。高座論義浩浩

南座北座相爭。四眾為言為好
雖然口談甘露。心裏尋常枯燥

自己元無一錢。日夜數他珍寶
恰似無智愚人。棄卻真金擔草

心中三毒不捨。未審何時得道
2014-01-26 8:17 am
眾佛友對「不識本心學法無益」的義理等問題回應熱烈,可見大家還是對第一義實相法趣入甚深,投入相當心力。
佛法的精髓、核心,即第八識如來藏(真如)的內涵,經典文字所講內容,無非是如來藏的種種自性、功德等; 所以,要是能透過禪法證悟第八識真心、本心,從而能觀察祂的行相、法相,就得以逐漸通達經論,而得進入佛法內門修學。反之,沒有悟明第八識本心,就無法觀察祂,就無法懂得經論文字表達的實相道理;對經論只能依文解義、執言取義,很難不生錯會與誤解。因為佛法所說的法界實相,非思維推想可以了知,唯證乃知。
所以,不證不知本心,不能發起般若智慧,無法悟後起修,不能契入佛旨,佛法三乘菩提都無能修證,確實是「學法無益」。
這現象在此佛版就能讓人很顯明地感受,常見不少師兄投入佛法的心力令人欽服不已,可是由於未悟關係,講起佛法來雖頭頭是道,卻是相似佛法,總有不符佛旨之處,不符法界實相,一見便可知還沒開悟見道;就像一個沒見過汔車者,連汔車外形都未見過,如何再深入修學其結構、零件、運作等呢?
是故,學佛當以尋求真善知識追隨修學開悟明心之道為第一要務。佛友們不嫌廣告粗糙的話,就請參看012回答內容,或點入「成佛之道」網看看相關訊息。如能識取真善知識追隨,早晚有證悟機緣,若跟錯法師、老師則永無悟緣、永學法無益。
要識本心雖是不易,可是能否有菩薩性與大乘法道相應,才是最重要,其他都不難克服; 只要有心悟識本心,加上依止真善知識,早晚必心想事成。

2014-01-26 00:34:07 補充:
「靜修」師兄不應對所謂的「本心」,以自意想像的知識見解來講。
在佛門裡,「本心」唯指眾生第八識如來藏真實心,乃眾生所不知不識的心,非眾生日常所知所用的意識心,或是八識和合似一心的眾生心; 般若經稱「非心心、不念心、無住心。」
 所講「做事、應對人或獨靜,能觀察的心。」乃眾生心,請勿以六識心當成八識心,混淆不清,說來無益自他。
若所學唯是聲聞、緣覺法,乃求解脫之羅漢法,非佛法;對佛法的討論請還是旁觀為宜。 

2014-01-26 16:54:53 補充:
008 回答:【「不識本心」就是「緣迷故不識本心」的簡稱。而「迷」是指無明,…。也可以總稱為「不知不覺」或「迷或顛倒」。所以求道之人一定要「識自本心」「見自本性」,也就是「破迷開悟」的同義詞啦!】
好像講了半天,繞來繞去,還是人不知不識本心是啥東西?有啥特別?學佛千萬不可墮於這種教化裡,學之無益。
「本心」就是一切眾生身心及萬法的本體心、根源心,就是眾生各自本有的第八識如來藏,就是禪宗證悟的真如,就是「三界唯心,萬法唯識」的第八識心。佛法般若無不從此心自性而來而有,故佛法經論所講文字都是指向「本心」,若沒有開悟證真(心),不識本心,就無法契入經典真義,因而無能進修佛道,致「學法無益」!

2014-01-26 17:25:02 補充:
有師兄說:【但能息一切心,不思善、不思惡,如是當下,即識本心。】此中所講「息一切心,不思善、不思惡。」疑似指「離念靈知」或「無念靈知」,都還是屬於意識心功能。
而意識心生起時,即是在清醒位裡,眼所見、耳所聞都清楚明白;雖不起語言文字,不思善惡,都已對境界了別分明。這種別境心所法,就是意識心的作用,不是本心。學人不宜錯會。
「二蟲知見」說:【識本心何其難,若有心向學,建議先親近大善知識指導。六祖開示說;「善知識,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只緣心迷,不能自悟,須假大善知識,示導見性。」這是學佛人切要認真省思檢討的題目。

2014-01-27 11:22:39 補充:
「一切法皆是佛法」是沒錯!但此聖祖開示是有其關鍵性道理的,要知其然才能跟著引述;且此法句與末學所講第八識本心與第六識意識心義理並無關係。總不能說一切法皆是佛法,則人人都有、都在日用種種法,就是都會佛法了,他所說也都是佛法了,就不該有正訛之分了?
末學所說,只是佛法基本的八識知見。學佛人只要遵 佛教示認知吾人有八識心,只要聽聞善知識開示,眼耳…意識(前六識)都能立即體會,第七末那識作主性也可理解,剩下第八識就非眾生所知了;所以,才有 佛來人間為有緣人開示真如佛性的因緣。
吾人能見聞覺知的六識,日日睡著時斷失,第七識能在入涅槃時滅,都是有生有滅之虛妄法、假法;則第八識不就是應探究的真實心嗎?

2014-01-27 11:23:33 補充:
而哲學家都推知「假必依實」,故必有一真實常住不斷的本住心第八識為依止,才能有種種法生滅不已。般若經將第八識名為「非心心」、「無心相心」,意即此心非眾生所知所識。而學佛人要修學的本心是啥心不就極清楚了??
Bright man所引金剛經公式:「所謂**,即非**,是名**。」其義理唯證乃知,根本不是未悟者能自意想像臆測得知。說實在,未學在正覺只是基本學員,所說法義不過正覺法裡極少部分;可是若無所本,怎可能對諸師兄所講的相似佛法有所舉示評析?如果有不實之處,儘管可以針對所講法義辨正;若引用經論文句時,則要請加以釋示,以免錯用,或只當掩護用。就像此回所引經論文字,何曾對末學所講義理有任何交集?

2014-01-27 11:35:00 補充:
更莫說所謂同修會「錯誤觀念」了?
再者,正覺所演示佛法釋述著作皆公開結緣與購閱,師兄若能發現有錯失之處,請檢據具名向同修會投書,俾能獲高額獎金;不必、不宜在此版無根評斷,免妄生毀謗。

補充:
「見聞覺知,本如來藏用。看似無誤,一切法莫非如來藏故。可是,請看「心經」講什麼?如果第八識如來藏有六塵見聞覺知,你的意識心要作啥?
「凡夫遇境起意識心;智者遇境離境,意識心不起。」等這種講法令人涕笑皆非。離道太遠了!還有啥好說?

2014-01-27 12:17:08 補充:
Sam 或 Kisc 對佛法問題,經常以引貼般若經文後,加上簡短補註而成回應文。
說實在,般若經非一般學人所能看懂,乃至一般法師也無能解說,所以這種作法,對問題的回應幾乎可說沒有效用。末學曾請以法義釋述為主,引經論佐證為輔,好像沒改善。
佛法是法界實相,要演述一種事實或義理,必需以大量文字說明;這在此版雖較有侷限,也要盡力簡約交代。
而且要引經論為證,勢需以理解其意旨為前提,於是必需探究清楚經論旨意;這樣才對援引經論者有益,也才能利益讀者。否則,可免浪費大家時間了!
其實,般若乃以第八識自性而有而說,沒有實證真如心,般若經文真義只能推想猜測,通常錯會為多。故學佛還是追求開悟為首要。

2014-01-27 12:52:36 補充:
才剛對Bright man講了:「正覺所演示佛法釋述著作皆公開結緣與購閱,師兄若能發現有錯失之處,請檢據具名向同修會投書,俾能獲高額獎金;不必、不宜在此版無根評斷,免妄生毀謗。」Sam又跳出來要抝到底。
要知 佛三轉法輪說法49年,其法道都是一以貫之,不會前後衝突矛盾。
如所引般若經云:「眼處 都無和合自性,耳、鼻、舌、身、意處 亦都無和合自性;亦以 無性而為自性。」、「於第一義中 無有意性。何以故。根本無所有故。」
請問師兄:這裡說什麼?請先解釋看看! 明明眾生都有眼處、耳、鼻、舌、身、意處的自性(功能)怎會是根本無所有?難道 佛說法顛倒?

2014-01-27 13:07:53 補充:
沒有悟後依真善知識修學,能理解證知這些道理否?即使經文倒背如流又有何用?對般若經文如蚊叮咬鐵牛而已。如有自知之明,就不敢要評論開演般若、唯識 善知識了吧!
學佛不是研究經文就能通達,要知禪宗乃 世尊「教外別傳」,在佛門的重要性、根本性,不言而喻;如未透過禪法證悟第八識如來藏,佛法是無門可入的,經典是無法讀通的。這應是所有學佛人都有的親身體驗,只有太淺學者才會不信,迷信某師故,自以為是之故,偏執一法一處一段故。
再提示師兄:三無性者,乃為欲令已證悟三自性者實證有餘涅槃而說,乃依如來藏自住境界而說,非無三自性也。莫誤會!

2014-01-27 13:22:41 補充:
所謂眼識的自性,就是能了別色塵,別以為「自性」一定指「佛性」!
即使不講自性,難道眼晴就毫無功用了嗎?心經也講「無眼耳..、無受想行識..」這又怎麼說?
學佛人從聞知:「一切法都是佛法」、「如來藏即一切法」,然後就講因為如來藏(佛性)會有見聞覺知、會動,會轉,這樣就是開悟?就是懂佛法了?佛法是這樣會的嗎? 

2014-01-28 18:39:06 補充:
一、【只是眾生不悟。不知一切法皆如來藏體用。】沒錯!但學佛人若無開悟證量,即使知一切法皆如來藏體用,也只是聽聞的知識,不知其所以然,不發般若智慧;否則師兄該能了知如來藏如何生一切法,請問吾人眼識如何見色塵?如何是菩薩足下菩提?
二、【壇經云︰大師常勸僧俗,但持金剛經,即自見性,直了成佛。】六祖當時的時空很需要對大乘法的信願,所以壇經裡有不少方便說,如「見性成佛」乃指開悟見到具成佛之性的真如心,成為「相似即佛」而已,否則古來禪門開悟聖者不都成佛了嗎?事實不然。
即以此處「但持金剛經」而言,豈是指手持經本?唯開悟者能真實持經、誦經、轉經也;妙法蓮華經也多處同有此旨意。莫輕易錯會才好。

2014-01-28 18:41:03 補充:
三、【若無見聞覺知,何用修佛法?自性不存,身心已壞矣!】這也沒錯!但可見師兄讀蕭師著述不足。
一切法由第八識如來藏藉種種助緣而生起而運作,乃是「真妄和合」,無見聞覺知的如來藏「真心」與有見聞覺知的六識「妄心」和合運作似一心,方能見生一切身口意行法,入於世間生活。師兄之說有大錯會矣!
四、【佛法者,乃見一切法 ( 見聞覺知 ) 無我 ( 意識心不起,無住 ) 。】查二乘法的「無我」,乃指一切法因緣生,緣起性空,故無(真實)我; 大乘法的「無我」,除一切法由如來藏藉緣所生,無常無我外,如來藏本具「無我」性──沒六塵見聞覺知、不會作主,不知自我存在。

2014-01-28 18:44:12 補充:
五、【離一切諸相,即名諸佛。】一切諸法有其法相,六識心也離不了法相;若有能離一切諸相者,唯即第八識真實心,即名自心如來佛。師兄如能這樣如實開示,就可以說:「就這麼簡單,不要複雜化!」,但是末學要反問了:「你作得到嗎?」
以上是一個正覺基本學員的末學所作簡覆,對師兄的質疑都可以如理回應;如還覺得 蕭導師的正覺法有問題,就請盡量拈提出來來吧!就怕師兄看不懂而已。
TO Sa m :
【唯識 還在有佛可成 根本算不上般若。】般若乃依證悟第八識實相心而有而說,憑此基本般若為前提,才能次第進修唯識之道。

2014-01-28 18:51:56 補充:
「無佛、無涅槃、無一切法。」確係般若經所講,但要知此大小般若經真義,乃在依據第八識如來藏自住境界的真如性來講,祂如心經所說「無受想行識,無智亦無得。」沒見聞覺知,無人、無一切法,也不知自我,這是 世尊要見道者悟後修習涅槃心境,俾能證入初地的慈悲教化,非真無其他法性與自性也;這豈是從研究經文而能知解?唯證乃知也!故要反問了: 「這是哪門子學佛?」
說實在,末學對師兄所貼般若經文,還多少看得懂,而且看得出師兄不知不解其真義,也不知那些法在佛道裡的次第與位階。末學早就勸說只要貼心經就好了,短得多,又較易了解,反正無、無、無、無一切法嘛!不是如此嗎?師兄可證知其中道理否?一味當萬靈膏使用,恰當嗎?

2014-01-28 19:39:43 補充:
難為「羅」師兄引援貼示這麼多經文,辛苦了!可是有點奇怪,「不識本心」這個問題還算單純,並沒有牽涉太多法義,所貼的經文裡,究竟與題旨有密切關係的有多少?難道沒辦法將自己的修證心得簡要說出來嗎?
說得實在些,一般學人對經文大多也看沒有懂,不會有心思仔細去看;所以只要針對題旨說明真實法義概要後,將重要處以經文佐證就圓滿了。這樣既然能顯示自己的修學成果,大家也有機會檢驗其正訛,不致貼了大篇經論,無從了知講了什麼東西?對不對?不就白費功夫了? 

2014-01-28 20:19:04 補充:
Bright man 不會否定«心經»是講第八識心如來藏吧?不然有什麼「心」是「不生不滅、不垢不淨」的?
那麼,「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色聲...乃至無意識界....無智亦無得。」這個「空」如果是「虛空」或是「空無」,顯然就沒意義了,當然無一切法故。是以,此「空」即指第八識空性心。
由第八識如來藏無受想行識等等,還能、還要認為祂有「見聞覺知」,就太不可思議了。
«大集經»云:一切諸法無覺無觀,無覺觀者是名心性。」«維摩詰經»云「法離見聞覺知。」、「不觀是菩提。」類似意旨法義處處皆是;不隨真善知識修學,對面不見佛法,不足為奇!
師兄認定祂有「見聞覺知」,就請交待說明清楚! 
2014-01-26 6:26 am
知道你是誰
你便明白你為何在此
知道你是誰
你需要的
是一面鏡子

2014-01-26 18:38:47 補充:
Many people say that if you want peace you must go to a mountaintop
and become a hermit. Others say you can't have peace because you
have to fulfill your responsibilities.
I'm not talking about sacrificing anything. Someone said to me,
"I have a family. I have children.

2014-01-26 18:40:49 補充:
If I leave them, they won't be able to do anything." I said, "You don't
need to escape your responsibilities—look after them as well as you
possibly can. However, within you is a treasure of peace. No matter
what is happening, no matter how much pain there is in your life,

2014-01-26 18:41:31 補充:
don't forget that the peace you're looking for is within you—always.
It will be within you till your last breath. What is needed is that we
turn inside and discover it."

Prem Rawat

2014-01-26 18:42:43 補充:
很多人說,如果你想要和平,你必須上山頂上,成為一個隱士。別人說你不
可能有和平,因為你需要履行你的責任。
我不是在說你需要犧牲任何東西。有人對我說,“我有一個家庭,我有孩子,
如果我離開他們,他們將不能夠做任何事情。” 我說,“你不需要逃避你的
責任,盡你的可能去照顧好你的責任。然而,在你的內在有和平的寶藏。無論
發生甚麼事情,不管你的人生有多少的痛苦,不要忘記,和平就在你的內在,
一直在那裡,至你的最後一口氣止。,大家需要做的,是轉向內在去發現它。

普仁羅華
2014-01-25 7:10 pm
阿彌陀佛!

是什麼可使您識本心?又是什麼可使您認為本心是如此又是如此呢?

若明白就不要自生罣礙,在平常事上心安,不要迷惑自心生與外見境界。


願您不因識本心而迷惑沾染~
2014-01-25 7:07 pm
根本就沒有所謂的本心,是要識三小本心,好笑欸,越去著磨越不識本心

我知道這些話你都看不懂,無妨

喔對了,我不需要資質差的人來跟我說教,懂得沒你少
2014-01-25 6:30 pm
中阿含經卷第三十四

若有比丘作如是念。
眼 是我。我有眼。
耳鼻舌身意 是我。我有意者。
彼比丘必被害 猶如商人為羅剎所食。

若有比丘作如是念。
色 是我。我有色。
聲香味觸法 是我。我有法者。
彼比丘必被害 猶如商人為羅剎所食。

若有比丘作如是念。
色陰 是我。我有色陰。
覺想行識陰 是我。我有識陰者。
彼比丘必被害 猶如商人為羅剎所食。

若有比丘作如是念。
地 是我。我有地。
水火風空識 是我。我有識者。
彼比丘必被害 猶如商人為羅剎所食。


學佛
先不覺 五蘊六根十八界 是無自性 是空
後不覺 現在是 自性在用 五蘊六根十八界

那等於修無明 等著輪回去

2014-01-27 11:47:35 補充: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卷第四十一
舍利子言:
何等法 無所有,
若不了達 說名 無明?

舍利子!
眼處 無所有,
耳、鼻、舌、身、意處 無所有,----------------六內處(眼耳鼻舌身意)
以內空故 乃至 無性自性空故。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四百二十二
眼處 都無和合自性,
耳、鼻、舌、身、意處 亦都無和合自性;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四百七十七
眼處 乃至 意處
亦以 無性而為自性,

2014-01-27 11:48:21 補充:
===============================
持世經 十八性品第三
===============================
於第一義中 無有意性。
何以故。
根本無所有故。

無生是意性。生無所有故。
意性 即是世俗語。

第一義中 決定無意性。
過去 未來 現在 不可得。

智者通達 無性 是意性。.............(意無性)

2014-01-27 11:51:44 補充:
拿論師寫的 跟佛說的 差很大

舉凡

寫五蘊 六根 十八界 會自己動的

寫成羅漢 成菩薩 成佛 的

我敢保證 "你不下地獄 誰下地獄"????

2014-01-27 12:58:57 補充:
抝到底????

說意識有自性 這是癡人說法

每個月 我醫院送去燒的屍體幾百具

如果有一具意識(腦)自己會動 那我發給您高額獎金


拿扯蛋的時間

還不如去火葬場 或太平間仔細看

不然我借法醫研究所的腦給您研究

2014-01-27 13:02:04 補充:
膽小勿入

http://www.bjctf.cn/xxyz/2009-5-18/0951816.html

2014-01-27 13:26:44 補充:
唯識 還在有佛可成 根本算不上般若
二乘論師寫的 老實說 是小看彌勒菩薩

彌勒菩薩 在佛說法集經卷第五
復次世尊。
若菩薩 生如是心 : 我不退轉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是菩薩 諸佛如來 則不與授記。
何以故。

世尊。
一切煩惱 以 求 為根本。

世尊。
遠離諸求 名為 離煩惱。
以離煩惱故。諸佛如來 為其授記。

復次世尊。
菩薩作是思惟 : 受記者 是世間 虛妄言說。

何以故。

受記之人 是無。能授記者 亦無。若俱無者 何處受記。
唯然 世尊大悲 隨順世間 有是言說。

若菩薩能知 如是諸法。
是名 菩薩受記。

2014-01-27 13:36:36 補充:
二成論師
甚至還輸 雜阿含 摩訶波闍波提比丘尼與五百比丘尼
==========================
雜阿含經卷第十一(二七六)
==========================
尊者難陀。
耳.鼻.舌.身.意內入處觀察。----------(六根無自性)
是我異我相在不。

答言。
不也。尊者難陀。
所以者何。
我等已曾於此法如實知見。於六內入處觀察無我。
我等已曾作如是意解。六內入處無我。

尊者難陀告諸比丘尼。
善哉。善哉。姊妹。應如是解。
六內入處 觀察無我。

==========================
連這都不知 你在開誰的玩笑??

2014-01-27 16:19:00 補充:
十六空 (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第518集講義)
--------------------------------------------------------------------------------
《三藏法數》「二十空」:〔出般若經〕

一內空:謂內之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皆無自性,故名內空。

二外空:謂外之色聲香味觸法六塵,皆無自相,故名外空。

三內外空:謂六根、六塵、六識,都無自性,故名內外空。

===============================================
這些基礎都不知

還輸 雜阿含 摩訶波闍波提比丘尼與五百比丘尼

2014-01-28 22:00:58 補充:
LYC3318
只要說1成佛 2成菩薩 3唯識
這種半吊子的論 請您包回去用 我不想跟破法人學

菩薩處胎經卷第一
世尊言。
云何彌勒。
十方諸佛 授汝記[卄/別]。成無上正真道。
為有正真道。為無正真道耶。

彌勒對曰。
無耶。

世尊言。
有道者 斯亦假號。
言彌勒者 亦是假號。
如自性本際 亦是假號。
2014-01-25 5:23 pm
感恩您的慈悲開題!

您說:
“不識本心學法無益,但識本心何其難!”

不知您有沒聽過:”學佛只有次第,沒有難易”這句話。

學佛第一重要的是:建立正確的正見的觀念。為何要用”正確的”呢?因為許多自稱為”正見”,事實上是邪見。”正見”是眼目,沒眼目時,走對走錯是不清楚的。

如何才能學到正確的正見的觀念呢?

2014-01-25 09:24:33 補充:
您可以四處先學習,正確的不多,所有學到的,都不要執著。但您若先學到邪見,您在日常生活中,去運用時,或許有時有用,有時沒用,當然,別錯誤的以為自己的主觀意識或習性是學來的法。等您下回機緣好,學到了正見,您就知道上回的是不正確的。這過程中,您要一直觀察自己的身心,看自己的身心運用此法後的一些影響,當然,這也是需要一些時間的。

2014-01-25 09:24:44 補充:
您若花了許多時間,都沒觀察到自己的貪嗔癡,或在貪嗔癡的減弱方面都沒進步的話。若您學的都無法自利利人,末學建議您,去學習四念處,末學看到的大半的四念處教學,也都不太正確,但您若隨時觀察自己的身心,看自己的身心運用四念處後的一些影響,若是真正的越來越容易查覺自己的”身受心法”,就有可能是在對的路上。

2014-01-25 09:25:14 補充:
正見的觀念,都會如實的在自己的身心運作中體會,自己如實在自己的身心運作中體會,才算是自己的(可用的)正見的觀念,否則都是腦中的正見的觀念。

您若一直的觀察自己的身心,當您有一天達到”正見的觀念”俱足,換句話說您”見緣起”,從那時起,您因為有了”正見的觀念”(識本心),您就可已開始真正的修行了,從此時起,您對四聖諦的親證,就是有益的了。

世尊所說的修行(有學),就是時時觀察自己身心的”苦集滅道”,而生智慧,會生智慧,才會知如何住正念正智,也就會如實的觀察到”味患離”,如實的觀察到”調伏、斷、超越欲貪”。

2014-01-25 09:25:35 補充:
這些都需要時間,機緣好,有善知識’幫您忙,進步很快。機緣不好的,找錯了,以為對方是善知識’,原地踏步或倒退嚕的比比皆是。

您若是有心人,從最基礎的”如實”開始學起。用嘴對手掌背吹氣,手掌背被氣體吹過,您有如實的覺知嗎?您若覺知到,這覺知的感覺(觸)就是如實在身根的觸。同理,其它五根的觸,在身根的觸熟悉後,就可練習。

2014-01-25 09:25:51 補充:
對身根及其它五根的觸都熟悉後,就可練習對感受的如實覺知,對感受的如實覺知熟悉後,就可練習對念頭的如實覺知,對念頭的如實覺知熟悉後,您就會有機會見緣起,見緣起(識本心)後,您再回去看經典或別人的開示,您就知道何者是正見,何者是邪見了。

識本心,的確重要,需機緣,但不難,次第對了,就會向前行。

願人人都能有好機緣!

願人人都沒煩惱!

感恩!
2014-01-25 2:03 pm
平時修德性, 每天唸一次佛經, 這樣有機會在幾年內回到本心. 但記得佛經一本就好, 不要唸多本. 這樣做事的時間還很多.
參考: 修悟所得
2014-01-25 9:46 am
1.本心何所著處所,用心處處即為本心,識之為修本心來,濟世間諸法本心,行善以彰為本心,積德以為憑本心,世間繁華本心真,真識以修為本心,心務以持修為本,外與無常之考驗,傾刻以善華靈動,修習於無上靜般,了然於胸洞燭明,則本心不失困頓.困頓於無相法門,無色無相無以憑,本心寄於念力濔間.
參考: 代轉觀音大士
2014-01-25 9:32 am
何謂不識本心?
是沒意識到(覺知)本心,而非無本心好識,亦非知到本心的知識
要識本心,與日常、經濟都沒關係,只要存善念、常助人,自有因緣際會時
於日常可養成先觀察、用感覺、有感受、再思考的習慣,如此會讓思緒更清析,也容易找到適合自己賺錢的方式,改善經濟狀況,"收入來自於滿足客戶的需求"你可體會看看,客戶不停的進步,我們也必需不停的學習,提升滿足客戶的能力

南無阿彌陀佛
2014-01-25 6:29 am
說難即難
說易即易!

關鍵全在自己!
外境乃是用來煉心
先煉一顆誠實無欺之心
方能識心學法!

餘者
盡入戲論!
多學無益!
2014-01-25 3:18 am
二、「處於世事、又跑不開」?狹義來說,這是有「角色和本分」的緣故,也只有知道這層道理的人,才會羨慕「出家」,否則就是「逃避」、「卸責」而已!從廣義而言,這不正是「受報」嗎?所以更顯「解脫自由」的可貴啊!
三、「油電雙漲」嘛!對於這個共業,能奈他何?
四、「經濟壓力沉重」?想一想「快喘不過氣來?」和「沒喘氣!」還是大有不同。命運就像行船,沒有一帆風順的,可也不至於「無路可走」吧!建議你知命、認命,那會比抗命逃命(也逃不了)輕鬆多了。
五、「百善孝為先」?這是標題,內容呢?是孝養父母?還是「無違」父母?或是孝敬(感恩與佩服)父母,甚至是榮耀父母呢?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不敬,何以別乎!」即使大孝子也不能「無米之炊」吧?所以物質方面,只能量力而為,因為人各有福啊!心理的部分,最起碼要做到「無違」與「敬」吧!
六、修行參禪?不錯啊!面對這一切的一切,任誰都想要問「為什麼」?但是你聽過「盲修瞎練」,「才出水坑,卻入火坑」嗎?辛苦找答案,最後卻‧‧‧‧,「歷史斑斑」啊!
七、不顧世事,還不見得能悟道,何況要邊顧世事,邊學悟道!六祖為求大道,甚至接受別人贈銀十兩,作為母親奉養金,然後告別母親,出發求道。難道你沒有聽過「一子成道,九族生天」嗎?還有什麼比這樣報父母恩來得更孝順呢?只怕你成不了道而已啊!尤其,看看才起步的你就‧‧‧‧‧(我就不方便說了)
八、「以日常事件為道場」?這對你太不公平,我要抗議!就算要學生參加考試,也得讓學生經過課堂上課、學習以及足夠的複習,準備充分以後,然後才參加考試,否則,根本就是虐待學生,開學生玩笑!我抗議!我反對!太殘忍了吧!
九,「並無本心好識」?我勸你「莫謗祖師」,小心入地獄如射箭(趕快懺悔)。言下之意,六祖惠能大師騙了你囉?請想想,祖師大德會「妄語騙人」嗎?祖師的智慧不足到要靠騙人,才能度人嗎?
十、金剛經:「‧‧‧‧實無眾生可度,是名度眾生。」你說「只是名為本心」?「體認」是從這兒來的嗎?唉!難怪古人會說:「寧可千日不悟,不可一日錯會」啊?小心,如果自己學習的程度未到,那可是會錯解經文的喔!

一、最先問的,也是最難簡單回答的,就放到最後這裡了!
「不識本心,學法無益」,六祖此說,當有前提,慎莫錯會!尤其「心法」,不易「心領神會」。六祖有弟子名「神會」者,天資聰穎,好學不倦,猶被六祖論為「知解宗徒」,是個「見指不見月,見樹不見林」的參禪行者,只會照經文讀死書的學生而已。另外,還有一位背誦法華經三千遍的「法達」比丘,也是一樣。當然經過六祖的教誨,最後都能「悟得本心」,不枉所學。可見「死在句下」,「不解佛意」,「謗祖師者」,是不在少數的。好,言歸正傳,「不識本心」就是「緣迷故不識本心」的簡稱。而「迷」是指無明,無明有三種,根本、塵沙和見思無明。另外,也可以總稱為「不知不覺」或「迷或顛倒」。所以求道之人一定要「識自本心」「見自本性」,也就是「破迷開悟」的同義詞啦!再舉一個例子,世人堅不認錯是因為缺少那塊「對」的拼圖,要他認錯簡直是強他所難,除非先幫他輸入「對」的拼圖,一但拼圖完整,就會「如水之就下,沛然莫之能禦」。試想誰會自認想錯、說錯、做錯呢?都嘛是自以為對啊!現在的我們,就像上述的例子,最慘的是根本不知道有心,稍好一點兒的是錯認心(意、意識),再更好點的是不敢相認「心」,好像經中說的乞丐身分,倏然成為失散多年的兒子,回到家中接替父親,成為大富長者(成佛作祖)。誰能相信佛正在說你我他,所有人累劫以來的故事真相呢?凡是已能知道自己是有「心」的人,必然是過去生中有修有學的人,因為天底下沒有白吃的午餐!但是橫在眼前「迷而不見」的「心」在哪兒呢?這輩子找不到,來世又要重找,難道自己註定無緣得見此心嗎?讓我告訴你,「心」一定找得到,只是「得來」還是要費點兒工夫。你看過電影「十二生肖」嗎?成龍拍的。世間人尋寶,能夠在沒有尋寶圖的指引下,隨便三兩下就找到和挖到嗎?更何況是「挖」這最最珍貴,無可比擬的心寶呢?所以「做功課」、「下工夫」先建構你自己的尋寶圖吧!否則,我擔保你永遠也找不到的!「心」寶找不到其他的就甭說了吧。

2014-01-25 10:25:11 補充:
尋寶圖:即「十八界」。偈曰:此身藏寶少人知,眼、耳、鼻、舌加「意識」,生死不斷在苦海,欲出輪迴必先知 (十八界 )。
參考: , 中華孔孟傳統文化根 § 無上正等正覺菩提樹
2014-01-25 3:01 am
*出家跟修行是兩回事.
出家看起來像是修行人.然而有沒有修行.是心的作用.跟有沒有出家沒關係.出家雖能減少一些干擾.相對的也減少一些考驗.考驗是修行人很重要的經歷.
五祖弘忍大師:不識本心.學法無益.
*這個問題如引經典名言.或簡單說明.無益於初學.
*不識本心.學法無益.
這不是對初學者的建議.是對已學習一段時日的修者.
修習越久者.因成見越深.反而離本心越遠.祖師才有這樣的感嘆.
*初學習時.先記下祖師名言即可.不必急於了解.當累積足夠的知識學問.與人生閱歷後.就會有較深的體會.
*這兩句話雖是至理.卻一點用處也沒有.因為初學者不懂.已懂的不重要.

2014-01-24 19:03:54 補充:
*初學習時.心想出世間.有進一步體會後.則能安心於修行.不想受俗事的干擾.然而干擾未曾中斷過.
等到較深的體會後.方知修行離不開世間.也願意再回到世間.而不是離開世間的修行.
*信仰:常常是因為有感應.卻不知其原因.或隨人跟拜.希望對信仰的神明能有求必應.或尊敬其事蹟而心生崇拜之意.這些行為.我們的心都是向外的.
*修行:是向內自我反省.讓心清淨.藉以開啟智慧.
為甚麼要向內呢.請回想你的一生.心是不是一直向外學習各種知識與技能.是不是為了適應環境的變化.慢慢迷失了自我.因此修行的初步.就是找回已經迷失的自我.
2014-01-25 2:08 am
依此知見認識何謂<心>

<心>者,集起之意

根觸塵,謂之集起.

故說:.心不自心.因相有心

.<相>者, 集起和合意.虛妄不實也.

故說:相不自相.因心成相

心本無生.故經云:本無所住生其心.不住六塵相也.

若言心有生.是大妄見也

管見
2014-01-24 11:02 pm
心態:旋圓密實無漏能量轉換能量。
其性:彈性作用、收放自如、獨立氣流物流共通。

小體體內、大體體內道理一樣。
2014-01-24 9:53 pm
「識本心」,不難不難 非常容易

只要你能夠讀楞嚴經卷四,就會開悟本心本性 即知*[本心就是在六根之中]
本性就是生起見性 聞性 覺性知性的[根本源頭]

楞嚴經:佛言;汝耳自聞,何關身口。口來問義,身起欽承。是故應知非一終六,非六終一。[終不汝根元一元六]。阿難當知。[是根非一非六]。由無始來顛倒淪替,[故於圓湛一六義生]。汝須陀洹,雖得六銷,猶未亡一。如太虛空參合群器。由器形異,名之異空。除器觀空,說空為一。彼太虛空,云何為汝成同不同。何況更名是一非一。則汝了知六受用根,亦復如是。

由明暗等二種相形。於妙圓中[黏湛發見]。見精映色,結色成根。根元目為清淨四大。因名眼體,如蒲萄朵。浮根四塵,流逸奔色。由動靜等二種相擊。於妙圓中[黏湛發聽]。聽精映聲,卷聲成根。根元目為清淨四大。因名耳體,如新卷葉。浮根四塵,流逸奔聲。由通塞等二種相發。於妙圓中[黏湛發嗅]。嗅精映香,納香成根。根元目為清淨四大。因名鼻體,如雙垂爪。浮根四塵,流逸奔香。由恬變等二種相參。於妙圓中[黏湛發嘗]。嘗精映味。絞味成根。根元目為清淨四大。因名舌體,如初偃月。浮根四塵,流逸奔味。由離合等二種相摩。於妙圓中[黏湛發覺]。覺精映觸,摶觸成根。根元目為清淨四大。因名身體,如腰鼓顙。浮根四塵,流逸奔觸。由生滅等二種相續。於妙圓中[黏湛發知]。知精映法,攬法成根。根元目為清淨四大。因名意思,如幽室見。浮根四塵,流逸奔法。

阿難。如是六根,由彼覺明,有明明覺,失彼精了,黏妄發光。是以汝今離暗離明,無有見體。離動離靜,元無聽質,無通無塞,嗅性不生。非變非恬,嘗無所出。不離不合,覺觸本無。無滅無生,了知安寄。汝但不循動靜、合離、恬變、通塞、生滅、明暗,[如是十二諸有為相。隨拔一根,脫黏內伏伏歸元真,發本明耀。耀性發明,諸餘五黏,應拔圓脫。不由前塵所起知見。明不循根,寄根明發。由是六根互相為用]。


阿難。汝豈不知今此會中,阿那律陀,無目而見。跋難陀龍,無耳而聽。殑伽神女,非鼻聞香。驕梵砵提,異舌知味。舜若多神,無身覺觸。如來光中,映令暫現。既為風質其體元無。諸滅盡定得寂聲聞。如此會中摩訶迦葉,久滅意根,圓明了知不因心念。


阿難。今汝諸根若圓拔已,內瑩發光。如是浮塵及器世間諸變化相,如湯銷冰,應念化成無上知覺。



@@所以要開悟明心見性非常容易,讀了楞嚴經就會開悟

但是悟後要修很難,因為有很多人就算悟了[六根的根中有本心自性]
仍然不肯*[捨識用根]去老老實實的過生活
仍然再妄心中計較是非 亂造惡業
如正覺同修會及蕭平實都是這類人

2014-01-24 13:54:21 補充:
「識本心」,不難不難 非常容易

只要你能夠讀楞嚴經卷四,就會開悟本心本性 即知*[本心就是在六根之中]
本性就是生起見性 聞性 覺性知性的[根本源頭]

**只要你讀了楞嚴經卷四 就能夠開悟到本心而明心見自性
2014-01-24 8:35 pm
識本心不難
良心即是本心
你的良心何時不在過?
生活即是修行
生活即是佛法
生活即是道場
人生即是一部大佛典
凡事以良心為行事依據有什麼難的
無本心是没良心
難道是給狗吃了?

2014-01-28 01:29:11 補充:
回答問題不要覆雜化
應以簡單明瞭通俗的話來解釋
才能讓大多數人懂
修佛法不是在研究佛學
啦哩啦的扯一堆再來辯論
如何能清淨
還有
PO一篇又一篇没完没了的文言文經文要幹麼
如果光看文言文經文就能懂還要來這裡問幹麼
有眼睛自己把大藏經看一篇不是就成佛了
良心即是真心是清淨心
心經言:觀自在菩薩
是觀什麼呢?
是觀真心觀本心觀清淨心因此為自在

2014-01-28 13:48:21 補充:
良心真不真?
良心清不清淨呢?
良心是本能反應就是本心
不要讀了什麼書就照著書照本宣科
智慧是活的知識是死的
佛法無量無邊
要能將知識轉化才是智慧
能用自己的話來述敍述才是自己的
修佛是要由繁入簡不是由簡入繁
大家是把佛法變成繁雜了還是變簡單了?

不識本心學法無益
不了解本心是什麼,看那麼多經書以為懂很多了,卻不知學佛就是要在生活中去實踐,不知本心當以何為依據呢?經書有將所有眾生遇到的困難都寫出來給眾生處事依據嗎?那麼學那麼多自以為是佛法又有何益處呢?

2014-01-28 13:52:04 補充:
但識本心何其難
但是要了解本心,你看大家講個本心拉拉扎扎講一大堆,還辯來辯去到底什麼是本心,你說難不難啊!難啊!本心是什麼好覆雜啊!大家講了那麼多,還講不清,何其的難啊!

2014-01-28 13:54:48 補充:
萬法終歸一法
萬法即一法
"萬"多不多?雜不雜?難不難?
"一"多不多?雜不雜?難不難?
要講分別"一"能分別成"萬"
要能清淨"萬"即能歸"一"
2014-01-24 8:22 pm
不管別人怎麼勸,都不加以批評,就能「識本心」

2014-01-26 17:12:57 補充:
有對錯,知是非!了利害!『知了』也是《識本心》
2014-01-24 8:19 pm
萬法入是名,而不懂得以幻修真,則墮於無為之中,照樣隨業流轉。

人生無常,世間鎖事,不足掛心,執持緣起之法而放不下又有何益?

佛說人生酬業,不外乎 報恩 報怨 討債 還債。

佛說得人身者猶如大地之中隨取一土之手中沙,
來世再得人身者猶如手放開後指押裏面的微沙。

2014-01-24 12:20:34 補充:
『念佛法門,自得心開,不假方便』。


若要往生極樂國者,不可少善根、福德、因緣。

淨業三福

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
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
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

此三業為三世諸佛淨業正因。


版主若能常造淨業,執持彌陀名號,信願行具足,方可往生極樂。


南無阿彌陀佛 末學 合十 歸一

2014-01-24 21:38:45 補充:
維摩詰所說經(一名不可思議解脫上卷)

http://greatbook.josephchen.org/GREATBOOK/T14/T14N0475_P0537A03.htm

法王法力超群生,常以法財施一切,
能善分別諸法相,於第一義而不動,
已於諸法得自在,是故稽首此法王。

說法不有亦不無,以因緣故諸法生,
無我無造無受者,善惡之業亦不亡。

2014-01-25 23:23:08 補充:
所謂明心見性,見性成佛。

只要能夠見性即證得法身大士,入佛地位,而進入無功用道的階段。


六祖壇經

一僧志徹,江西人,本姓張,名行昌,少任仗;
自南北分化,二宗主雖亡彼我,而徒侶競起愛憎。
時,北宗門人,自立秀師為第六祖,而忌祖師傳衣為天下聞,乃囑行昌來剌師。
師心通,預知其事,即置金十兩於座間。
時,夜暮,行昌入祖室,將欲加害,師舒頸就之。

行昌揮刃者三,悉無所損。

師曰:「正劍不邪,邪劍不正;只負汝金,不負汝命。」
行昌驚仆,久而方蘇,求哀悔過,即願出家。師遂與金,言:
「汝且去,恐徒眾翻害於汝,汝可他日易形而來,吾當攝受。」
行昌稟旨宵遁,後投僧出家。

2014-01-25 23:24:08 補充:
時,北宗門人,自立秀師為第六祖,而忌祖師傳衣為天下聞,乃囑行昌來剌師。
師心通,預知其事,即置金十兩於座間。
時,夜暮,行昌入祖室,將欲加害,師舒頸就之。

行昌揮刃者三,悉無所損。

此段為六祖明心見性證得法身之境,有人想害他,
六祖把頭申出來被行昌砍三下,完全沒有受傷,
若見性者,刀兵所不能傷,其性自在,猶如抽刀斷水水常恆流。




南無阿彌陀佛 末學 合十 歸一

2014-01-25 23:33:44 補充:
不識本心,學法無益。


版主若要識本心,可看整本六祖壇經及金剛經。

2014-01-25 23:37:19 補充:
六祖壇經

善知識,我於忍和尚處,一聞言下便開悟,頓見真如本性。
是以將此教法流行,令學道者頓悟菩提,各自觀心,自見本性。
若自不悟,需覓大善知識,解最上乘法者,直示正路,是善知識有大因緣。
所謂化導令得見性,一切善法,因善知識能發起故。
三世諸佛、十二部經,在人性中本自具有,不能自悟,須求善知識指示方見;
若自悟者,不假外求。若一向執謂須他善知識望得解脫者,無有是處。
何以故?自心內有知識自悟,若起邪迷,妄念顛倒,外善知識雖有教授,
救不可得;若起真正般若觀照,
一剎那間,妄念俱滅。若識自性,一悟即至佛地。

2014-01-25 23:37:40 補充:
善知識,智慧觀照,內外明徹,識自本心。若識本心,即本解脫;
若得解脫,即是般若三昧;般若三昧即是無念。

何名無念?若見一切法,心不染著,是為無念。用即遍一切處,亦不著一切處;
但淨本心,使六識出六門,於六塵中,無染無雜,
來去自由,通用無滯,即是般若三昧。

自在解脫,名無念行。若百物不思,當令念絕,即是法縛,即名邊見。

2014-01-25 23:38:03 補充:
善知識,悟無念法者,萬法盡通;悟無念法者,見諸佛境界;
悟無念法者,至佛地位。

善知識,後代得吾法者,將此頓教法們,於同見同行,發願受持,
如事佛故,終身而不退者,定入聖位。
然須傳授從上以來默傳分付,不得匿其正法;
若不同見同行,在別法中,不得傳付。損彼前人,究竟無益。
恐愚人不解,謗此法門,百劫千生,斷佛種性。
善知識,吾有一無向頌,各須頌取,在家出家,但依此修;
若不自修,惟記吾言,亦無有益。聽吾頌曰:

2014-01-25 23:38:49 補充:
說通及心通 如日處虛空 唯傳見法性 出世破邪宗
法即無頓漸 迷悟有遲疾 只此見性門 愚人不可悉
說即雖萬般 合理還歸一 煩惱暗宅中 常須生慧日
邪來煩惱至 正來煩惱除 邪正俱不用 清淨至無餘
菩提本自性 起心即是妄 淨心在妄中 但正無三障
世人若修道 一切盡不妨 常自見己過 與道即相當

2014-01-25 23:42:23 補充:
色類自有道 各不相妨惱 離道別覓道 終生不見道
波波度一生 到頭還自懊 欲得見真道 行正即是道
自若無道心 闇行不見道 若真修道人 不見世間過
若見他人非 自非卻是左 他非我不非 我非自有過
但自卻非心 打除煩惱破 憎愛不關心 長伸兩腳臥
欲擬化他人 自須有方便 勿令彼有疑 即是自性現

2014-01-25 23:43:28 補充:
佛法在世間 不離世間覺 離世覓菩提 恰如求兔角
正見名出世 邪見名世間 邪正盡打卻 菩提性宛然
此頌是頓教 亦名大法船 迷聞經累劫 悟則剎那間


師復曰:「今於大梵寺說此頓教,普願法界眾生,言下見性成佛」
時韋使君與官僚道俗,聞師所說,無不省悟。

一時作禮,皆嘆善哉!何期嶺南有佛出世。




南無阿彌陀佛 末學 合十 歸一

2014-01-26 01:23:35 補充:
師於大極元年壬子延和七月命門人往新州國恩寺建塔,仍令促工。
次年夏末落成。七月一日,集徒眾曰:
「吾至八月,欲離世間,汝等有疑,早須相問,為汝破疑,令汝迷盡。
吾若去後,無人教汝。」

........................................

問曰:「未知從上佛祖應現已來,傳授幾代,願垂開示。」
師云:「古佛應世,已無數量,不可計也。今以七佛為始。
過去莊嚴劫毘婆尸佛、尸棄佛、毗舍浮佛;今賢劫拘留孫佛、
拘那含牟尼佛、迦葉佛、釋迦文佛是為七佛。」

2014-01-26 01:28:36 補充:
釋迦文佛首傳
第一、摩訶迦葉尊者
第二、阿難尊者
第三、商那和修尊者
第四、優波(毛匊)多尊者
第五、提多迦尊者
第六、彌遮迦尊者
第七、婆須蜜多尊者
第八、佛馱難提尊者
第九、伏馱蜜多尊者
第十、(月劦)尊者
第十一、富那夜奢尊者
第十二、馬嗚大士
第十三、迦毗摩羅尊者
第十四、龍樹大士

2014-01-26 01:29:03 補充:
第十五、迦那提婆尊者
第十六、羅(目侯)羅多尊者
第十七、僧伽難提尊者
第十八、伽耶舍多尊者
第十九、鳩摩羅多尊者
第二十、闍耶多尊者
第二十一、婆脩盤頭尊者
第二十二、摩拏羅尊者
第二十三、鶴勒那尊者
第二十四、師子尊者
第二十五、婆舍斯多尊者
第二十六、不如蜜多尊者
第二十七、般若多羅尊者
第二十八、菩提達摩尊者
第二十九、慧可大師
第三十、僧璨大師
第三十一、道信大師
第三十二、弘忍大師
惠能是為三十三祖。


此意見035 036 037 是六祖慧能大師將要離世才說出自已的身份。

只要一承認是佛來示現的就會離開世間,絕不久留。

2014-01-26 01:31:46 補充:
大佛頂 首楞嚴經

http://www.bfnn.org/book/books/0082.htm

阿難。如是世界六道眾生,雖則身心無殺盜婬,三行已圓,
若大妄語,即三摩地不得清淨,成愛見魔,失如來種。

所謂未得謂得,未證言證。或求世間尊勝第一。

謂前人言,我今已得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道,
辟支佛乘,十地地前諸位菩薩。

求彼禮懺,貪其供養。是一顛迦,銷滅佛種。

如人以刀斷多羅木。佛記是人永殞善根,無復知見。沈三苦海,不成三昧。

2014-01-26 01:32:31 補充:
我滅度後,敕諸菩薩及阿羅漢,應身生彼末法之中,作種種形,度諸輪轉。
或作沙門白衣居士,人王宰官,童男童女,如是乃至婬女寡婦,奸偷屠販,
與其同事,稱讚佛乘,令其身心入三摩地。

終不自言我真菩薩,真阿羅漢,泄佛密因,輕言末學。




唯除命終,陰有遺付。云何是人惑亂眾生,成大妄語。




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後復斷除諸大妄語。是名如來先佛世尊,第四決定清淨明誨。

2014-01-26 01:36:20 補充:
是故阿難。若不斷其大妄語者,如刻人糞為栴檀形,欲求香氣,無有是處。

我教比丘直心道場,於四威儀一切行中,尚無虛假。
云何自稱得上人法。譬如窮人妄號帝王,自取誅滅。況復法王,如何妄竊。
因地不真,果招紆曲。求佛菩提,如噬臍人欲誰成就。

若諸比丘,心如直絃,一切真實,入三摩地永無魔事。

我印是人成就菩薩無上知覺。如我所說,名為佛說。不如此說,即波旬說。

2014-01-26 01:50:46 補充:
法王(梵語 dharma—raja ),法王即是佛之別名 ,能於法自在,佛之尊稱。


現前世間一堆自稱是法王的是誰在來的,講完也沒有走的,全都是在搞大妄語。

2014-01-26 01:58:11 補充:
釋氏稽古略 卷三

http://greatbook.josephchen.org/GREATBOOK/T49/T49N2037_P0812B02.htm

2014-01-26 01:58:40 補充:
豐干禪師寒山拾得 豐干垂跡天台山國清寺。

庵於藏殿西北隅。乘一虎遊松徑。見一子可年十歲。
扣之無家無姓。師引之歸寺養于廚所。號曰拾得。

有一貧士。從寒巖來。曰寒山子。三人相得歡甚。

是年豐干雲遊。適閭丘胤來守台州。俄患頭風。
豐干至其家。自謂善療其疾。閭丘見之。師持淨水灑之即愈。

問所從來。曰天台國清。曰彼有賢達否。
干曰。寒山文殊拾得普賢宜就見之。

閭丘見之。三日到寺訪豐干遺跡。
謁二大士。閭丘拜之。二士走曰。豐干饒舌彌陀不識禮我何為。
遁入巖穴。其穴自合。

2014-01-26 02:03:41 補充:
二士指的是是文殊普賢兩位法身大土。 豐干即是彌陀。

此三人即為文殊普賢彌陀,身份一洩露就自合,自合指的就是圓寂。

巖穴指的就是山洞。 饒舌指的就是多話。

師持淨水灑之即愈。 愈指的就是病愈、病好的意思。

頭風指的就是頭痛之患。




南無阿彌陀佛 末學 合十 歸一

2014-01-27 15:14:24 補充:
六祖壇經

師說偈已,告曰:
汝等好住,吾滅度後,莫作世情悲泣雨淚,受人弔問。
身著孝服,非吾弟子,亦非正法。
但識自本心,見自本性,無動無靜,無生無滅,無去無來,無是無非,無住無往。
恐汝等心迷,不會吾意,今再囑汝,令汝見性。
吾滅度後,依此修行,如吾在日;若違吾教,縱吾在世,亦無有益。

復說偈曰:
「兀兀不修善,騰騰不造惡,寂寂斷見聞,蕩蕩心無著。」

2014-01-27 15:20:01 補充:
維摩詰所說經卷中

http://greatbook.josephchen.org/GREATBOOK/T14/T14N0475_P0544A22.htm

2014-01-27 15:20:09 補充:
唯,舍利弗!法名寂滅,若行生滅,是求生滅,非求法也;
法名無染,若染於法,乃至涅槃,是則染著,非求法也;
法無行處,若行於法,是則行處,非求法也;
法無取捨,若取捨法,是則取捨,非求法也;
法無處所,若著處所,是則著處,非求法也;
法名無相,若隨相識,是則求相,非求法也;
法不可住,若住於法,是則住法,非求法也;
法不可見、聞、覺知,若行見、聞、覺知,是則見、聞、覺知,非求法也;
法名無為,若行有為,是求有為,非求法也。


是故,舍利弗!若求法者,於一切法,應無所求。
 
說是語時,五百天子於諸法中得法眼淨。

2014-01-27 15:23:48 補充:
大佛頂 首楞嚴經

http://www.bfnn.org/book/books/0082.htm

阿難。如彼眾生同分妄見,例彼妄見別業一人。
一病目人,同彼一國。彼見圓影,眚妄所生。
此眾同分所見不祥,同見業中,瘴惡所起。俱是無始見妄所生。
例閻浮提三千洲中,兼四大海,娑婆世界,并洎十方諸有漏國,及諸眾生。
同是覺明無漏妙心,見聞覺知虛妄病緣,和合妄生,和合妄死。
若能遠離諸和合緣,及不和合,則復滅除諸生死因。
圓滿菩提,不生滅性。清淨本心,本覺常住。

2014-01-27 15:32:28 補充:
.................................................................................

阿難。識性無源,因於六種根塵妄出。
汝今遍觀此會聖眾,用目循歷。
其目周視,但如鏡中,無別分析。
汝識於中次第標指,此是文殊,此富樓那,此目犍連,此須菩提,此舍利弗,
此識了知,為生於見,為生於相,為生虛空,為無所因,突然而出。

2014-01-27 15:33:35 補充:
阿難。若汝識性,生於見中,如無明暗及與色空,四種必無,
元無汝見,見性尚無,從何發識。
若汝識性,生於相中,不從見生,既不見明,亦不見暗,明暗不矚,即無色空,
彼相尚無,識從何發。若生於空,非相非見,非見無辨,
自不能知,明暗色空,非相滅緣,見聞覺知,無處安立。

2014-01-27 15:33:57 補充:
處此二非,空則同無,有非同物。縱發汝識,欲何分別。
若無所因,突然而出,何不日中,別識明月。
汝更細詳,微細詳審,見託汝睛,相推前境,
可狀成有,不相成無,如是識緣,因何所出。識動見澄,非和非合。
聞聽覺知,亦復如是,不應識緣,無從自出。若此識心,本無所從。
當知了別見聞覺知,圓滿湛然,性非從所。兼彼虛空地水火風,均名七大。
性真圓融,皆如來藏,本無生滅。

2014-01-27 15:34:30 補充:
阿難。汝心麤浮,不悟見聞,發明了知,本如來藏。

汝應觀此六處識心,為同為異,為空為有,為非同異,為非空有。
汝元不知,如來藏中,性識明知,覺明真識,妙覺湛然,遍周法界。
含吐十虛,寧有方所,循業發現。
世間無知,惑為因緣,及自然性,皆是識心,分別計度,但有言說,都無實義。



南無阿彌陀佛 末學 合十 歸一

2014-01-27 15:44:14 補充:
爾時阿難,及諸大眾,蒙佛如來,微妙開示,身心蕩然,得無罣礙。
是諸大眾,各各自知,心遍十方。見十方空,如觀手中所持葉物。
一切世間諸所有物,皆即菩提妙明元心。心精遍圓,含裏十方。
反觀父母,所生之身,猶彼十方,虛空之中,吹一微塵,若存若亡。
如湛巨海,流一浮漚,起滅無從。
了然自知,獲本妙心,常住不滅。
禮佛合掌,得未曾有。於如來前,說偈讚佛。

2014-01-27 15:44:37 補充:
偈讚發願



妙湛總持不動尊。 首楞嚴王世希有。

銷我億劫顛倒想。 不歷僧祇獲法身。

願今得果成寶王。 還度如是恒沙眾。

將此深心奉塵剎。 是則名為報佛恩。

伏請世尊為證明。 五濁惡世誓先入。

如一眾生未成佛。 終不於此取泥洹。

十雄大力大慈悲。 希更審除微細惑。

令我早登無上覺。 於十方界坐道場。

舜若多性可銷亡。 爍迦羅心無動轉。

2014-01-27 15:47:29 補充:
爾時富樓那彌多羅尼子,在大眾中,即從座起。
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大威德世尊。
善為眾生敷演如來第一義諦。
世尊常推說法人中,我為第一。
今聞如來微妙法音,猶如聾人,逾百步外,聆於蚊蚋,本所不見,何況得聞。
佛雖宣明,令我除惑,今猶未詳斯義究竟無疑惑地。

世尊。如阿難輩,雖則開悟,習漏未除。
我等會中登無漏者,雖盡諸漏,今聞如來所說法音,尚紆疑悔。

世尊。若復世間一切根塵陰處界等,皆如來藏清淨本然。
云何忽生山河大地諸有為相。次第遷流,終而復始。
又如來說,地水火風,本性圓融,周遍法界,湛然常住。

2014-01-27 15:49:05 補充:
世尊。若地性遍,云何容水。水性周遍,火則不生。
復云何明水火二性俱遍虛空,不相陵滅。

世尊。地性障礙,空性虛通,云何二俱周遍法界。
而我不知是義攸往。惟願如來,宣流大慈,開我迷雲,及諸大眾。
作是語已,五體投地,欽渴如來無上慈誨。

2014-01-27 15:52:46 補充:
爾時世尊告富樓那,及諸會中漏盡無學諸阿羅漢。
如來今日普為此會,宣勝義中真勝義性。
令汝會中定性聲聞,及諸一切未得二空迴向上乘阿羅漢等,
皆獲一乘寂滅場地,真阿練若,正修行處。

汝今諦聽。當為汝說,富樓那等,欽佛法音,默然承聽。

.....................................................................................

各位接下來的才是妄盡還原的重點修行方式。請自行把接下來的給看完。




南無阿彌陀佛 末學 合十 歸一

2014-01-27 17:04:48 補充:
大佛頂 首楞嚴經

http://www.bfnn.org/book/books/0082.htm

阿難。汝猶未明一切浮塵,諸幻化相,當處出生,隨處滅盡。
幻妄稱相,其性真為妙覺明體。

如是乃至五陰六入,從十二處,至十八界,
因緣和合,虛妄有生,因緣別離虛妄名滅。

殊不能知生滅去來本如來藏。常住妙明,不動周圓妙真如性。
性真常中求於去來迷悟生死,了無所得。



此段講的即是般若經中講的緣起性空,緣起...五陰六入,從十二處,至十八界,
若能於性空之中了知第一義大空即見不動周圓妙真如性。



南無阿彌陀佛 末學 合十 歸一

2014-01-27 17:11:20 補充:
大般涅槃經
 
善男子。是故我於諸經中說。若有人見十二緣者即是見法。
見法者即是見佛。佛者即是佛性。

何以故。一切諸佛以此為性。

善男子。觀十二緣智凡有四種。

一者下。二者中。三者上。四者上上。

下智觀者不見佛性。以不見故得聲聞道。
中智觀者不見佛性。以不見故得緣覺道。
上智觀者見不了了。不了了故住十住地。
上上智觀者見了了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道。

以是義故。十二因緣名為佛性。佛性者即第一義空。
第一義空名為中道。中道者即名為佛。佛者名為涅槃。
2014-01-24 7:59 pm
不識本心,學法無益。但光是 「識本心」,就難上難!
量己 ......<自性>能生萬法, 萬法由心想生, 消除貪瞋痴, 回復<自性>, 無難度.
2014-01-24 7:49 pm
但能息一切心,不思善、不思惡,如是當下,即識本心。


末學 合十!

2014-01-24 14:28:00 補充:
圓證 大德
本性就是生起見性 聞性 覺性 知性的[根本源頭]
= = =
賀喜大德 已達明心見性。

既知根本源頭,可不要再被根塵矇敝。

能心有所本 ( 知根本源頭 ),即直了成佛矣!

如同以繩相連,遇迷境時,可沿繩而回。


末學 合十!

2014-01-24 18:43:52 補充: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云:「諸佛如來是法界身。遍入一切眾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時。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


末學 合十!

2014-01-26 21:33:41 補充:
LYC3318 大德
而意識心生起時,即是在清醒位裡,眼所見、耳所聞都清楚明白;雖不起語言文字,不思善惡,都已對境界了別分明。這種別境心所法,就是意識心的作用,不是本心。學人不宜錯會。
= = =
貴會的論法,實與六祖所論有異!
金剛經云︰
是故如來說:一切法皆是佛法。須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如來說:人身長大,則為非大身,是名大身。
如來說:莊嚴佛土者,即非莊嚴,是名莊嚴。
如來說: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
眾生眾生者,如來說非眾生,是名眾生。
須菩提!所言善法者,如來說非善法,是名善法。
佛說:微塵眾,則非微塵眾,是名微塵眾。

2014-01-26 21:51:13 補充:
以上這些心法,您該悟一悟。

六祖壇經云︰
若開悟頓教,不執外修,但於自心常起正見,煩惱塵勞,常不能染,即是見性。

壇經大義與金剛經相同。
貴會這一錯誤觀念,影響眾生甚巨,若不細心辨正,則因果嚴重啊!

這問題你我已辨正過,您一再堅持,或許是因緣吧!
但也希望您仔細,針對此問題,斟酌再三。
畢竟這問題是佛法較深入的部份,若能解,即已開悟,已明心見性。


末學 合十!

2014-01-27 10:33:04 補充:
開悟 跟楞嚴經對打
================================
大佛頂首楞嚴經卷第三
================================
汝心昏迷。不悟四大 元如來藏。
汝性沈淪。不悟汝之 見聞覺知 本如來藏。
汝心麤浮。不悟 見聞發明了知 本如來藏。
= = =
LYC3318 大德
kisc 大德 以大佛頂首楞嚴經卷第三,您請參考。
見聞覺知,曰現量,曰境,本如來藏用,非汝言意識心的作用。
凡夫遇境起意識心;智者遇境離境,意識心不起。
凡夫遊於意識界;智者遊於本心界。
凡夫所見一切法,皆是世間法;智者所見一切法,皆是佛法。

2014-01-27 10:58:00 補充:
於後面另再詳述時,完成4/5,突然系統出現問題,內容全不見了!哎呀!

汝因緣未到! 正覺因緣未到!


末學 合十!

2014-01-27 12:37:25 補充:
總不能說一切法皆是佛法,則人人都有、都在日用種種法,就是都會佛法了,他所說也都是佛法了,就不該有正訛之分了?
= = =
一切法皆是佛法,本人人都有、本在日用,只是眾生不悟。
不知一切法皆如來藏體用,皆是了因了業,眾生平等,定受報故。
一切法皆如來藏體用,即是佛法!
眾生無知無見!
若見,則理事二障斷滅矣!斷滅則知諸相非相,無所住。入如來圓覺性海。

2014-01-27 12:47:22 補充:
「所謂**,即非**,是名**。」其義理唯證乃知,根本不是未悟者能自意想像臆測得知。說實在,未學在正覺只是基本學員,所說法義不過正覺法裡極少部分
= = =
壇經云︰客云:『我從嶄州黃梅縣東禪寺來。其寺是五祖忍大師在彼主化,門人一千有餘;我到彼中禮拜,聽受此經。大師常勸僧俗,但持金剛經,即自見性,直了成佛。』
非汝所言,根本不是未悟者能自意想像臆測得知。

吾有看過 蕭大師之說法,與您見解相同,此錯誤見解,不可一錯再錯。

遺害眾生。

2014-01-27 13:55:16 補充:
LYC3318 大德
學佛人從聞知:「一切法都是佛法」、「如來藏即一切法」,然後就講因為如來藏(佛性)會有見聞覺知、會動,會轉,這樣就是開悟?就是懂佛法了?佛法是這樣會的嗎? 
= = =
若無見聞覺知,何用修佛法?自性不存,身心已壞矣!
有見聞覺知,方能見一切法,入於世間。

而佛法者,乃見一切法 ( 見聞覺知 ) ,無我 ( 意識心不起,無住 ) 。

離一切諸相,即名諸佛。
就這麼簡單,不要複雜化,但是你作得到嗎?

2014-01-27 14:01:46 補充:
大佛頂首楞嚴經卷第三
================================
汝心昏迷。不悟四大 元如來藏。
汝性沈淪。不悟汝之 見聞覺知 本如來藏。
汝心麤浮。不悟 見聞發明了知 本如來藏。
= = =
楞嚴經所云,已經很白話了!

為何您 正覺 還在鑽牛角尖?

應該是您心態複雜,而生疑惑吧!

2014-01-27 21:19:21 補充:
LYC3318 大德
金剛經云︰若見諸相(見聞覺知)非相(解義),則見如來(離生滅)。

須菩提!所言一切法者(見諸相),即非一切法(非相、解義),是故名一切法。
如來說:人身長大(見諸相),則為非大身(非相、解義),是名大身。
如來說:莊嚴佛土者(見諸相),即非莊嚴(非相、解義),是名莊嚴。
如來說:具足色身(見諸相),即非具足色身(非相、解義),是名具足色身。
眾生眾生者(見諸相),如來說非眾生(非相、解義),是名眾生。
須菩提!所言善法者(見諸相),如來說非善法(非相、解義),是名善法。
佛說:微塵眾(見諸相),則非微塵眾(非相、解義),是名微塵眾。

金剛經已說明很清楚!

2014-01-27 21:30:15 補充:
達摩 - 血脈論
若智慧明瞭此心。方名法性。亦名解脫。生死不拘。一切法拘他不得。是名大自在王如來。亦名不思議。亦名聖體。亦名長生不死。亦名大仙。名雖不同。體即是一。聖人種種分別。皆不離自心。心量廣大。應用無窮。應眼見色。應耳聞聲。應鼻嗅香。應舌知味。乃至施為運動。皆是自心。一切時中。但有語言。即是自心。故云。如來色無盡。智慧亦復然。色無盡是自心。心識善能分別一切。乃至施為運用。皆是智慧。心無形相。智慧亦無盡。故云。如來色無盡。智慧亦復然。

2014-01-28 19:39:41 補充:
一切法由第八識如來藏藉種種助緣而生起而運作,乃是「真妄和合」,無見聞覺知的如來藏「真心」與有見聞覺知的六識「妄心」和合運作似一心,方能見生一切身口意行法,入於世間生活。師兄之說有大錯會矣!
= = =
如理作意,如何錯會?
貴會已認定如來藏識,無見聞覺知,末學就隨緣了!舉再多例你也看不懂。
而我的質疑,此點你也無法明確回覆。末學很希望有人來辨正,找出我的錯處。
不過至目前為止,還找不到。
不是光說一句,離道遠矣!令人啼笑皆非。就結了。
末學辨正法義,可是有交待說明清楚的,不會不負責任。

2014-01-28 19:47:27 補充:
以上是一個正覺基本學員的末學所作簡覆,對師兄的質疑都可以如理回應;如還覺得 蕭導師的正覺法有問題,就請盡量拈提出來來吧!就怕師兄看不懂而已。
= = =
你的回覆我沒有看到如實的舉證舉例,這樣怎算如理回應?
正覺法的問題我已提出,等待你的如實回覆。
而不是言個逞人我的話,懂不懂很難說。
因為說的人,自己也未必真懂。
2014-01-24 7:40 pm
因為你對「三寶」沒有信心
所以煩惱一堆,若真有信心,只要你努力不偷懶
一切佛菩薩都會為你做好最好的安排

你何來的煩惱?

心無罣礙……本識心自然能體悟!
金剛經……有持戒修福者,以此章句,能生信心
以此為實…………

就只是如此……難嗎?因為你的心思太複雜了!
所以很難辦到……!

2014-01-24 11:47:18 補充:
而這所說的「法」
當下持咒。念佛者,是誰……是「我」
而我即是「如來」……我念佛,持咒,即是
佛在念佛,持咒……沒有本識心的人
跟本連「佛」的力量都感覺不到
何況要感覺自己是「佛」


收錄日期: 2021-04-17 23:56:34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40124000016KK01340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