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菌和病毒的分別

2014-01-22 4:07 am
細菌和病毒的分別???

回答 (5)

2014-01-22 4:14 am
✔ 最佳答案
細箘係總稱,未必每種有害,有d如酵母菌益生菌仲對人體有益添~~~



病毒菌就冇隻好箘 ^^


....

2014-01-23 14:50:08 補充:
病毒唔係細箘係乜 ~o^

2014-02-05 20:33:00 補充:
喵喵;


病毒當然是有生命的~~~


咪係佢侵略求存為乜 ^^


....
2014-01-31 11:41 pm
細菌

細菌結構:單細胞,具細菌性細胞壁,可被黏液囊所覆蓋,沒有明顯的細胞核,沒有核膜,沒有被細胞膜包圍的細胞器。

它個體非常小,目前最小的細菌只有0.2微米長,因此大多能在顯微眼鏡看到它們。細菌一般是單細胞,細胞結構簡單,缺乏細胞核、細胞骨架及膜狀胞器,基於這些特徵,細菌屬於原核生物。

它廣泛分佈於土壤和水中,或著與其他生物共生,而人體身上也帶有相當多的細菌。此外,也有部分種類分布在極端的環境中。細菌的營養方式有自養及異養,其中異養的腐生細菌是生態系統中重要的分解者,使碳循環能順利進行。部分細菌會進行固氮作用,使氮元素得以轉換為生物能利用的形式。細菌對人類活動有很大的影響。一方面,細菌是許多疾病的病原體,包括肺結核、淋病、、鼠疫、砂眼等疾病都由細菌所引發。另一方面,人類也利用細菌,例如乳酪及酸奶和酒釀的製作、部分抗生素的製造、廢水的處理等,都與細菌有關。

病毒

病毒構造:
病毒只含有兩種物質: 蛋白質外殼和核酸。
蛋白質外殼用作保護核酸,免受不利環境的破壞。
病毒通常是球形,桿形,或是蝌蚪形的。

病毒是微小的強制性寄生者,它的體積範圍由二十五納米至四十五納米,病毒大約小於細菌一百倍,因為這麼細小,它們可以輕易穿過不能讓細菌穿過的濾紙,病毒只能在電子顯微鏡下才可觀察到。
因缺少了代謝系統,它們只能在寄主細胞內利用寄主的代謝系統繁殖。
病毒是被認為是介乎生物與非生物之間,它們被認為是有生命的,因它們有能力在寄主細胞內繁殖,它們被認為是有沒有生命的,因為它們可以從寄主細胞內抽取出來,結晶和作永久儲存。

它由一個核酸分子與蛋白質構成的非細胞形態的靠寄生生活的生命體。實際上由一個保護性的外殼包裹的一段DNA或者RNA,藉由感染的機制,這些簡單的生物體可以利用宿主的細胞系統進行自我複製,但無法獨立生長和複製。病毒可以感染幾乎所有具有細胞結構的生命體。

病毒由2~3個成份組成:病毒都含遺傳物質,主要由蛋白質形成的衣殼,用來包裹和保護其中的遺傳物質;此外,部分病毒在到達細胞表面時能夠形成脂質的包膜環繞在外。病毒的形態各異,從簡單的螺旋形和正二十面體形到複合型結構。病毒的起源目前尚不清楚,不同的病毒可能起源於不同的機制:部分病毒可能起源於質體,而其他一些則可能起源於細菌。

病毒的傳播方式多種多樣,不同類型的病毒採用不同的方法。例如,植物病毒可以通過以植物汁液為生的昆蟲,如蚜蟲,來在植物間進行傳播;而動物病毒可以通過蚊蟲叮咬而得以傳播。這些攜帶病毒的生物體被稱為「載體」。流感病毒可以經由咳嗽和打噴嚏來傳播;諾羅病毒則可以通過手足口途徑來傳播,即通過接觸帶有病毒的手、食物和水;輪狀病毒常常是通過接觸受感染的兒童而直接傳播的;此外,愛滋病毒則可以通過性接觸來傳播。
2014-01-29 2:11 am
simple d既講,細菌都有好同吾好既,such us,益生菌呢d為人熟悉既都知吾系壞既菌。
而且細菌系可以令到你身體暫時有損害‧如果細菌既數量多就可以令皮膚進入體內去到一定既程度‧may be有可以會有一d illness既出現:如fever呢d問題。

至於病毒係長期既情況出現係你身體上。嚴重更會導致生命既風險。
2014-01-22 4:28 am
批卷貓 博士

Thankyou!!

2014-01-21 20:52:35 補充:
批卷貓 博士

Thankyou贊助

2014-01-29 14:58:46 補充:
病毒係有生命的???
2014-01-22 4:11 am
www.ccpass.edu.hk/sars/item9/material/sci/item9bio/bio7.doc‎

2014-01-22 12:24:09 補充:
Ann:
哦~
你太客氣啦~

八戒:
病毒應該唔叫菌的吧?

2014-01-23 19:08:17 補充:
http://hk.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7007043000536

原因係細菌係有生命的。

但病毒呢。。。

收錄日期: 2021-04-13 19:56:17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40121000051KK00175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