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太監要自宮?

2014-01-15 3:33 am
如題

那日本呢? 我是不清楚古代日本的制度

為何中國有太監,日本卻沒有呢?


太監的產生,是擔心干預內政、還是後宮的貞操?

那又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才有太監的?

有什麼觸發的點嗎?

回答 (13)

2014-01-16 1:23 am
✔ 最佳答案
為何太監要自宮?

大部分都是被宮的,因為古代的些君王、貴族,為了使自己的妻妾們對他保持貞節,不准她們和一般男子接觸,但後宮又需要男子服役,所以就大量地使用閹人。
當然也有自宮的,其目的當然就是為了進宮而去自宮!
例如清末小德張,就是自願受宮刑!

小德張原名叫張祥齋,字雲庭,乳名小德子,“小德張”是慈禧太后對他的昵稱。他是天津靜海縣人,幼年家境貧寒,靠打短工為生。
當時,小德張的家鄉有個大財主,這財主每天都坐著一輛豪華的雙套大馬車,趾高氣揚地進進出出。一天,那車又要出門,十二歲的小德張心裡那個羨慕呀,愣在原地一動不動地盯著。“閃開閃開!這哪家的孩子,不給車讓路找死啊!光看頂啥用,有本事自己也買一輛……”這車把式一通奚落,把旁邊的人逗得哈哈大笑。小德張臉漲得通紅,抿著嘴心裡暗暗發狠:看誰笑到最后!回到村裡,他逢人就問:“我也要買輛大套車,怎樣才能發財呢?”有人開玩笑說:“想發財還不容易,隻要舍得把那話兒割掉,當太監,別說買大車,每天還能陪龍伴駕哩!”小德張聽在耳裡,記在心頭。十五歲那年,小德張受了一家富人的氣,他急忙跑到家問母親怎樣才能發財。他母親信口回答說:“要發財,就得當‘老公’。” “老公”是當時人們對太監的稱呼。事實上,由於當時政治黑暗,朝廷腐敗,不少太監利用宮廷權勢發了財。李蓮英的家族,比王侯更富,很多人對他嘖嘖稱慕。所以,張母的話是有根據的。小德張這時年紀雖不大,但心可夠狠的,聽了母親的話后,他就磨礪刀子,忍著劇痛把自己閹割。第二年他進了宮,當了養雞鴨的小太監,地位雖然低微,但初步實現了自己的打算!






為何中國有太監,日本卻沒有呢?

中國何以有宦官?桑原寫道:“中國人是嫉妒心極強的國民。為避免男女嫌疑、慰藉嫉妒心,使喚中性的宦官,或許是順理成章。”40年後,三田村泰助把桑原鷺藏的文章敷演成書,題為《宦官》,照他的意思,宦官是伴隨征服異民族這一現象而發生的,日本古代社會不曾和異民族廣泛接觸,更不曾征服他們,島國成為造不出宦官的決定性條件。後又受佛教文化的影響,不再搞這麼殘酷的勾當。
沒畜牧業所致?

陳壽著《三國志》記載了日本的前身——倭國,雖然西尾乾二等人在《國民歷史》一書中說《三國志》信口雌黃,沒有史料價值,但就考古學成果來看,這部史書所言不虛:其地無牛馬虎豹羊鵲。馬是4世紀末葉帶入日本列島的。日本園藝頗發達,對動物品種的改良卻大大落後,日本古語裡沒有表示去勢的詞語。梵語稱陰莖為魔羅,日本人以為切去陰莖就絕了淫欲,便叫作“羅切”。 1898年,柳澤銀藏才著有《去勢術》。
勢(睾丸)由人予奪,家畜從本能上順從了人類。有日本人觀察秦始皇陵墓的馬俑,說那些戰馬都去了勢。
18世紀20年代,德川幕府從中國和荷蘭買進馬匹,荷蘭獸醫和中國人沈大成先後來日本傳授養馬及騸馬的知識。八國聯軍進北京,日本軍馬沒騸過,在隊列裡尥蹶子,為“罪文化”的歐美兵大加嘲笑,於是“恥文化”的日本陸軍把軍馬統統騸它個球的,從此“入歐”。

或許像《三國志》記載的那樣,日本女人不淫,不妒忌,那就無需閹割了男人以維護她們的貞潔。但是把事情往文化上說,日本歷史上畢竟少了一樣宦官文化。

日本人之所以不學,或如文化人類學家石田英一郎所言:去勢本來是一種畜牧技術,被文明國家應用到宮廷生活中來。從文化史或文化圈來看,大陸文化要素未傳入日本或者日本未普及的,大部分直接或間接地屬於畜牧性文化系統。

和吃肉的游牧民族相比,日本是吃米的民族,畜牧業從未發達。雖然彌生時代也養過豬,但不知何故,平安時代以降,直至17世紀,不再飼養。普遍吃雞,大街小巷賣“燒鳥”,是江戶時代以後的事。吃“牛鍋”(一種煎牛肉的料理方法) 更是拜文明開化之賜,但到底壓不過吃魚,他們吃魚內臟,卻至今不愛吃豬牛下水。這樣的民族自然不關心閹割,不會騸馬,也不會騸人,終於沒騸出宦官來。
2014-01-15 7:33 am
避免太監與宮內妃子通姦
2014-01-16 4:09 am
最主要是擔心後宮妃子的貞操
還有宮女們的貞操喔
如果太監沒閹的話,很容易與宮女私通發生關係(宮女也是皇上的女人)
更嚴重的話,與妃子發生關係,擔心皇室血統不就大亂了
所以會接觸到後宮的男人(太監),就必須閹割0.0確保皇上的女人和血統純正
2014-01-15 5:10 pm
有些人為了獲得較好的待遇而想去當太監而先自行去勢,不過這樣做法太冒險,因未必會被取錄。日本沒有太監。

http://www.chiculture.net/1002/html/c30f/1002c30f.html
在皇宮中,龐大的後宮除需要宮女外,亦需要男性擔當一些粗重工作。但基於男女大防及防止後宮淫亂,就必須將男子閹割,以免發生皇家血統紊亂的現象。宦官的職責本是聯繫及服務帝王與后妃的內侍,但由於與帝王親近,有時權力頗重,如東漢和明朝宦官把持朝政。後來,隨清朝覆亡,「太監」從此絕跡。

http://info.wenweipo.com/index.php?action-viewnews-itemid-35911
不怕後宮通姦:古代日本為何沒有太監?
對很多中國人而言,日本是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國家。古代日本向中國學習,所以日本文化有好多和中國相似的地方,但日本文化也有好多獨特的地方。比如,中國古代有宦官,而日本就沒有。這是為什麼呢?
日本有一個叫桑原鷺藏(1870~1931)的人,大正十二年(1923年)寫了一篇8000多字的文章發表在大阪的報紙上,題目是《中國的宦官》。他說:「獨我國自隋唐以來廣泛採用中國的制度文物,但惟有宦官制度不拿來,這不能不說實在是好事。英國的斯坦特曾發表論文《中國的宦官》,一語道破:東洋各國如此普通的宦官制度在西洋卻不太流行,這完全托***的福。然而,我國絲毫不指望宗教的力量,竟然不沾染此一蠻風,豈不更足以自負。我們就此也必須十分感謝我國當時先覺者的思考辨別。」(見《桑原鷺藏全集·東洋史說苑》)
中國人對宦官沒有好感,也就情不自禁地佩服一下日本人,雖然如今電視上宦官與和尚爭臉,皇帝並奴才爭風。宦官固然鄙陋,但是把朝廷衰亡歸罪於他們的「非人性」,似不無儒家觀念的偏見。宦官或閹人當中也不乏偉人,如司馬遷、蔡倫、鄭和。就宦官制度來說,日本的確很值得慶幸。不過,沒學中國的地方多了,以為他們什麼都學,都學得來,那才是一種誤解。沒學並不表示比中國高明,倒可能是過於落後,卻歪打正著,壞事變好事。
受佛教文化影響?
一場甲午戰爭,日本打敗了大清帝國,總算出了一口壓在心頭的惡氣,但是要徹底走出中國的陰影,還必須從文化上打垮。槍桿子,筆桿子,翻身靠這兩桿子。桑原鷺藏是東洋史學者,充當筆桿子,大寫《中國人辮發史》、《中國人吃人肉風習》、《中國的宦官》什麼的。似乎說中國的壞,便反證了日本的好。
中國何以有宦官?桑原寫道:「中國人是嫉妒心極強的國民。為避免男女嫌疑、慰藉嫉妒心,使喚中性的宦官,或許是順理成章。」40年後,三田村泰助把桑原鷺藏的文章敷演成書,題為《宦官》,照他的意思,宦官是伴隨征服異民族這一現象而發生的,日本古代社會不曾和異民族廣泛接觸,更不曾征服他們,島國成為造不出宦官的決定性條件。後又受佛教文化的影響,不再搞這麼殘酷的勾當。
沒畜牧業所致?
陳壽著《三國誌》記載了日本的前身——倭國,雖然西尾干二等人在《國民歷史》一書中說《三國誌》信口雌黃,沒有史料價值,但就考古學成果來看,這部史書所言不虛:其地無牛馬虎豹羊鵲。馬是4世紀末葉帶入日本列島的。日本園藝頗發達,對動物品種的改良卻大大落後,日本古語裡沒有表示去勢的詞語。梵語稱陰莖為魔羅,日本人以為切去陰莖就絕了淫慾,便叫作「羅切」。1898年,柳澤銀藏才著有《去勢術》。
勢(睪丸)由人予奪,家畜從本能上順從了人類。有日本人觀察秦始皇陵墓的馬俑,說那些戰馬都去了勢。
18世紀20年代,德川幕府從中國和荷蘭買進馬匹,荷蘭獸醫和中國人沈大成先後來日本傳授養馬及騸馬的知識。八國聯軍進北京,日本軍馬沒騸過,在隊列裡尥蹶子,為「罪文化」的歐美兵大加嘲笑,於是「恥文化」的日本陸軍把軍馬統統騸它個球的,從此「入歐」。
或許像《三國誌》記載的那樣,日本女人不淫,不妒忌,那就無需閹割了男人以維護她們的貞潔。但是把事情往文化上說,日本歷史上畢竟少了一樣宦官文化。
日本人之所以不學,或如文化人類學家石田英一郎所言:去勢本來是一種畜牧技術,被文明國家應用到宮廷生活中來。從文化史或文化圈來看,大陸文化要素未傳入日本或者日本未普及的,大部分直接或間接地屬於畜牧性文化系統。
和吃肉的遊牧民族相比,日本是吃米的民族,畜牧業從未發達。雖然彌生時代也養過豬,但不知何故,平安時代以降,直至17世紀,不再飼養。普遍吃雞,大街小巷賣「燒鳥」,是江戶時代以後的事。吃「牛鍋」(一種煎牛肉的料理方法)更是拜文明開化之賜,但到底壓不過吃魚,他們吃魚內臟,卻至今不愛吃豬牛下水。這樣的民族自然不關心閹割,不會騸馬,也不會騸人,終於沒騸出宦官來。
2014-01-15 5:07 pm
如果你是皇帝......

你的後宮,會希望寺衛駐守?還是閹人駐守?

你是可以定人生死的皇帝,會希望自己的女人跟人分享嗎?

尤其是天下美女盡在你手。
參考: 我的想法,僅供參考用
太監不是自宮 而是"被宮"
窮人家的孩子養不起就會送去當太監
而太監的產生 是為了後宮的貞操 並不是擔心干預內政
當初"發明"太監的人也沒有想到太監會干政
因為太監沒有子嗣 也不會篡位

太監秦朝就有了(趙高)

全部用打的 請誤抄襲
參考: 我
2014-01-15 5:44 am
古代的一些奴隸主和君王、貴族,為了使自己的妻妾們對他保持貞節,不准她們和一般男子接觸,但後宮又需要男子服役,所以就大量地使用閹人,即中國所稱的太監。英文中的「太監」一詞是由希臘語「守護床鋪的人」而來的,由此也可知太監的作用。

關於太監起源的時代,無法準確確定,但據傳是亞述的一位美麗賢妃所創,而東方則是在古代君主專制制度形成時期就開始了,這個時期大致都是在公元前8世紀左右。被稱為歷史學之父的希羅多德曾說過,在公元前6世紀時,波斯已有此風俗習慣,波斯人認為太監比一般人更值得信賴,同時對太監的忠誠大加讚揚。由於太監的廣泛使用,需求量很大,古希臘人就誘騙或強迫一些長得清秀的男少年,將他們閹割後加以販賣。根據希羅多德的說法、希臘人在小亞細亞的古都亞非沙斯,也就是聖經上所稱的那披索及利吉亞的首都沙魯德斯等地,將閹人高價賣給波斯人,所以沙魯德斯以出產閹人而著名。

在中國的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對閹人都大量使用,從甲骨文考證,中國古代對閹人的使用在殷商時代已出現了。

在中國的各封建朝代,除了帝王、后妃以外,親王、公主府中一般也擁有一定數量的太監。就是在太監數量大為汰簡的清代,親王、郡王、貝勒、貝子及公主府中,也仍然擁有數十名大小太監。例如晚清醇親王奕府中,至清末衰敗時期,仍擁有首領太監、回事太監、小太監及散差太監等二十多名。當然,這類太監,作為主人身份地位的一種標誌,其管理主人後院的職責,已經顯得並不十分重要了。



日本爲何沒有太監?
對很多中國人而言,日本是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國家。古代日本向中國學習,所以日本文化有好多和中國相似的地方,但日本文化也有好多獨特的地方。比如,中國古代有宦官,而日本就沒有。這是爲什麽呢?
一場甲午戰爭,日本打敗了大清帝國,總算出了一口壓在心頭的惡氣,但是要徹底走出中國的陰影,還必須從文化上打垮。槍桿子,筆桿子,翻身靠這兩杆子。桑原鷺藏是東洋史學者,充當筆桿子,大寫《中國人辮發史》、《中國人吃人肉風習》、《中國的宦官》什麽的。似乎說中國的壞,便反證了日本的好。
中國何以有宦官?桑原寫道:“中國人是嫉妒心極強的國民。爲避免男女嫌疑、慰藉嫉妒心,使喚中性的宦官,或許是順理成章。”40年後,三田村泰助把桑原鷺藏的文章敷演成書,題爲《宦官》,照他的意思,宦官是伴隨征服異民族這一現象而發生的,日本古代社會不曾和異民族廣泛接觸,更不曾征服他們,島國成爲造不出宦官的決定性條件。後又受佛教文化的影響,不再搞這麽殘酷的勾當。
沒畜牧業所致?
陳壽著《三國志》記載了日本的前身——倭國,雖然西尾幹二等人在《國民歷史》一書中說《三國志》信口雌黃,沒有史料價值,但就考古學成果來看,這部史書所言不虛:其地無牛馬虎豹羊鵲。馬是4世紀末葉帶入日本列島的。日本園藝頗發達,對動物品種的改良卻大大落後,日本古語裏沒有表示去勢的詞語。梵語稱陰莖爲魔羅,日本人以爲切去陰莖就絕了淫欲,便叫作“羅切”。1898年,柳澤銀藏才著有《去勢術》。
勢(睾丸)由人予奪,家畜從本能上順從了人類。有日本人觀察秦始皇陵墓的馬俑,說那些戰馬都去了勢。
18世紀20年代,德川幕府從中國和荷蘭買進馬匹,荷蘭獸醫和中國人沈大成先後來日本傳授養馬及騸馬的知識。八國聯軍進北京,日本軍馬沒騸過,在佇列裏尥蹶子,爲“罪文化”的歐美兵大加嘲笑,於是“恥文化”的日本陸軍把軍馬統統騸它個球的,從此“入歐”。
或許像《三國志》記載的那樣,日本女人不淫,不妒忌,那就無需閹割了男人以維護她們的貞潔。但是把事情往文化上說,日本歷史上畢竟少了一樣宦官文化。
日本人之所以不學,或如文化人類學家石田英一郎所言:去勢本來是一種畜牧技術,被文明國家應用到宮廷生活中來。從文化史或文化圈來看,大陸文化要素未傳入日本或者日本未普及的,大部分直接或間接地屬於畜牧性文化系統。
和吃肉的遊牧民族相比,日本是吃米的民族,畜牧業從未發達。雖然彌生時代也養過豬,但不知何故,平安時代以降,直至17世紀,不再飼養。普遍吃雞,大街小巷賣“燒鳥”,是江戶時代以後的事。他們吃魚內臟,卻至今不愛吃豬牛下水。這樣的民族自然不關心閹割,不會騸馬,也不會騸人,終於沒騸出宦官來。
參考: 網路
2014-01-15 4:31 am
宦官是負責宮廷雜事的奴僕,不得參與國家政務,惟因為與皇室朝夕相處,遂能博取信賴或者有機可乘,故此歷史上亦存在著宦官掌握國家政務大權的情況。

中國早期宦官不一定都是閹人,在東漢之後才完全使用閹人做宦官。到了明朝有「淨軍」一詞,是指由太監組成的軍隊。唐甄在《潛書》中這樣描繪太監:「望之不似人身,相之不似人面,聽之不似人聲,察之不近人情。」

用閹割過的男人作為宮廷內侍並非中國獨有產物,古希臘、羅馬帝國與東羅馬拜占庭帝國宮廷中都有太監,拜占庭法院裡甚至有大量的太監職員,也有一些被重用當大官。

以往朝鮮、越南的皇室也喜歡使用去勢的男性作為內待,埃及、波斯、印度,土耳其等古文明都曾經有相同的做法。

聖經新約中亦有向來自非洲衣索比亞的太監傳福音的記述。

英文中太監(eunuch)一字即由希臘文「守護床的人」轉變而成,可見宦官在中外本來都是為了保護後宮貞節、皇族血統而設。

土耳其人使用的是黑人太監,名為諸女領班,也有白人太監,但黑人人數多,勢力也較大。另外,在古代並非所有的國家的皇宮內院都會有所謂的宦官,例如日本的江戶幕府時期負責將軍後宮(即大奧)的一切事務都由女官負責,男性則除了一些特殊情況外一律禁止進入。

至於「太監」此一名稱,最早出現於遼,本來是政府高級職位的名稱,並不一定由宦官擔任。至明朝時,低階宦官名「少監」、「中監」,高階宦官是「太監」;於是「太監」變成了高級宦官的稱謂,到清朝時,宦官統稱為太監,成了宦官統稱。
參考: 維基百科
2014-01-15 4:29 am
太監不是自宮的,古代宮廷中有專門做閹割的人
2014-01-15 4:27 am
日本沒有太監,日本古代的宮廷是以更大量的宮女跟女官來取代太監。

太監會做為後宮的僕役,最主要目的是維持后妃的貞節只為皇帝一人所擁有。

當太監的人,基本上都是家裡窮苦到一個不行,才把小孩送去當太監,有前人才不會拿命根子開玩笑,起碼少張嘴吃飯、家裡又可以按月份得到月俸,太監在宮裡還可以親近帝后妃嬪,如果混出點名堂,整個家族都能沾光而過上好日子。
2014-01-15 4:21 am
自宮?會不會太猛了
是藉由他人*協助*的
有一套標準的SOP
2014-01-15 4:09 am
在中國,商朝時的甲骨文中曾出現「凸刀」字,其義與閹字相通,可見當時已有將人閹割;但未見有將他們作宮庭內侍的記述。西周時開始有使用閹人的記載,《周禮》內有「宮者使守內,以其人道絶也」。當時的閹人被用來作「寺人」、「內豎」、「閽人」等職,但是人數不多且地位低下,只是負責雜役、傳令等工作,是家臣的一種。隨著專政王權的發展,到了戰國、秦朝時,受宮刑的人大量增加,使用閹人的機構亦增多,閹人當政亦開始出現。
到了漢朝,侍候皇帝的人統一被叫作「宦者」或「宦官」。據說此名是出自拱衛在天帝星旁一個叫「宦者」的星座。東漢時,規定宦官全部要用閹人,大規模宦官當政亦在當時首次出現,東漢末年成為宦官與外戚之間彼此廝殺的舞台,稱為「第一次宦官時代」。
唐代開始有所謂的「市舶宦官」,即「中人之市舶者」[2],專門負責管理東南沿海地區海外貿易,《資治通鑑》亦載:「唐置市舶使於廣州,以收商舶之利,時以宦者爲之」[3]。韋某是有史可考的第一位市舶宦官[4]。之後,在唐代安史之亂後再次出現大規模宦官當權,稱為「第二次宦官時代」。這是由於唐代後期宦官自殿中監李輔國開始掌握了軍權,「寶印符契,晨夕軍號,一以委之」[5],日後宦官不但總領神策軍,而且還組建牙隊,最後形成專權,甚至有立廢皇儲之大權,唐文宗甚至稱自己不如周赧王和漢獻帝。
宋代對宦官參政防範較嚴,宋太祖不許宦者「預政事」,宦官到一定年資必須轉出外任。故宋代雖有童貫、梁師成等禍國宦官,但宦官之權力並沒有凌駕於宰相之上的權勢[6]。
至於「太監」此一名稱,最早出現於遼,本來是政府高級職位的名稱,並不一定由宦官擔任。至明朝時,宮廷內設十二監二十四衙門,提領者被稱為掌印太監,俱由宦官出任。低階宦官名「少監」、「中監」,高階宦官是「太監」;於是「太監」變成了高級宦官的稱謂,後來成了對宦官的統稱。
宦官在明代發展至頂峰,雖然明太祖明令禁止宦官干政,但明成祖即位後開始重用宦官。明初交趾監軍馬騏激發交趾人起兵脫離中國獨立,明末時曾經有過宦官數萬名,據王世貞《龠山堂別集·中官考十》記載:「南海戶淨身男九百七十餘人復乞收入。」宦官遍佈政府各部門,以太監充任的特務分佈全國,尤其是天津、泉州、寧波、廣州等對外商船貿易海港港口必定派駐「稅監」太監[7],稱為「第三次宦官時代」。崇禎多次怒斥太監:「將我祖宗積蓄貯庫傳國異寶金銀等,明比盜竊一空。」宦官時代的結束,一定是王朝的覆亡。王夫之在《沿書引義·舜典四》中針對太監議論:「宮刑施之,絕人生理,老無所養,死無與殯。無罪之鬼,無人除墓草而奠懷染。故宮者,均於大辟也。且宮刑之後,二氣時乖,肢體外痿,性情內琢。故閹瘸之子,豹聲陰鷙,安忍無親。且刑人並齒於天地之間,人道絕而發已凋、音已雌矣,何懼乎其不冒死而求逞於一朝?而又美其名曰,姑且憐其無用,引而置之官府之間,不知埋下禍根深矣。宦寺之惡,甚於士人,只因其無廉隅之借,子孫之慮耳,故憫不怕死,何況乎其以淫而在傍君主之側耳。」
到清朝時,宦官統統稱為太監。清朝對太監控制得十分嚴格,除了清末有一兩個受寵的太監外,宦官弄權的情況沒有出現。
民國政府擬定的《清室優待條件》第六條規定宣統帝退位後「以前宮內所用各項執事人員,可照常留用,惟以後不得再招閹人。」民國初年袁世凱稱帝時,宣佈宮中永遠不用宦官,宮中僕役全部由女官擔任。滿洲國時期,滿洲國帝宮內仍有太監,不過人數減少。且當時國民政府與滿洲國政府不相交通,不通郵電,所以有關那時太監的情況,一無所知[8]。
宦官的來源[編輯]
宦官的來源有數種,第一種是用先天生理有缺陷或有發育障礙的男人,當他們生理機能恢復後就必須辭退,如《後漢書·欒巴傳》就記載欒巴因發育障礙故充任宦官,而後「陽氣通暢,白上乞退。」其次還有私自進行閹割手術而入宮的途徑,如《韓非子》提到「豎刁自宮以治內」,後來在西漢晚期至東漢時,有人甚至不以宮刑為恥。第三種來則是受過腐刑或是判死刑而減免為腐刑的閹人,如嫪毐即是此種,他處刑一事雖為作假,不過名義上仍是受過腐刑的宦者。隋朝以後,宮刑被廢止作為正式的刑罰,宦官應以自願被閹割者居多。到了明朝,被閹作宦官者,除了部份是來自朝貢國進貢的少數民族孩童(如鄭和、汪直),多是自願閹割的人,直隸河間等地出產太監較多。明朝太監的閹割本來應該是由宮廷負責,民間自行閹割是被禁止的;但這項禁令從未被認真執行。明代中葉,民間曾經出現大批自閹後入不了宮,作不了太監的人,被稱為「無名白內官」。
明朝後期,宮廷中不少本來由女官擔任的職務轉為由宦官擔任,因此太監多如蟻陣。北京鄰邊的青縣、靜海、河間、滄州、任丘、南皮、棗強等縣,許多人爭相淨身入宮。當時,宦官割捨之睪丸及陰莖放於紅絨布袋內,懸掛於紫禁城一陰乾室內,紅細索懸於粱,太監位尊離濕氣地面最遠最乾,初進宮者離地面最近,名曰寶貝房。
2014-01-15 3:40 am
太監原本不用自宮,忘記哪個朝代的太監因為與宮女有染後,被發現最後宮裡就定出了這樣的規矩。


收錄日期: 2021-04-20 14:42:17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40114000015KK03889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