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歷史~荷蘭人.鄭經.清朝時期228事件

2014-01-11 7:42 am
1.荷蘭人統治時期台灣農業發展?
2.鄭經時期陳永華對台灣的貢獻?
3.清朝前期的治台政策
4.清朝後期的治台政策
5.國民政府接收台灣初期所爆發的228事件

有沒有歷史達人可以幫我解答~
大概每個問題100-300字重點解答
我想要重點部分不要給我維基百科的東西T^T
麻煩了 謝謝!!!!!!

回答 (4)

2014-01-11 10:52 am
✔ 最佳答案
1.荷蘭人統治時期台灣農業發展?
荷治時期對台灣農業的經營,大量獎勵中國人民移住,其措施包括補足開築陂塘堤渠所需費用,提供耕牛、農具與種籽,指導稻米和蔗糖的耕作方法,皆由荷蘭東印度公司主導與供應,荷蘭人為獲取大量砂糖,對蔗、糖生產採取扶植政策。例如甘蔗種植予以免稅,同時通過提供貸款等方式,控制和影響砂糖的生產。

荷蘭人不僅資助那些最重要的甘蔗種植主,對於其他蔗農也準備提供資助。顯現糖的出口的確為荷蘭賺取不少利潤。除了甘蔗,另一項台灣農業的重要支柱就是水稻。荷蘭人為台灣引進了豌豆、蕃茄、番子薑、番麥、胡椒、甘藍、在來米等新品種,同時為了農業生產從中國引進黃牛,自印度引進水牛,以部分畜力代替人力耕耘,教導農人構築溝渠、埤圳、蓄水池等的水利灌溉工程,設制王田等土地稅收制度,奠定台灣農業發展的基礎。

2.鄭經時期陳永華對台灣的貢獻?
◎土地改革
荷蘭人據台時,中國人僅十萬人,鄭成功收復台灣後,軍隊和移民入駐台灣愈來愈多,因此如何解決軍糈民食成為第一要務。

「王田」:發給士兵荒地和農具,要他們去自耕自食。現今的台南縣、嘉義縣、高雄市等地,成立了四十多個屯田區,也叫「營盤田」。 

「官田」:原來寫作「官佃」,鄭氏從荷蘭人手中接收來的王田,把他改為官田,凡耕佃的人,都是官家的佃戶,這也是現今台南縣官田之地名由來。

「文武官田」:是台灣私田的開始,鄭氏的宗族漢文武百官,招募大陸移民為佃農開墾土地,佃農負擔一定的租榖。

◎經濟
甘蔗也是農業發展的重點之一,將甘蔗提煉出砂糖,再作為商品販賣給日本、英國。此外,當時台灣民眾,只會用煎熬海水來製造食鹽,因此鹽的品質很差。陳永華為了改良製程而引進淋滷曬鹽法,提升鹽的品質。還有,因為清朝實施遷界令,造成台灣物價的上漲,尤其以布料最嚴重。陳永華建議鄭經買通清朝將領,進行走私,貨物得以流入台灣,穩定了物價。

◎教育
為了推廣儒家思想,在陳永華的建議下,1666年台灣第一座孔廟於卓仔埔完成。另外在地方上設立學校,只要年滿八歲就要入學。陳永華還制定科舉辦法,每三年有二次州試,合格後再通過府試、院試,就可進入太學就讀,以培養政府官員所需要的人才。此外,為了推動漢化,陳永華對於入學的台灣原住民,特別免除他們的徭役。

◎治安
陳永華引進保甲制度,來維持地方秩序。以十戶為一牌,十牌為一甲,十甲為一保。人民無論遷徙、職業、婚姻、出生、過世都要透過保甲向地方官員報備。在治安考量下,陳永華還禁止賭博。

3.清朝前期的治台政策
清領前期,清廷對於臺灣的治理非常消極,1684年,清廷頒布三條「渡臺禁令」:第一,欲前往臺灣者,必須先在原籍向官府申請,由地方官轉知分巡台廈兵備道、臺灣海防同知,獲得批准之後才能來臺。第二,不准攜帶家眷,來到臺灣以後也不準把家屬接來同居。第三,粵地向來為海盜淵藪,因此禁止粵民來臺。

清帝國消極治臺的政策也反映在行政區的劃分上,臺灣納入版圖後,設立臺灣府,隸屬於福建省,府之下僅設臺灣(今臺南一帶)、鳳山(今高屏地區)、諸羅(今臺南以北)三縣。此外,清領初期臺灣文武官員的任用亦相當特殊。凡是調往臺灣任職的文官或武員皆禁止攜帶家眷赴任,且任期僅定以二至三年便轉陞內地,不得續任。

4.清朝後期的治台政策
1871年發生「牡丹社事件」,導致日本出兵台灣,清廷轉而採積極的治臺態度,並且授命福建海防大臣沈葆楨開始經營台灣。。根據沈葆楨的意見,清廷首先將行政區域重新劃分,北路增設一府(台北府),下轄三縣(除新竹縣、淡水線外,改噶瑪蘭聽為宜蘭縣)、一廳(基隆廳);開山撫番、增設府縣,開始積極建設台灣,並於西元1875年二月正式全部開放,吸引更多閩粵人民入台開墾。

5.國民政府接收台灣初期所爆發的228事件
台灣光復後不久,出現了米荒及物價飛漲的問題,而行政長官署無力因應,施政失當,而政府部門的中高階層多任用外省人,引起本省籍知識菁英的失望,於是漸失民心,日僑離台時,每人只被允許攜帶現金一千圓及簡單行囊離台,日僑在台灣的私人產業, 只好賤賣給台灣人,或者被不肖民眾侵占,最後則大多被行政長官以日產的名義接收,收歸公有。

台灣光復之後,逐漸隨著經濟日益惡化及台灣行政長官公署的貪污腐敗與行政失措, 台灣民眾對政府的態度已由原先的歡迎轉而為抱怨,民怨逐漸升高,終於因一件查緝販賣私煙的警民衝突,引爆了「二二八事件」。


參考: 網路資料整理
2015-05-01 8:39 am
●九州 娛樂 網站 http://ts777.cc
●●●運彩遊戲、真人遊戲、電子遊戲、對戰遊戲、對戰遊戲●●●

●新舊會員儲值就送500點

● 真人百家樂彩金等你拿

●線上影片直播、正妹圖、討論區免費註冊

歡迎免費體驗交流試玩!

●九州 娛樂 網站 http://ts777.cc
2014-01-12 2:00 am
>這里很不錯aaashops。com老婆很喜歡
咘冖儕低
1.荷蘭人統治時期台灣農業發展?
荷蘭人為獲取大量砂糖,對蔗、糖生產採取扶植政策。例如甘蔗種植予以免稅,同時通過提供貸款等方式,控制和影響砂糖的生產。除了甘蔗,另一項台灣農業的重要支柱就是水稻。荷蘭人為台灣引進了豌豆、蕃茄、番子薑、番麥、胡椒、甘藍、在來米等新品種。

2.鄭經時期陳永華對台灣的貢獻?
◎土地改革
◎經濟
◎教育
◎治安

3.清朝前期的治台政策
清領前期,清廷對於臺灣的治理非常消極,1684年,清廷頒布三條「渡臺禁令」第一,欲前往臺灣者,必須先在原籍向官府申請,獲得批准之後才能來臺。
第二,不准攜帶家眷,來到臺灣以後也不準把家屬接來同居。
第三,禁止粵民來臺。

臺灣納入版圖後,設立臺灣府,隸屬於福建省,府之下僅設臺灣(今臺南一帶)、鳳山(今高屏地區)、諸羅(今臺南以北)三縣。

4.清朝後期的治台政策
1871年發生「牡丹社事件」,導致日本出兵台灣,清廷轉而採積極的治臺態度,並且授命福建海防大臣沈葆楨開始經營台灣。清廷首先將行政區域重新劃分,北路增設一府(台北府),下轄三縣(除新竹縣、淡水線外,改噶瑪蘭聽為宜蘭縣)、一廳(基隆廳);開山撫番、增設府縣,開始積極建設台灣,並於西元1875年二月正式全部開放,吸引更多閩粵人民入台開墾。

5.國民政府接收台灣初期所爆發的228事件
台灣光復後不久,出現了米荒及物價飛漲的問題,而行政長官署無力因應,施政失當,而政府部門的中高階層多任用外省人,引起本省籍知識菁英的失望,於是漸失民心,日僑離台時,每人只被允許攜帶現金一千圓及簡單行囊離台,日僑在台灣的私人產業, 只好賤賣給台灣人,或者被不肖民眾侵占,最後則大多被行政長官以日產的名義接收,收歸公有。

台灣光復之後,逐漸隨著經濟日益惡化及台灣行政長官公署的貪污腐敗與行政失措, 台灣民眾對政府的態度已由原先的歡迎轉而為抱怨,民怨逐漸升高,終於因一件查緝販賣私煙的警民衝突,引爆了「二二八事件」。


收錄日期: 2021-05-04 11:49:23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40110000016KK04511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